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學家繪出東海海底地形 釣魚島是中國延伸

2020-12-04 騰訊大浙網

東海海底地形圖顯示:衝繩海槽就是中國東海大陸架延伸的終止。(圖片由海洋二所提供)

中國政府於12月14日向聯合國正式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成為中國海洋權益維護的又一重大舉措。這是世界各國提交的第63份劃界案,目前已完成17份劃界案的審議。

目前,中國提交的這份劃界案已在聯合國官方網站公示,根據規定,3個月的公示期後,如果沒有其他沿海國提出該劃界案涉及尚未解決的陸地領土爭議或其他海洋爭端,它將接受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審核,這個委員會有21個成員,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水道測量專家。

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以東的東海海底究竟有著怎樣的地形,大陸架外部界限如何得來,這樣的劃界意味著什麼?位於杭州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歷經20多年的研究,昨天,外大陸架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海洋二所副所長李家彪研究員,海洋二所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研究中心主任方銀霞研究員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大陸的終點在哪裡?

依據1982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可把從領海基線量起200海裡(約370公裡)之內的海域劃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而不少沿海國的大陸架遠不止200海裡,比如中國東海大陸架最長就延伸到了500公裡之外。對於這些寬廣的大陸架,《公約》規定,其外部界限最遠不能超過領海基線之外350海裡(約658公裡),或是2500米等深線之外100海裡(約185公裡)。

要確定中國東海大陸架的外部界限,就要找到東海大陸架的邊緣,看看從中國東部海濱出發,大陸架一直延伸到了哪裡。

眾所周知,大陸架是鄰近大陸地區的一片水深不超過200米的淺海,海底地勢平坦,海洋魚類密集,油氣資源豐富,被認作是陸地向海洋的延伸,屬於陸地的一部分。

到了大陸架的外部邊緣,往往能找到一個陡坡,順著陡坡,海水深度劇烈增加,深至千米以上,甚至四五千米,這個陡坡被稱作陸坡。陡坡過後,海底一般再次變得平緩,進入深海盆,陸坡的坡腳一般被認為是大陸架向海洋延伸的終點,也是這片大陸的終點。《公約》允許各國將大陸架的外部界限從大陸坡腳往外再延伸60海裡(約111公裡)。

東海大陸架一直延伸到了哪裡?

找到陸坡基部的坡腳點成為確定大陸邊緣的關鍵。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海洋二所就開始衝繩海槽的地質調查,科學家們猜測,這個位於東海中的海槽槽底,很可能就是東海陸坡的坡底區域。

李家彪說,最初幾年的研究風平浪靜,並未受到日方太多幹擾,從1995年開始,中國科考船在調查衝繩海槽的海底地形時,開始有日本船隻尾隨並不斷喊話,「你們已進入日本管轄海域。」

歷時20年,浙江科學家終於完成對東海大陸架、陸坡及坡底的「CT掃描」,繪製出精確的海底地形圖,這張地形圖清晰顯示,衝繩海槽就是東海大陸架延伸的自然終止。

確定了每片海域的水深,就能弄清楚海底哪裡是平原,哪裡是坡底,哪裡是深溝。確定水深用的是聲波探測法,幾百束聲波同時向海底發射,觸底後聲波折返船上的接收裝置,依照聲波在不同深度海水中傳播的不同速度和往返一次所需時間,就可計算出水深,誤差可控制在1%以內,也就是1000米的水深誤差不超過10米。

這幾百束聲波像一個扇面在水底散開,寬度達數公裡的海底水深就一目了然,隨著船隻邊行駛邊發射聲波,所到之處的海底就都接受了CT掃描。眾多CT掃描數據拼在一起,東海海底的地形奧秘就被揭開。

我們身旁的東海海底有怎樣的起伏?

