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火箭,我們能進入太空嗎

2020-08-20 冬哥譜科


自從人類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將衛星送入軌道以來,我們一直依靠巨大而強大的火箭來逃離地球引力,進入太空。

但大型火箭有一個主要的缺點,那就是它們使太空發射變得非常昂貴。

舉個例子:根據NASA監察長辦公室(OIG)2017年的一份報告,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重型升力火箭計劃在2019年12月進行首次飛行,每次發射的成本估計為10億美元。

據CNBC報導,SpaceX經濟得多的獵鷹重型(Falcon Heavy)於2018年2月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完全可消耗的最高版本的發射成本仍在9000萬美元至1.5億美元之間。

然而,幾十年來,有遠見的人一直在尋找進入太空的方法,而不依賴-至少不是主要依賴-火箭動力。

空對軌發射。

一種這樣的替代方法,空對軌發射,似乎即將成為現實。

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於2011年創立的私營太空發射公司Stratolaunch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將世界上最大的飛機飛行到10668米的高度,翼展117米。

在那裡,它將作為小型火箭動力飛行器的高空發射平臺。

一旦釋放,這些飛行器將不必像地面發射的火箭那樣克服低層大氣厚度造成的阻力,而且它們將能夠進入軌道,而不必燃燒那麼多燃料。

2018年8月,該公司宣布了其四種不同類型運載火箭的陣容。

一種仍在設計研究階段的交通工具,一架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可以運送貨物或機組人員。

與此同時,另一家空軌機構維珍軌道公司(Virgin Orbit)計劃使用一架改裝的波音747-400作為其LauncherOne火箭的平臺,該火箭將推動衛星進入軌道。

高架發射筒。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超導磁懸浮列車推進技術的共同發明人詹姆斯·R·鮑威爾(James R.Powell)和工程同事喬治·邁斯(George Maise)多年來一直主張將這項技術也用於發射太空飛行器。

不是發射臺,Startram項目將使用一個巨大的高架發射管。

鮑威爾通過電子郵件解釋說:「想像一下真空隧道中的磁懸浮(磁懸浮)列車。」

「由於沒有空氣阻力使車輛減速,也不需要攜帶大量的機載推進劑(火箭就是這種情況),達到2,900公裡/小時或更高的軌道速度相對容易。

當車輛在高海拔(例如,在高山的頂端)離開隧道時,車輛的速度將如此之快,以至於它基本上可以滑行到軌道高度,在那裡使用小型火箭來繞軌道運行。


1992年,在NASA一位同事的建議下,鮑威爾首次開始考慮使用超導磁懸浮發射太空飛行器。

最初,他和梅斯開發了一個耗資1000億美元的系統概念,適用於載人航天發射,其中一個管子將用巨大的超導電纜懸浮。

他們估計,純貨運系統的建造成本可能為200億美元,低於開發NASA新的重型發射火箭的成本。

但鮑威爾說,一旦建成,Startram每年可以將10萬噸的貨物運送到太空,是火箭發射目前運載的許多倍,並將設備送入近地軌道,成本約為每磅50美元(0.45公斤)。

太空電梯

另一個多年來一直存在的想法是建造太空電梯。

NASA網站上的這篇2000年的文章描述了如何將地球赤道附近的一座高大的基座塔通過電纜連接到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上,衛星位於海拔35,786公裡的地方,這將起到制衡的作用。

四到六條電梯軌道將沿著塔樓和纜線結構延伸,通向不同層次的平臺。

電磁驅動的車輛將在軌道上升起,在大約5個小時內進入軌道空間-同時提供沿途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

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1895年,當時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建議建造一座「天空城堡」,附屬於類似巴黎艾菲爾鐵塔的結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名研究人員在2005年撰寫了一篇論文,內容是建造它需要開發哪些技術。

從那時起,太空電梯的追隨者們繼續兜售這一概念,正如2015年IEEE Spectrum的這篇文章所詳述的那樣,他們成立了一個組織-國際太空電梯聯盟(International Space Elevator Consortium),該組織舉辦會議並發布技術報告。

然而,太空電梯的可行性在2016年受到了打擊,當時中國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即碳納米管是太空電梯支持者寄予希望的材料,很容易受到一個缺陷的影響,這種缺陷可能會顯著降低它們的強度。

