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專家:重申東海大陸架權利主張是負責任行動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以下簡稱「大陸架劃界案」)。目前,國家海洋局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提交大陸架劃界案意味著什麼?我國為什麼現在提交大陸架劃界案?大陸架劃界案的審議前景怎麼樣?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的副所長張海文研究員和丘君副研究員。

  他們表示,提交劃界案不是單純的技術性工作,而是涉及擴展國家管轄海域範圍和未來發展空間的重要政治和外交行動。在當前中國東海釣魚島主權面臨嚴重挑釁、國家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提交東海劃界案尤顯重要。

  重申東海大陸架的權利主張

  張海文說,根據《公約》和相關國際法,提交東海劃界案,是中國在《公約》新制度下重申東海大陸架的權利主張,行使《公約》賦予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義務的應然之舉,也是中國依據《公約》進一步明確東海大陸架權利主張範圍的負責任行動。

  《公約》規定,大陸架是沿海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主要包括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公約》規定沿海國可以對其陸地領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提出大陸架權利主張。根據各海域不同的自然情況,《公約》規定了兩種情況:一是,沿海國大陸架自然延伸如果超過領海基線以外200海裡的,可以主張超過200海裡的大陸架,其200海裡以外部分被簡稱為「外大陸架」;二是沿海國大陸架自然延伸如果不足200海裡,則沿海國所能主張大陸架的最大寬度就只能是從領海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裡。《公約》同時還規定,沿海國若主張外大陸架,就必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提交該國所主張的外大陸架的外部界限位置以及支撐該主張的相關科學和技術資料,這些數據資料俗稱為「劃界案」。

  《公約》第76條、《公約》附件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準則》等一系列文書為確定外大陸架的外部界限規定了一系列複雜的法律程序和科學標準。概而言之,首先,沿海國應根據《公約》第76條所規定的複雜規則,找出其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位置,並編制劃界案提交給委員會;然後,委員會負責審議沿海國提交的劃界案,並向沿海國提出建議;最後,沿海國在委員會建議的基礎上劃定其最終的外大陸架外部界限,這就是其大陸架的外部界限。

  張海文表示,大陸架屬於沿海國的管轄海域。沿海國對大陸架上(無論是200海裡以內部分,還是200海裡以外的部分)的自然資源享有勘探開發的主權權利,還享有在大陸架上建設和管理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等方面的權利。擁有這些權利之後,不排除進一步衍生其他權利和利益的可能性。可見,大陸架構成一國海洋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沿海國極力爭奪的對象。劃定外大陸架界限,被認為是沿海國通過合法途徑實現其管轄海域範圍最大化、勘探開發和利用大面積海底空間及其資源的最後機會,國際社會對此都極為關注。據統計,目前委員會共收到了61份劃界案和45份初步信息。這些劃界案主張的外大陸架總面積約合2600萬平方千米。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印尼、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以及許多拉美和非洲國家均已經提交了劃界案。不過,美國由於尚未批准《公約》,尚不具有向委員會提交劃界案的資格。美國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外大陸架調查和研究,並密切關注委員會的審議工作。

  為東海維權提供重要依據

  丘君介紹,依據國際法和東海自然狀況,中國一貫主張東海的大陸架向東延伸到衝繩海槽。此次中國政府決定提交東海劃界案,是維護中國在東海海洋權益的重大舉措。提交劃界案,不僅可以重申中國對東海大陸架的權利,也明示了中國所主張的東海大陸架的部分具體範圍,為中國東海維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明確的範圍。

  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享有《公約》賦予沿海國的大陸架權利,並應承擔相應義務。 地貌和地質學等科學證據顯示,東海大陸架是中國大陸領土在水下向海洋的自然延伸,直至衝繩海槽自然終止。據此,中國政府主張在東海的大陸架一直延伸至衝繩海槽,其寬度超過200海裡。按《公約》規定,中國有義務儘早編制劃界案,並提交委員會審議。換言之,提交東海劃界案是中國行使《公約》賦予權利、履行《公約》義務的應然之舉。

