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青蘭:民間毛尖茶

2021-02-12 藥用植物圖鑑

巖青蘭 Dracocephalum rupestre 

第一次認識這個植物是在北京的白草畔,那時和幾個愛好植物的朋友,一起上山拍花草,到了山頂的草甸,說這裡有一種植物,「民間毛尖茶」,茶給我的印象都是在南方生長的茶樹,難道北方也有?

帶著疑問,在隊友的指引下,在一片野草中找到了原來是一種很不起眼的植物,那時正好是7月份左右,它開著藍紫色的唇形花冠,葉子有點像丹參的葉子,不難判斷,是唇形植物的特點。

巖青蘭藍紫色的花冠

我對它開始感起興趣來,回來便查閱關於它的資料,這種植物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巖青蘭,也有個俗氣的名字叫毛建草,這個名字可能和它全身披著密密的絨毛有關吧。

它分布於我國的遼寧及華北、西北,生於海拔650~2400米的高山草甸、草坡或疏林下向陽處。基本生長在土壤含水量較低, 說明巖青蘭屬耐旱植物。

巖石縫中尚未開花的巖青蘭

 巖青蘭,全草藥用具有清熱消炎、涼血止血的作用, 主治外感風熱, 頭痛寒熱喉痛咳嗽, 黃疸性肝炎, 吐血衄血, 痢疾。

也許在古代交通並不發達的條件下,南方茶葉也難以在貧困的北方山區品嘗到。所以當時北方民間常以此植物蒸後代茶飲,。加工而成的茶葉來飲用, 當地俗稱「民間毛尖茶」, 亦叫「毛建茶」。

