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遊客在參觀新疆自然博物館。
學生們在新疆田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普館參觀
新疆有近1000種植物在長期對環境的適應中,具備了相應的抗逆能力,你知道它們都是些什麼植物嗎?400餘種新疆鳥類,你認識多少?700餘種新疆地衣中,你又見過哪些……
有這樣一家博物館,它就像一座自然寶藏,又猶如一把打開自然奧秘的鑰匙,帶你領略天山南北大自然的深厚承載,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2020年末開館的新疆自然博物館,位於烏魯木齊市北京路科學院附近,是一座集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等多門類於一體的科普場館。它有2600平方米的展廳,包含獨特氣候、巍峨山地、瀲灩水系、浩瀚荒漠、多彩土壤、繽紛綠洲、數字空間、殷阜礦產、綠色生命、自然精靈共10個主題展示,同時還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土壤、礦產等各類標本3500餘件。
「聽說這裡是國內為數不多、有完整內陸荒漠乾旱區特色展示的博物館,所以第一時間趕過來參觀。看過後,感到新疆的自然界真是神奇無比!」遊客馮詩棋說。
馮詩棋一直以為新疆水資源匱乏,但在瀲灩水系展廳裡了解了新疆眾多的河流、湖泊等知識後,她打破了對新疆水資源存在的誤解,刷新了對新疆水資源狀況的認知。在多彩土壤展廳,馮詩棋首次看到40多年來,新疆科研工作者在天山南北各地採集到的珍貴且多樣的土壤標本,了解到了並不「土」的土壤。
新疆可可託海三號礦坑,有值得探訪的歷史。在殷阜礦產展廳,遊客從這座礦坑出產的一塊塊價值不菲的礦石上,讀出了歲月在它們身上留下的痕跡,也讀出了地球在億萬年裡該是經歷了何等複雜、多樣的構造演化,才使今日新疆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礦產資源稟賦。
綠色生命展廳是新疆自然博物館最多姿多彩的地方,遊客在這裡可以全面了解新疆的植物資源狀況以及生物結皮、苔蘚、地衣和微生物的相關知識。記者駐足這裡,看到了一根近2米長的肉蓯蓉,還有各種植物王國的「小矮人」——苔蘚,以及難得一見的多傘阿魏、異株百裡香、疏花薔薇等野生植物,真切感受到新疆生態系統裡的植物資源是多麼寶貴。
「媽媽快看,新疆還有這麼大的禿鷲、老雕、貓頭鷹。」來到自然精靈展廳,6歲的於子遊看著一件件碩大的鳥類標本,驚訝地對媽媽說。
自然精靈展廳裡栩栩如生的野生動物標本,不論是鳥類、魚類、哺乳動物,還是兩棲爬行動物、昆蟲,都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最為吸引參觀者的目光。
流連於這個展廳,你會看到在茫茫戈壁灘上,一群野駱駝正步履艱難地找尋水源;在崇山峻岭間,雪鴞、長耳鴞、蓑羽鶴,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鳥類在自由飛翔;在河流、湖泊裡,新疆大頭魚、塔裡木裂腹魚、裸腹鱘往來穿梭……
可以說,漫遊、穿行在新疆自然博物館的「動物王國」,真可謂空中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應有盡有,令人有種觀看動物「閱兵」的感覺。馮詩棋說:「在新疆自然博物館的自然精靈展廳,可以盡情觀賞野生動物身體的每個細節,真的很爽。」
精美的展廳、生動的標本已經讓人流連忘返,但是新疆自然博物館真正的魅力遠不止於此。講解員說,這裡正通過提供高標準的科學傳播內容、傳授高層次的科學普及知識、打造高水準的研學旅遊課程,為公眾展示不一樣的科學空間,相信會有更多的遊客愛上這裡。
來源丨新疆日報
編輯丨侯衛婷 陳奕皓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