角度的起源居然與天文學有關,一起來認識角度吧

2021-01-16 騰訊網

小朋友們晚上好,眾所周知,兩河流域誕生了人類諸多文化遺產,角度就是其中之一。

古巴比倫人擅長天文學,他們制定角度的靈感,就來源於長期的天文觀測。

巴比倫人發現:春秋分日,太陽划過半個周天的軌跡,恰好等於180度,半個太陽直徑,受此啟發,他們定義圓周為360度,平角為180度。角度的符號小圈,最早就是代表太陽。

角度

在現代,我們給了角度更明確的概念:角度(Angle)是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所轉動或旋轉的量度,也是兩條線從不同方向相交於一點所構成的夾角的度量。

點擊播放 GIF 0.0M

角度的描述

角度由三部分組成,包括2條邊和1個頂點(即兩條邊相交的點)。在2條線之間,我們畫弧線表示角度,度數寫在角度裡面或者弧線旁邊。

角度的知識小朋友記住了嗎?任何問題歡迎留言告訴老師,我們下周不見不散~

覺得好看,就送我小花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佛教、道教以及科學角度來解讀宇宙起源,角度不同,見解卻相同
    關於宇宙與生命起源的問題,想必很多喜歡科學幻想的朋友都曾經思考過,筆者也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企圖找到這個答案。但是時至今日,找到的答案雖然很多,但是哪一個才是事實,筆者真的說不好,權且看作模稜兩可吧。
  • 異木棉:它的形態特徵以及拍攝角度,一起來看一下吧
    文/隴月向人圓【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異木棉:它的形態特徵以及拍攝角度,一起來看一下吧異木棉是一種新引進的道路美化樹種,樹可高達15-18米樹幹挺拔樹形優美;它原產美洲在中國海南、廣西等地亮相後,便引來很多人的關注。它的樹幹下部膨大呈酒瓶狀,更特別的是整棵樹幹猶如帶刺的玫瑰。
  • 全彩LED顯示屏可視角度是什麼?與什麼因素有關?
    慧聰LED屏網報導           我們知道,電視機,電腦顯示屏及液晶顯示屏,都有可視角度,同樣在LED屏領域,同樣存在這一說法。全彩LED顯示屏可視角度是什麼?可視角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 起源居然與外國人有關,讓人尷尬
    起源居然與外國人有關,讓人尷尬文/周周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全境的中央政權。所以也稱滿清。對於中國擁有獨特的儒家正統文化,,較之對於少數民族成立的王朝都是存在很多疑問和不滿的。
  • 換個角度看科學
    所以,我們想換個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科學,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啟發: 關於人類起源的認識 目前在教科書中所採用的都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人類的起源,把人跟動物等同起來了因為證明聖人的話,證明神的空間目前很難,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與宗教中觀點截然相反的進化論吧。 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是漏洞百出的。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進化論中的中間個體。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人類是由低等生物不斷進化而來的,那麼就應該有大量的逐步進化的中間生物體的,而不是孤立的有猿和猴,然後基因突變一下子就變成人了。
  • 角度制、角度符號的由來
    另一種說法是:角度制是由巴比倫人規定的,說他們觀察的結果,太陽天空中的視直徑,恰好是天球視周長的1/360,也就是說用360個太陽(人看到的太陽)一個挨著一個緊緊排列,恰好就是一圈,所以就定義一圈是360度。實際應用中,整數的角度已足夠準確。有時需要更準確的量度,如天文學或地球的經度和緯度,除了用小數表示度,還可以把度細分為分和秒:1 度為60分(60'),1分為60秒(60")。
  • 尋找自然規律研究的新角度
    在2005年的「全國第四屆人天觀學術研討會」上,李萬源提出了「振動論」思想,在求真、求實的動力驅使下,把一些科學概念在前人規範的基礎上,又從新的角度進行了規範,在一定範圍內引起了關注。這一理論體系分層、分相、變換角度地觀察事物,反映了獨特的分析方法。
  • 從物理角度談人類的起源:構成人體的元素是怎麼來的?
    從生物學角度已經能夠很好的解釋人類的起源,那麼從物理學角度如何解釋人類的起源呢?物理角度看待問題更深刻,人類的起源其實就是萬物的起源,沒有地球又怎麼會有人類。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形成有機物的關鍵就在於碳元素,那麼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科學探索菌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元素的起源。
  • 戲說三角3:角度
