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

2020-08-04 輝輝影視混剪

銀河系中,比地球更大的巖石行星是很常見的,其中一些行星可能孕育生命,這將產生一個有趣的問題:這樣的行星產生多大的引力?生活在這些超級地球行星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目前,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外星人從超級地球行星發射火箭和宇宙飛船並不容易。


超級地球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


 阿波羅土星V火箭重量達到3000噸,相同等級的火箭在超級地球上發射則需440000噸重,相當於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質量。生活在超級地球上的外星人想脫離引力作用非常難。


超級地球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Kepler-69c,這是一顆位於天鵝星座宜居地帶的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2700光年。如果有智慧外星人生存在這顆行星,他們將很難通過發射太空飛行器離開這顆行星,因為超級地球的引力非常強。

  據報導,生活在一顆大型巖石行星的外星文明,他們探索太空可能比地球人類更加困難!之前科學家分析稱,比地球更大的巖石行星,強大的引力作用將使任何外星文明發射衛星探索宇宙變得很難。目前,一位物理學家提出了一項最新「外星人救援計劃」,聲稱他們研製一種叫做「太空系鏈(space tether)」的多重系統,使用一根旋轉軌道繩索可將太空飛船彈射至遙遠太空區域。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密西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歷克斯·豪維(Alex Howe)說:「當我首次聽到太空系統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它無法工作。然而之後進行了計算,吃驚地發現該方法能夠節省大量的燃料和能源。」

  超級地球,超級重力

  通常系外巖石行星的體積比地球大10倍以上,它們經常被稱為「超級地球」。它們是環繞其它恆星最普通的行星,天文學家迄今勘測發現大約1000多顆巖石行星。但是,由於巖石行星引力較強,能夠保持避免宇宙輻射的較厚密保護性大氣層,一些研究人員猜測稱,巖石行星的環境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孕育生命形式。

  火箭必須攜載燃料升空,因此每增加1磅重的推進燃料,將使火箭變得更重,需要更多的燃料,則意味著火箭更重——該效應被稱為「火箭等式」,是基於對太空飛行數學函數描述的。因此,雖然阿波羅土星V火箭重量達到3000噸,相同等級的火箭在超級地球上發射則需440000噸重,相當於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質量。

對於技術先進的外星文明,超級地球可能是一個「陷阱」。據統計,太空飛行器脫離地球萬有引力需要達到的速度是4萬公裡/小時,這一飛行速度已經非常快了,同時還需要大量化學火箭燃料。Kepler-20b是距離地球950光年的一顆超級地球行星,其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倍,如果Kepler-20b孕育技術先進的文明形式,外星人研製的太空飛行器的逃逸速度(脫離行星強引力束縛所達到的飛行速度)必須達到9.6萬公裡/小時。

  彈射至太空軌道

  在5月16日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中,豪維描述了一個外星人混合發射系統,並非僅使用火箭發射離軌太空飛行器,外星人首先在其星球軌道上放置一個巨大纜繩,這個纜繩有時也稱為「太空空投器(skyhook)」,長度數千米,緩慢地環繞星球中心旋轉。當纜繩旋轉時,纜繩一處末端將朝向行星表面下墜,意味著火箭朝向空中發射的航程縮短,或許是50-70公裡,並且火箭鉤住了纜繩一處末端。旋轉中的「太空空投器」將繼續旋轉,使火箭向上推進發射,該過程猶如一個彈弓的結構,使超級地球的火箭至更遠位置。霍維將這種效應比作一位長曲棍球玩家使用超長球桿以驚人速度擊打一個球。

  雖然「太空空投器」的概念已存在很長時間,霍維表示,這是第一次對超級地球提出外星文明的太空飛行器推進方法。其他提議的一些技術,例如:160000千米高的太空升降艙,所需材料的強度大於當前任何已知材料。他補充稱,從未建造的核火箭,所需發動機比當前使用的化學燃料火箭更強大,這種核火箭也被認為是脫離超級地球的一種方法。但是該技術要求在太空飛行器下方引爆一枚核彈,引爆產生動力驅動太空飛行器向太空方向飛行,該技術需要朝向地面噴射破壞性輻射物質,並要求具有非常堅實的材料保持太空飛行器形成一個整體。

