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知道,陸地上的基本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作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類似,也有山脈、盆地、平原、峽谷等。
儘管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組成的。

今天木木老師JY就從大陸架與大陸坡、島弧與海溝、大洋盆地、洋中脊四個方面,對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二章第一節海底形態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並對課本的「活動」進行解答。
01知識點梳理
一、大陸架與大陸坡

1.大陸架
(1)含義: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自然緩傾延伸的淺水地帶。
(2)特點:①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②坡度平緩;③其寬度從低潮線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顯著增大的地方為止。
(3)實例:渤海大陸架、黃海大陸架。
2.大陸坡
(1)含義:大陸坡是大陸架外緣向深處陡降的傾斜面。
(2)特點:①水深一般在200~4000米;②寬度一般為數十千米。
(3)實例:臺灣島東側海域的大陸坡、日本群島東側海域的大陸坡。
二、島弧與海溝

1.島弧
(1)含義:島弧指大陸和海洋盆地之間呈弧形分布的群島,也稱「島鏈」或「弧形列島」。
(2)特點:島嶼與島嶼連接起來,呈弧形。
(3)實例:如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及附近島嶼、菲律賓群島等。
2.海溝
(1)含義:海溝是沿著島弧和大陸海岸山脈外側延伸的狹長的深海窪地。
(2)特點:①與島弧相伴而生;②長度可達數千米,寬40~120千米,水深可超過6000米,比周圍的海底深2000米以上;③剖面圖呈「V」字形,但兩側不對稱,靠近大陸一側比較陡,靠近大洋一側比較平緩。
(3)實例:馬裡亞納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菲律賓海溝、湯加海溝等。
三、大洋盆地

1.含義:大洋盆地簡稱「洋盆」,指大洋範圍內水深4000~6000米的海區。
2.特點:①面積大,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5%左右;②地形起伏小;③地殼比較穩定。
3.實例:太平洋洋盆、大西洋洋盤、印度洋洋盆、北冰洋洋盆。還有,南海海盆也屬於這類地形。
四、大洋中脊

1.含義:洋中脊是指大體沿各大洋的中線發育的巨大海底山系。
2.特點:①長度可達數萬千米,寬度大1000~2000千米,最寬可達5000千米,高出大洋洋底2~4千米;②地形比較陡峻,起伏較大;③在洋中脊的峰頂,有狹窄的中央裂谷發育;④具有全球分布的特徵。
3.實例:大西洋中部的「S」形洋中脊,印度洋的「入」字形洋中脊,太平洋的東太平洋海嶺。
02課本「活動」解答
P20「活動」
熟悉海底地貌的整體輪廓,總結其基本特徵。
解析
根據課本的圖文介紹可知,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組成。
答案
可以列下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