多年來出現的其他想法包括發送有效載荷在將其拋入近地軌道之前繞著螺旋形鋼軌旋轉,以及使用飛艇作為發射平臺。



來源:Patrick J.Kiger

相關焦點

  • 飛機與火箭有什麼區別,火箭能夠進入太空,飛機到太空上卻很吃力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由於我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的發展,讓大家對於太空不再只有想像,現在我們有更多的能力去探索太空,然而飛上天空的飛行器有很多
  • 超級地球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
    生活在這些超級地球行星的外星人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有多難?目前,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外星人從超級地球行星發射火箭和宇宙飛船並不容易。3000噸,相同等級的火箭在超級地球上發射則需440000噸重,相當於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質量。
  • Blue Origin BE-4火箭引擎進入測試,有生之年太空旅行!
    ,近日太空商業旅行公司Blue Origin的創始人Jeff Bezos信心十足地表示,他們將在今年底送兩位太空人入太空,商業旅行計劃將在2018年推出。說這話的底氣在於其研發6年多BE-4火箭引擎組裝完成,進入測試階段。這款引擎將和其他5個同結構、同功能引擎一道,為即將登場的New Glenn火箭提供動力。Blue Origin準備了兩種火箭,即2級火箭和3級火箭。New Glenn的直徑為7米,長82-95米。
  • 火箭能飛入太空,為什麼飛機卻不能?如果搭載火箭發動機會怎樣?
    飛機為什麼不能飛向太空?從1687年牛頓發現地球的萬有引力至今,人類早已實現了衝出地球飛向太空的夢想。那麼,同樣是飛行器,火箭為什麼就能夠脫離地心引力飛向太空在宇宙中航行,而飛機卻只能飛行在萬米左右的高空呢?
  • 當沒有大氣,火箭該如何在太空中啟動呢?科學家:牛頓三定律實現
    有許多事情我們在地球上能夠做到,並且認為它們是理所應當的。同樣的事情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比如說重力所帶來的一切。重力使得這些事成為可能:行走,以及控制自己的身體向一個固定的方向移動。當我們向一個錯誤的方向移動時,我們可能會撞到一些東西,所以我們會有所反應然後改變方向。
  • 種子登上太空後會變大?那人類登上太空後會變大嗎?
    許多媒體都曾報導過太空種子的故事,在我們的意識裡,在地球上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在登上太空之後再種植下去,就會得到體型變大的果實。於是有人會問,既然種子登上太空之後,再繼續種植下去後代會變得很大,那人類登上太空之後,他的後代也會變得很高很大嗎?
  • 降低太空探索成本:除回收火箭還有充氣式太空艙
    今天,我們將重點談談這第二大招,主角輪到它: 4月8日,獵鷹9號火箭首次成功返回到海上回收平臺,在那一天,私人太空公司SpaceX是主角,而4月16日,輪到畢格羅太空公司走到了最前臺——BEAM充氣式太空艙經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到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完成充氣。
  • 火箭將不再是進入太空的唯一運載工具!空天無人機或許大有可為
    太空,人們最為嚮往的地方我們都知道人類要想飛往外太空,火箭是必不可少的運載工具它搭配有自我部署、自我飛行和控制、自我管理等智能系統,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完成自主發射,能重複多次使用,可以在每一次發射起飛後根據外部環境、軌道目標、有效載荷重量、預設時間表、空中障礙物等信息來制定自己的飛行路線和計劃,將衛星送到太空的時間大大縮短。
  • 進入太空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嗎?用梯子爬上去行不行?行
    只要達到了相應的初始速度,就能夠擺脫相應引力場的束縛,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問題,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要擺脫一個引力場的束縛就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初始速度嗎?難道慢慢走就出不去了嗎?以地球為例,要離開地球表面,進入地球軌道,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是唯一的方法嗎?地球沒有通往太空的路,所以我們無法一步一步走向太空,但如果我們建造一個長達500千米以上的梯子,能不能一步一步爬上近地軌道呢?
  • 它代替人類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但卻再也沒能回到地球
    上世紀50年代隨著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競賽開始,誰能第一個把人類送入太空也成了競賽內容之一。兩個國家的航天技術幾乎都是繼承了德國的早期航天技術,美國得到了德國火箭設計師—馮布勞恩和技術資料。蘇聯則得到了德國的實體火箭v2火箭。就此這兩個超級大國開始了太空競賽。