  丘君表示,中國政府於2009年5月12日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確定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該初步信息主要說明了中國在東海具有200海裡以外大陸架,並說明中國正在抓緊時間編制劃界案,承諾「將在適當時候提交全部或部分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劃界案」。因此,提交東海劃界案是中國政府兌現《初步信息》中的相關承諾。

  我東海劃界案需要排隊候審

  張海文說,委員會將按照劃界案遞交的先後順序審議劃界案。由於涉及複雜的科學技術問題,委員會審議劃界案的進展緩慢。從2002年審結第一份劃界案至今,委員會共審議完17份劃界案,尚不及其所收到的劃界案總數的三分之一。從目前的審議速度推測,中國東海劃界案排隊候審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等待20年至30年。此外,東海劃界案還涉及海域劃界爭端問題。根據委員會議事規則的規定,沿海國提交的劃界案若涉及尚未解決的陸地領土主權爭議或者海洋劃界爭端,委員會將暫時不審理,直至有關爭端得到妥善解決。

  丘君介紹,目前已經有4份劃界案因存在爭端而被委員會暫時擱置。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公約》第76條第10款明確規定,委員會對劃界案做出的審議結論或者暫不審議的決定,均不能代替沿海國之間的大陸架劃界,也不妨害或不影響沿海國之間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相關爭端。由於中國與東海其他周邊國家的大陸架主張範圍存在重疊,不排除有國家對我東海劃界案提出反對意見,並要求委員會暫不審議。如上所述,依據《公約》的規定,假如委員會做出暫不審議的決定,並不影響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權利主張,也不影響今後中國與相關國家通過談判解決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本報記者 袁於飛)