  並未參加這項研究的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理論物理學家阿維·羅卜(Avi Loeb)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建議。」但是他想知道,是否「狂妄的太空空投器計劃」值得外星人去追崇,建造「太空空投器」的材料要求標準像太空升降艙一樣高,因此超級地球外星人研發團隊可能更加實際地考慮採用強大化學反應,使用火箭燃料或者發射核火箭等更加安全的方法。

超級地球上的文明可能有傳統火箭之外的其他途徑把太空飛行器發射到軌道上,例如,沿纜繩運行的太空電梯。但是,太空電梯的一個限制性因素是纜繩材料的強度。目前已知最適合的材料——碳納米管——強度也只能與地球引力相抗衡。目前尚不清楚強度更高的材料在物理上的可行性,因此也很難預測超級地球上是否可能存在太空電梯。

相關焦點

  • 超級地球引力太強,導致外星文明無法進入地球,人類無法發現
    人們離開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人們走出地球,看著宇宙浩瀚無邊,不禁會想:如果宇宙這麼大,地球這麼小,難道還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文明嗎?科學家們發射了旅行者1號太空船以尋找外星生命和文明,但40多年後,旅行者1號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人們也在宇宙中探測和收集無線電信號,以區別是否有來自外星文明的信號。
  • 頻繁發射火箭與衛星對地球周圍太空造成了許多垃圾,有什麼影響?
    的確從半個世紀前人類第一顆衛星進入太空到今天,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發射到太空的衛星數量超過1000顆,其中美國發射的衛星數量就佔一半以上。在這一千多顆衛星運行的過程中,很多退役的衛星或者發射失敗的衛星都將淪為」太空垃圾「,長久的漂浮在近地軌道上嚴重威脅著附近軌道的太空飛行器正常運行。
  • 火箭發射為啥要倒計時?|太空科普
    隨著一聲令下,火箭尾部噴出一股火焰,然後慢慢騰空而起飛向遙遠的宇宙……各國火箭發射幾乎無一例外都採用倒計時的方式。火箭發射倒計時的事兒1926年3月16日,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發射成功,而當時火箭發射並沒有倒數計時的設定。由此可以看出,發明倒計時的,應該並非火箭發射專家。那麼問題來了,倒計時是怎麼來的呢?火箭發射為啥要倒計時?
  • 沒有大火箭,我們能進入太空嗎
    自從人類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將衛星送入軌道以來,我們一直依靠巨大而強大的火箭來逃離地球引力,進入太空但大型火箭有一個主要的缺點,那就是它們使太空發射變得非常昂貴。舉個例子:根據NASA監察長辦公室(OIG)2017年的一份報告,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重型升力火箭計劃在2019年12月進行首次飛行,每次發射的成本估計為10億美元。
  • 從造火箭到租場地、發射上天,一次商業太空發射都有哪些參與者?
    那時候他概念化這個項目,目的還是在於希望遊說政府增加太空預算,吸引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興趣。但馬斯克很快改變了想法,因為他意識到,火箭技術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離開地球成本太高,所有計劃都沒辦法實施。馬斯克開始琢磨發射火箭。他和機械師 Jim Cantrell 以及自己大學時候的好友 Adeo Ressi 前往莫斯科,希望購買俄羅斯的「第聶伯」火箭經營發射服務。
  • 地球即將捕獲又一「新月球」或是半個多世紀前人類發射入太空的火箭
    地球以前捕獲過這樣的「極小物體」,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過幾次。這是地球在太空中運動的自然組成部分。但是一些觀察家現在說,這個超級迷你的衛星可能終究不是天然產物,而是人類在20世紀60年代建造了它。這在天文學留言板「小行星郵件列表」(MPML)上出現了一些分歧,MPML是一個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經常使用的在線社區。
  • 飛機與火箭有什麼區別,火箭能夠進入太空,飛機到太空上卻很吃力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由於我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的發展,讓大家對於太空不再只有想像,現在我們有更多的能力去探索太空,然而飛上天空的飛行器有很多,到太空上很吃力,但是火箭能夠上升到太空,究竟為什麼讓它們有這樣的差異呢?
  • 它代替人類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但卻再也沒能回到地球
    上世紀50年代隨著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競賽開始,誰能第一個把人類送入太空也成了競賽內容之一。兩個國家的航天技術幾乎都是繼承了德國的早期航天技術,美國得到了德國火箭設計師—馮布勞恩和技術資料。蘇聯則得到了德國的實體火箭v2火箭。就此這兩個超級大國開始了太空競賽。
  • 火星不再孤單,中國發射火箭,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了
    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是沒有阻擋我們在天文科技的熱情,就在7月23日13:25,中國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送入太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這就是科技的硬實力,靠吹牛是吹不上去的。
