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滅絕」的華萊士巨蜂

2021-01-15 大科技

據科學家推斷,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約3個物種滅絕。雖然從進化角度來看,物種滅絕本是自然規律,但現在進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罪魁禍首卻是人類。自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人口不斷增加,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對大自然的幹擾也越來越多,導致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而新的物種卻很難再產生。

在這個星球上,萬物是一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動植物大滅絕,人類還能生存多久?我們的生態系統遠比想像中脆弱,當它受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體系崩潰。人類現在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力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在盡力挽救瀕危生物或尋找「失蹤」多年的物種(指不一定滅絕,但至少10年沒有出現的物種),嘗試做出最後一點努力。在這「尋找失蹤物種」名錄上,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華萊士巨蜂名列其中。

巨蜂檔案


要尋找失蹤的巨蜂,就得先了解它是個什麼樣的生物。其實它的學名是冥王切葉蜂,雖然其雄蜂身長僅有2.3釐米,但雌蜂是普通蜜蜂的四倍,大約有人類大拇指那般大!世界上最小的蜜蜂在澳大利亞,身長僅有1.8毫米。而我們的巨蜂雌性身長可達3.9釐米,翼展超過6釐米,外形就像黑色的甲蟲,腹部還有醒目的白色條紋。因其體形巨大,江湖人稱「空中鬥牛犬」。與我們常見的社會性蜜蜂不同,它們過著獨棲生活,這意味著它們沒有等級的分化,每個雌蜂都是自己的「女王」,獨自築巢和採粉貯糧,而且性格似乎都比較溫和,不太具有攻擊性。

不過這個蜜蜂總科中的大佬神秘得很,至今人類都沒有見過幾次,對其分布特點、棲息地條件以及飲食特點都知之甚少,可謂這個星球上最難以捉摸的蜜蜂。據說,它只生存在印度尼西亞的三個島嶼上,還和白蟻住一塊。為什麼?科學家也不清楚,因為它稀少、巢穴又偏僻,實在不容易探究。只知道它常常用巨大的下顎搬運樹脂再混合木纖維在白蟻穴中建造家園,還和其他蜜蜂一樣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卻不生產蜂蜜。既然如此罕見,人類又是怎麼發現它的? 


與人類初相遇


人類與巨蜂的初次相遇還得從1859年說起。那年,世界著名的自然學家阿爾弗雷德·華萊士在馬來西亞群島探索稀有動植物時首次發現了這種蜜蜂。由此,這種巨蜂開始有了名字——冥王切葉蜂,俗稱華萊士巨蜂。

不過由於島上的稀奇生物太多,它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華萊士在書中只是輕描淡寫地將其描述為「一隻巨大的長得像黃蜂的昆蟲,像甲蟲一樣有著巨大的下顎」。也許是「埋怨」人類沒有給予自己應有的重視與地位,巨蜂「一氣之下」從人類的視野中消失了。雖然後來有識貨的人指出它是「世界最大的蜜蜂」,但也無濟於事。此後的100年間都未曾發現其蹤跡,人們一度以為它已經滅絕了(一般在50年裡在野外沒有被發現,便可認為是滅絕的物種)。由於當時人類正忙著自己的生存發展,便也顧不上這種小蜜蜂了。

直到1981年,美國昆蟲學家亞當·梅瑟爾在印度尼西亞的巴佔島和附近其他島嶼上再次發現了它的蹤跡。這一次人類似乎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梅瑟爾所發現的6個蜂窩都寄居在樹棲的白蟻穴中,也許正是這獨特的築巢習慣讓它很難被發現。每個蜂窩都有幾隻雌蜂,不過奇怪的是他並未在巢內發現任何雄蜂。他還觀察到雌蜂會用巨大的下顎搬回木纖維,再混合樹脂築巢。

考察完畢後,梅瑟爾便帶回了幾個標本,目前這些標本存放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其他一些研究機構。

在此之後的幾十年,巨蜂再次消失了。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人們開始擔心,巨蜂不會真的滅絕了吧?這一次,人類不再無動於衷,決心尋找這種失蹤的巨蜂,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巨蜂的生活習性,從而能夠保護其免遭滅絕。

尋找失蹤的巨蜂


2019年1月,一個研究小組追隨華萊士的步伐,前往印度尼西亞尋找巨蜂。儘管蜜蜂很大很顯眼,但它的稀有性、偏遠的位置和奇特的築巢習慣,使得這一趟「尋蜂之旅」並不容易。

根據梅瑟爾的論文,研究人員了解到華萊士巨蜂傾向棲息於低地森林和白蟻穴附近。於是他們在叢林中連續觀察了數十個白蟻穴,每個蟻穴往往要花上半小時查看。有時他們以為找到了巨蜂,卻發現其實只是黃蜂,在連續幾天毫無收穫之後研究人員開始有些氣餒。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第5天的時候,研究人員終於在一個2.4米高的白蟻穴中找到了一隻「孤零零」的雌性巨蜂!

