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及其特點,四大海洋

2021-02-20 大自然與人生

    地球表面分為陸地與海洋,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水量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但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

   浩瀚無垠的海洋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可分為四個主體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們進行了不限的探索。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1953年以來,開始使用精密的回聲測深儀獲得越來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洋底也和陸地一樣,有高聳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綿長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蕩的深海平原。大洋最深點深11034米,位於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這一深度超過了陸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島上的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而島嶼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納羅亞火山實際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約萬米的山體。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

    太平洋的海底地形:太平洋海底地形起伏較大。東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海底山嶺,中脊是巨大的弧形,海嶺北從阿留中海盆開始,經阿拉斯加灣、加利福尼亞灣、加拉帕戈斯群島,再向西與印度洋中脊系統相接。它的北段被美國太平洋沿岸大陸所淹埋,南段是比較明顯的東太平洋海嶺。在太平洋中部,有一條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雄偉的海底山脈.北起堪察加半島,經夏威夷群島,綿延一萬多千米,把太平洋分成東西兩部分。山脈以西,除有西北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外,還有許多分散的海底山。山脈以東,除北太平洋海盆、東太平洋海盆和秘魯~智利海盆外,還有東太平洋高原和阿爾巴特羅斯海臺等。

    大西洋海底地形:大洋中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西洋海嶺。它從冰島海岸起向南延伸,穿過大西洋南部,直到南極洲附近.南北全長達15000千米。海嶺走向與大西洋的表面形態基本一致,也略呈「S」型。海嶺寬度一般在1500~2000千米,約佔大西洋總寬度的1/3。高度一般在200~4000米。海嶺的中央地帶最高,也最陡峭,山峰距海面只有1500米,有的甚至露出海面成為高峻的島嶼,如亞速爾群島的山地。沿著大西洋海嶺的脊部有一條非常陡峭深邃的大裂谷,深度達 2000米,寬30~40千米,長1000多千米。

   印度洋海底地形:印度洋中部,分布著「入」字形的中央梅嶺。它是由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一澳大利亞海丘組成的,三者在羅德裡格斯島交匯。中印度洋海嶺是中央梅嶺的北部分支,海嶺向西北叫阿拉伯一印度梅嶺,再向西延伸進入亞丁灣,與紅海和東非裂谷系統相連。西印度洋海嶺是中央海嶺的西南分支,與大西洋海嶺南端相連。南極一澳大利亞海丘是中央梅嶺的東南分支。中央海嶺由一系列平行於中脊軸的嶺脊組成,嶺脈崎嶇錯雜,其間還分布著許多橫向的斷裂帶。「入」字形的中央海嶺,把印度洋分為東部、西部和南部三大海域。

    北冰洋海底地形:北冰洋中部,橫臥著兩條海嶺,即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兩條海嶺把北冰洋海底分為三個海盆,即南森海盆、加拿大海盆和馬卡羅夫海盆。北冰洋海底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陸架非常寬廣,總面積達440萬平方千米,佔北冰洋總面積的33.6%,是世界四個大洋中大陸架面積佔大洋總面積比例最大的一個洋。