浙江東部地區瀕臨東海,從海濱往東的海洋下,究竟有著怎樣的平原、高山與山坡,海洋二所專家給出了答案。

調查表明,東海由東海陸架、東海陸坡和衝繩海槽三大地貌單元組成。在東海大陸架上,海底地形平坦,最大寬度超過500公裡,是亞洲東部最寬闊的陸架之一;東海大陸架向東南傾斜,到陸坡後,水深急劇增加;東海陸坡東側則為長條形深窪地的衝繩海槽,衝繩海槽的最大水深超過2300米。

李家彪說,從地質屬性看,東海陸架與中國東部大陸同屬於一個整體,具有共同的古老陸核,為穩定的大陸地殼。之後,喜馬拉雅運動開始了,東海大陸架邊緣強烈張裂,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形成了一個衝繩海槽。

調查衝繩海槽的海底得知,此處的海底已不像大陸,大陸和大陸架常見的花崗巖變成了大洋地殼中常見的玄武巖。此處地殼的厚度也比大陸地殼薄得多。大陸和大陸架上的地殼厚度一般超過20公裡,衝繩海槽則在十二三公裡左右。

由此,浙江科學家認為,東海大陸架在地形、地貌、沉積特徵和地質構造上都與我國大陸有著天然連續性,是我國大陸在海底的自然延伸,而衝繩海槽與東海陸架地質特徵顯著不同,是具有顯著隔斷特點的重要地理單元,是中國東海大陸架延伸的終止。

釣魚島在中國大陸架上

找到了東海大陸架的坡腳點,根據《公約》規定就劃定了大陸架的外部界限,但中國基於一貫立場,在本劃界案中主張東海大陸架延伸至衝繩海槽。

科學家選取了衝繩海槽中的10個最大水深點,將它們連成一線,作為中國大陸架外部界限。這條界限南北長383公裡,距離中國領海基線290-320海裡。在東海海底地形圖上,釣魚島位於東海大陸架上,在大陸架外部界限之內。

釣魚島是中國大陸向東海的自然延伸,鄰近中國的西側水深不過100多米,靠近日本的東側是衝繩海槽,水深則達一兩千米。

李家彪說,在1萬多年前的地球末次冰期,也就是北京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海水比現在淺得多,釣魚島和中國大陸連為一體,生活在中國大陸上的人們可以走路去釣魚島,而釣魚島東側依然是海洋,當時生活在日本群島的人類去釣魚島要坐船。

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外部界限

都享受些啥權利

根據《公約》規定, 沿海國海洋被劃分為幾類不同的海域,主要有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不同海域。

一個國家距離大陸最遠的島礁連成一線,就是領海基線,領海基線往外12海裡以內的範圍,就是這個國家的領海。根據這個概念,浙江的海洋面積就達22萬平方公裡,超出陸地面積一倍多。領海就相當於這個國家的家裡,進入領海就相當於進入這個國家,該國擁有領海區域內從天空到水體以及海底的立體權益。

從領海基線往外200海裡是一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各國船隻可無害通過專屬經濟區,但要在這片區域內考古、採礦、傾倒廢物、捕魚等需經過該國允許,但該國不對這塊區域的天空擁有專屬權益。

在專屬經濟區之外,即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區域內,該國對海底的礦產資源擁有專屬開採權,但對天空和海水不具有專享權益。

