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1節海底形態的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2020-11-29 木木老師地理課堂
海底地形

我們知道,陸地上的基本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作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類似,也有山脈、盆地、平原、峽谷等。

儘管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組成的。

課本截圖

今天木木老師JY就從大陸架與大陸坡、島弧與海溝、大洋盆地、洋中脊四個方面,對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二章第一節海底形態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並對課本的「活動」進行解答。

01知識點梳理

一、大陸架與大陸坡

大陸架與大陸坡示意圖

1.大陸架

(1)含義: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自然緩傾延伸的淺水地帶。

(2)特點:①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②坡度平緩;③其寬度從低潮線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顯著增大的地方為止。

(3)實例:渤海大陸架、黃海大陸架。

2.大陸坡

(1)含義:大陸坡是大陸架外緣向深處陡降的傾斜面。

(2)特點:①水深一般在200~4000米;②寬度一般為數十千米。

(3)實例:臺灣島東側海域的大陸坡、日本群島東側海域的大陸坡。

島弧海溝

課本截圖

1.島弧

(1)含義:島弧指大陸和海洋盆地之間呈弧形分布的群島,也稱「島鏈」或「弧形列島」。

(2)特點:島嶼與島嶼連接起來,呈弧形。

(3)實例:如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及附近島嶼、菲律賓群島等。

2.海溝

(1)含義:海溝是沿著島弧和大陸海岸山脈外側延伸的狹長的深海窪地。

(2)特點:①與島弧相伴而生;②長度可達數千米,寬40~120千米,水深可超過6000米,比周圍的海底深2000米以上;③剖面圖呈「V」字形,但兩側不對稱,靠近大陸一側比較陡,靠近大洋一側比較平緩。

(3)實例:馬裡亞納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菲律賓海溝、湯加海溝等。

三、大洋盆地

洋盆示意圖

1.含義:大洋盆地簡稱「洋盆」,指大洋範圍內水深4000~6000米的海區。

2.特點:①面積大,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5%左右;②地形起伏小;③地殼比較穩定。

3.實例:太平洋洋盆、大西洋洋盤、印度洋洋盆、北冰洋洋盆。還有,南海海盆也屬於這類地形。

四、大洋中脊

洋中脊模型圖

1.含義:洋中脊是指大體沿各大洋的中線發育的巨大海底山系。

2.特點:①長度可達數萬千米,寬度大1000~2000千米,最寬可達5000千米,高出大洋洋底2~4千米;②地形比較陡峻,起伏較大;③在洋中脊的峰頂,有狹窄的中央裂谷發育;④具有全球分布的特徵。

3.實例:大西洋中部的「S」形洋中脊,印度洋的「入」字形洋中脊,太平洋的東太平洋海嶺。

02課本「活動」解答

P20「活動」

熟悉海底地貌的整體輪廓,總結其基本特徵。

解析

根據課本的圖文介紹可知,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組成。

答案

可以列下表回答:

相關焦點

  •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2節板塊構造學說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海底地形也有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嶺)等五種基本類型。這些多種多樣的地形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界有三大學說,對此作出了解釋。這三大學說就是大陸漂移假說、海底擴張理論和板塊構造學說。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二章第二節對地質界三大學說作了詳細的闡述。
  •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1章第1節海水溫度與鹽度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71%都是海洋,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以上。龐大的海洋水體從何而來?通常認為海水是地球演化過程中內部物質排氣作用的產物。巖漿活動和火山作用不斷從地球內部排出大量水汽和其他氣體,並凝結為液態水,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積累逐漸形成了海水。
  •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1章第3節海-氣相互作用的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今天木木老師JY就從「海-氣」的物質與能量交換、海洋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兩個方面,對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一章第三節「海-氣」相互作用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並對課本的「活動」進行解答。01知識點梳理一、「海-氣」
  •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和第二冊知識點清單(新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①天圓地方說②地圓說③地心說④日心說⑤大爆炸學說(宇宙年齡約137億年)2、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
  •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自然地理基礎》知識點清單
    初中基礎知識點1、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6371千米,40000千米2、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鐘。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光現象第3節平面鏡成像 第2課時平面鏡應用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3節 平面鏡成像第2課時 平面鏡的應用知識梳理知識點1 平面鏡成像原理及應用(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其所成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______,是______像。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2節 光的反射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2節 光的反射知識梳理>知識點1 光的反射定律(1)光射到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會發生______。知識點2 光路的可逆性光在反射時,光路是______的。[知識點1]畫出圖4中反射光線OB的入射光線OA。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 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知識梳理知識點1 光源能夠的物體叫光源。知識點2 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中沿直線傳播。如、、等都是由於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點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形狀與物體相似,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的大小特點是:物近像遠像變大。
  •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 我是賀州人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1. 以風車、鬱金香而著名的國家是荷蘭。2.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諮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0. 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11. 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 資源|浙教八下預習自測:第1章《電和磁》 1-3 節(有答案)
    )A.只有 a 有磁性B.只有 b 有磁性C.a,b 可能都有磁性D.a,b 可能都無磁性2.實驗表明,磁體能吸引 1 元硬幣,對這種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硬幣一定是鐵做的,因為磁體能吸引鐵B.硬幣一定是鋁做的,因為磁體能吸引鋁C.磁體的磁性越強,能吸引的物質種類越多D.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習興趣,進一步鍛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建議   關於「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關於海底地形的知識,課文主要講了兩點:   (1)海底與陸地一樣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點。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4節 光的折射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4節 光的折射知識梳理知識點1 光的折射現象光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______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知識點2]能正確表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圖是( )3.[知識點2]如圖所示,將一支鉛筆放入水中,看起來鉛筆發生了彎折。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 第5節 光的色散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5節 光的色散知識梳理>知識點1 色散一束太陽光(白光)通過三稜鏡後,被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
  •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原標題:【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點較瑣細,若有誤歡迎留言指正。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陸分布 1.陸地(29%)   (1)大陸、大洲、半島、島嶼(2)七大洲:名稱與分布;大陸上的洲際分界線;地形特徵 亞洲:地形複雜,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非洲:以高原為主 歐洲:以平原、山地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極洲:冰島大陸,世界海拔最高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 南美洲
  • 第十章第一節《浮力》知識點詳解及典型例題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難點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是液(氣)體。本節內容在中考中的地位浮力的基本概念,什麼是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均是本節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習本章的基礎。本章在力學部分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內容難學、涉及計算題多,所佔分值高,並經常與壓強和其他知識點相結合以壓軸題形式出現在中考試卷中。為此,從本節入手,為本章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尤為重要。本節主要知識點有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 第十章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知識點歸納及中招真題講解
    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這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中招考試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如圖所示。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實驗步驟以及實驗過程中用的控制變量法這些知識點也需要大家記憶)3.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 初二地理湘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初二地理湘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一、 選擇題 如圖中甲、乙兩地的陰影部分面積相等,且位於我國不同的兩個省區,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 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實際面積的大小是A. 甲等於乙 B. 甲大於乙C. 甲小於乙 D. 無法確定2.
  • 半個月學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第1章)
    大家好,接下來大概花費半個月時間,我們一起來過一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茆詩松版。今天學習的是第一章 隨機事件與概率。做到了解概率論的定義、性質及條件概率(考試重點內容)。配套解答書封面,與課本封面一樣1.1,1.2節筆記上圖重點注意事件相等關係的定義,在證明中常常用到。例如棣莫弗公式的證明,即證明左邊包含於右邊,右邊也包含於左邊。
  • 中學地理知識點:考試說明(地理)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地表形態與聚落及交通線路 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2)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