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然規律研究的新角度

2020-12-03 央視網

尋找自然規律研究的新角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8日 08:14 來源:

    研究宇宙運動和自然界演化規律,需要尋找一個切入點,並根據自己對規律的把握,在哲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一套嚴密的研究體系。本文旨在將一種概念體系呈現出來,供人們探討。

    在2005年的「全國第四屆人天觀學術研討會」上,李萬源提出了「振動論」思想,在求真、求實的動力驅使下,把一些科學概念在前人規範的基礎上,又從新的角度進行了規範,在一定範圍內引起了關注。這一理論體系分層、分相、變換角度地觀察事物,反映了獨特的分析方法。其中《元素平方周期表》、《物質系統中的亥焦律》、《生物空相三維律》、《生物五時六空規律》、《生命科學中的狹義進化律》、《生物界轉化的中心規律———生物三轉律》、《相反律———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的規律》等論文已經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刊登。

    作為一個理論體系或概念群,「振動論」將宇宙間一切物質運動看做周期性的振動過程,鳥瞰和透視相結合,詳細論述了事物運行和生命活動規律,對宇宙運動規律提出了一些新見解。自然界各種事物因有限周期性的無限展開、無限循環而得以存在和新生,這種循環不是封閉的圓環,而是開放的系統;不是遙遙千裡後返回原地,而是經過「否定之否定」獲得螺旋式上升。「振動論」認為,一切物質運動均具有周期性(固有周期性)、頻率性、速度性,且頻率與速度成正比,與溫度、壓強、能量等物理量成正比,而與時空成反比。所有運動周期均具有振動性,故稱為萬有固有頻率。一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均與振動有關,即一切振動都是相互作用的。如光的相干性、生物學聲光電現象、潮汐現象、生物鐘與地球自轉周期、公轉年周期、季段及與月球周期的關係等等。振動和周期具有普遍性,因為「振動」寓於事物、事物組件的周期性重現之中。

    「振動論」大部分內容覆蓋了從宏觀的宇宙到微觀分子甚至基本粒子的廣大範圍。「宇觀—宏觀」結論———從太陽系行星運動周期到聲、光波的周期以及潮汐和地球板塊運動等不同物質的運動周期,都是由局部層次內固有振動頻率決定的,並且物質的振動是物質合成和物質分解的基本動力。隨著時空的變遷和自然界各種物質的相互作用,生命物質經過一系列複雜過程而形成,後來再經過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造就了今天生物界形形色色的多樣性。「微觀」結論———在漫長的物質分合過程中分子由小到大,從無機到有機,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裡,逐漸地產生了原始的生命形態———細胞,繼而產生不同種類的生物。

    「振動論」概念體系縱觀整個生命歷史,用「分化律」的眼光合理地分析、推演生物進化規律,從「動力源」等角度得出不同層面的生物系統發生規律,並分析其符合於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借鑑意義。「振動論」體系中的「狹義進化律」認為當生物外部條件的變化率(變化速度)低於生物本身所固有的進化率(適應率、適應速度或進化速度)時,該變化率將對生命體具有促進並使其進化的作用(謂之「利」),其促進進化率與小於率呈反比關係;當條件的變化率大於生物本身所固有的進化率時,則對生物具有抑制破壞作用(謂之「害」),其大於率與抑制破壞率呈正比關係。當抑制為可逆時,抑制率與促進進化率呈正比關係,反之(不可逆),則抑制率與破壞率(退化率)成正比。

    借鑑古代「五行說」對世界萬物起源的解釋,李萬源認為「五大因素」的作用造成了當今生物界中不同物種和不同個體的千差萬別,即一切群體或個體差異。生物在40億年左右的演化的方向和速度,具體體現為五相差異進化率(時相差異、空相差異、群相差異、個相差異和焦相差異)。五相差異進化率從時、空、群、個、焦等各視角、多維度地剖析進化現象,可以說是生命現象認知方法的發展。

    將對「振動論」概念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導入人類社會發展的軌道,「極陽進化論」指出,應注重教育從而培育極陽者,引導其發揮對社會的積極意義;只有辯證地認識、對待和處理極陽者群體,才能揚長避短,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點和特長,積極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化。

