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美國前太空人:我是這樣進入太空的

2020-11-30 騰訊網

美東時間5月31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升空後19個小時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兩位太空人赫利(Doug Hurley)與貝肯(Bob Behnken)通過開放的艙門進入太空站,與此前留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3位太空人擁抱問候。

整個過程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當然,也包括曾兩次進入太空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太空人麥可·馬斯米諾博士(Michael Massimino)。馬斯米諾曾在2002年和2009年兩次進入太空,這兩次的太空任務在美國的航空航天史上也都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馬斯米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詳細講述了兩次「升空記」。馬斯米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認為最有趣的經歷來自於第一次進入太空之前的旅程,以及第二次從太空完成任務之後返回地球的心路歷程。而最難忘的就是在太空行走時俯瞰地球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我們居住的星球是一個天堂,在另外一個星球看它的時候,我感覺非常幸運可以把這個天堂稱為是我的家。」馬斯米諾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首飛」經歷難忘

2002年3月,馬斯米諾隨NASA的STS-109任務組搭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進入太空,當時STS-109任務組成功地升級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為其更換了新的動力裝置、照相機和新的太陽能電池板。STS-109任務小組當時執行了5次太空行走,用時35小時55分,是有史以來太空行走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執行任務期間,馬斯米諾進行了兩次太空行走,總共用時14小時46分。

在2009年,馬西米諾隨NASA的STS-125任務小組搭乘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再次進入太空,當時該任務小組完成了對哈勃望遠鏡的最後一次維修,馬斯米諾還成為了第一位在太空使用推特的太空人。

馬斯米諾說,他在《太空人:一位太空人開啟宇宙秘密的不可思議的旅程》一書中描述了那段難忘的「首飛」經歷。

「2002年3月1日,我第一次離開地球。我從7歲起就夢想要成為太空人,在經過了多年的準備和等待之後,我才意識到,我仍然沒有準備好,因為你在這個星球上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都不一定代表你真正地準備好將要離開它。」馬斯米諾說,當時的飛行任務有7位太空人,5位是此前已經進入過太空的「老太空人」,兩位是沒有太空經驗的新人,他就新人之一。

「同飛的另外一位新人是我的哥們也是搭檔,他的綽號叫『挖掘機』(Digger),是一位美國空軍軍人。我們每一位太空人都有綽號,我因為身高6尺3,所有人都叫我『大塊頭』(Mass)。」馬斯米諾說。

為什麼太空人都有綽號?馬斯米諾說:「因為我們就是一群大孩子。」

馬斯米諾和其他太空人當天的發射飛行是在凌晨3點,他還記得當天的發射中心現場有大量的安保人員。「『挖掘機』說,哇,有這麼多負責安保的人。」馬斯米諾回憶,「我回答他:『不知道,我更感覺他們是負責確保我們必須上太空梭(不會逃走的)。」

馬斯米諾說,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家準備走進艙門的時候,那些老太空人開始互相擊掌慶祝。「我當時想的是『他們瘋了嗎?』,難道不知道自己要被綁在太空飛行器上,然後被被點火轟上天嗎?」他決定要從自己的搭檔、在海灣戰爭中開過F16戰鬥機的「挖掘機」那尋找一點安慰。

「 我叫了他(挖掘機)半天,仍然沒有回應。」馬斯米諾說,「等他回過頭的時候我發現,他的臉嚇得和白紙一樣。」

馬斯米諾的《太空人》一書寫道,在進入艙門之後,所有的太空人被安全帶綁定,這個時候就進入等待時間,有的時候,發射可能會因為氣候原因而在最後一刻被取消。不過,在進入倒數30分鐘的時候,一切感覺那麼真實;倒數10分鐘更真實;倒數1分鐘的時候基本已成定局,倒數幾秒的時候可以聽見輔助動力部件開始啟動,在倒數6秒的時候會聽到主引擎的轟隆聲,感到整個艙體似乎向前傾斜,在0秒的時候,艙體似乎又恢復筆直狀態。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你已經以每小時100英裡的速度出去了。並且你在0秒到8秒半的時間裡會加速到每小時17500英裡。」馬斯米諾說,在火箭極速升空的2到3分鐘裡,你會感到體重增加了3倍,就像有3個大漢一起按著你的肩,外加胸前還壓著一大堆磚頭,整個過程完美地詮釋了重力加速度的強大力量。

