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財務引力」,進入更加廣袤的太空?

2020-11-08 高維實驗室

如題。

在上一篇文章 中我們談到了,大多數的人生都是在固定的軌道中運行的, 如同衛星受到地心引力的吸引,我們也受到財務引力的吸引。

這些財務引力包括,但不限於:

  • 債務與利息,比如車貸、房貸
  • 必需品開支,比如衣服、食物
  • 休閒與娛樂,比如旅遊、聚會
  • 贍養與教育,比如父母養老、子女教育……

想要擺脫財務引力的吸引,我們必須讓自己的財務狀態達到「逃逸速度」。

什麼是逃逸速度呢?

在星球表面垂直向上射出一物體,若初速度小於星球逃逸速度,該物體將僅上升一段距離,之後由星球引力產生的加速度將最終使其下落。若初速度達到星球逃逸速度,該物體將完全逃脫星球的引力束縛而飛出該星球。需要使物體剛剛好逃脫星球引力的這一速度叫逃逸速度。天體表面上物體擺脫該天體萬有引力的束縛飛向宇宙空間所需的最小速度。例如,地球的脫離速度為11.2公裡/秒(即第二宇宙速度)。


如上圖所示,成本線(生活日常開支)即是我們的「逃逸速度」,當我們的財富(資產性的被動收入)加速到「逃逸速度」時,就能脫離財務的引力,跨越階層,實現自由。

要到達這個狀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 足夠的燃料(本金)
  2. 持續的加速度(複利)

用一個公式來表達,財富加速的過程如下圖所示,我稱之為「前端聚焦,後端複利」:

P 代表本金,I 是年收入,E 是支出,R 是年化收益率。

在財富積累的初期,本金很少,年化收益率再高貢獻也有限。所以提高年收入,控制支出才是最有生產力的事。通過勞動和服務換取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這叫前端。

當本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即使不工作年收入等於零,年化收益率保持在15%左右,依然可以衣食無憂。通過投資實現資本的複利增長,叫做後端。