    筆者品味「振動論」概念體系,認為可以從中獲得某些啟迪。毋庸諱言,作為一個非專業科技工作者,李萬源的論著中尚存在不妥或不足之處。也懇請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提出合理的意見。如果能從不同的方位尋找宇宙和生命研究的支點,科學理論就會更加逼近科學真理。包容和批判地吸收一切科學的理論成果,有利於人類發展。特撰此文力求拋磚引玉。(作者單位系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責編:李二慶

相關焦點

  • 宇宙的怪異一面:自然規律可變?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家Michael Wilczynska和John Webb等人在《科學進取》雜誌上刊文宣稱,他們在對來自一個距地球約130億光年的類星體發出的光進行了4次測量後發現,之前的一個存疑研究結果——宇宙不同方向上精細結構常數存在微小差異的現象可能確實存在。
  • 尋找地外生命新突破,搶先一步不是火星,而是金星
    這正是科學的特徵之一「可證偽性」,科學研究的結果不能保證永遠正確,卻能保證永遠在追求正確的路上。按照該研究團隊成員、麻省理工學院物理與行星科學教授薩拉·西格爾(Sara Seager)的謹慎回答:「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有某種人類未知的化學過程能夠以某種方式產生磷化氫。第二個解釋就是金星存在生命。」
  • 科學家研究後稱:它違背了自然規律!
    科學家研究後稱:它違背了自然規律!
  • 這些違背了自然規律的地球生物,各個都是奇葩!
    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都按照著自然規律進行演化,且秉承著「優勝劣汰」的原則。從誕生到滅絕,一切都根據自然法則運行。不過,也有一些個別奇葩生物「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然規律在它們的面前,似乎一點作用也沒有。
  • 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規律
    這個鬥,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省考察調研時指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我們面臨一系列重大而緊迫的考驗。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同時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可能完全避免。
  • 科學家給出答案:它違背了自然規律
    科學家給出答案,他已經違背了自然規律,其實在古籍當中就有關於太歲的記錄。太歲被稱為是肉靈芝。傳說秦始皇一直尋找的長生不老藥就是太歲。本草綱目當中也有關於肉靈芝的記載,是一種菜不僅可以入藥,也可以做成美食,只有古代帝王才能夠享用。
  • 專家揭秘:它已違背自然規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一直沉迷於尋找長生不老藥,為此自己在秦二十八年到了山東琅琊,找到方士徐福。秦始皇給予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要他替去東邊尋找仙藥。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徐福一去不復返,從此再無消息。但據說,秦始皇讓徐福找的不老藥便是肉靈芝,也就是常說的太歲。現代大量出現太歲後,便有專家對其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可給出的結果竟然是還在研究,而它們違背了自然規律?
  • 專家:還在研究,它違背自然規律
    但是,關於太歲的研究,目前充滿著很多爭論。到目前為止,比較可信的說法主要有四種:一、黏菌群複合體,具有真菌的特性;二、踏實粘細菌,介於原生生物與真菌之間,最大特點是生命力強;三、高等真菌,從組織中發現了獨有的菌絲;四、不知名生物,違背了自然規律。
  • 無神論者的自然規律,有神論者的神,從人的意識方面來說是一樣的
    人們心目中的「神」和「自然規律」無神論者相信自然規律,有神論者相信神。從人的精神後盾來說,是一樣的。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宗教是人們面對客觀世界中無法回答問題的時候的另外一種反應或產生的一種錯誤的意識。按照唯物主義觀點,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物質是按一定規律「運動」的,是可以被人「認識」的。
  • 自然規律能否決定人類行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孰是孰非?
    因此這樣看來自然界的事件似乎是符合因果條件並被自然規律所決定的。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既然自然界的事件都符合因果條件並被自然規律所決定,那麼人類找出這些自然規律的行為難道不也是受某種規律的影響嗎?如何能保證這個規律會讓我們找到正確的自然規律呢?
  • 庫布其沙漠治理: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庫布其沙漠治理實踐帶來治沙新認識——  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日前,中央媒體聯合採訪團在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中進行了深入體驗採訪,在沙漠無人區的億利資源集團治理現場,科技日報記者看到了一排排疏密有致的防風固沙林,多灌木、少喬木,行走其間,只感覺到風