馬斯米諾介紹,8秒半的時間是火箭進入太空軌道所需的時間。隨著火箭離開地球大氣層,助推器的部分會同火箭主體分離,這個時候巨大的轟鳴聲會停止,劇烈的震動也會停止,然後就是一片全然的寂靜,只聽得到冷卻風扇的聲音。「就這樣,你到太空了。」馬斯米諾說。

馬斯米諾解釋說,火箭在太空軌道運行的過程感覺是一個靜止不動的過程,但是火箭其實一直在運動,原因就是,前庭系統是要通過地心引力作出判斷,因此沒有地心引力的情況下,大腦系統會認為你沒有在動。

在確認太空梭已經和國際空間站對接之後,太空人進入打開的空間站艙門。「我摘下頭盔,讓它在我的前面飄了出去,沒有任何重力。」馬斯米諾描述第一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情景。

「太空人很多時候過的就是與世隔絕的生活」

馬斯米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太空工作有嚴謹的時間表,每天的議程都會提前安排,工作的時間是從周一到周六上午,周六下午和周日休息,節日的時候也會休息。除了維護國際空間站的多項工作之外,太空人也會像在地球時的日常工作一樣,處理和回覆郵件、參加有關的公共事務等。

馬斯米諾指出,太空裡按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時間,太空人們會按照類似地球上的作息一樣,每日三餐,晚間休息。

「太空的夥食很豐富,早飯的時候我有時會吃炒雞蛋,或者穀類麥片加幹牛奶和幹水果;午飯通常吃奶酪通心粉或者雞尾酒蝦;晚飯有義大利千層面,或者牛排。」他說,「太空裡還有中餐,我記得當時是雞肉炒的蔬菜,配米飯,非常好吃。」

馬斯米諾回憶,兩次進入太空最難忘的經歷就是他在國際空間站外工作,在太空行走的時候俯瞰地球所看到的美麗景色,特別是在夜晚有燈光的時候,從太空可以看到有些大城市的燈火。「我們居住的星球是一個天堂,在另外一個星球看它的時候,我感覺非常幸運可以把這個天堂稱為是我的家。」馬斯米諾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全球,那麼,疫情對於太空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對太空人來說,新冠疫情帶來的居家隔離生活並不是非常困難,因為太空人很多時候過的就是與世隔絕的生活。」馬斯米諾說。

除了照常工作之外,太空人的居家隔離期間還在忙什麼?「我修東西。有一天,我發現家裡的吸塵器壞了,我認為自己此前有過在太空維修哈勃望遠鏡的工作經驗,結果發現,原來吸塵器裡有這麼多的零件,光拆開就花了很長的時間。」馬斯米諾笑稱,「到第二天才修好。」

