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的特徵

2021-02-20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由於海水的掩蓋,海底地形起伏難以直接觀察。早期的鉛錘測深法,費時多,精度低。20世紀20年代以來,船艦在航行途中運用了回聲測深儀,能夠快速地測出海底深度,結合精確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

在地球表面上大陸和洋底呈現為兩個不同的臺階面,陸地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0~1公裡,洋底大部分地區深度在4~6公裡。整個海底可分為三大基本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一語有兩種含義:廣義的泛指大陸架和大陸坡以外的整個大洋;狹義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陸邊緣之間的深洋底。這裡所用為後一種含義。三大地形單元又可進一步劃出一些次一級的海底地形單元。

地形

大陸架

大陸坡


海溝

洋盆

海嶺

特點

大陸向海洋延伸部分,深度不超過200米

大陸架

外緣的

巨大

陡坡

海底狹

長的窪

地,深

度大

大洋底

的主體

部分,面

積廣大

一般位於大洋中部,綿延很長

板塊特點

大陸板塊

大陸板塊

消亡邊界

大洋板塊

生長邊界

老師出品

相關焦點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五種基本地形素描圖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線圖,使學生了解五種基本地形山脈、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態特徵並初步學會在地形圖上識別它們。通過閱讀海底地形示意圖,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圖。
  • 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本文節選自《科學世界》2014年第7期《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由編輯戚妍配圖整理。(《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撰文/黨皓文 對全文感興趣的讀者請點擊本段購買雜誌)陸地上壯觀巍峨的群山、高原,每每令人讚嘆。
  • 讀讀世界地形地圖,聊聊各大洲的地形特徵
    當然,海底也是有地形起伏的,只不過由於海水的覆蓋,我們很難看到海底的地形形態,海底地形類型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形態。聊聊大洲地形所以,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陸地地形,通常所說的地形也指的是陸地地形。地形可以分為宏觀地形和微觀地形,兩者主要的區別是觀察尺度的差異,宏觀地形是指大尺度、大範圍區域的地形狀況,往往反映一個大區域中的主體地形架構。
  • 世界大洋海底地形
    大西洋海底地形大西洋海底地形呈現出「S」字形,其實這是海底火山,產生的原因是位於板塊張裂處。北太平海底地形北太平洋海底地形呈環狀分布,因為處於環太平地震火山帶,其西岸分布著世界上南太平洋海底地形南平太平海底地形大致城
  • 2021年初中地理之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地理之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
  • 海底地形及其特點,四大海洋
    浩瀚無垠的海洋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可分為四個主體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們進行了不限的探索。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1953年以來,開始使用精密的回聲測深儀獲得越來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 2018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海底地形特點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所謂大陸邊緣,即大陸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間存在的一個廣闊過渡帶,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斜坡帶,是大陸與海洋連接的邊緣地帶。
  • 海洋科普 | 海底地形
    但是,海洋的魅力遠不止這些,海洋深處還有著深邃的海溝、連綿起伏的海嶺、平坦寬闊的海底平原、蜿蜒曲折的海底峽谷等,甚至還有噴發巖漿的火山。整個海底地形可劃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3種基本地形。大陸邊緣為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大洋中脊是海洋底部連綿不斷的巨大山脊,大洋盆地即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的寬闊地帶。
  • 我國首次編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圖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以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為主題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成果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通過海底環境調查研究,對我國近海海洋沉積、地形地貌、地球物理特徵和演變規律有了系統認識,首次編制了我國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
  • 海底地形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是什麼?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也就是陸地表面呈現出的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由於我們人類生活在陸地上,所以我們對於陸地地形更為了解,常見的陸地地形形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種基本形態。
  • 浙江科學家繪出東海海底地形 釣魚島是中國延伸
    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以東的東海海底究竟有著怎樣的地形,大陸架外部界限如何得來,這樣的劃界意味著什麼?位於杭州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歷經20多年的研究,昨天,外大陸架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海洋二所副所長李家彪研究員,海洋二所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研究中心主任方銀霞研究員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大陸的終點在哪裡?
  • 超能球球星空地圖及海底地圖地形解析
    超能球球遊戲中地圖還是很豐富的,除了星空和海底兩種隨機地圖,別的都需要玩家解鎖,玩家訓練師等級不斷提高就可以解鎖新地圖,今天小編先給各位介紹下兩種隨機地圖,一起去看看吧。   星空地圖地形   迷霧   迷霧會一直在場景裡面緩慢飄動,並把覆蓋區域內的小球淹沒。
  • 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趨勢,可分為兩個區域:西部大陸架淺水區和東部衝繩海槽深水區。 東海大陸架特別發育,最大寬度達640公裡,是世界上最寬闊的陸架之一。大陸架面積約佔整個海區的66%,北寬南窄。海底地勢向東南緩傾,平均坡度1′17″。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趨勢,可分為兩個區域:西部大陸架淺水區和東部衝繩海槽深水區。   東海大陸架特別發育,最大寬度達640公裡,是世界上最寬闊的陸架之一。大陸架面積約佔整個海區的66%,北寬南窄。海底地勢向東南緩傾,平均坡度1′17″。
  • 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廣闊領土,該如何準確描述其地形特徵?
    其中,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包括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地形。關於中國的地形特徵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研究的時候,通常需要描述一個區域的地形特徵,一般來說一個區域地形特徵的描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描述該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二是要描述該區域的地勢高低起伏狀況。
  • 論文推薦 | 胡敏章,張勝軍,金濤勇,文漢江,褚永海,姜衛平,李建成:新一代全球海底地形模型BAT_WHU2020
    因而,產生海面重力異常的主要異常場源是海底地形及其均衡補償物質。基於撓曲均衡原理,重力異常通常僅用於反演中短波段(10~200 km)的海底地形,而船測水深資料則用於構建長波(> 200 km)海底地形。本文基於上述原理,聯合船測水深和衛星測高重力異常資料構建了全球海底地形模型BAT_WHU2020。
  • 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各有什麼特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各種各樣形態,地球表面的地形都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兩大部分。海底地形的類型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類型有著不同的特徵,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第一種地形是「平原」地形,平原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許多平原海拔都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開闊的區域。
  • 描述地形特徵從哪些方面考慮?
    描述地形特徵從哪些方面考慮?中學地理問答「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也就是提個醒。答:1 地勢傾斜:地形相對高度總體變化狀況。2 地勢起伏:不同地形部位相對高度變化及其比較狀況。3 地形類型:各類地形類型及其構成狀況。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歸納——南海海底地形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深度比渤、黃、東海要大。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陸附近深度較淺外,中部和東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類型齊全,既有寬廣的大陸架,又有較陡的大陸坡和遼闊的深海盆地。海底地勢西北高,東部和中部低。
  • 中國的地形地貌與特徵
    中國式營銷第一章中國的地理地形與氣候特徵中國,960萬平方公裡。西北高,東南低。河流大部分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流淌。中國糧倉:東北平原(黑土地),華北平原(黃土地),長江中下遊平原(水稻田)氣候主要特徵:季風氣候,春夏季東南季風,秋冬季西北季風。夏季全國酷熱,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溫暖。最東部與最西部時差2.5小時,所以有「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