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東海劃界案系基於大量科學和法律依據完成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8日電 中國政府於12月14日向聯合國正式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部分劃界案」,國家海洋局網站18日刊文指出,中國政府這次提交的東海部分劃界案是基於大量科學證據和法律依據完成的。它的提交是中國在《公約》國際制度下重申東海大陸架權利,並行使《公約》賦予權利、履行相關義務的一次負責任行動。全文如下:

  東海劃界案的提交是維護中國在東海海洋權益的一個重大舉措,我國上世紀70年代起就主張東海大陸架延伸到衝繩海槽,但直到這次東海劃界案的提出才真正推動了該主張的具體化。

  一、背景

  根據《公約》第76條的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如果沿海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超過自領海基線量起200海裡,則該沿海國可以主張200海裡以外的大陸架。東海大陸架是中國大陸的自然延伸,最大寬度超過500公裡,可見,在東海依據《公約》劃定200海裡以外的大陸架,是中國固有的權利主張。中國政府於2009年5月12日《公約》規定的時間期限內提交了東海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初步信息,2012年9月16日宣布東海大陸架劃界案的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經完成,直到這次劃界案的正式提交,是在行使《公約》賦予的權利,並依據《公約》進一步明確東海大陸架權利主張範圍的行動。

  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涉及複雜的科學和法律問題,是在《公約》國際法律框架下的科學劃界行為。科學概念上的大陸架範圍是指自海岸線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顯著增加的大陸坡折處;而《公約》規定的法律大陸架,超出了科學大陸架的概念範圍,包括了科學概念的大陸架、陸坡和陸基三部分。《公約》第76條規定了沿海國的大陸架如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則其大陸架可擴展到200海裡,這是《公約》賦予沿海國的權利,但沿海國是否具有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其外部界限又劃在哪裡,就需要有地質理論和科學證據的支持,並通過為國際規範所認可的劃界技術方法加以精確劃定。

  因此,外大陸架劃界必須依據大陸邊緣地質理論,利用海底地形、沉積物厚度等高精度科學數據,通過陸坡坡腳、百分之一沉積物厚度點、2500米等深線等關鍵參數的確定,劃定外大陸架的外部界限。

  二、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具有充分的地質理論依據

  大陸架自然延伸是外大陸架劃界的最基本原則,東海劃界案提出的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主張得到大量地質理論研究新成果的支持。東海位於中國大陸東側,由東海陸架、東海陸坡和衝繩海槽三大地貌單元組成。從地形地貌特徵看,東海陸架地形平坦,最大寬度超過500公裡,是亞洲東部最寬闊的陸架之一;東海陸架向東南傾斜至陸架坡折帶後水深急劇加深,形成東海陸坡;東海陸坡東側則為長條形深窪地的衝繩海槽,衝繩海槽的最大水深超過2300米。從地質屬性看,東海陸架與中國東部大陸同屬於一個整體,它們具有共同的古老陸核,為穩定的大陸地殼。新近紀以來的喜馬拉雅運動開始了東海陸緣的強烈張裂,衝繩海槽逐步拉張形成。衝繩海槽盆地由於上地幔的抬升和地殼的拉張,具有急劇減薄的地殼厚度、磁異常條帶、高熱流值等與東海陸架顯著不同的地質特徵,其地殼性質已由減薄陸殼向過渡性地殼轉變,在海槽南段軸部的中央裂谷帶形成了新生洋殼。因此,東海大陸架在地形、地貌、沉積特徵和地質構造上都與我國大陸有著天然連續性,是我國大陸在海底的自然延伸,而衝繩海槽與東海陸架地質特徵顯著不同,是具有顯著隔斷特點的重要地理單元,是中國東海大陸架延伸的終止。

  三、東海大陸架外部界限符合《公約》相關規定

  《公約》第76條所設定的複雜規則規定了沿海國大陸架最遠可以到達的範圍,沿海國可以根據自身的主張,在大陸邊外緣以內任意選擇距離不超過60海裡的定點,並直線連接作為大陸架的外部界限。《公約》規定了外大陸架劃界的法律原則,如何將其轉化為具體的科學技術標準是劃界實踐必須解決而又沒有先例的創新性研究。因此,外大陸架劃界必須運用現代海底勘測手段,包括使用多波束條幅測深系統獲取海底地形數據,使用多道地震系統獲取沉積物厚度數據;綜合利用海底地震儀、重力儀、磁力儀、熱流探針、聲速儀、地質取樣等獲取大陸邊緣地質特徵和地殼結構等關鍵劃界支撐證據和參數。