相關焦點

  • 艾倫·謝潑德——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是前蘇聯的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也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在宇航界大名鼎鼎而艾倫·謝潑德,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在世界上(美國除外)就不那麼為人所知,就和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 在我國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竟然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太空!
    6、陳冬,2016年10月17日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天宮二號,本次還有景海鵬一起前往,景海鵬是我國第一個三次飛往太空的人。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但是在我國第一位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其實已經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過太空了。當然,除了美國和俄羅斯(前蘇聯)外,其他國家的太空人都是通過美國或者俄羅斯的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
  • 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給出艙活動打100分(圖)
    我國太空行走成功 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點評太空行走  中國太空第一步焦立中打100  本報訊(記者王燕)昨天下午,我國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地完成了中國的首次太空行走。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遠在美國的華裔太空人焦立中,他給這次出艙活動打了滿分——100分,並發來了祝賀信,希望通過本報向航天員表達自己的祝福。  「我今天凌晨5點就起來了,睡不踏實。」北京時間今晨記者致電焦立中時,他說,昨天專門查了翟志剛出艙行走的時間。  焦立中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名擔任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太空人。
  • 獨家:中國記者專訪人類登月第二人
    雖然網上充斥著對太空探索的爭議,甚至一些人懷疑人類曾經登月。但這種爭論不啻為一種科普手段,德德不休也想為此貢獻點內容。出國工作前,德德不休在國內跑科技新聞比較多。當時我可沒跑什麼最熱的網際網路,我跑的是離人們生活最遠、最不接地氣的航天。
  • 美國太空人發明零重力太空咖啡杯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唐·佩蒂特(Don Pettit)非常喜歡喝咖啡,近日他在國際空間站執行太空任務時,發明了一種零重力咖啡杯,從而代替了之前太空人在太空中使用吸管喝液體飲料。
  • 太空人進入太空,為何要帶槍呢?
    從上世紀60年代初以來,以前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航天大國,陸續將一批批太空人送入外太空,比如1961年前蘇聯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實現了在地球上空300公裡處繞地球一周,成為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類。1965年,前蘇聯又通過「日出2號」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並首次實現太空行走。後來,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又先後將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
  • 獨家專訪Owl City:泰勒·斯威夫特是我的偶像
    日前,這個美國電子音樂奇才Owl City接受了網易音樂獨家專訪,暢談這6年來的音樂成長以及成軍至今的心路歷程。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獨家報導(文/may)由創作才子亞當·揚(Adam Young)組建的單人樂隊貓頭鷹之城(Owl City)宣布,今年將於8月20日在上海風尚音樂新地標The Mixing Room& Muse舉行演唱會。
  • 第一隻進入太空的貓咪太空人
    第一隻進入太空,並成功返回地球的是法國的菲利切特(Félicette),它是一隻燕尾雌貓。這些貓在發射入太空前都是沒有取名字的,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科學家與它們依戀的可能性。所有的貓都通過外科手術,將永久電極植入大腦中,以評估它們的神經活動。貓的某些太空飛行訓練類似於人類的訓練,包括使用帶有模擬火箭噪聲的高G離心機三軸椅子。專門針對貓的培訓包括將其放在密閉的容器中,以及適應約束布帶。
  • 太空人在太空中吃什麼?來看看太空人的太空菜譜
    自從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以來,人類一直加強著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但是在太空探索時也有很多困擾,其中太空人吃什麼就是一個大難題。直到第一次太空飛行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依然不確定人類是否可以在太空中吞咽和消化食物。
