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藍色星球是一個水球,總面積為5.1億平方公裡,其中海洋面積佔71%,為3.6億平方公裡,陸地面積佔29%,為1.5億平方公裡,這些陸地起起伏伏,按地理地形可分為五種,那麼,這五種地形是怎麼劃分的呢?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裡,佔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4%,我國的地形又是怎麼分布的呢?
地形按照高低和起伏不平分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種。
山地是指海拔高度大於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一般相對高度大於200米以上,並且坡度陡峻,溝谷幽深,呈脈狀分布。山地按高度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高於30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米以上3000米以下的稱為中山,海拔500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稱為低山,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分布在亞洲的中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不丹和印度的喜馬拉雅山,最高達8848.86米,世界上最大和最長的山系是貫穿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最長是15000千米。
高原是指面積廣大,完整的大面積隆起並且地形開闊比較平整的高地,一般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也有小部分海拔在500米到1000米之間,例如,印度的德幹高原,平均海拔只有500多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面積多達500萬平方公裡。
丘陵是指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有一定的坡度起伏,但起伏相對較小,一般相對高度小於200米的一片區域,世界上最大的丘陵是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哈薩克丘陵,面積大約55萬平方公裡。
以上山地、高原和丘陵雖然按高度或起伏不同劃分為三種地形,一般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相對於這三種有起伏或高海拔的山區地形,海拔較低並且比較平坦的還有平原和盆地兩種地形。
平原一般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並且平坦開闊的一片平地,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沿海地區。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面積高達560萬平方公裡。
盆地一般是指四周為高山或高原圍成,中間低並且相對比較平坦的一片區域,盆地沒有海拔要求,海拔可高可低,有些盆地海拔很高,可以超過2000米以上,如我國的柴達木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面積大約100萬平方公裡。
我國遼闊的大地上擁有所有的五種地形,整體特點是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分布。
第一階梯是最高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要包括一個高原、一個盆地以及一些高山,就是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還有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等。
第二階梯次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主要包括三個高原、三個盆地以及一些中高的山,就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裡木盆地、準格爾盆地、四川盆地,天山山脈、阿勒泰山脈、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大興安嶺山脈、太行山脈、太白山脈、巫山山脈、雪峰山脈、伏牛山脈等,還有西嶽華山、北約恆山和中嶽嵩山,峨眉山、青城山等,以及一些小一點的平原和盆地,如河套平原、關中盆地、吐魯番盆地等。
第三階梯最低,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有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以及一些中低的山,就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東南丘陵、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長白山、武夷山、東嶽泰山、南嶽衡山、黃山等。
如果按所佔面積的大小計算,我國山地面積最多,佔33%;高原第二多,佔26%;盆地第三多,佔19%;平原第四多,佔12%;丘陵最少,只佔10%。整體上,山區佔了三分之二,山脈是地形的骨架,也常作為各地形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成為山脈走向,我國山脈有五種基本走向:
第一種是東西走向的山脈,從北往南可分為三列,北列是天山-陰山,中列是崑崙山-阿爾金山脈-秦嶺,南列是南嶺。
第二種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東部,從東往西分為三列,東列是臺灣的玉山山脈,中列是長白山脈-武夷山脈,西列是大興安嶺山脈-太行山脈-巫山山脈-雪峰山脈。
第三種是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西部,主要有阿爾泰山脈和祁連山脈。
第四種是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主要有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第五種是弧形山脈,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是我國西部重要的高山和邊界山脈。
一個人學習地形分布是了解歷史文化和旅遊的重要基礎知識,懂得越多,就體會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