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即將捕獲又一「新月球」或是半個多世紀前人類發射入太空的火箭

2020-09-24 前瞻網

圖片來源:Catalina Sky Survey

地球正迎來一個超級迷你的新衛星,但它可能是人類製造的。

早在今年2月,亞利桑那州卡特琳娜天空調查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這一物體,當時它只是一道划過太空的閃光。

此時此刻,它不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但它就在附近。它將在2020年進入地球軌道一段時間,然後再次繞太陽運行。

最初的假設是這個神秘的光點是一顆小行星。這顆被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命名為2020 SO2的物體似乎暫時被地球引力捕獲。地球以前捕獲過這樣的「極小物體」,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過幾次。這是地球在太空中運動的自然組成部分。

但是一些觀察家現在說,這個超級迷你的衛星可能終究不是天然產物,而是人類在20世紀60年代建造了它。

這在天文學留言板「小行星郵件列表」(MPML)上出現了一些分歧,MPML是一個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經常使用的在線社區。

爭論點是2020 SO2圍繞太陽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非常接近。這樣的物體有時會落入地球的引力,並在軌道上運行一段時間。有很多天然的小行星都有這樣的行為,甚至人類發射到太空的火箭部件也有類似的軌道。

通過分析2020 SO2的當前運動,並利用計算機模擬將它們向後推,觀察人員已經計算出這個物體最後一次繞地球運行是在1966年或1967年。這可能意味著1966年或1967年是它首次發射進入軌道的時間,或者2020年是它自然接近地球的時間。

但是區分這兩種可能性是很棘手的。最初,加州的一位業餘天文學家薩姆·迪恩(Sam Deen)發表文章說,1966年或1967年發射的SO2的行為無法與2020 SO2相匹配,這意味著這個奇怪的物體很可能是天然的。(迪恩曾被美國宇航局引用過。)隨後,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卓達斯告訴CNN,這很可能是「勘探者2號」(Surveyor 2)發射的火箭,「勘探者2號」是1966年9月20日發射的無人登月任務。他說,該物體的軌道與地球非常相似,因此它很可能來自地球。MPML上的其他人也表示同意。

另一位業餘天文學家託尼·鄧恩(Tony Dunn)模擬了這顆行星的路徑,它將在今年12月和明年2月非常接近地球。他在推特上說「2020 SO可能會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5月被地球捕獲。當前標稱軌跡顯示通過L2捕獲,通過L1逃脫。高度混沌的路徑,所以準備好大量的修正,因為會有新的觀測。」

隨著2020 SO2越來越靠近地球,更詳細的觀察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想知道,地球即將到來的迷你衛星到底是一件地球遺失已久的東西,還是一塊太空巖石的個短暫訪問。

在我們頭頂上有一個巨大的月亮,你可能會想「月亮夠多了」。但有時,地球會變得貪婪,開始拉近小型小行星以延長其在軌道上的停留時間。這些「迷你月亮」的短暫造訪相當罕見,到目前為止只有兩顆被證實,除了上文提到的2020 SO2,還有就是2020 CD3。這顆美麗的小月亮早在2015年就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影響,一直陪伴著我們直到2020年5月,然後再次飛入宇宙。

今年2月15日,天文學家Kacper Wierzchos和Teddy Pruyne在卡特琳娜天空調查的夜間觀測中發現了2020 CD3,大約有一輛小型汽車那麼大,每四個月繞地球繞一圈。當該物體在太空中經過地球時,地球的引力將其拉近,就在某一刻,它變成了地球的一顆衛星。

起初,天文學家認為這顆新衛星可能是一塊太空垃圾,是在成功發射後丟棄的火箭部件。確切地說,天文學家將需要使用強大的望遠鏡來研究物體反射的太陽光,這樣就可以從遠處揭示它的成分。一位天文學家認為,至少存在一種很小的可能性,那就是衛星的一塊碎片,在一次撞擊後脫落。但也有人認為,該物體可能是一顆小行星,是眾多漂浮在地球附近的小行星之一。

和其他近地天體一樣,2020 CD3可能起源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在計算機模擬的幫助下,天文學家嘗試追溯它的時間軌跡。Eric Christensen是亞利桑那大學的天文學家,在卡特琳娜天空調查中工作。他說:「如果你得到足夠的數據,你就可以確定地追蹤這些通過地月系統的環形路徑,並找出它是在哪裡進入系統的。」