相關焦點

  • 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亦稱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臺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長江口北側與韓國濟州島的連線為界),東臨太平洋。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亦稱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臺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長江口北側與韓國濟州島的連線為界),東臨太平洋。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 日要建測量船加強東海海底調查 應對中國延伸大陸架申請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日媒稱,為應對中國在東海的海底調查,針對大陸架延伸提出新的科學數據,日本已經決定新建大型測量船收集科學數據。據日本《讀賣新聞》2月28日報導,新建測量船的船身長約100米,總噸位約4000噸。
  • 中方主張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在領海基線200海裡外
    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    外交部邊海司司長鄧中華指出,提交外大陸架劃界案是一個涉及科學、法律問題的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在進行積極努力和周密準備。
  • 提出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
    據新華社電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14日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秘書處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    該劃界案指出,地貌與地質特徵表明東海大陸架是中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衝繩海槽是具有顯著隔斷特點的重要地理單元,是中國東海大陸架延伸的終止。
  • 中國釣魚島主權與戰略價值
    在此之前的近百年內,包括二戰結束後的20餘年時間,日本都是在偷偷摸摸地幹著竊取釣魚島主權的勾當。1968年聯合國亞洲經濟委員會通過對臺灣海峽以北海底資源的勘測,發現括釣魚列島在內地廣大東海海域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海底石油資源。這使受資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擾的日本對這一地區發生了濃厚興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戰後首次正式提出了對釣魚列島的主權要求。
  • 專家:釣魚島核心是大陸架權益 中國反制前後承接
    專家:釣魚島核心是大陸架權益 中國反制前後承接   中新網9月17日電 近日,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動作不斷
  • 中國劃定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界限
    2012年12月1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秘書處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準則》有關規定,大陸架超出二百海裡的沿海國應將其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 海域邊界到底怎麼劃——兼談中日韓東海之爭
    這樣一來,日本和中國就是共大陸架的國家,延伸原則不適用。    對大陸架劃界的各執一詞也是日本不願意放棄釣魚島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釣魚島位於中國宣稱擁有開發權的大陸架上,在日本本土的西邊,如果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那麼很自然的,中日兩國就屬於同享大陸架,中國在這一大陸架上的排他性權力就會消失
  • 學者:釣魚島是荒島,金一南:無知!它能劃出40萬平方公里海域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位於中國臺灣省基隆市東北約190千米的東海海域,是臺灣省的附屬島嶼,主要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以及一些礁石組成,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面積一共5.69平方公裡。在這些島嶼中,以釣魚島面積最大,約有3.91平方公裡,主峰海拔362米。
  • 中國向聯合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延伸至衝繩海槽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根據議事規則要求,中國代表團於15日就劃界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日本時事通訊社16日稱,中國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至衝繩海槽,此次匯報了作為證據的科學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承認大陸架沿岸國探測和資源開發的權利。中國的目的在於確保海洋權益,同時對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對立的日本進行牽制。
  • 我國決定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新聞延伸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向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目前,國家海洋局已經做好該劃界案的相關技術準備工作。  國家海洋局從2002年起啟動了相關工作,對我國大陸架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
  • 專家:中國東海部分大陸架劃界案證明釣魚島主權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李家彪稱,劃界案陳述,給了我們一個充分展示中國立場和科學證據的機會,且從科學角度進一步強化了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的事實,標誌著中國東海大陸架劃界不僅僅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腳的,在科學上也是無懈可擊的。
  • 中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圖)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專家對此表示,本次陳述重點闡述了中國東海大陸架劃界案使用的數據情況、劃界區域地質背景與大陸架自然延伸證據,以及大陸架外部界限確定的科學技術證據。陳述首次向國際社會展示了該主張的具體位置,從科學角度進一步強化了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的事實,標誌著中國東海大陸架劃界不僅僅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腳的,在科學上也是無懈可擊的。
  • 釣魚島的資源(圖)
    據1967年聯合國調查發現,釣魚島海域蘊藏著800億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氣(也有數據稱釣魚島周邊海域石油儲量可達30億-70億噸,超  釣魚島面積不大,但是自然資源卻非常豐富。其中主島上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很多都是名貴藥材。比如在釣魚島上有一種海芙蓉海草,生長在沿岸的巖石縫中,是防治風溼症和高血壓的良藥。
  • 海底地形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是什麼?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也就是陸地表面呈現出的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由於我們人類生活在陸地上,所以我們對於陸地地形更為了解,常見的陸地地形形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種基本形態。
  • 人民日報刊文論證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釐清釣魚島問題②)大量歷史文獻無可爭辯地表明,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最晚從明清兩代開始,釣魚島已成為中國疆域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琉球大學者、紫金大夫程順則在其所撰《指南廣義》(1708年)中記載了「福州往琉球」的針路,該書附圖中將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連為一體,與古米山之間成一明顯的分界線,表明古米山是中琉分界線,釣魚島界黃尾嶼、赤尾嶼是中國島嶼。1719年,日本史地學家新井白石撰《南島志》所繪琉球國全圖,即以最西南端的與那國島和西南端的久米島為琉球國邊界,釣魚島不在琉球國全圖之內。
  • 專家談中國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具有戰略意義
    我將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專家稱這是中國針對釣魚島問題的一項對日反制措施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外交部16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韓國擬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這份文件中包含了韓國「從朝鮮半島自然延伸的大陸架一直延伸到東海衝繩海槽」的立場。韓國曾計劃於今年7月向聯合國提交這一划界案,但可能因考慮到日本政府的反對態度,將提交時間調整到「今年內」。中國外交部當時表示,中方在東海的主張是明確的、一貫的,對於有關爭議,中方願與有關當事國通過談判妥善解決。韓國媒體昨日稱,鑑於韓國政府已經完成了國內相關程序,預計也已經就與中國的協商得出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