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浪地球》大火,很多網友便拿來跟好萊塢的一些科幻片作對比,其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同時逃生系列的電影《星際穿越》,說到《星際穿越》這部電影,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它在繼承發揚《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些人類的情感,使得這部電影有血有肉,十分好看。看過《星際穿越》的粉絲們,相信你們應該記得太空人庫伯駕駛「徘徊者2號」衝進黑洞時的那個場面,可以說是蔚為壯觀。在一個被叫做卡岡圖雅的超大黑洞邊界,庫伯駛入其中,成就了那段經典鏡頭。據說,此黑洞是片方邀請的知名物理學家利用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模擬得出,可以說相當專業了。
話又說回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個細節,當庫伯和安妮海瑟薇飾演得女主告別時,說了一句非常悲壯的話:「要想從黑洞中逃出去,總得留下點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是用了物理學中的牛頓第三定律,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給了「永恆者號」一個向外的推力,再加上飛船本身所能達到的推力,剛好能夠衝出黑洞的引力束縛,得以逃生。
但是這樣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他們的飛船為什麼能夠產生那麼強的推力呢?不是說黑洞的引力很大,連光都無法逃脫嗎?其實不然,一般來說,黑洞的超大引力確實連光都無法逃脫,但是黑洞質量越大,它的事件視界的引力就越小,卡岡圖雅是一個超級大的黑洞,這才導致了飛船能夠從「卡岡圖雅」中逃出。那為什麼黑洞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小呢?
我給大家從經典力學角度做一個物理學證明。首先黑洞事件視界的半徑公式為R=2GM/C^2 (定為1式),然後是天體在任意一點激發的重力加速度公式為g=GM/r^2 (定為2式)。物理常量C是光速,G是萬有引力常量,g是重力加速度,M是天體的質量。r是一個小物體距離天體中心的距離, C^2是光速的平方,r^2是距離的平方。
關鍵的一步來了,假定物體離黑洞中心的距離為黑洞的事件視界半徑,即r=R,然後就將一式帶入二式,整理可得g=C^4/4GM這時結論就出來了。C^4/4G是一個常數,即g與M成反比,即可得到一個結論:黑洞質量越大,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邊緣的重力加速度越小,黑洞對事件視界上的物體產生的引力就越小。通俗來講,就是說,當你跌落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時,你有可能不會被其引力拉扯成義大利麵條,也許你會像《星際穿越》中主人公那樣,順著黑洞進入一個高維度空間!想想都覺得刺激!
那這段場景還用到了哪些天體物理學知識呢?當然不能忘記的就是「引力透鏡」。「引力透鏡」這個理論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曾經提出的,光經過引力場時會發生彎曲,所以我們有幸能看到彎曲的光線環繞在「卡岡圖雅」黑洞的事件視界邊緣。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天文學理論知識補充的嗎?有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關注我看更多科幻懸疑電影深度解讀,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