不幸的是,像2020 CD3這樣的小衛星只是「暫時被捕獲的物體」,最終也會離開我們。Christensen說:「這不是一個像月球那樣穩定地繞地球運行的物體。」「這是與地球相當脆弱的聯繫。它受到月亮和地球的牽引。」 最新的觀測表明,2020 CD3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地球。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livescience.com/minimoon-human-made.html

https://www.cnet.com/news/new-mini-moon-set-to-be-captured-by-earth-might-just-be-space-junk/

相關焦點

  • 小火箭 | 那些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裡程碑
    今天(2019年4月24日)是中國第4個航天日,同時也是全球熱愛太空探索的人聚在一起,回顧過往和暢想未來的好機會。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40多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巨大的發展。
  • 火箭發射為啥要倒計時?|太空科普
    《從地球到月球》1986年,「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出版了第一部描述太空探索的作品《從地球到月球》,故事以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為背景,大炮發明家們從戰場歸來,無所事事的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月球,想出坐進「炮彈車廂」,搭乘超級炮彈前往月球探險的故事,所謂的大炮就是火箭雛形。
  • NASA月球火箭太空發射系統的核心級已接近完成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米丘德裝配廠的工程師現已完成太空發射系統(SLS)核心級的五分之四。即將推出的超重型火箭計劃於2020年首飛,並將為美國期待已久的重返月球計劃提供支持,作為新命名的Artemis項目的一部分。
  • 人類文明跨入21世紀20年代,回望10年代太空探索的前五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意味著整個人類文明跨入了21世紀20年代時期,在這個新的十年裡,人類將會回望21世紀10年代時期的太空探索的整個過程,去展望未來,繼續向著宇宙進發。新年的鐘聲也意味著21世紀10年代時期的結束,在這十年裡,人類的太空探索出現了許多的奇蹟,也有很多的遺憾,是時候回顧一下這十年來一些大事件的太空科學故事了。
  • 神秘天體接近地球?「真身」或是54年前遺留太空火箭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一個神秘天體正在靠近地球。由於其「走位」特殊、行徑速度慢於一般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個神秘天體或是54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遺留下的火箭,並將進一步觀察確認。 9月,夏威夷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個神秘天體。根據亮度推算,它約有26英尺(約合7.9米)長。
  • 神秘天體接近地球?「真身」或是54年前遺留太空火箭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一個神秘天體正在靠近地球。由於其「走位」特殊、行徑速度慢於一般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個神秘天體或是54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遺留下的火箭,並將進一步觀察確認。
  • 美國太空部隊:即將發射載人火箭,組建太空人部隊
    美國最新的軍事——美國太空部隊,在2019年12月成立,主要任務是保護美國的太空資產和太空利益,目前美國太空部隊主要進行火箭發射任務和測試,任務主要集中在地面進行。然而美國太空作戰部隊的司令部負責人近期表示,美國太空部隊將挑選時間,將太空人送到太空,組成「太空人部隊」。
  • 人類登陸月球後是怎麼返航的,難道月球上有火箭發射基地?
    在上個世紀時,美國就已經把太空人送入過太空,並平安接回來了。但時至今日,仍舊有人好奇,想要將太空人送入到月球必須需要用火箭助推,但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那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回地球呢?第二宇宙速度又叫做逃逸速度,是指地球上的物體想要離開地球表面的最低速度。每個天體的第二宇宙速度並不相同,在地球上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科學家們想要發射衛星或者飛船擺脫地球引力,需要達到11.2千米/秒。而如今,任何飛行器都無法直接達到這個速度,只能使用火箭助推,所以我們會看到在發射衛星時,會將衛星綁在火箭上一起發射。
  • 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基地,可是登陸了月球,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間其實並不長,1957年,蘇聯成功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人類終於能夠走出地球,開啟了太空探索的篇章。這個時間距今也只不過才62年,蘇聯實現人類首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的壯舉之後,很快又實現了人類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壯舉。