  • 獨家專訪美國前太空人:我是這樣進入太空的
    我從7歲起就夢想要成為太空人,在經過了多年的準備和等待之後,我才意識到,我仍然沒有準備好,因為你在這個星球上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都不一定代表你真正地準備好將要離開它。」馬斯米諾說,當時的飛行任務有7位太空人,5位是此前已經進入過太空的「老太空人」,兩位是沒有太空經驗的新人,他就新人之一。
  • 第一隻進入太空的貓咪太空人
    第一隻進入太空,並成功返回地球的是法國的菲利切特(Félicette),它是一隻燕尾雌貓。(但是很明顯,性別對貓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我家的母貓躁得很,皮得很,而公貓卻溫柔多了)。這些貓在發射入太空前都是沒有取名字的,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科學家與它們依戀的可能性。所有的貓都通過外科手術,將永久電極植入大腦中,以評估它們的神經活動。貓的某些太空飛行訓練類似於人類的訓練,包括使用帶有模擬火箭噪聲的高G離心機三軸椅子。
  • 為什麼火箭能飛入太空,飛機卻不可以呢?來看看解釋吧
    飛機為什麼不能飛向太空?自1687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至今,人類早已實現了衝出地球飛向太空的夢想。但是,為什麼同為飛行器,火箭就能夠脫離地心引力在宇宙航行,而飛機卻只能飛行在萬米高空呢?至於我們平時乘坐的民航飛機最高速度只有0.8馬赫左右,想讓它飛向太空,可謂是天方夜譚。但是如果拋開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等一系列要考慮的問題執意提高速度。飛機有希望衝破大氣層嗎?
  • 這些動物進入太空啦,它們能存活嗎?
    這些動物進入太空啦,它們能存活嗎?真空環境沒有氧氣,交替熾熱高溫和冰冷溫度,強輻射足以毀壞人類的骨骼。如果沒有太空服,人類幾秒鐘時間就會失去知覺,那麼在動物身上會是什麼樣的呢?貓法國發射過貓進入太空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約3500年。1963年10月18日,法國首次發送一隻貓進入太空,近期,伊朗政府表示,計劃2014年初發送一隻波斯貓至太空。
  • 「童心向太空」科普雲課堂│火箭發射的冷門知識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5月31日19:00-20:00,在新京報聯合中國火箭開啟的「童心向太空」科普雲課堂直播間中,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劉曉解答了網友關於火箭的各種疑問,與屏幕前的小朋友、大朋友來了一場與太空的趣味對話。
  • 火箭能夠進入到太空中,為什麼飛機不能飛入太空?科學家揭秘真相
    只是飛機的飛行過程和火箭探測器的相比較起來有何不同呢?為什麼飛機只能在地球上空飛行,還不能和火箭一樣被發射到外太空中?飛機作為地球上的交通工具,似乎完全和火箭,飛船等太空交通工具完全區分開了。但這並不能代表飛機比不上火箭,只不過二者的功用性不同而已。任一國家也不可能使用火箭,太空飛船來作為地球上的載人交通工具。就目前而言,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
  • 自己造一枚火箭發射到太空裡去 有人做到過嗎?
    在此之前,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私營或者民間的航天活動基本都是國外,尤其是美國開展的。  這段時間以來SpaceX,藍色起源之類的私營航天企業搞出的各種大新聞賺足了眼球,也讓國內外各大科技的媒體小編和無數自媒體人士熬夜苦苦守著直播,有時候等半天最後還被人家放鴿子,發射說推遲就推遲,沒辦法,只能邊吃著泡麵罵娘,邊繼續碼字寫稿。
  • 為什麼飛機不能飛出大氣層,進入太空?這3個因素成為「瓶頸」!
    我們人類的科技一直都在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近現代以來,人類的科技一直都在不斷的發展。火車、飛機甚至是太空飛船都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科學的疑問也就越來越多。為什麼飛機不能飛出大氣層,進入太空?這3個因素成為「瓶頸」!
  • 造個太空電梯能上天嗎?
    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方式並沒有太大突破,還是使用載人火箭或宇宙飛船運輸,動輒上億美元的發射費用,讓太空旅行距離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遙遠。我們希望探索太空能夠變得簡單廉價,每個人都有機會從月亮的角度看看地球,現實的狀況是如果你想進入太空,只有兩條路,要麼成為萬裡挑一的太空人,要麼成為百萬富豪。
  • 太空中沒有空氣,為什麼火箭還能噴火?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把一個緊扎的充氣氣球猛然鬆開,氣球內的空氣迅速往外噴,氣球會沿著噴氣相反的方向飛出,這說明它們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事實上,這個作用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它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