自古以來這種茶尤其在山西北部一帶山區飲用最多,現在當地也仍舊在喝。當地老百姓一直保留這種採摘、熬製、飲用該茶的習慣。如現在當地有名的古交巖香蘭茶、寧武毛健茶等。

巖青蘭植物標本

巖青蘭,雖然耐寒、耐旱,適應性比較強,但現在一直沒有發展人工種植,一直以採集野生資源為主。希望能珍惜野生資源,但願能看到引種栽培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2020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六大類茶的簡介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與利用茶葉的歷史已有數千年,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是西晉以後的事。現在發現的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 聽說過貴州茶裡的「三綠一紅」嗎?知道中國第一大產茶縣在哪嗎?
    2014年,《貴州省茶產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提出重點打造「三綠一紅」品牌,著力將「三綠一紅」推向全國,打響黔茶品牌。所謂「三綠一紅」指的是: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和遵義紅,其中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均是綠茶。今天,知知鈺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黔茶的發展之路。
  • 茶葉產地盤點,您愛喝的茶來自哪裡?
    中國近20個省份都能生產茶葉,今天羅列出部分名茶,您愛喝的茶產自哪裡呢?(歡迎糾錯補漏)陝西省紫陽毛尖、西鄉午子仙毫、南鄭漢水銀梭、鎮巴秦巴霧毫、平利八仙雲霧、商南泉茗、城固銀毫、涇陽伏茶。河南省信陽毛尖、信陽紅、固始仰天雪綠、桐柏太白銀毫。
  • 綠泉茶葉:用「網際網路+」改寫茶市格局
    為什麼好茶不好賣?  生於中國名茶「信陽毛尖」的主產區信陽市龍潭村,22歲的陳星是喝著茶長大的。父輩們是地地道道的茶農,身邊的鄉親們也大多終生與茶為伴,種茶、採茶、炒茶、賣茶,一年四季的話題離不開茶,陳星從小耳濡目染,自然與毛尖結下不解之緣。
  • 沒想到這款茶竟以「色、香、葉」俱全,品一口絕對讓你心曠神怡
    紫陽毛尖產於陝西漢江上遊、大巴山爐的紫陽縣近山峽谷地區,屬於歷史名茶。紫陽毛尖不僅品質優異,而又發現此茶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一硒,具有較高的保健和藥用價值。為中外茶葉界人士所注目。製作工藝:紫陽毛尖所用的鮮葉,採自綠茶良種紫陽種和紫陽大葉泡,茶芽肥壯,茸毛特多。加工工藝分為殺青、初揉、炒坯、復揉、初烘、理條、復烘、提毫、足幹,焙香十道工序。
  • 明朝打擊走私茶,為何民間"茶馬互市"貿易依然盛行?反成納稅大頭
    明朝民間貿易發展盛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茶馬互市。茶馬互市的盛行為明朝民間貿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也為明朝財政創下了巨大的收入。明朝統治者也從一開始禁止發展茶馬互市,到後來的積極促進這一項民間貿易的運行。明朝開始對茶馬互市進行統一的管理,明代官管茶馬互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茶馬互市的發展對後代的民間貿易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以後清朝的民間貿易發展也產生了影響。
  • 老茶客口中的「炒青」是什麼茶?
    老茶們口中的「炒青茶」一般泛指用炒制工藝製作出來的當地綠茶。所以不同地區茶友們說的「炒青」,其實是不同的茶。炒青沒有名茶那麼高高在上,通常性價比較高,是老茶客們的最愛。比如在蘇州,本地人一般將穀雨後採制的碧螺春稱之為「炒青」。
  • 中國古丈有機茶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
    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記者 劉亞群 通訊員 石立新 匡皓)今天下午,「舌尖山水、古丈毛尖」中國61古丈有機茶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品茶論茶,共同為古丈茶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 以後買茶認準它!
    市茶產業辦公室、市茶業協會以首個國際茶日為契機,以「為茶產業發展把脈,為茶產品質量把關,為茶人才培養搭臺215支漢中仙毫、漢中炒青、漢中毛尖、漢中紅、漢中茯茶茶樣,按照「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五因子」評茶法逐一審評打分,以極其嚴苛的標準審視與品鑑參賽茶,按得分高低確定獲獎格次,所得分數計入綜合獲獎茶品評選之中,確保評選出來的是公平、公正、公開的獲獎茶品。
  • 1-8月貴州省「三綠一紅」茶7070.6噸產值超40億
    多彩貴州網訊 記者從8月24日召開的全省茶產業「三綠一紅」品牌推進會上獲悉,截止今年8月,「三綠一紅」品牌覆蓋茶園面積共計129萬畝,佔全省茶園總面積的22%。其中,都勻毛尖94.17萬畝、湄潭翠芽29.56萬畝、綠寶石4.07萬畝,遵義紅1.2萬畝;覆蓋茶園面積中投產面積86萬畝,萬畝茶園鄉鎮47個。
  • 神奇的北緯30度,孕育了中國神奇的茶
    而這一區域,盛產好茶,堪稱世界級的優質茶葉黃金生產帶。話說兩頭,中國有很多名茶,也有很多十大名茶的評選標準我們,標準不一樣結果不一樣,這塊有分歧,也不作為本文的探討範圍,我們重點羅列一下這個維度帶的名茶,可以看到幾乎佔中國名茶的九成。
  • 茶是來自東方的樹葉
    茶最初傳到西方,被稱為東方樹葉。這名字翻得好,直接還原了茶的本質,茶不就是樹葉嗎?只是這樹葉是神奇的樹葉。常常想先人在與自然的交融中,到底怎樣的機緣,怎樣的智慧,發現了茶。而這些茶,不只是茶。中國人還加入了道在裡面。禪宗說禪茶一味,把禪當作茶,把茶當作禪。真真假假,亦真亦幻。有位高僧,其他僧人向他問道。他說,吃茶去。是的,道就在茶中,會心處,你只須細品。茶有百千種,不同的樹葉就有不同的茶。
  • 春綠江南,茶韻飄香,茶中江南仙子——綠茶,你怎會不喜愛?
    對於中國的茶,愛茶的朋友們都會認為茶如人,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形象。我們認為綠茶,比如紅茶,就像一個貴婦綠茶,就像一個青澀的少年。如果說紅茶像是一個有著輕熟魅力的溫婉淑女,青茶像是底蘊深厚的智慧少婦的話,綠茶則像是稚氣未脫青春正好的少女。
  • 上猶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因產茶而聞名
    上猶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因產茶而聞名。2020年突發新冠病毒,上猶是幾個僅有保持零病例的縣級城市之一;或許是和本地多有種茶、飲茶習慣有關。茶樹生長在終年雲霧繚繞,氣候、地理位置獨特的環境中,空氣負離子濃度含量高達每立方釐米19萬個單位,是茶葉種植的最適宜栽培區和「高山雲霧出好茶」的絕佳勝地。上猶茶葉具有香味高,味道濃的特有品質,所產茶葉曾長期被列為明朝貢品。
  • 貴州「甕安歐標茶」暢銷海內外
    甕安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貴州甕安7月7日電 (記者 劉鵬袁超)記者7日從甕安縣委宣傳部獲悉,「甕安歐標茶」深受海內外市場青睞。數據顯示,2018年,甕安縣投產茶園產幹茶共13150噸,實現總產值13.5億元人民幣,生產的綠茶、紅茶、白茶、黃金芽、碾茶等主要產品遠銷杜拜、摩洛哥、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 茶知識 | 最全茶葉衝泡法,愛茶人必知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習性,故泡茶有方,順應其茶性泡出來的茶,才能最大發揮這一片片自然之葉通竅、養膚、清心等神奇效用。 下面與茶友分享各種茶葉最佳衝泡方法,以供參考!  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滾燙的沸水衝泡,水溫以80℃~85℃為宜,茶水比例以1:50為佳,衝泡時間為2~3分鐘。 泡出來的茶,湯色清翠碧綠而透明清澈,最好現泡現飲。 衝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容易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
  • 你生日幾號 , 就是哪杯茶
    你是否想過,在你出生的那天,你就與其中一種茶結緣,而且可能這種茶就是你的幸運茶?
  • 毛尖:倪大紅的眼袋與梅長蘇的臉蛋
    毛尖的新書《凜冬將至》匯集了她近二十年來的觀劇筆記。她曾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愛電視劇超過愛電影,「再好的電影也不能把我拉走了,而且我到處傳銷電視劇,還寄大量影碟給朋友」。在這本文集中,毛尖對中國男演員似乎有特別的關注與見地。其中有孫紅雷「細細的眼線」、倪大紅的「眼袋」、胡歌的「臉蛋」等等,這些褒貶都不針對演員的面部器官,而是一種修辭,一種「神話學」(毛尖語)。
  • 毛尖:「如果覺得學術閱讀是出於功利,別走這條路。」
    原創 沈靖舒 remix計劃毛尖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毛尖電影筆記》《當世界向右的時候》《例外》《有一隻老虎在浴室》《一直不鬆手》《夜短夢長》《一寸灰》《凜冬將至》等多部作品。
  • 用工充足 營銷求變 多元增收—疫情影響下的漢中茶產業調查
    茶產業是漢中重要的特色農業產業和帶貧產業,尤其春茶產銷情況在漢中茶產業中具有影響全局的意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漢中春茶生產和銷售出現了哪些新情況?記者近日赴西鄉、寧強、南鄭、勉縣等漢中產茶大縣展開了調查。生產採摘提前 用工充足「我們今年從3月15日開始採,相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魯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