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國地形圖,有條線值得我們關注:地形分界線。
我國地形複雜,各種地形彼此交織在一起,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西高東低的地勢卻非常明顯,我國陸地地勢自西向東按海拔的高低可劃分為三級階梯。 階梯狀分布的特點,使我國大多數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
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分界線大部分和胡煥庸線、400mm降水量線重合。這也表示,第三階梯才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
第一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一階梯是高山最為集中的區域,但也有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
從行政區劃上來看,第一階梯範圍大致覆蓋西藏、青海全部,以及甘肅、雲南、四川、新疆西部的部分地區。
第二階梯地勢比第一階梯稍低,平均海拔在在1000-2000米之間,第二階梯地形比較多樣,主要有大型的高原和盆地、山地。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均位於第二階梯,另外西北部有新疆塔裡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中部有四川盆地。
從行政區劃上來看,第二階梯主要覆蓋範圍大致為: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重慶、四川中東部、貴州、廣西西部、雲南。
第二階梯東部邊緣以東為第三階梯範圍,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對第一、第二階梯來說海拔要低很多,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間有山區。我國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以及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等都主要分布在第三階梯。
從行政區劃上來看,第三階梯覆蓋範圍從北往南大致為: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中東部,湖北湖南中東部、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臺灣。
翻開中國地圖,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中,適合居住的只有300萬平方公裡,早在1935年,胡煥庸先生就發現一條人口分界線,該線為黑河-騰衝線,即自黑龍江黑河至雲南騰衝畫一條直線(約為45°),這條線稱為胡煥庸線。
這條線的西北部,佔總面積64%的土地,僅供養6%的人口,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就是遊牧民族的天下。這條線的東南,佔36%的土地面積,只有300多萬平方公裡,供養了全國94%的人口,是以農業為主。
在這條線的西北部實際上還有不少沙漠、戈壁,這些土地還難以利用,根據1998年國家林業局發布的材料,我國全國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面積為262萬平方公裡。
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這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它是我國經濟、生存重要的場所。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