通過這個模型,你就能輕鬆實現財富自由。前端的關鍵在於聚焦,最大化發揮自己的價值,來獲得現金流入;後端的關鍵在於複利,你需要有一套穩定的投資體系。

至於,如何構建自己的投資體系,我們下次再聊。

相關焦點

  • 牛頓蘋果樹將「違背」定律 脫離引力翱翔太空
    牛頓蘋果樹將「違背」定律 脫離引力翱翔太空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年05月11日09:24   中新網5月11日電 據外電10日報導,舉世聞名的「牛頓蘋果樹」因其蘊含的歷史意味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在萬有引力定律發現350年後,這顆蘋果樹將公然「違背」定律,脫離地球引力在太空翱翔
  • 想脫離地球引力很難,但在這些星體上一跳就能脫離,太陽系有很多
    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無論怎樣用力跳都不可能脫離地球引力而跑到太空中去。所以我們才需要用火箭搭載載人飛船,以火箭的強大推力把飛船推入太空,達到一定的速度就可以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運行了。那麼宇宙中存不存在只需要我們一蹦就能脫離引力,從而進入太空的星球呢?
  • 脫離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 脫離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脫離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為11.2千米/秒。脫離地球引力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當物體(太空飛行器)飛行速度達到11.2千米/秒時,就可以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飛離地球進入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不再繞地球運行。
  • 超級地球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
    在銀河系中,比地球更大的巖石行星是很常見的,其中一些行星可能孕育生命,這將產生一個有趣的問題:這樣的行星產生多大的引力?生活在這些超級地球行星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目前,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外星人從超級地球行星發射火箭和宇宙飛船並不容易。
  • 超級地球引力太強,導致外星文明無法進入地球,人類無法發現
    假如超級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那麼這些外星文明將面對比地球更大的問題,即如何離開地球進入太空。超地球表面的環境非常好,氣候溫暖,大氣厚度較大,沒有宇宙輻射的侵襲,就能生存。當文明飛速發展時,智慧生命會明白他們的星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而且想要從地球上看到宇宙之美,但由於行星的引力太大,使其脫離地球的速度要比地球快好幾倍。
  • 印度「月船1號」脫離地球引力 進入月球空間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官員11月4日說,印度第一顆無人繞月探測器「月船一號」已於當天凌晨脫離地球引力,進入月球空間,開始其飛向月球的最後一段旅程。
  • 為什麼人在太空中會失重?其實並不是引力消失,而是被轉移了
    相信學過物理的人,都會知道,宇宙萬物都是有引力的存在,太陽有引力,所以,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地球有引力,所以所有在地球上的物體都乖乖的待在地面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束縛你的引力消失了,你可能會想「自由飛翔」。
  • 人類很難脫離地球引力,但在宇宙中這些星體上,卻能夠輕鬆完成
    文/行走天涯人類很難脫離地球引力,但在宇宙中這些星體上,卻能夠輕鬆完成太陽系內的行星有很多,還有很多衛星圍繞在這些行星周邊,正是因為這些行星都有著強大引力的緣故,就像我們之所以會發明火箭,就是因為人類想要輕輕鬆鬆的跳出地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地球有著強大的引力的緣故,人類根本無法脫離的開,但是火箭有強大的動力,當火箭達到了一定的速度之後,就可以脫離地球的引力了!
  • 「引力彈弓」效應是個啥?在太空中上演逮蝦戶
    簡單來說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或其他單位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下面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模型分析。引力效應模型如上圖,這裡的V是指火箭進入引力場時的速度,U是指
  • 《太空全書》:圖解廣袤的太空與人類的渺小
    自古以來,廣袤的星空一直對人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早在公元前,人們就開始觀測星空。1973年11月,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圖了一份西漢初年(公元前168年)的帛書,人們稱其為《天文氣象雜佔》。這份距今2000多年的帛書中,記錄了古人繪製的20多種形態各異的彗星。
  •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命體並非人類,而是一隻狗,它現今如何?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人類開始嘗試探索這個廣袤無邊的宇宙,向著地球以外的無限空間邁出了第一步。但你或許不知道,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並非人類,竟是一隻流浪狗。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且聽歷史細道來。接受訓練的萊伊卡當然,要成功進入太空並非那麼容易,何況萊伊卡僅僅是一隻難以控制的年僅3歲的流浪狗。
  • 如何用萬有引力定律確定火箭脫離地球所必須具有的最低速度?
    自人類社會進入了20世紀之後,自然科學就逐漸步入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時代。在21世紀的今天,只要一談到宏觀的宇宙,似乎總是離不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在愛因斯坦之前主宰了天文學幾個世紀的牛頓和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卻似乎正在慢慢被人淡忘。
  • 天問一號新進展: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
    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此前,我國的一些太空飛行器也曾拍過地月合影。
  • 普通大炮在月球上開1炮,炮彈可以直接脫離月球引力嗎?
    那麼人在月球表面,往天上用步槍或者大炮開火,這些子彈或者炮彈就能立即脫離月球引力,最終落回地球上或者直接飛入太空成為小行星嗎?從感覺上好像是如此,那麼實際結果是什麼呢?實際結果可能會很讓人失望。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但是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卻不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物體在大氣層外面的速度達到7.9公裡每秒,這樣的物體就可以圍繞地球穩定的旋轉,成為人造地球衛星。
  • SpaceX貨運龍號太空船從空間站脫離,開啟返回地球之旅,完整視頻
    SpaceX「貨運龍」號太空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月12日早上從國際空間站(ISS)脫離。作為SpaceX公司與NASA籤訂的商業再補給服務「CRS-21」合同的一部分,該太空船將從軌道實驗室帶回地球超過5200磅(2358公斤)的科學物資。
  • 天問一號新進展: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
    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此前,我國的一些太空飛行器也曾拍過地月合影。
  • 《地球引力》曝極簡版海報 漂向太空處境絕望
    《地球引力》曝極簡版海報 漂向太空處境絕望 時間:2013.08.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何小沁
  • 外星人太空艙UFO的設計原理揭秘之三,它是如何實現星際飛行的?
    外星人學生:老師,我們星際旅行的太空艙是如何設計航行的呢?我們前兩篇利用宇宙第一定律的圓周運動論進行了UFO太空艙的原理分析,用宇宙第二定律來分析了太空艙在太空中實現軌道變換,下面我們著重來分析如何解決太空失重問題。
  • SpaceX首次試飛「星艦」,將承載100人進入太空
    星艦——人類殖民太空的關鍵星艦是目前載貨能力最強的開發中火箭,SpaceX表示,星艦將成為人類殖民太空的關鍵,每次可以攜帶100人進入太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星艦改變了絕大多數太空飛行器只有一個小窗口的不便,星艦內部空間存在較大的玻璃窗,能夠觀看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
  • 行星探測器的旅程:霍曼軌道與引力彈弓
    霍曼轉移軌道是由德國太空工程師瓦爾特-霍曼於1925年提出的,利用這個軌道,就可以使探測器在從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轉移到另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時,消耗最少的能量。霍曼比如說,現在探測器以火星為目標行星,昨天說到,以地球公轉軌道外側的行星為目標時,探測器將以大於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從地球發射,並順著地球公轉方向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陽引力的影響範圍之內,此時的探測器將以太陽為近焦點做橢圓軌道運動,也就是說,探測器是從橢圓軌道的近焦點脫離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