  東海劃界案正是基於大量實測數據通過劃界技術體系完成的。在確定東海大陸架外部界限時,首先基於東海的地質構造特徵和海底地形數據,在科學定義的陸坡基部區域內確定了12個大陸坡腳點,並以12個大陸坡腳點為基礎,向東外推60海裡生成《公約》規定的公式線,該界線不僅超過了200海裡線,還一直延伸至衝繩海槽軸部以東,雖然超出了200海裡,但超出部分是可以通過外大陸架劃界獲得管轄權的。這次提交的東海劃界案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結合東海的自然狀況,確定代表衝繩海槽張裂中心的軸部區域的10個最大水深點連線為中國東海大陸架的外部界限。該外部界限未超過大陸坡腳外推60海裡公式線,也未超過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350海裡的限制線,因此東海劃界案劃定的外部界限不論從法律上還是科學上都完全符合《公約》相關規定,經得起歷史和科學的檢驗。

  四、東海劃界案得到我國20多年海洋調查和技術創新的支撐

  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科技的支撐。有關海洋劃界的大陸架基礎性研究工作,我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陸續地在東海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在東海陸架和衝繩海槽海域積累了大量的多波束測深、重磁測量、多道地震和海底底質調查等數據資料。這次劃界案所使用的數據是我國20多年調查成果的集中體現。尤其近10年來的現代化海洋調查工作中,我國採用了先進的新技術和新儀器,開發了數據處理新方法,在集成和融合歷史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編制了東海海域的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基礎圖件,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深入綜合研究,為我國東海劃界案的完成和提交儲備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政府這次提交的東海部分劃界案是基於大量科學證據和法律依據完成的,證明了我國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雖然超出200海裡,但超出部分可通過外大陸架劃界獲得管轄權。它的提交是我國在《公約》國際制度下重申東海大陸架權利,並行使《公約》賦予權利、履行相關義務的一次負責任行動,劃界案的提交也明示了中國所主張的東海大陸架部分的具體範圍,是維護中國在東海海洋權益的一個重大舉措。(作者: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李家彪 方銀霞 唐勇)

