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太空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嗎?用梯子爬上去行不行?行

2021-01-15 科學信仰孫晨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具有引力,巨大的宇宙天體自然擁有著強大的引力,而要擺脫一個引力場的束縛,就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初始速度。

比如,要將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那麼就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千米。而要徹底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去探索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那麼就必須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千米。如果想要一口氣衝出太陽系,直接奔向遙遠的星辰大海,那就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6.7千米。只要達到了相應的初始速度,就能夠擺脫相應引力場的束縛,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問題,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要擺脫一個引力場的束縛就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初始速度嗎?難道慢慢走就出不去了嗎?以地球為例,要離開地球表面,進入地球軌道,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是唯一的方法嗎?

地球沒有通往太空的路,所以我們無法一步一步走向太空,但如果我們建造一個長達500千米以上的梯子,能不能一步一步爬上近地軌道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楚為什麼說具備了一定的初始速度就能夠擺脫相應引力場的束縛。還是以地球為例,地球是一個具有強大引力的自轉球體,當地球上的物體進行水平運動的時候會產生一個離心力,物體水平運動速度越快,離心力自然也就越大,當一個物體的離心力與地球重力相等的時候,由於兩者相互抵消,所以物體就能夠停留在空中,而不會因地球引力而墜落,簡單來講一句話:就是離心力與重力實現了平衡。在地球上,要維持這種平衡,需要不斷為物體輸入能量,因為一旦能量輸入終止,物體的運動速度就會因空氣阻力而逐漸下降。

運動速度下降,離心力就會隨之降低,物體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與地球引力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物體就會墜落下來。

可物體一旦進入了地球軌道,情況就不同了,因為那裡近乎於真空,所以不再需要為物體輸入能量,物體就能夠以原有的速度繼續運動,所以只要能夠讓物體以一定的速度進入地球軌道,它就能夠一直呆在那裡了。那麼足以讓物體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與地球引力實現平衡的運動速度是多少呢?就是每秒7.9千米。所以當人造衛星以每秒7.9千米以上的速度被發射進入地球軌道後,它便能夠呆在那裡了。

那麼,除了讓離心力與地球引力實現平衡之外,還沒有其它方法可以讓物體離開地球呢?當然有,就是讓物體與引力直接對抗。

爬梯子就是一種與地球引力直接對抗的方式,我們每向上爬一步,都是在與地球引力進行對抗。既然能夠爬梯子離開地球,為什麼火箭不能慢慢飛升離開地球呢?

火箭當然也可以慢慢飛升離開地球,但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源源不斷為火箭供能。火箭向上飛升的過程就是與地球引力對抗的過程,而與引力對抗需要持續消耗能量,但火箭能夠攜帶的燃料是非常有限的,不等火箭離開地球,就早已因燃料耗盡而墜落了。人爬梯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爬梯子就是在與地球引力對抗,對抗就要消耗能量,所以一個人要想一直爬上500千米的高空,就必須要在攀爬的過程中不斷吃飯,否則一樣會因為氣力耗盡而從梯子墜落地面。

既然爬梯子離開地球是可行的,那麼坐電梯自然也就是可行的,而且坐電梯要比爬梯子實際得多,而這一設想就是太空電梯。

第一個從技術角度描述太空電梯的人是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顧名思義,太空電梯就是用纜繩將太空基地與地面進行連接,然後電梯通過纜繩往返於地球與太空基地之間。

太空電梯的構想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現在很多國家也在進行著相關的研究,目前建造太空電梯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可能就是材料問題了,要建造能夠直接通往太空的電梯,必須要使用極為堅固的材料,傳統材料肯定是不行,即使是時下熱門的高強度納米材料,對於建造太空電梯而言,還是稍顯不足,所以要讓太空電梯的構想成真,就必須要在新材料上有所突破。雖然現在太空電梯還很難實現,但這畢竟是一個在理論上完全可行的構想,而在現實中也能夠看到希望,所以在未來,人類真的有可能直接乘坐電梯前往太空。