    —— 箴言3:14老師布置的角度計算題讓郝潘苾煩惱不已,她好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煩人的東西?數學家們沒覺得煩嗎?老師還特別強調必須手算,每個過程都要寫清楚!比如計算 279°49′58″+312°56′47″+276°52′56″,要先度加度、分加分、秒加秒,分和秒如果大於等於 60 要進位到度和分。什麼玩意?
  • 弧度與角度的直觀化解釋
    4.1 角度是從哪裡來的呢?在數字與語言發明之前我們有星星。古代文明利用天文學來標記季節,預言未來,安慰神靈(用人獻祭時要保持準時)。這跟角有什麼關係呢?呃,小子,猜猜這個:圓有360度,而一年有365天,這個不奇怪嗎?在一年之中,星座正好在天空中盤旋,這個不也是很奇怪嗎?你如果是個不懂航海的人的話,肯定不能像海盜那樣通過夜空來判斷季節。
  • 跟角度有關聯
    時、分、秒是六十進位的,而角度的度量單位度、分、秒也使六十進位的,這之間沒有聯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古代人對於時間的測量是基於天文曆法和生活的需要。而在地球上,時間流逝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晝夜變化——即地球的自轉。太陽的東升西落,(古代人由於沒有確立起日心說,所以大多把地球作為參照系,把太陽的當作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天體)是古代人認識時間的重要現象[1]。
  • 傾斜角度傳感器,傾斜角度傳感器作用
    那接下來就和電動邦小編一起圍觀傾斜角度傳感器吧。傾斜角度傳感器——工作原理傾角傳感器運用的是牛頓第二定律作為工作原理,根據定律,我們知道當傾角傳感器靜止的時候 ,由於物體的側面還有垂直方向是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只有重力的作用,也就是說作用在它身上的就只有重力加速度了。
  • 熱力學角度認識鋰枝晶
    Goodenough(通訊作者)等人則從熱力學的角度對鋰枝晶的形成進行了研究,並從熱力學的角度對無枝晶負極的設計提出了建議。枝晶的形成可以分為兩個控制因素:一個動力學因素,例如電流密度、離子遷移速度、電場分布和電荷交換等因素;另一個則是熱力學因素,例如表面能、吸附能、溫度等。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天文學在天文學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人的困惑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時間和導航測量。因此,幾個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改進。一旦與佔星術聯繫起來,天文學已經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學科,可以讓人們了解天體的組成,結構和位移。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除了天體之外,天文學也探測和研究處於行星間和星系間的瀰漫物質和各種輻射流以及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電磁場和引力場等。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一個運行於宇宙空間的天體。天文學也研究地球,但研究的角度和內容與地球科學的各專門學科有所不同。天文學是把地球作為一顆代表性的行星研究的,是用天文方法來研究地球的有關問題。
  • 繪畫技巧:測量比例和角度
    測量比例和角度,聽起來好像是一項很專業的技術,但真正在畫的時候,最主要還是與觀察有關。如果不想用猜測的方式畫比例和角度,也可以用角尺來畫。素描測量對象的比例、角度①測量角度首先,用鉛筆對準描繪對象,量出角度。
  • 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星際穿越》:逃離黑洞用到了哪些天文學知識?
    我給大家從經典力學角度做一個物理學證明。首先黑洞事件視界的半徑公式為R=2GM/C^2 (定為1式),然後是天體在任意一點激發的重力加速度公式為g=GM/r^2 (定為2式)。物理常量C是光速,G是萬有引力常量,g是重力加速度,M是天體的質量。r是一個小物體距離天體中心的距離, C^2是光速的平方,r^2是距離的平方。
  • 四千年前的內布拉星象盤,古代的天文學竟然如此深奧!
    天文學家沃爾夫哈德·施洛瑟揣測,這個星象盤是有關宇宙的最古老的表現形式。「很有可能是當時祭司用這個星象盤來預測下一次月食的發生。他一定是拿著這個銅盤站在那個小丘上。月亮一旦位於昂星團上方,幾天後就會出現月食。」
  • 從量子的角度看生命
    (原標題:從量子的角度看生命)
  • 《輻射4》九陣營角度淺談輻射兄弟會
    《《輻射4》九陣營角度淺談輻射兄弟會》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輻射4》小瓶蓋任務圖文攻略《輻射4》小瓶蓋任務圖文攻略,小瓶蓋這個任務的樂趣在於解謎,建議有時間和耐心的冰棍們自己通過解謎來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