相關焦點

  • 中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圖)
    紐約當地時間15日,中國代表團就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  這次陳述是依據委員會議事規則要求進行的規定動作,同時也在國際場合重申了我國東海大陸架向東延伸到衝繩海槽的一貫主張。
  • 我國決定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新聞延伸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向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目前,國家海洋局已經做好該劃界案的相關技術準備工作。  國家海洋局從2002年起啟動了相關工作,對我國大陸架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
  • 中國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訪談
    法律上站得住腳 科學上無懈可擊——中國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陳述訪談    紐約時間8月15日,中國政府代表團就《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簡稱委員會)作了陳述,委員會將對該劃界案進行初步審議。
  • 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解讀
    劃定外大陸架的外部界限是沿海國通過合法途徑實現其管轄海域範圍最大化,並勘探開發和利用大面積海底空間及其資源的最後機會。國際社會和世界各沿海國對此都極為關注,許多沿海國已經完成編制並提交了劃界案。根據聯合國網站公布的消息,東海部分劃界案應是委員會收到的第63份劃界案。
  • 專家:中國東海部分大陸架劃界案證明釣魚島主權
    陳述主要包括:沿海國重點闡述劃界案所使用的數據、確定大陸架外部界限的科學技術依據、劃界案所在海域的海洋劃界情況等問題。沿海國的陳述是委員會決定其是否進一步審議劃界案的重要依據。  依委員會建議劃定界限有拘束力  中國政府已於2012年12月14日向委員會提交了東海部分外大陸架劃界案。
  • 韓國擬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韓國政府認為,為在聯合國大陸架劃界委員會有效抗衡日本,和中國共同提交資料會提高談判力。【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在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兩個多月之後,韓國也為向聯合國提交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正式文件做好了準備。
  • 媒體:提交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劃界案是應然之舉
    專家指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和相關國際法,提交東海劃界案,是中國在《公約》新制度下重申東海大陸架的權利主張,行使《公約》賦予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義務的應然之舉,也是中國依據《公約》進一步明確東海大陸架權利主張範圍的負責任行動。
  • 專家談中國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具有戰略意義
    我將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專家稱這是中國針對釣魚島問題的一項對日反制措施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外交部16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 專家稱提交大陸架劃界案是我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羅沙)我國政府近日向聯合國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國家海洋局參與劃界案編制工作的部分專家15日表示,雖然劃界案對於其他國家並沒有強制的約束力,但仍然是我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 專家:提交大陸架劃界案是中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羅沙)中國政府近日向聯合國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中國國家海洋局參與劃界案編制工作的部分專家15日表示,雖然劃界案對於其他國家並沒有強制的約束力,但仍然是中國申明東海權利主張範圍的重要步驟
  • 聯合國7月將審議中國東海外大陸架劃界案
    歐陽玉靖在訪談中稱,根據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議事規則,中國提交的東海外大陸架劃界案將被列入該委員會今年7月第32屆會議臨時日程,委員會屆時將聽取中方代表團進行的官方陳述答辯,並對中方劃界案進行初步審議。自從去年日本政府上演「購島」鬧劇後,釣魚島問題不斷升級,中國政府採取反制措施,切實維護釣魚島主權,其中就包括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點和基線,以及向聯合國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
  • 中國向聯合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延伸至衝繩海槽
    文玉】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又有了新進展。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根據議事規則要求,中國代表團於15日就劃界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日本時事通訊社16日稱,中國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至衝繩海槽,此次匯報了作為證據的科學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承認大陸架沿岸國探測和資源開發的權利。中國的目的在於確保海洋權益,同時對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對立的日本進行牽制。
  • 詳解中國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劃界案
    原標題:捍衛海疆有圖可循大陸架劃界案意味衝繩海溝以西的大陸架獨屬中國>外交部16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 提出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
    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劃界案同時明確,提交該劃界案不影響中國政府以後在東海或其他海域提交其他外大陸架劃界案。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準則》有關規定,大陸架超出200海裡的沿海國應將其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 大陸架劃界:中國技術收穫國際讚譽
    今年,基於中國-塞席爾聯合航次採集數據完成的塞席爾大陸架修訂劃界案通過審議,其劃界案委員會建議已正式在聯合國網站發布。早在2012年,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便與奈及利亞聯合開展了大陸架國際合作航次,開啟了中國大陸架劃界「智慧」惠及他國的新徵程。
  • 海洋局專家:重申東海大陸架權利主張是負責任行動
    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的副所長張海文研究員和丘君副研究員。  他們表示,提交劃界案不是單純的技術性工作,而是涉及擴展國家管轄海域範圍和未來發展空間的重要政治和外交行動。在當前中國東海釣魚島主權面臨嚴重挑釁、國家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提交東海劃界案尤顯重要。
  • 中國就東海部分外大陸架劃界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陳述
    人民網8月16日電 據《中國海洋報》消息,日前,中國代表團就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 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至衝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主張200海裡以外大陸架的沿海國均應將相關科技資料等信息提交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 中國劃定東海200海裡外大陸架界限
    2012年12月1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秘書處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準則》有關規定,大陸架超出二百海裡的沿海國應將其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 大陸架劃界:中國技術享譽海外
    「當時,劃界委員會認為,塞席爾提供的數據,無法支持其北部存在200海裡以外大陸架,需要重新補充高精度據。」中塞合作航次首席科學家、海洋二所研究員唐勇介紹。為此,塞席爾向中方提出技術援助請求,以助其完成劃界案的申請。2016年6月1日,「向陽紅10」號遠洋科考船從模里西斯啟程,開往東非大陸邊緣海域,執行中國—莫三比克和中國—塞席爾國際聯合航次任務。
  • 中方主張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在領海基線200海裡外
    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    外交部邊海司司長鄧中華指出,提交外大陸架劃界案是一個涉及科學、法律問題的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在進行積極努力和周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