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是什麼?

2020-12-03 地理沙龍號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也就是陸地表面呈現出的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由於我們人類生活在陸地上,所以我們對於陸地地形更為了解,常見的陸地地形形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種基本形態。由於大規模的板塊運動、地殼運動和火山活動等內力作用的塑造,海底也存在豐富壯觀的地形。

海底地形,根據形態大致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過度地帶,是陸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可以說是被海水覆蓋的陸地,一般大陸架的水深不超過200米,我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都是大陸架海區。從大陸架向大洋方向前進,在大陸架的邊緣通常會出現一個坡度很陡,深度越來越深的陡坡,我們稱為大陸坡。大陸坡可以理解為是大陸和大洋的連接部分,大陸坡的深度從200米一直加深到2000米。

海溝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可以理解為海底的溝槽,其形態通常是狹長的,而且兩壁陡峭,海溝的深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其深度達到了11034米。海溝是板塊運動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海洋板塊和陸地板塊碰撞而形成,位於板塊的消亡邊界。

洋盆是大洋海底的主體部分,是海底相對平坦的區域,面積巨大,屬於典型的大洋地殼,其深度通常在3000至6000米,人們通常把洋盆稱為深海平原。海嶺就是指海底的山脈,海嶺兩側是平坦的洋盆,通常海嶺的高度可達3000至4000米,長度多在上千公裡以上。海嶺的形成是板塊張裂的結果,多位於板塊的生長邊界,由於海底板塊的張裂,使得下方巖漿上升,形成海底系列火山,最終形成海嶺。