相關焦點

  • 不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條件下,爬一個無限高的梯子,能出地球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準確的說如果有這樣一個梯子,那麼即使如螞蟻爬也有一天能爬出地球!但有一點要確認一下的是,當它真正遠離地球時,無論它是否原因,它的速度會逐漸超過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一直無限接近光速!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 如果有無限長的梯子,我們沒達到第一宇宙速度能離開地球嗎?
    目前,載人飛船都是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裡/秒),才能離開地球飛上太空,環繞地球運動。如果要完全擺脫地球,不被地球的引力拉回來,太空飛船的速度需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那麼,為什麼飛離地球需要這麼快的速度呢?如果有一把長度無限的梯子,我們能否沿著梯子爬到太空中,無需達到第一或者第二宇宙速度來離開地球呢?關於這個問題,需要弄清楚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究竟是怎麼回事。
  • 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慢慢飛為什麼不行?
    發射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這是中學課本中就已經告訴我們了!這個第一宇宙速度最早是牛頓提出來的,進入宇航時代後就成了人類飛出地球的「秘籍」!從發射的第一顆衛星開始到正要遠徵火星的「天問一號」,一直都沒有改變過!為什麼要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地球?
  • 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慢慢飛為什麼不行?
    發射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這是中學課本中就已經告訴我們了!這個第一宇宙速度最早是牛頓提出來的,進入宇航時代後就成了人類飛出地球的「秘籍」!從發射的第一顆衛星開始到正要遠徵火星的「天問一號」,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 人們能用一無限長的梯子在沒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情況下離開地球嗎?
    但實現圓周運動的前提是這個物體必須有足夠的運動初速度。這個初速度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宇宙速度。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在梯子某一高度的線速度恰好等於這一高度環繞地球所需速度,那麼人從梯子的這個高度離開梯子,就會成為環繞地球的一個「人造衛星」,人就會在沒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情況下離開地球,不再墜向地球了。
  • 如果有個無限長的梯子,能不能直接爬出地球?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準確的說如果有這樣一個梯子,那麼即使如螞蟻爬也有一天能爬出地球!但有一點要確認一下的是,當它真正遠離地球時,無論它是否原因,它的速度會逐漸超過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一直無限接近光速!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 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是怎麼算出來的?
    關於7.9千米每秒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第一宇宙速度,但更準確的說,7.9千米/秒的原意是在地表環繞不落下的速度,而近地軌道上的速度則要稍稍小一些,但由於相差不大,大家就將這個7.9千米/秒直接作為第一宇宙速度了!如何計算第一宇宙速度?
  • 火箭只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出地球大氣層嗎?能否慢慢飛出去?
    大家在看到這些火箭發射時噴出的雄雄火焰,在感到無比的震撼之外,有時不免心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火箭通過燃料加速,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後是否才可以脫離地球大氣層?宇宙第一速度和脫離大氣層的關係說白了,這兩者並沒有直接聯繫。
  • 未來人類太空旅行遇到「霸座」,是要速度還是要風度呢?
    未來人類太空旅行遇到「霸座」是要速度還是要風度呢?兩者都要,可不能逞一時之快把人家丟在太空哦!穿越太空需要的是速度,這種速度難道必須依照我們現今的飛行器設置好的速度飛行嗎?假設設置好的速度是光速那也不夠快,好多星球離我們太遠了,等到飛碟到達目的地了,總不能讓飛碟裡面的乘務員年輕的時候進去然後鬍子一大把出來吧?這可不行,到地兒了連喘口氣的功夫還沒有也許就嗝屁著涼了,何況還要繁衍後代呢!
  • 你真的了解宇宙速度嗎?(中篇)
    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水平方向),不會再掉落回地球上;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能脫離地球;達到第三宇宙速度,能脫離太陽;還有第四宇宙速度……你真的了解宇宙速度嗎,能算出來那種?用動能來換,你可以把動能理解為飛行器的「活力」或者「體力」,飛行器擺脫引力場的過程就是遠離地球的過程,需要消耗體力,速度就會降低,如果初始速度不夠大,飛行器可能爬「坑」爬到一半就沒體力了,或者說速度變0了,那它就爬不出去了,那怎麼能爬出去呢,那就是在「坑」底的時候,動能在數值上就要比勢能大,至少也要一樣大才行,也是是單位質量的動能至少要-6.25*10^7牛頓米,拿這個數乘以2再開根號,就可以得到11.2
  • 如何造一艘巨型宇宙飛船,走出太陽系,進入茫茫宇宙