  • 科幻小說不是夢 World View75000美元帶你上太空
    World View CEO珍·波因特接受騰訊科技專訪該公司CEO 珍·波因特(Jane Poytner)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吐桑市的總部,接受騰訊科技獨家專訪時表示,首航的乘客座位只有六個,另外加上兩個飛行員,預定將在2016年年底首發。第一年航班的次數將會控制在50次左右,平均一周一次。
  • 太空人進入太空為什麼要帶槍?
    太空人進入太空為什麼要帶槍?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越來越多,每年都有許多太空人進入太空,太空人乘坐的航天火箭裡所有物品都是太空人最需要的,而在航天火箭裡的東西每一克都會消耗大量燃料。在太空人攜帶的物品中,一般都回去一把手槍,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太空人進太空的時候都要配備一把槍,這也充分說明了槍枝對太空人的重要性。
  • 獨家評論《地心引力》:中國天宮一號拯救美國太空人
    打分:8劇情:在美國太空站,一個男太空人Matt Kowalsky和女同事Ryan Stone出艙修復望遠鏡時,衛星爆炸的碎片撞到了太空站,除了出艙的兩人,其他人全部喪命。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地心引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一號」的出現,這個來自中國的太空實驗室是女主角的救命稻草,換言之,中國的科技成果客觀上拯救了美國航天員,這或許會讓看多了「美國人拯救世界」的中國觀眾為之振奮。導演設置中國空間站的原因也許在於,當代幾個大國中,也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這幾個國家有或曾經有過自己的太空站,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 加加林成為人類首次太空之旅太空人,源於這樣一個細節?
    赫魯雪夫和甘迺迪在蘇聯太空犬實驗取得成功的三個月後,美國也完成了自己的太空艙試驗,當時已經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總工程師的布勞恩決定,進行一次不載人發射試驗,如果這次實驗取得成功,那麼進行載人航天也就指日可待了。
  • 世界上第一位犧牲的太空人:飛太空前就知道危險,但領導急功近利
    那篇文大致講述的是,「聯盟1號」宇宙飛船在失事的前兩個小時中,科馬洛夫與媽媽妻子道別,還鼓勵女兒以後做飛行員,文中曾有這樣一句話讓讀者熱淚盈眶。 「為宇航事業獻身是神聖的,我無怨無悔」 宣揚這樣無私奉獻的英雄主義的確會讓很多讀者熱血沸騰,然而事實上飛船大部分時間不在地面接收範圍內,所以最後兩小時的道別是不存在,後來也證實這篇文章就是杜撰的,裡面很多內容與事實不符。
  •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 擁有太多的蘇聯第一人類唯一
    1963年6月16日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而且她是獨自進入太空,也是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女性獨自進行太空飛行。1961年,加加林飛上太空,捷列什科娃同眾多少女一樣,將加加林作為了自己的偶像。她和航天俱樂部的女友們聯名給莫斯科寫了一封信,呼籲也派一名女性太空人進入太空。料想不到,沒過多久,這些在信上署名的姑娘都被邀請到了莫斯科。
  • 前太空人馬克·凱利贏得美國國會參議員席位
    馬克·凱利(Mark Kelly)即將成為第四位在美國國會任職的NASA太空人。在周三發布的一條推文中,他說,他 "深感榮幸"能夠當選,並在已故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經擔任的位置上任職。凱利是美國海軍退役艦長和太空人,他曾四次參加太空任務,包括2011年"奮進號 "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 太空人進入太空工作時為何帶槍?他們防禦誰呢?這樣做必要性是啥
    實事求是的講,太空人應該是這個地球上迄今為止最為特殊的行業之一了.相對而言真正意義上能夠做到太空人的,不能說億分之一吧,可也相差不多。哪怕是當時美蘇爭霸時期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能夠真正意義上當上太空人,並且能夠坐著宇宙飛船跑到地球外面去,然後沒有出現任何意外,並且平安返回的也是少之又少。
  • 前蘇聯太空人剛上太空,碰上國家解體,太空漂泊近一年全靠美資助
    而這一次也不例外,克裡卡列夫成功進入太空,並於115天後順利返回地球。如果沒有美國宇航局一直以來的物資援助,他倆是無法憑藉自己的儲備物資在太空中保持生存狀態飄蕩近一年的。這樣看來,他似乎也沒有那麼慘了。
  • 在太空中上個廁所有多難?太空人太空如廁的血淚史
    指揮官:快給我一張紙!它要從我眼前飄過了!飛行員:這不是我拉的,我拉的不是這個形狀!飛行員:我也不認為這是我拉的!指揮官:也不是我!我的有點稀,早丟了!太空廁所問世之前太空人是怎麼上廁所的?這就要從第一個上天的太空人說起,上世紀60年代初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之後,「將人送上太空」這個想法就一直在蘇聯航空高層腦子揮之不去。終於在1961年他們將其付諸實踐,蘇聯太空人加加林要駕駛東方1號進入距離地球300公裡的公轉軌道繞地球轉一圈,只不過那次任務時長只有不到2個小時,當時人們也沒有考慮到上廁所的問題。
  • 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於是,在出發前的一周時間裡,沃爾克和扎尼別科夫進行了緊急節食,一日三餐除了吃麵包喝茶外,其他的什麼都不吃。就這樣兩人通過減輕自己的體重,最終成功將酸黃瓜和白蘭地帶上了天。以上伎倆,對于格奧爾基·格列奇科來說,實在是小兒科。他的辦法是——用書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