相關焦點

  • 海底地形及其特點,四大海洋
    浩瀚無垠的海洋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可分為四個主體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們進行了不限的探索。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1953年以來,開始使用精密的回聲測深儀獲得越來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 海底地形的特徵
    由於海水的掩蓋,海底地形起伏難以直接觀察。早期的鉛錘測深法,費時多,精度低。20世紀20年代以來,船艦在航行途中運用了回聲測深儀,能夠快速地測出海底深度,結合精確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在地球表面上大陸和洋底呈現為兩個不同的臺階面,陸地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0~1公裡,洋底大部分地區深度在4~6公裡。整個海底可分為三大基本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關於「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議   關於「海底地形」可通過閱讀「海底地形示意圖」,認識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複雜多樣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圖」上明確大陸架的含義,了解海底地形組成。   讀圖鞏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圖」,說出大陸架、大陸坡,以及洋盆、海溝、海嶺的分布。
  • 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板塊之間相互碰撞和張裂,塑造地表宏觀地形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體所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從地形類型上來分,有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分別是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如果從地形分布區域的規模來分,又可以分為宏觀地形和微觀地形,而對全球地形分布狀況及成因的研究,是宏觀地形的最大範圍。
  • 海洋科普 | 海底地形
    但是,海洋的魅力遠不止這些,海洋深處還有著深邃的海溝、連綿起伏的海嶺、平坦寬闊的海底平原、蜿蜒曲折的海底峽谷等,甚至還有噴發巖漿的火山。整個海底地形可劃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3種基本地形。大陸邊緣為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大洋中脊是海洋底部連綿不斷的巨大山脊,大洋盆地即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的寬闊地帶。
  • 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洋底的地貌,主要包括海洋和陸地之間的陸架和陸坡,由地球板塊構造和火山活動建造的大洋中脊系統、俯衝海溝、島弧和大洋島嶼、海底火山,以及由生物成因和陸源碎屑物質等沉積物覆蓋其上而形成的深海扇和堆積體等。除了這些千米、百米級別的大規模的地形構造之外,還有更多小尺度的微結構和地形變化。此外,生物活動(例如珊瑚礁等)也增添了海底地形的複雜性。
  • 世界大洋海底地形
    大西洋海底地形大西洋海底地形呈現出「S」字形,其實這是海底火山,產生的原因是位於板塊張裂處。北太平海底地形北太平洋海底地形呈環狀分布,因為處於環太平地震火山帶,其西岸分布著世界上南太平洋海底地形南平太平海底地形大致城
  • 2021年初中地理之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地理之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
  • 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趨勢,可分為兩個區域:西部大陸架淺水區和東部衝繩海槽深水區。 東海大陸架特別發育,最大寬度達640公裡,是世界上最寬闊的陸架之一。大陸架面積約佔整個海區的66%,北寬南窄。海底地勢向東南緩傾,平均坡度1′17″。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趨勢,可分為兩個區域:西部大陸架淺水區和東部衝繩海槽深水區。   東海大陸架特別發育,最大寬度達640公裡,是世界上最寬闊的陸架之一。大陸架面積約佔整個海區的66%,北寬南窄。海底地勢向東南緩傾,平均坡度1′17″。
  • 2018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海底地形特點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所謂大陸邊緣,即大陸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間存在的一個廣闊過渡帶,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斜坡帶,是大陸與海洋連接的邊緣地帶。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塊)
    01知識點1、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為三類:大陸邊緣(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海溝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體的地形如下:①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較緩,水深<200m;②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③島弧和海溝:主要分布在大陸邊緣和洋盆的過渡地帶,火山地震較多;④洋盆:地形較為平坦,分布著海底火山、丘陵、山脈等,水深4000~6000m,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歸納——南海海底地形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深度比渤、黃、東海要大。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陸附近深度較淺外,中部和東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類型齊全,既有寬廣的大陸架,又有較陡的大陸坡和遼闊的深海盆地。海底地勢西北高,東部和中部低。
  • 2019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
    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巖岸三種類型。 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為一東北—西南向的淺海。海底地勢從3個海灣向渤海中央及渤海海峽傾斜,坡度平緩,平均坡度只有0′28″。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巖岸三種類型。   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為一東北—西南向的淺海。
  • 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各有什麼特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各種各樣形態,地球表面的地形都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兩大部分。海底地形的類型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類型有著不同的特徵,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第一種地形是「平原」地形,平原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許多平原海拔都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開闊的區域。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黃海海底地形
    黃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緩,為東亞大陸架的一部分。注入黃海的主要河流有鴨綠江、大同江、漢江、淮河等。     黃海的海底地形     黃海為一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閉淺海。海底地勢由北、東、西三面向黃海中央及東南方向傾斜,但坡度不大,平均坡度為1′21″,地勢比較平坦。深度由東南向北逐漸變淺,如同一個口朝南的簸箕。
  • 讀讀世界地形地圖,聊聊各大洲的地形特徵
    地形是指地表的各種形態,具體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體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根據展現的不同形態,我們可以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種基本地形。當然,海底也是有地形起伏的,只不過由於海水的覆蓋,我們很難看到海底的地形形態,海底地形類型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形態。聊聊大洲地形所以,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陸地地形,通常所說的地形也指的是陸地地形。地形可以分為宏觀地形和微觀地形,兩者主要的區別是觀察尺度的差異,宏觀地形是指大尺度、大範圍區域的地形狀況,往往反映一個大區域中的主體地形架構。
  • 超能球球星空地圖及海底地圖地形解析
    超能球球遊戲中地圖還是很豐富的,除了星空和海底兩種隨機地圖,別的都需要玩家解鎖,玩家訓練師等級不斷提高就可以解鎖新地圖,今天小編先給各位介紹下兩種隨機地圖,一起去看看吧。   星空地圖地形   迷霧   迷霧會一直在場景裡面緩慢飄動,並把覆蓋區域內的小球淹沒。
  • 板塊構造學說源於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全球分為六大板塊
    板塊構造學說是近幾十年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解釋大地構造運動和海陸分布規律較為盛行的一種學說。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殼的厚度最薄,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在地球地表以下大約100至110千米深處存在著一個不連續的分布熔融狀物質的區域,稱為「軟流層」,在地質學上通常把軟流層以上部分,稱為「巖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