巨蜂還活著!真好!這是38年來科學家首次發現活著的華萊士巨峰,證實世界最大的蜜蜂仍然存在,並未滅絕。不過,為了保護蜜蜂,他們並不願意透露發現蜜蜂的確切地點。畢竟,巨蜂已經成為許多收藏家的目標。2018年,在線購物網站上出現了兩個華萊士巨蜂的標本,其價格甚至高達9000美元。下一步,研究人員希望與當地科學家合作,進行更廣泛的研究,確保這種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尋找巨蜂的旅程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但保護動植物仍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華萊士巨蜂
    ◎ 華萊士巨蜂看到華萊士大部分人腦子是不是湧現出美味炸雞漢堡的畫面,是不是覺得華萊士快餐店和華萊士巨蜂之間有什麼聯繫?其實他倆之間沒有半點關係,因為華萊士巨蜂是英國自然學家阿爾弗雷德·華萊士在野外首次發現,且相較大多數蜂來說,體型龐大,所以科學界將它命名為「華萊士巨蜂」,這也恰巧和華萊士快餐店撞名。
  • 消失了40年的華萊士巨蜂重新現身,科學界沸騰了!
    消失了將近40年的華萊士巨蜂,最近與科學家們重逢了。
  • 地球上最大的超級蜜蜂:和雞蛋一樣大,滅絕後又發現了1隻
    1858年,著名的英國昆蟲學家阿爾弗雷德·魯塞爾·華萊士發現了華萊士巨蜂,科學家稱其為超級蜜蜂,它的外號是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華萊士巨蜂的翼展為6.35釐米,長度為3.81釐米,大約有一個大雞蛋那麼大。在華萊士巨蜂被發現之後,這隻蜜蜂證明了它是如何的難以捉摸。
  • 華萊士巨型蜜蜂:科學家發現一度被認為可能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物種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年來動物以驚人的速度死亡,一些研究表明地球正走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是現在,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昆蟲近40年來從未現身。華萊士巨型蜜蜂,或稱為Megachile pluto,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蜜蜂物種,體長可達3.8釐米(1.5英寸),翼展6.4釐米(2.6英寸)。這大約是歐洲蜜蜂大小的四倍。這種昆蟲最初於1858年被發現,隨後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81年才再次被發現。
  • 印尼發現一度被認為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年來動物以驚人的速度死亡,一些研究表明地球正走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科學網—再讀華萊士
    然而當時光回溯至1852年夏季的一個清晨,此刻的華萊士剛剛吃完早餐,而他的「進化論」也差一點灰飛煙滅。 華萊士身處一艘航行於大西洋中部的船上,並正在他的船艙內休息,這時船長信步走了進來,非常平靜地說:「我們的船怕是著火了。我進來是想問,你怎麼看。」 僅僅幾個小時,船體便向一側傾斜,隨之被大火吞噬。
  • 聽華萊士講那「無窮」的故事
    華萊士不愧為這個時代的傑出的作家,他的獨具創意、他對細節的梳理,特別是對「無窮」的數學思想和哲學意蘊的把握,展示出他卓絕的才華和出色的講述故事的能力。令人惋惜的是,華萊士以詼諧、譏嘲、繁複、深沉的筆調描寫這個世界,最終卻孑然一身地離開塵世。2008年9月12日晚,華萊士自縊於家中,終年僅46歲。
  • 漫談進化論——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故事
    默默無聞的華萊士在達爾文的光輝籠罩之下,華萊士顯得鮮為人知,誰又曾想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學者曾經讓達爾文慚愧到打算燒掉《物種起源》的手稿,放棄發表。華萊士也是英國博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探險家。比起達爾文5年的環球之旅,華萊士的科學考察經歷毫不遜色。他曾經先後赴亞馬孫流域考察探險 4 年,在馬來群島觀察收集資料長達7年。
  • 什麼是華萊士線?
    那我們就理解了,華萊士線是一條區分動物種群的線,在印尼群島中,靠近澳大利亞部分的動物群和靠近東南亞的動物群之間聯繫不密切。而華萊士這個人是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華萊士線的地理位置,而紅色就是陸橋,現在已經被海洋覆蓋了,從圖中可以看到,華萊士線的地方沒有陸橋,所以動物無法遷徙reconcile:來源於詞根cil-召集,前面兩個前綴re-再,con-一起,再一次一起召集起來,意思就是調停、和解、達成一致。
  • 預告|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講堂第134期《婆羅洲與蘇拉威西島——華萊士線的左右護法》
    提起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您可能並不熟悉。但是提起達爾文,您一定知道,因為他寫出了《物種起源》。然而,可能您並不清楚,華萊士和達爾文關於進化論的論文在1858年7月1日舉行的英國倫敦林奈學會會議上被共同宣讀。第二年,達爾文出版了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從此光芒萬丈,而華萊士則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華萊士「隨心配享優惠」被指「套路」
    原標題:華萊士「隨心配享優惠」被指「套路」   近幾年西式快餐快速發展,街邊賣炸雞的小店也越來越多,華萊士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相對於肯德基、
  • 催產進化論:現代生物地理學之父華萊士的探險之旅
    華萊士在這篇簡短手稿中扼要說明的概念,都與達爾文自己對演化所抱持的所有主要想法不謀而合,達爾文自小獵犬號航程以後的二十年間,一直致力於這種物競自然選擇理論的發展。如果華萊士的手稿被單獨出版,就等於讓他以些微優勢搶先一步發表這個論點。結果,達爾文的好友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爵士和植物學家約瑟夫·胡克想出了解決之道——1858年7月,華萊士的論文和達爾文調查結果的概要,一起被送到倫敦林奈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