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一次性實現三大任務有多難?

2020-07-24 生活崇尚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後,它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難度可想而知。那麼,在奔向火星的圓夢之旅上,「天問一號」究竟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呢?讓我們細細盤點一下探火路上的溝溝坎坎吧。

第一道難關: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

截至今年6月底,世界各國舉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由此可見,火星探測任務本身固有的風險非常大。

而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落、巡目標。「這在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專家介紹,此次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發射規模非常大,著陸有效質量僅次於美國的「好奇號」,環火探測與國際水平相當;探測器研製中,關聯性異常複雜;首次地外有大氣天體進入面臨諸多技術挑戰,比如在軌道、氣動、防熱、大帆面降落傘等近十個方面,在設計上都要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和技術跨越。

第二道難關:設計約束新,不確定性大

面對遙遠而未知的星球,「天問一號」奔赴火星的旅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受新環境的考驗。

現有資料顯示,火星上稀薄大氣、風場、塵暴、火面地形地貌等,基礎數據非常少,而且不確定性大,嶄新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使得原本風險極高的探測任務難度更上一層樓。

而最長旅途高達4億公裡的遠距離以及大時延等火星新約束條件,對探測器自主能力要求非常高,對於火星成功進入和著陸、測控通信、火星車能源、熱控、火面移動等一系列設計,以及電子產品的工藝、環境適應性等方方面面帶來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

第三道難關:關鍵技術多,攻關難度大

據了解,在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關鍵性、唯一性且不可逆的環節非常多,如近火捕獲制動、器器分離、進入/下降/著陸、火星車釋放分離等關鍵技術多。

「我們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只有一次機會,必須確保成功。」對於「探火」任務,總師孫澤洲有著冷靜而清晰的認識。

對此,研製團隊專門設計了全新氣動外形、新型降落傘等,這些關鍵技術攻關難度極大。

第四道難關:驗證任務重,試驗難度大

記者了解到,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有很多新技術是原來衛星或者探測器沒有使用或者遇到過的。

因此,為了確保探測器的可靠性,研製團隊開展了大量的試驗驗證,除了常規的力、熱等試驗外,還要完成氣動外形,防熱燒蝕,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及著陸,火星車內場、外場等系統、分系統及單機級專項試驗,驗證任務極其繁重。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專家介紹,這些專項試驗不但試驗方法、方案確定難,而且火星環境模擬、試驗實施、試驗結果判定等難度也很大。此外,試驗驗證的充分性、有效性、覆蓋性以及試驗仿真驗證的難度也極大。

然而,多重困難疊加並沒有嚇退火星探測研製團隊,設計師們爭分奪秒地開展了大量試驗驗證和各項任務準備工作,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鋪平了道路。

第五道難關:研製周期緊,進度風險大

我國火星探測起步較晚,所以從任務立項伊始,研製團隊就一直在奔跑。2016年初探火任務正式批覆立項;2016年7月,火星探測器研製轉入初樣;2016年底,探測器完成全部關鍵技術攻關和詳細設計……此後,研製團隊一路馬不停蹄,在短短4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從產品研製驗證到待命出廠再到按計劃發射。

期間,方案與初樣、初樣與正樣工作全面交叉、並行,為此,主線任務一刻不停、提前銜接,進度和技術風險高度耦合,全線全程超長工作,這對風險管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此外,火星探測任務屬於我國航天重大工程任務,參研單位多達幾百家,多線並行、多地並進、多種狀態流程串並行,銜接關係極其複雜,協調管理和資源保障難度極大,進度與質量風險統籌把控難度極大。

「但是,正因為有壓力,才能帶來技術的進步。」孫澤洲說。為此,研製團隊發揮全國大協作精神,精心策劃、精準實施,探測器各系統和全體參研參試人員按照「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開展工作,確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進行。

「天問一號」一次性實現三大任務有多難?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難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臥薪嘗膽9年,我國在「天問一號」的建設上直接大膽設立一次性完成3大任務的目標。要知道,人類探測火星分為探測器掠飛探測、繞、落、巡、採樣返回、載人登火6個階段,而本次作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不僅直接跳過掠飛探測這第一階段,還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就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如此挑戰,在世界航天史上屬首次。所以什麼是繞、落、巡?
  • 天問一號已飛行1.55億公裡,中國或一次性實現火星「繞、落、巡」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天問一號」已獲取地月合影,各方面一切正常,狀態良好。截至9月18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55億公裡,距地球1800萬公裡。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出自屈原長詩《天問》,寓意中華民族真理和科技創新的追求永無止境。
  • 一圖看懂|「天問一號」奔赴火星,為什麼說是「最難」任務?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正在實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萬眾矚目。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在這個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器(7月-8月),共有阿聯、中國、美國三國發起了火星探測任務。火星探測有多難?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據天問一號總指揮李振才介紹,天問一號到達火星總路程有4.7億千米。天文一號從2020年7月23日發射到今天,已經飛行了167天,截止到2021年1月3日,總飛行路程有4億千米,距火星還有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前後會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與地球最遠距離也是4億千米,為什麼天問一號飛行了4億千米還沒有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有多難?西瓜視頻揭秘決定成敗的七分鐘
    天問一號是我國計劃在今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執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今後我國其他行星探測任務都將用天問系列來命名,長徵五號,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帶著火星探測器升空,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今天我就來說說到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難在哪裡。
  • 探測火星究竟有多難?「天問一號」意味什麼?
    探測火星有多難火星探測任務十分艱難,雖然很早以前就有國家對火星進行探測,但是直到現在真正完成對火星探測的國家或者組織也僅僅只有四個。【天問一號】發射成功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中國歷史性的一刻,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有哪些?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中國又有一技術世界第一,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迎中國來客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次對火星的探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其中美國是做的成功次數比較多,但火星探測最成功的國家卻是印度,一次就發射成功。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於2021年2月11日至24日環繞火星運行,並於2021年4月23日降落一臺火星車到火星表面,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目標,進行時長90天的火星探索工作。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天問一號」首開中國火星探測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大任務有多難?現代天文學崛起後,人類一直行進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但與其他國家的火星探測不同,「天問一號」將三步並作一步走,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而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此前美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也僅僅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了環繞、著陸兩種探測目標。「比如其他國家過去進行的火星探測,若要完成這三項任務,可能需要分三次進行發射。按照每26個月出現一次探測窗口期,這三個步驟耗時很長。」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天問一號」首開中國火星探測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大任務有多難?現代天文學崛起後,人類一直行進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從1964年「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發射,1965年回傳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開始,50多年時間裡,人類已先後開展了約50次火星探測。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天問一號項目,我們就先從天問一號的發射開始說起。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等待它的將是什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恐怖7分鐘」直接決定成敗
    今天來說說備受矚目的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是我國計劃在今年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執行的火星探索任務的名稱,今後我國其他行星探測任務,都將用天問系列來命名。那麼,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呢?天問一號的任務有哪些?這對中國航天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神器」中有吉林元素
    來源:吉網23日12點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火星,我們來了!」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屈原在2000多年前寫了一首詩《天問》,詩的前半部分充滿了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陰陽變化等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直到2020年7月的一天,屈原的天問終於穿越歷史銘刻在火箭上了。我們中國人終於有能力去探索那顆神秘的螢惑,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會感到振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