  • 尋找「滅絕」的華萊士巨蜂
    雖然從進化角度來看,物種滅絕本是自然規律,但現在進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罪魁禍首卻是人類。自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人口不斷增加,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對大自然的幹擾也越來越多,導致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而新的物種卻很難再產生。在這個星球上,萬物是一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動植物大滅絕,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 地球上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生物?它們的出現能推翻進化論嗎?
    要知道,生老病死是所有物種的自然規律,即使擁有高科技的人類都無法擺脫這個規律,那麼燈塔水母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科學家就會比較開心了,因為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長生的生物,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它們為什麼能保持相當長的壽命,從而提高人類的壽命,甚至讓人類也達到長生。 然而我國中山大學的徐潤林教授查閱了大量資料之後,對燈塔水母的永生提出了異議。
  • 那位注射350萬年細菌的科學家,違背自然規律,如今怎樣了?
    那位注射350萬年細菌的科學家,違背自然規律,如今怎樣了?每個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在這天地間如同蜉蝣一般,有的人內心豁達,在有生之年不斷奮鬥,創造人生價值,一生過得極其精彩,不枉此行。而有些人卻懶散無目標,荒度了一生,沒有任何意義。
  • 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 科學家:它們已違背自然規律
    古書中把太歲描述得如此違背自然規律,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關於太歲的生物定義,目前學界存在很多爭議,有不少科學家都認為其違背了自然規律。可靠說法是,太歲是一種高等真菌。之所以說太歲違背了自然規律,是因為,在宇宙生物進化歷程中,無數菌類迎來滅絕,而太歲作為一種大型菌體,卻能存活至今,
  • 科學家:也是遵守自然規律的
    科學家:也是遵守自然規律的關於燈塔水母,其實在幾年前就有科學家發表文章說找到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永生的生物,這種生物生活在深海之中,在他們生活到一定時間之後,就會回到深海,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回到最開始的樣子。在燈塔水母被爆出可以永生之後,很多科學家都投入了其研究之中。那麼燈塔水母真的可以永生嗎?
  • 燈塔水母可以永生的話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律?
    燈塔水母永生違背自然規律嗎?當然不違背啦,因為它根本就不能永生!所謂「燈塔水母永生不死」只是一個誤會而已,經過網絡的發酵,成為一個廣泛傳播的謠言。在現有的認知中,「生老病死是常態,能量守恆是規律」。而正是這種類似於「永生」的生存方式,千百年來吸引著人們不斷追逐研究!燈塔水母的「永生」符合自然規律嗎?文中開頭也說了,「生老病死是常態,能量守恆是定律」。如果燈塔水母真能永生,那就是打破了這種規律,但是燈塔水母這種方式不是永生,所以它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 人類的存在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其實,人類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生物。人類打破了自然規律在自然環境中,衰老就意味著死亡,但在人類世界,即使是衰老的個體,也能存活很久。之所以它們會如此狠心,就是因為在自然界中能量總是有限的,它們要想提高後代的存活率,必須犧牲一些羸弱、無用的個體,這就是自然規律。然而人類的出現打破了這項規律,在人類的社會中,我們用道德和法律來約束人們贍養老人,撫育後代,儘可能地提高每一個個體的存活率。
  • 適應自然規律 讓草原「休養生息」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一是實行封閉放牧,打破了輪牧、遊牧的自然規律,無法保證恢復周期,對草原生態造成了嚴重威脅;二是《草原法》得不到有力執行;三是工礦業大量開採,特別是煤炭開採,破壞了原有氣候環境,影響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四是開荒種地,草場面積大量減少,車輛隨意通行、碾壓;五是草場放牧量過度,嚴重超出每畝4牛、20羊的合理載畜量範圍,並且羊畜品種發生本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