    以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要依靠載人宇宙飛船離開太陽系,進入浩渺的太空探索宇宙是不可能的。那麼未來呢?現在不行,並不代表未來不行,1000年之後行不行?如果1000年還不行,1萬年、10萬年之後呢?值得期待的是,總會等來那麼一天,人類會依靠超凡的智慧、強大的科技、不屈的意志走向遙遠的太空,真正實現宇宙探索之旅。要真正走向外太空,探索茫茫的宇宙,必須依仗未來科技大幅度進步。
  •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第一宇宙速度的意義
    第二宇宙速度多少第一宇宙速度的運用實在長短常光法的,好比太空飛行器、人造衛星等等,假如人類不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的意義,那麼太空飛行器就無法掙脫地球引力,無法離開地球天然就不能進入太空,所以它的意義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不僅地球有第一宇宙速度
  • 發射衛星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嗎?帶你了解衛星那些事
    這個初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跟衛星的運行速度和發射速度又是什麼關係呢?運行速度,顧名思義,就是衛星在軌道上實際的運行速度。從能量的觀點說,不考慮阻力的影響,在總能量一定的條件下,高度越高,勢能就越大、動能就越小。如果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越大,它的運行速度就越小。近地衛星因為其軌道半徑最小,所以其運行速度最大。
  • 我們都知道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為何第四宇宙速度很少被提到?
    (經過幾十年的飛行,旅行者1號才剛出了日球層)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僅適用於太陽系,人類現階段也只能對太陽系內進行探索,經常討論第一、二、三宇宙速度也就不奇怪了。即使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也很難在太陽系內自由馳騁。目前人類的飛行器達到第三宇宙速度還是在依靠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來實現的。
  • 宇宙存在第一、二、三宇宙速度,那存在第四、五、六宇宙速度嗎?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人類僅有70年的時間就把航天事業發展到這個高度,這是人類自己也想不到的,我們知道理論是實踐的基礎,人類之所以在航天領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正確的理論指導分不開的,而在眾多航天理論中,除了萬有引力定律這條基礎理論之外,被提及最多的另一個理論就是「三大宇宙速度」,所謂三大宇宙速度分別是第一宇宙速度
  • 為什麼一定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脫離地心引力
    第一宇宙速度 又稱為環繞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繞地球飛行作圓周運動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要作圓周運動,必須始終有一個力作用在太空飛行器上。其大小等於該太空飛行器運行線速度的平方乘以其質量再除以公轉半徑,即F=(mv^2)/r,其中v^2/r是物體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
  • 《釜山行》續集來了!野心勃勃的韓國喪屍電影,到底行不行?
    另外除了石宇沒有復活外,整個《釜山行》第一部的所有角色均不會出現在《釜山行2》中,包括許多人心心念念的「神馬東錫」!透過以上這些要素點,可以看出《釜山行2》的格局要比《釜山行》第一部更大,喪屍與人類的鬥爭也從列車之上轉移到了城市之中,同時被動防守也開始逐漸轉變為主動出擊,武器層面也較第一部全面升級。但更重要的是「人類依舊無法全面的清除喪屍」,就像男主角一樣雖然想要把喪屍一網打盡,但最終依舊只是救出倖存者,然後遠離這座城市。
  • 知行合一 以知促行 以行求知
    原標題:知行合一 以知促行 以行求知 學習本領是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第一位本領。 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一貫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就是「要能夠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而「不是為著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什麼神秘」。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也明確指出:「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
  • 用它做燃料一個月就能達到火星,但在浩瀚宇宙這速度太渺小!
    但即使速度飛快,光要抵達某處還是需要時間,有時會耗費大量時間。太陽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光要走八分鐘,所以你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以前的太陽,如果太陽現在爆炸,你還可以享受八分鐘的歡樂時光,但是光一旦達到,一切都結束了。由於光要花大量時間,才能穿越遼闊太空,光速其實跟電影演的不一樣。科幻片裡的光速旅行,就是坐進宇宙飛船按下光速鍵,群星會變大,飛速經過宇宙飛船。
  • 中國行我也行?印度專家不服氣:太空任務我們不比中國弱!
    就在我國探月計劃開啟之時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三哥航天機構負責人也公開展現太空探索雄心。印度國家航天機構——印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希萬(k siv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在太空領域並不遜色與中國,當印度首次載人航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