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多攻關難度大,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2020-07-28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讀特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探火之路,旅途漫漫,在奔向火星的路途上,「天問一號」究竟會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呢?

難關一: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

截至今年6月底,世界各國舉行了40餘次火星探測活動,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由此可見,火星探測任務本身固有的風險非常大。

專家介紹,此次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發射規模非常大,著陸有效質量僅次於美國的「好奇號」,環火探測與國際水平相當;探測器研製中,關聯性異常複雜;首次地外有大氣天體進入面臨諸多技術挑戰,比如在軌道、氣動、防熱、大帆面降落傘等近十個方面,在設計上都要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和跨越。

難關二:基礎數據少、不確定性大

面對遙遠而未知的星球,「天問一號」奔赴火星的旅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受新環境的考驗。現有掌握的資料顯示,火星上稀薄大氣、風場、塵暴、火面地形地貌等,基礎數據非常少,而且不確定性大,嶄新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使得原本風險極高的探測任務難上加難;而最遠長達4億公裡的距離以及超遠距離帶來的通信延時等問題同樣約束著探測器的發揮,探測器要求有非常強的自主能力。

此外,火星成功進入和著陸、測控通信,火星車能源、熱控、火面移動等一系列設計難題,也給探測器研製帶來方方面面的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

難關三:關鍵技術多、攻關難度大

在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關鍵性、唯一性且不可逆的環節非常多,如近火捕獲制動、器器分離、進入/下降/著陸、火星車釋放分離等關鍵技術多。

「我們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只有一次機會,必須確保成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說,對此,研製團隊專門設計了全新氣動外形、新型降落傘等,這些關鍵技術攻關難度極大。

難關四:驗證任務重、試驗難度大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有很多新技術是原來衛星或者探測器沒有使用過的。為了確保探測器可靠性,研製團隊開展了大量試驗驗證,驗證任務極其繁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的專家告訴記者,這些專項試驗不但試驗方法、方案確定難,而且火星環境模擬、試驗實施、試驗結果判定等難度也很大;此外,試驗驗證的充分性、有效性、覆蓋性以及試驗仿真驗證的難度也極大。

多重困難疊加並沒有嚇退火星探測研製團隊,設計師們爭分奪秒地開展了大量試驗驗證和各項任務準備工作,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鋪平了道路。

難關五:研製周期緊、進度風險大

我國火星探測起步較晚,所以從任務立項伊始,研製團隊就在追趕中不斷前行。2016年初,探火任務正式批覆立項;2016年7月,火星探測器研製轉入初樣;2016年底,探測器完成全部關鍵技術攻關和設計……此後,研製團隊一路馬不停蹄,在短短4年多時間內完成了從產品研製驗證到待命出廠再到按計劃發射的全部流程。

此外,火星探測任務屬於我國航天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但參研單位多達幾百家,多線並行、多地並進、多種狀態流程並行,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協調管理難度較高。

「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落、巡目標,這在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但正因為有壓力,才能有動力,才能最終實現真正的突破。」孫澤洲說。

編輯 許舜鈿

相關焦點

  • 探火之路不簡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專訪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  作者 郭超凱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 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 | 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
    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中新社記者:10月28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軌道中途修正?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網「我們選擇軟著陸的地區正好是個平原,叫烏託邦平原。地質學家說,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古海洋所在地。」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 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作者 郭超凱 龐丹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天問一號著陸火星至少還需再闖三關
    視頻:【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專訪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北京時間10月28日22時,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探火路上要邁過幾道坎兒?
    上圖:火星表面。(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第一道難關: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目標,這在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但是,正因為有壓力,才能帶來技術的進步。」孫澤洲說。
  • 新知|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近日,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技傳播專家在接受《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問一號將會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要成功著陸火星並進行探測,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經歷三道難關。
  • 探火路上要邁過哪些坎兒
    「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落、巡目標,這在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但是,正因為有壓力,才能帶來技術的進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龐丹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其中,在技術發展水平方面,國際上已實現對火星的飛掠、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技術難度更大的採樣返回和載人探測仍有待突破技術瓶頸。在科學研究成果方面,國際上通過不同探測形式與任務,在火星軌道運動規律與參數、火星大氣、火星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探索和成就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樹立了前進的方向,也向我們探索火星提出了挑戰。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一次性實現三大任務有多難?
    升空後,它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難度可想而知。那麼,在奔向火星的圓夢之旅上,「天問一號」究竟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呢?讓我們細細盤點一下探火路上的溝溝坎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