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沒有大氣,火箭該如何在太空中啟動呢?科學家:牛頓三定律實現

2020-12-04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有許多事情我們在地球上能夠做到,並且認為它們是理所應當的。同樣的事情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比如說重力所帶來的一切。重力使得這些事成為可能:行走,以及控制自己的身體向一個固定的方向移動。當我們向一個錯誤的方向移動時,我們可能會撞到一些東西,所以我們會有所反應然後改變方向。飛機通過推動其周圍的空氣來改變方向,但是在被無盡的虛無包圍時,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一艘宇宙飛船推動以控制它自己呢?

還記得那些在學校裡學到的牛頓力學定律嗎?我們將需要更新我們腦海中的這些物理學基本定律,因為它們關乎對以下幾件事的理解——一個火箭如何在外太空中移動,翻轉,以及選擇一個固定的移動方向。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與物體所受外力合力成正比,且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相同。(加速度是用來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牛頓第三定律:兩物體之間力是相互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牛頓擺球。

火箭與牛頓第一定律

只要火箭進入太空,它就不會受到任何拉力——飛機必須處理的拉力。因此,如果引擎關閉,按照牛頓第一定律,太空飛船將在慣性作用下以引擎仍啟動時的速度繼續滑行。除非它受到外來物體的撞擊(這可以提供定律中所提到的「力」)或者接近一顆可以給它提供重力的行星,它將會以原先的方向速度行進。

火箭與牛頓第三定律

我們在思考關於在一個面上施加力來指導運動方向的例子時,常常見到這條定律的應用。火箭使用能夠產生高壓氣體的燃料來推動自己前進。與火箭運動方向相反的廢氣推動著火箭朝向前方,因為廢氣施加(給外部)的力有一個等量的反方向的力。

所以,如果宇宙飛船要左轉,那麼飛船右側的推進器就需要點火。實際上,在太空中控制飛船比在普通大氣中更容易。在燃料廢氣離開飛船引擎的同時,它一定會把周圍的氣體推遠。這會消耗火箭的一些能量。在太空中,燃料廢氣會自由逃逸。

然而,這種可以產生驅動火箭的廢氣的燃料也需要氧氣來助燃。如同我們已經提到的一樣,真空的太空中並沒有氧氣。那麼我們該如何點燃燃料呢?

氧化劑和其他複雜的原料

火箭在它們的太空旅行中需要攜帶氧氣。在火箭的發動機中,燃料和氧化劑在燃燒室中燃燒,創造出從飛船尾部釋放出的高熱氣體,提供其前進所需要的巨大推力。然而,請你想像一下在一個長途太空任務中攜帶幾個沉重的氧氣罐——這是極大的負荷。所幸一些火箭燃料經過發展已經可以無氧燃燒,例如聯氨。當暴露在恰當的催化環境下時,聯氨分解成氨,氮和氫。

我想,很顯然,親愛的牛頓創造這些定律可不僅僅是為了在科學課上折磨你!如果沒有這些物理學基本定理,我們不可能計算太空旅行中的各項數據和決定如何在宇宙中控制飛船。感謝艾薩克·牛頓!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Rujuta Pradhan-sciabc

Ask an Astronomer (Cornell University)