  • 月球即將迎來「伴侶」?一顆小行星圍繞地球轉,疑似「太空垃圾」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宇宙裡面的物質是非常多的,我們只是宇宙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也開始對宇宙進行了探索,科學家們發現宇宙當中有很多的行星,並且每一顆行星的周圍都會有衛星圍著著它轉,這樣的發現也是人類科學的一大進步。
  • 太空垃圾搖身變成地球的第二個月亮,這給人類什麼啟示?
    我們知道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還有800多顆人造衛星。那麼衛星究竟是什麼呢?當一個天體圍繞著一顆行星的軌道進行閉合軌道完成周期性運行時,它就是這個行星的衛星。月球就是天然形成的,圍繞著地球進行周期性軌道運動的天體;而人類發射上空的衛星,同樣是按照一定的軌道圍繞著地球進行運動。
  • 嫦娥五號成功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安全著落!太空競爭進入新紀元
    中國嫦娥五號執行太空任務最後階段,成功捕獲月球巖石碎片並將其帶回到地球進行研究,其太空飛行器在今天(12月17日)凌晨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冰雪中,安全著落顯示出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地球將捕獲一顆「新衛星」,月球也將迎來伴侶,卻似乎被改造過
    當然,月球是一個例外,因為月球並不是因為地球引力的捕獲的來的,以地球的質量來說,產生的引力,還遠遠不足以將月球這樣大小的星球捕獲起來,所以目前人類對於月球的來源,更多的傾向於行星撞擊假說,當然,到底是如何而來,我們還是處於猜測階段。
  • ...成功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 安全著落預示著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
    中國嫦娥五號執行太空任務最後階段,成功捕獲月球巖石碎片並將其帶回到地球進行研究,其太空飛行器在今天(12月17日)凌晨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冰雪中,安全著落顯示出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挖礦」,沒有發射基地,它該如何返回地球?
    我國的衛星發射中心共有五個,包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及中國東方航天港,最後一個是海上發射中心的母港,位於我國山東省煙臺海陽市。中國的所有航天探測發射任務都是在這五個發射中心進行,要想把衛星和探測器送入太空就必須掙脫地球的萬有引力,讓它們的飛行速度超過逃逸速度,這樣就可以進入太空。
  • 火箭引擎已經點燃,試飛即將開始,星際飛船何時發射?
    SN4的試飛可能即將開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最終,可運行的星際飛船將會搭載六個「猛禽」發動機,並具有足夠的動力使其能夠自行發射到月球和火星上。但是這艘將載有100名乘客的宇宙飛船需藉助幫助才能離開地球。它將從地球表面搭載一個名為「超重」(Super Heavy)的巨型火箭發射升空,該火箭將由31個「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
  • 地球又有新小三了!可長相很讓人深思,或也是人類探尋太空好時機
    地球,即將捕獲一個迷你版的衛星,但這次這個衛星,長相外形好像有一點點奇怪。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感恩一下,陪伴了地球幾十年的小夥伴——月球。過去,唯有它,就像那忠實的伴侶,一直始終如一、不離不棄。從某種特徵上審視,它更像是人類所發射的衛星那樣。所以,也有不少天文愛好者一度暢想,能不能把這些天然的宇宙天體,合理改造,讓它成為我們的宇宙小實驗室。比如,給它裝載一些噴射推進器之類。或許在它的幫助下,我們能造訪太陽系中,更加遙遠的地方,甚至飛離太陽系呢?
  • 去月球上「挖土」!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窄窗口多軌道是提高發射概率和發射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即使射前某個時段出現異常,應急處置延遲幾分鐘,還可以有發射機會。長徵五號火箭點火升空後,要飛行2000多秒才能夠到達地月轉移軌道。為了把「嫦娥五號」精準送達目的地,它要在太空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長時間滑行。滑行,是指火箭主發動機關機後,火箭靠慣性向前飛行。聽上去絲毫不費力氣,但實際上,長時間滑行對一枚火箭特別是一枚零下200多度的「冰箭」來說,可是個不小的考驗。
  • 這個天體即將進入地球軌道,來源卻讓科學家十分好奇
    隔三差五的,就會有一些小天體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暫時成為了地月系的一部分,繞地球公轉。不過,它們通常都過得不太長久,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最終都被地月系重新拋入太空,成為孤獨的天體。對於這種暫時繞地球公轉的天體,天文學上一般稱之為迷你衛星。
  • 地球即將捕獲一個新的「迷你月亮」 但它可能只是太空垃圾
    一個月亮對於地球來說不夠嗎?有時候,地球會有點「貪心」,把小行星拉進軌道裡一起遨遊。當然,這種情況很罕見,目前為止得到證實的只有兩個「迷你月亮」曾經與地球短暫共舞。這個「迷你月亮」早在2015年就被地球引力捕獲,並一直陪伴我們到2020年5月,然後再次衝入宇宙。另一個是被稱為2006 RH 120的小行星,也是被卡塔琳娜天空調查組織所發現,該小行星在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間繞地幾次之後離開了地球軌道。難道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