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7日電 近日,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動作不斷,香港《大公報》採訪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引述他的話稱,面對日本單方面的「購島」行為,中國的反制措施前後承接,在法律層面漸趨完善。中國的劃界案則是尋求在國際上正式劃定中國的領土和領海範圍。
劉江永說,中國日前向聯合國提交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點基線的坐標表和海圖,如今再決定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二者是存在直接承續關係的。
因為國家領海的基點和基線確立後,才能從領海基線算起有12海裡的領海和至少200海裡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這是中國針對釣魚島爭議採取的反制措施,在法律層面逐漸完善。也是日本打破中日兩國擱置爭議默契的必然結果。
他指出,大陸架是一個國家領土在海水以下的自然延伸,大陸架通常有200海裡,如果200海裡以外水深不足2500米,大陸架還可以再延伸150海裡。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有關島嶼制度的規定,釣魚島這些島嶼也具備像大陸沿海同樣的劃大陸架的權利。而以島嶼為基點劃大陸架又與沿岸有所不同,沿岸只可以劃定最多350海裡的大陸架範圍,而以島嶼為基點可形成半徑是350海裡,即直徑最多達700海裡的大陸架。
「1海裡相當於1.852公裡,700海裡就相當於1300公裡,超過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劉江永解釋,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基點的大陸架所涉及的圓面積相當大,正因如此,釣魚島問題不光是島嶼爭議,還是圍繞大陸架權益的爭議。這也是日本從1996年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後就不承認中日存在釣魚島爭議,破壞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擱置爭議、發展兩國關係的政治默契的原因所在。
此前,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指出,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如果釣魚臺被日本佔據,中日就得按中間線原則劃分大陸架,中國不僅將丟失大量的海洋管轄區和海底資源,而且美日對大陸的戰略封堵線,將從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向前推進到東海中間線以西。
「大陸架是一個國家的領土和資源在海底的自然延伸,對島嶼而言關鍵在於確權,只要確認島嶼屬於該國家,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大陸架公約,該國家就可以擁有這些大陸架。」劉江永進一步指出,大陸架屬於沿海國的管轄海域,所涉海底資源,包括所有蘊藏的天然氣、石油、稀土等,都是由所屬國享有專有勘探開發主權。(隋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