Union University

Macaulay Honors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牛頓力學三定律
    前言 牛頓三定律,這屬於老朋友中的老朋友,從初中開始就與我們「形影不離」,儘管我們好像有時並不太喜歡它。如何評價這些偉大的先輩們,最省事、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給他們排個名(主要是看不懂他們的理論),雖然這很無聊,但閒著也是閒著,就我個人觀點而已,牛頓應該排在第一位,愛因斯坦排第二,麥克斯韋排第三,至於後面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當然這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 太空中沒有空氣,為什麼火箭還能噴火?
    對於產生這種現象的原理,早在17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就作了科學的闡述:當甲物體給乙物體一個作用力時,乙物體必然給甲物體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三定律,火箭就是依據這個原理實現飛行的。
  • 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大氣卻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地表的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釐米一千克力,當然在八大行星中大氣層並非地球獨有,比如金星就有一個氣壓超過地球將近90倍的大氣層,從地球的一個大氣壓到金星的90個大氣壓,再到「木星」們的數千個甚至更高的大氣壓,但真空大氣壓幾乎就是零,這麼高壓力的大氣為什麼沒有被真空吸走?
  • 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
    導語: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作為一名博士生我每天需要學習許多知識,生活中也經常突發奇想。在行走在圖書館的路上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我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裡的成功定律。牛頓第一定律表明了我們只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我們受到了外界的幹擾。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生活中的某個片段你正在保持努力學習或者工作的狀態。但是總會受到外界的幹擾,因而導致自己無法保持原有的奮鬥狀態。
  • 為什麼火箭能飛入太空,飛機卻不可以呢?來看看解釋吧
    飛機為什麼不能飛向太空?自1687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至今,人類早已實現了衝出地球飛向太空的夢想。但是,為什麼同為飛行器,火箭就能夠脫離地心引力在宇宙航行,而飛機卻只能飛行在萬米高空呢?而美國秘密研製的X-43系列無人駕駛飛機,它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9.8馬赫合3.3千米每秒,創造了大氣層內飛機飛行的最快速度。但是他們距離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每秒仍舊有很遠的距離。至於我們平時乘坐的民航飛機最高速度只有0.8馬赫左右,想讓它飛向太空,可謂是天方夜譚。
  • 既然燃燒需要氧氣,那麼火箭在外太空是如何飛行的?
    問:飛行高度在大氣層中的商用飛機和噴氣式戰鬥機可以用氧氣作為助燃劑,要進入太空的火箭呢?那裡根本沒有空氣,火箭在太空中要怎樣點燃引擎和燃燒燃料呢?答:燃燒反應只需要兩個要素:燃料和氧化劑。大多數航空火箭自行攜帶燃料和氧化劑,所以它們不用靠從外太空獲取氧氣。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是如何返航?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他成就主要在哪些方面呢?先看看他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在牛頓之前,哥白尼、布魯諾、克卜勒等人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繼承並發展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火箭能夠進入到太空中,為什麼飛機不能飛入太空?科學家揭秘真相
    人類可能至今還無法實現以飛機作為交通工具,來實現短時間的通訊交際。飛機的存在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只是飛機的飛行過程和火箭探測器的相比較起來有何不同呢?為什麼飛機只能在地球上空飛行,還不能和火箭一樣被發射到外太空中?飛機作為地球上的交通工具,似乎完全和火箭,飛船等太空交通工具完全區分開了。但這並不能代表飛機比不上火箭,只不過二者的功用性不同而已。
  • 沒有大火箭,我們能進入太空嗎
    在那裡,它將作為小型火箭動力飛行器的高空發射平臺。一旦釋放,這些飛行器將不必像地面發射的火箭那樣克服低層大氣厚度造成的阻力,而且它們將能夠進入軌道,而不必燃燒那麼多燃料。2018年8月,該公司宣布了其四種不同類型運載火箭的陣容。一種仍在設計研究階段的交通工具,一架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可以運送貨物或機組人員。
  • 太空探索的十大貢獻者
    ·牛頓在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工作對現代太空知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他的運動三定律構成了物理學的支柱,他是微積分發展的兩個功臣之一。牛頓證實了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和太陽系的日心說。他還研製了第一臺實用的反射式望遠鏡。他在引力研究方面的工作將有助於未來天體物理學理論的發展。簡而言之,今天的物理學讓我們能夠將一個有效載荷發射到太空中,並知道當它到達太空時它將做什麼,從艾薩克·牛頓的工作開始。
  • 太空既然沒有氧氣,那麼我們如何與太空中的太空人 溝通的呢?
    這是1957年由蘇聯發射的人類首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發出的聲音在2018年,SpaceX把艾倫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發射進了環日軌道「史普尼克」衛星在進入軌道數月後即隕落地球,而特斯拉跑車則變成了一塊失控的太空碎片。目前在軌運行且仍和我們保持通訊的人造衛星共有1700多顆,但我們究竟是如何與它們通訊的呢?
  • 牛頓的理論並不難,為何他還被尊為最偉大的科學家?
    如果對有史以來的所有科學家按成就大小進行排名,牛頓可以穩居第一名。他在數學方面發明了微積分,給出了二項式定理等;在天文學方面,牛頓給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是天文學的基礎,還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在光學方面,牛頓是粒子說的代表人物,研究了光的色散,著有《光學》;在力學方面,牛頓有偉大的牛頓三定律,這是經典力學的核心,以至於經典力學可以直接稱為牛頓力學。
  • 太空中氧氣稀薄,火箭是如何完成燃燒,繼續向前推送的?
    ,成功的飛上太空,在地球上有氧氣,這種助燃的氣體可以讓他順利的燃燒,同時也消耗大量的氧氣,但是火箭的燃料被點燃之後,超出太空,在太空中是一個完全真空的狀態,沒有任何的氧氣,它又是如何燃燒往前推動的呢?,當噴射的動力足夠大的時候,超過了地心引力就可以讓他衝出地球,在衝出太空之後,雖然太空當中沒有氧氣是真空的狀態,同時也沒有空氣給火箭造成的阻力,所以只需要少部分的燃料,它就可以成功的往前被推動。
  • 未來有望實現的5大太空技術,科學家: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一直以來,人們對太空的好奇從未減退,對太空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在未來,人類在徵服宇宙的道路上將取得多大成就?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大膽而又科學的預測。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未來有望實現的五項太空技術吧!當小行星接近地球時,飛船會啟動一個隔熱罩來降低小行星的速度,防止其在穿透地球大氣時燃燒。然後飛船將被定位至一個無人區,在那裡進行安全著陸。
  • 牛頓和愛因斯坦,站在巔峰的兩大科學家,誰對人類的貢獻更大呢?
    牛頓和愛因斯坦,站在巔峰的兩大科學家,誰對人類的貢獻更大呢? 在人類的科學歷史上,有兩位站在巔峰的偉大科學家,它們分別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那麼他們兩人究竟誰對人類的貢獻更大呢?
  • 克拉克三定律
    他對兒子說,自己的發現「要麼是荒誕無稽的,要麼也許是牛頓以來物理學最偉大的。」然而,普朗克自己也會成為「老科學家」。後來,他拒絕接受由玻爾、維爾納·海森堡和泡利在20世紀20年代末提出的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同樣反對哥本哈根詮釋的還有薛丁格和馬克斯·馮·勞厄,愛因斯坦此時也成為了保守派。科學不能解決大自然的最終奧秘。那是因為,歸根到底,我們自己就是我們不斷試圖解決的奧秘的一部分。
  • 太空幾乎是真空的,如果火箭一直加速,能否超光速?
    既然太空沒有阻力,如果讓火箭在太空中一直加速,它會超光速嗎?火箭自帶氧化劑,燃料可以在無氧的太空中燃燒。燃料經過燃燒之後,會從火箭尾部噴射出高速氣流。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高速氣流會給火箭施加一個反作用力,讓火箭朝著反方向加速。
  • 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基地,可是登陸了月球,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間其實並不長,1957年,蘇聯成功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人類終於能夠走出地球,開啟了太空探索的篇章。這個時間距今也只不過才62年,蘇聯實現人類首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的壯舉之後,很快又實現了人類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