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郭佳)如崑腔般千迴百轉的北方崑曲劇院,即將於6月22日迎來甲子院慶。昨天,北昆人在稍顯破敗的舊院址啟動了院慶紀念活動,「斷井頹垣」已成歷史,即將於2019年落成的北昆大劇院已從紙上藍圖逐漸清晰可感。
大約八九年前,因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人到這裡參觀,曾讓北昆人著實擔憂了一陣,北昆院長楊鳳一說,「前一天聯合國的安檢人員來到這裡,我能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受到人家覺得原來你們一個國家劇院就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當時我們為了充門面還特意租借了一些鮮花,更用橫幅掩蓋住了破舊的地方,而我們最擔心的則是廁所太破舊了。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作為長江以北的唯一一家崑曲劇院,也從未失去自信。」
雖然舊址已成廢墟,但這裡仍是北昆人的根,他們也選擇在這裡啟動60周年紀念活動。楊鳳一說:「我們的前輩藝術家的義冢曾經埋在這裡,兩年後,這裡將崛起一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北昆——一座嶄新的崑曲大劇院和年輕人非常喜歡的小劇場,將比鄰著號稱現代園林的陶然亭公園拔地而起,北方崑曲劇院也將迎來華麗蛻變。」
此次院慶,6月22日將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大型崑曲晚會——《崑曲榮譽——全國崑曲巡演暨北方崑曲劇院建院60周年》。屆時,全國的七個崑曲兄弟院團都將到場同賀。崑曲名家張洵澎、梁谷音、汪世瑜等都將在這臺晚會上演唱他們的保留曲目。其他劇種的領軍人物如川劇沈鐵梅,河北梆子劉玉玲,評劇大家谷文月,京劇名家葉少蘭、李維康等也將登臺。
此外,6月15日至18日北昆學員班演出;6月19日北昆折子戲專場和《牡丹亭》演出;6月20日上海崑劇團演出《湖樓》;永嘉崑劇團演出折子戲專場;蘇州崑劇院演出折子戲專場。值得一提的是,6月22日還將舉辦有演藝界同仁姜昆、蔣大為等參加的北昆書法名家筆會,崑曲專家論壇等系列活動。6月23日江蘇崑山崑劇院演出折子戲專場,24日晚浙江崑劇團演出折子戲專場。6月26日、27日演出北昆文華大獎獲獎劇目《紅樓夢》。攝影/陸梨青
連結
這樣的「北昆」
1957年北昆成立,第一任院長韓世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有著600年「百戲之母」的崑曲在北京落地開花,並形成了韓世昌、金紫光、白雲生的北昆「三駕馬車」。60年來,韓世昌、白雲生、侯永奎、馬祥麟、侯玉山、沈盤生、白玉珍、魏慶林等藝術家,創作了《思凡》、《刺虎》、《春香鬧學》、《金不換》、《夜奔》、《刀會》、《麒麟閣》、《昭君出塞》、《棋盤會》等一大批經典保留劇目。
「文革」中,北昆曾遭受滅頂之災,劇院解散之後,劇院的演職人員各自謀生。1979年北昆恢復建院,復排演出了《李慧娘》、《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大批劇目,侯少奎全面繼承了父親侯永奎的藝術風格,扛起北昆大武生的旗幟,蔡瑤銑、許鳳山、董瑤琴主演的《西廂記》完全採用北曲音律,藉以南唱技法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北昆」風格。進入90年代,「梅花獎」獲得者楊鳳一、史紅梅、魏春榮、馬寶旺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崑曲表演藝術家接過前輩大旗。如今,新一代北昆人已經破土而出,邵天帥、周好璐、邵崢、朱冰貞、翁佳慧、施夏明等已嶄露頭角。
文/本報記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