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2020-07-24 金羊網

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將執行哪些任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為何要「去火星」?

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以往的探測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地球的未來?這些成為火星研究的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火星對認識地球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較意義。

「為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火星可否改造成為適宜人類居住的綠色星球?……只有這些重大科學問題被一一解答,我們才能清晰地思考地球和人類自身的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曾這樣評價火星探測的意義。

基於現有航天能力,「奔火」飛行7個月左右即可到達,相比更遠的行星和衛星,任務周期較合適;火星與地球有最接近的環境,使得機器人或人類進駐火星成為可能。

將執行哪些任務?

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與環繞器組成。據悉,此次探測目的是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勘測。

火星環繞器攜帶7臺儀器,火星車攜帶6臺儀器,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進行科學探測,進而有利於建立起對火星全面而基礎的認識。

「探火」到底難在哪?

相比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的難度更大。由於火星相對地球距離較為遙遠,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僅成功了24次。

不論是長達七個月的地火飛行,還是進入火星軌道的「剎車變軌」,以及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的超遠距離通信……地球通往火星的探測之旅可謂前路漫漫、風險多多。

不少航天專家指出,特別是著陸器著陸到火星表面的短短幾分鐘時間,可謂「驚心動魄」,必須迎接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和挑戰。

與月球著陸的情況不同,火星軟著陸動力下降過程時間很短,而地面測控時延十幾分鐘,因此要求控制系統具有更高自主性和實時性。

「探火」緣何會「扎堆」?

航天科普專家錢航介紹,考慮到風險、成本等因素,地球太空飛行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線為1925年提出的「霍曼軌道」。由於該軌道每26個月才能出現一次,且最近「霍曼軌道」形成時間為2020年夏,所以近期各國火星探測計劃均集中在該時間段。

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2020年,中國、美國、阿聯等國家均已明確於今年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三個國家將在火星地表採樣、區域巡視性探測、熱大氣層測量等方面執行探測任務,進而為生命起源及演變、探索人類新家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移民」火星可能嗎?

地球上的一天不到24小時,而火星是24小時多,兩者有幾乎相同的晝夜長短;公轉的軌道面和赤道面的夾角也非常相近,因此二者有幾乎相同的季節變化。這些相似性都表明,火星是適宜人類居住改造的最好候選行星。

歐陽自遠認為,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火星表面溫度、增加火星大氣濃度等,可以進一步建立火星表面生態環境。

雖然將火星改造成為一個適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綠色星球的遠景是美好的,但具體實施起來十分不易,工程之浩大、成本之巨、技術難度之高、科學實施步驟之複雜是可想而知的,可能需要人類通過幾個世紀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記者胡喆、王琳琳)

相關焦點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這麼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包含哪些重大技術看點,後續又有哪些不能錯過的關鍵節點呢?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看點一:如何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當天發射圓滿成功,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但這只是「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系列任務的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本報記者 劉 揚 樊 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編者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9大看點
    飛向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9大看點】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這個遍布著沙丘礫石的紅色星球,是地球的過去,還是地球的未來?天問一號,這個來自中國的火星使者,將帶來哪些發現,我們拭目以待。
  • 探火之路不簡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作者 郭超凱 龐丹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7月底好戲連臺:探火演義第三幕,第二顆太空救援衛星啟程
    繼7月20日阿聯希望號、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之後,火星發射季即將迎來最後一幕:7月30日美國毅力號。此外,俄美歐三個重要任務也將鎖定本月底兩三天內扎堆發射。主要看點:①人類首次部署外星探測直升機,構成火星探測車+探測直升機全方位、立體化探測模式。
  • 五大看點!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題:五大看點!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新華社記者胡喆、張建松、周旋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火星探測「繞、著、巡」,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如何實現超遠距離深空通信?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將經歷怎樣的歷程到達火星?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記者為您梳理了一份此次火星探測的「觀賞指南」。
  • 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五大看點
    ■ 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繞、著、巡」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了24次,火星是目前人類認識最深入的行星之一。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作為目前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被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此次將迎來它的第四次發射。那麼,為什麼說「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地球(內)、火星(外)公轉及距離關係示意圖。來源:科技日報簡單來說,此時是「抄近路」去火星的最佳機會,航天工程上所說的發射「窗口期」也由此而來。今夏的7至8月,全球就迎來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這一「高光時刻」。有能力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當然都不願錯過這個「窗口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彎道超車」「趕美超蘇」?警惕那些「捧殺」聲音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現場。郭文彬/攝毫不意外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再一次讓中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場2020年最受期待的中國航天大戲拉開帷幕,迎來國內外鋪天蓋地的報導,這其中不乏溢美之詞,甚至有捧殺之論。面對這些,我們在歡呼興奮之餘,還要多一分清醒。
  • 關鍵技術多攻關難度大,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來源:讀特新華社北京7月27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探火之路,旅途漫漫,在奔向火星的路途上,「天問一號」究竟會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呢?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7月下旬展開 多國迎來火星發射季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不過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杜拜當地時間7月14日,阿聯方面宣布,因發射場天氣原因,「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不得不推遲發射。為什麼各國都扎堆啟動火星探測任務呢?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呢?作為地球的鄰居,火星並不算是「近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