相關焦點

  • 海洋科普 | 海底地形
    但是,海洋的魅力遠不止這些,海洋深處還有著深邃的海溝、連綿起伏的海嶺、平坦寬闊的海底平原、蜿蜒曲折的海底峽谷等,甚至還有噴發巖漿的火山。整個海底地形可劃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3種基本地形。大陸邊緣為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大洋中脊是海洋底部連綿不斷的巨大山脊,大洋盆地即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的寬闊地帶。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教學建議   關於「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關於海底地形的知識,課文主要講了兩點:   (1)海底與陸地一樣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點。對於海底地形,重點讓學生了解與人類活動有直接關係的大陸架的有關知識。
  • 海底地形的特徵
    由於海水的掩蓋,海底地形起伏難以直接觀察。早期的鉛錘測深法,費時多,精度低。20世紀20年代以來,船艦在航行途中運用了回聲測深儀,能夠快速地測出海底深度,結合精確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在地球表面上大陸和洋底呈現為兩個不同的臺階面,陸地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0~1公裡,洋底大部分地區深度在4~6公裡。整個海底可分為三大基本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2018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海底地形特點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所謂大陸邊緣,即大陸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間存在的一個廣闊過渡帶,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斜坡帶,是大陸與海洋連接的邊緣地帶。
  • 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本文節選自《科學世界》2014年第7期《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由編輯戚妍配圖整理。(《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撰文/黨皓文 對全文感興趣的讀者請點擊本段購買雜誌)陸地上壯觀巍峨的群山、高原,每每令人讚嘆。
  • 成都縱橫協助海底科學實驗室地形地貌團隊,完成海洋調查項目 這是...
    隨著科技的發展,海洋調查中引入無人機測繪技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成都縱橫協助海底科學實驗室地形地貌隊共同完成海洋調查。  2018年,李守軍教授所在的作為國內較早使用無人機進行海島、海岸帶地形地貌探測與研究的團隊地形地貌團隊,開始著手採用無人機搭載光學相機,對海域劃界、海岸線、海島調查進行航空攝影測量,通過攝影測量的方法構建數字地面模型(DTM)、數字正射影像圖(DOM)等產品,對海島、海岸帶地形地貌進行調查與研究。
  • 海底地形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是什麼?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也就是陸地表面呈現出的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由於我們人類生活在陸地上,所以我們對於陸地地形更為了解,常見的陸地地形形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種基本形態。
  • 2021年初中地理之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地理之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
  • 浙江科學家繪出東海海底地形 釣魚島是中國延伸
    目前,中國提交的這份劃界案已在聯合國官方網站公示,根據規定,3個月的公示期後,如果沒有其他沿海國提出該劃界案涉及尚未解決的陸地領土爭議或其他海洋爭端,它將接受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審核,這個委員會有21個成員,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水道測量專家。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以東的東海海底究竟有著怎樣的地形,大陸架外部界限如何得來,這樣的劃界意味著什麼?
  • 世界大洋海底地形
    大西洋海底地形大西洋海底地形呈現出「S」字形,其實這是海底火山,產生的原因是位於板塊張裂處。北太平海底地形北太平洋海底地形呈環狀分布,因為處於環太平地震火山帶,其西岸分布著世界上南太平洋海底地形南平太平海底地形大致城
  • 海洋所製成首套真實海底VR展示研究系統
    57餘萬張實測照片和海底地形地貌等資料,於近日製作完成了一套海底VR展示研究系統,用於精細海洋調查研究。  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助理、研究員李超倫介紹,這套VR系統的海底虛擬實境場景是基於2016年「科學」號科考船搭載的「發現」號深海纜控潛水器,在南海海底執行「深海近海底理化條件的現場觀測與分析」項目的三個潛次調查中,距離海底約3米左右航行,採集的200餘G的調查資料,包括海底地形、地貌、拍攝的57萬餘張高清照片等多種資料,經過數據處理、拼接製作而成。
  • 我國首次編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圖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以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為主題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成果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通過海底環境調查研究,對我國近海海洋沉積、地形地貌、地球物理特徵和演變規律有了系統認識,首次編制了我國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
  • 學術交流 | 海洋測繪產業發展透析及其思考
    一、產業多元化發展勢頭明顯改革開放初期,海洋測繪產業主要圍繞港口經濟的發展而繁榮,碼頭、航道、錨地等海洋繪測是其中的主要項目,包括碼頭前沿、碼頭後沿及底部、調頭區、迴旋水域、進出港航道、待泊錨地等。海陸域地形測量及其成圖是主要海洋測繪產品,海戰場建設、各省市交通系統及水利系統等是產品主要供給部門,通航安全保障是海洋測繪的主要目的。
  • 論文推薦 | 胡敏章,張勝軍,金濤勇,文漢江,褚永海,姜衛平,李建成:新一代全球海底地形模型BAT_WHU2020
    因而,產生海面重力異常的主要異常場源是海底地形及其均衡補償物質。基於撓曲均衡原理,重力異常通常僅用於反演中短波段(10~200 km)的海底地形,而船測水深資料則用於構建長波(> 200 km)海底地形。本文基於上述原理,聯合船測水深和衛星測高重力異常資料構建了全球海底地形模型BAT_WHU2020。
  • 我國首次獲取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形地貌數據
    新華社廣州4月14日電(記者 王攀)總面積近2萬平方千米、最深處超過3500米,滑鼠輕點即可將幽深的海底和平坦的坡地一覽無餘……14日,隨著科考船「海洋六號」完成深海地質、大洋礦產資源、南極科學考察並駛返廣州,我國首幅大面積南極海域海底近三維地形地貌高精度「地圖」正式亮相,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南極開展大範圍、立體式的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測
  • 《我的世界》MC新版本1.13的四種地形,有一個比海底遺蹟還要牛!
    《我的世界》MC新版本1.13的四種地形,有一個比海底遺蹟還要牛!《我的世界》新版本1.13的四種地形,第一個曾經是Notch的心結!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玩家們都非常期待新版本1.13能夠快一點上線使用,很多新事物可以嘗試。
  • 海底大地基準網建設及其關鍵技術
    海底大地基準網是國家大地基準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洋大地測量、海洋測繪和水下導航定位的基礎,是海洋活動尤其是水下航行的重要參考基準。海底大地控制網也是海洋權益維護、海洋資源勘探、海洋環境監測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樣也是海洋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
  • 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展開海底地形區塊調查
    從北京時間12月29日13時始,「雪龍2」號在太空人海沿著既定測線勻速航行,開啟了高解析度地形區塊調查。通過對數條近等間距的測線進行「犁地」式來回測量,最終「掃描」出了一張面積約4900平方公裡的長方形海底地形圖。
  •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1節海底形態的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海底地形我們知道,陸地上的基本地形類型有平原作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類似,也有山脈、盆地、平原、峽谷等。儘管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