  • 火星不再孤單,中國發射火箭,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了!
    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是沒有阻擋我們在天文科技的熱情,就在7月23日13:25,中國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送入太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這就是科技的硬實力,靠吹牛是吹不上去的。
  • 藍色起源發射火箭 貝索斯:未來會有1萬億人在太空生活
    貝索斯認為,人類擁有的另外一種選擇則是進入太空,為人類文明的更快增長提供支撐。「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人類可以衝破地球,進入太陽系其他地方生活,那麼太陽系理論上來說可以輕鬆地養活1萬億人。而如果我們有了1萬億人口,他們其中可能會出現1000個愛因斯坦和1000個莫扎特,因此我們所擁有的潛在資源和太陽能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把月壤帶回地球到底有多難?
    這麼看來,把月壤帶回地球好像也不難。探測器飛到月球,把月壤裝上,再飛回來唄。實則不然,今天我們繼續有請天津市科普大使、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天津管委會主任那鑫老師從科學的角度來為我們分析一下具體的技術動作有多難。
  • 史上最強火箭完工即將進入測試階段:NASA太空發射系統組裝完成
    NASA雄心勃勃地推進重返月球計劃,並為2024年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建造了繼「阿波羅」計劃的土星五號火箭之後,史上最強的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 SLS)史上最強火箭完工,即將進入測試階段
  • 外星人真的的存在嗎,向發射太空地球文明信號是對是錯?
    人類為尋找外星人做過很多努力。人類在幾十年前發射過旅行者號,上面放著人類的畫像,有一張金唱片灌輸了各國語言,還有給外星人的各種禮物。我們還用大型射電望遠鏡,向天空發射電訊號,這兩年商業化了,你只要付錢,什麼信息都可以往外太空發射,有人發過廣告,有人發科幻電影,甚至發過推特信息。
  • 第一隻進入太空的貓咪太空人
    第一隻進入太空,並成功返回地球的是法國的菲利切特(Félicette),它是一隻燕尾雌貓。而不甘落寞的法國也開始了太空爭霸的賽事中。法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將動物送入太空的國家——1961年2月22日,法國在撒哈拉沙漠的基地成功發射的火箭上面載了一隻名為赫克託的老鼠。這隻老鼠在它的頭骨上植入有電極,因此可監測神經活動。 10月15日至18日,又有兩枚帶有老鼠有效載荷的火箭成功發送。因為有了這幾次大量的神經學數據,因此他們開始考慮選取體型更大一點的哺乳動物,貓就是他們的最終選擇。
  • 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該計劃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在月球建立起有人居住、能開採月球礦產資源的基地和月球火箭發射場。那麼,俄羅斯真的有能力在2030年登陸月球嗎?在月球建基地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形象地說,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搬家」到底有多難?
  • 瑞典組織呼籲NASA向太空發射保險套教外星人做愛
    網易科技訊9月30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在世界避孕日當天,瑞典非營利組織——瑞典性教育協會(RFSU)向美國宇航局(NASA)提出建議,希望後者能夠向太空中發射保險套
  • 冷戰時期的部分超級火箭
    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無疑是極度瘋狂的,其中造就了大量超級火箭方案,有的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時代輝煌,有的卻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一、土星五號——最成功的超級火箭20世紀60年代初期,蘇聯在太空競賽領先於其對手美國。
  • 為什麼外星人不來地球,外星人科技令人類咋舌
    人類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文明,目前科學界共識是,外星人肯定存在,至於為什麼外星人不來地球,依舊沒有見到真正的外星人呢?  人類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文明,目前科學界共識是,外星人肯定存在,至於為什麼外星人不來地球,依舊沒有見到真正的外星人呢?
  • 美國太空部隊:即將發射載人火箭,組建太空人部隊
    美國最新的軍事——美國太空部隊,在2019年12月成立,主要任務是保護美國的太空資產和太空利益,目前美國太空部隊主要進行火箭發射任務和測試,任務主要集中在地面進行。然而美國太空作戰部隊的司令部負責人近期表示,美國太空部隊將挑選時間,將太空人送到太空,組成「太空人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