相關焦點

  • 媒體:提交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劃界案是應然之舉
    專家指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和相關國際法,提交東海劃界案,是中國在《公約》新制度下重申東海大陸架的權利主張,行使《公約》賦予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義務的應然之舉,也是中國依據《公約》進一步明確東海大陸架權利主張範圍的負責任行動。
  • 中國劃定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界限
    這是我國首次派出飛機進入我釣魚島領空開展維權行動,宣示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擁有無可爭議的領土主權。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14日稱,大陸架構成一國海洋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沿海國極力爭奪的對象。劃定大陸架外部界限,被認為是沿海國通過合法途徑實現其管轄海域範圍最大化、勘探開發和利用大面積海底空間及其資源的最後機會。國際社會對此都極為關注。
  • 專家:提交大陸架劃界案是中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羅沙)中國政府近日向聯合國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中國國家海洋局參與劃界案編制工作的部分專家15日表示,雖然劃界案對於其他國家並沒有強制的約束力,但仍然是中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 專家稱提交大陸架劃界案是我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羅沙)我國政府近日向聯合國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國家海洋局參與劃界案編制工作的部分專家15日表示,雖然劃界案對於其他國家並沒有強制的約束力,但仍然是我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 分析稱東海劃界案系基於大量科學和法律依據完成
    中新網12月18日電 中國政府於12月14日向聯合國正式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部分劃界案」,國家海洋局網站18日刊文指出,中國政府這次提交的東海部分劃界案是基於大量科學證據和法律依據完成的。它的提交是中國在《公約》國際制度下重申東海大陸架權利,並行使《公約》賦予權利、履行相關義務的一次負責任行動。
  • 中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圖)
    紐約當地時間15日,中國代表團就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  這次陳述是依據委員會議事規則要求進行的規定動作,同時也在國際場合重申了我國東海大陸架向東延伸到衝繩海槽的一貫主張。
  • 中方主張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在領海基線200海裡外
    據新華社電  外交部9月16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國家海洋局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他強調,當前形勢下,提交東海外大陸架劃界案不僅意味著中國政府行使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的有關權利,履行了有關義務,更是向國際社會進一步宣示和強化了中國在東海的一貫主張,體現了中國政府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 提出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
    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劃界案同時明確,提交該劃界案不影響中國政府以後在東海或其他海域提交其他外大陸架劃界案。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準則》有關規定,大陸架超出200海裡的沿海國應將其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 我國決定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新聞延伸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向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目前,國家海洋局已經做好該劃界案的相關技術準備工作。  國家海洋局從2002年起啟動了相關工作,對我國大陸架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
  • 專家談中國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具有戰略意義
    專家談中國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具有戰略意義   我將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專家稱這是中國針對釣魚島問題的一項對日反制措施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外交部16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 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解讀
    中國網12月28日訊 據國家海洋局消息北京時間2012年12月14日,中國政府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遞交了《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以下簡稱「東海部分劃界案」)。
  • 中國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訪談
    為了履行《公約》賦予中國的權利和義務,劃定中國大陸架的外部界限,國家海洋局和外交部從1996年~2007年圍繞中國外大陸架問題組織了相關科研調查專項,獲取、搜集了中國東海和南海的水深、沉積物、地磁和重力等方面大量數據,並於2007年開始編制我國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 專家:中國東海部分大陸架劃界案證明釣魚島主權
    陳述作為進一步審議重要依據  國家海洋局的官方網站上提到,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至衝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主張200海裡以外大陸架的沿海國均應將相關科技資料等信息提交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中國政府代表團由外交部和國家海洋局共同組織。
  • 韓國擬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政府此次向次官會議報告的大陸架劃界正式文件與2009年5月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LCS)提交的預備案相似。預備案主張,韓國大陸架劃界線應在距離領海基線200海裡以外的韓日共同開發區(JDZ)海域,面積為1.9萬平方公裡。這份文件中包含了韓國「從朝鮮半島自然延伸的大陸架一直延伸到東海衝繩海槽」的立場。
  • 中方已提交外大陸架信息 涉東海部分海域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11日就我國提交200海裡外大陸架初步信息回答了答記者問。有記者問:5月13日是有關沿海國提交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信息資料的規定期限,中方就此採取了哪些行動?
  • 中國向聯合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延伸至衝繩海槽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根據議事規則要求,中國代表團於15日就劃界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日本時事通訊社16日稱,中國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至衝繩海槽,此次匯報了作為證據的科學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承認大陸架沿岸國探測和資源開發的權利。中國的目的在於確保海洋權益,同時對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對立的日本進行牽制。
  • 詳解中國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劃界案
    原標題:捍衛海疆有圖可循大陸架劃界案意味衝繩海溝以西的大陸架獨屬中國>外交部16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 俄申請劃分北冰洋大陸架 涉120萬平方公裡開發權
    ,主張擁有對12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大陸架的開發權利。  此外,挪威、丹麥、加拿大也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過200海裡外大陸架的權利主張,丹麥曾4次提出劃界案,2014年的劃界案主張其擁有包含北極點在內的89.5萬平方公裡的北極區域的主權。美國雖然一直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歐巴馬政府在《北極地區國家戰略》中也提及,美國計劃申請從阿拉斯加以北延展至北極點的600多海裡的區域。
  • 中國專家解讀神秘外大陸架
    《環球時報》記者就此獨家採訪了從事200海裡以外大陸架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研究員,以及「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中國籍委員、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呂文正研究員,請他們對「外大陸架問題」進行權威解讀。環球時報:大陸架和「領海」有什麼區別?李家彪:大陸架是陸地在海水以下的自然延伸。
  • 中國提交17頁外大陸架初步信息 日本關切(組圖)
    海洋政策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季國興昨天評論稱,中國政府此舉在維護我國在東海應有權益方面體現出很好的姿態,邁出了很好的一步。不過他同時表示,到真正落實劃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巧合的是,韓國也在同一天提交了關於延伸至日本衝繩的韓國大陸架劃界案的初步信息,劃界案中有與中國主張重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