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青蘭 Dracocephalum rupestre
第一次認識這個植物是在北京的白草畔,那時和幾個愛好植物的朋友,一起上山拍花草,到了山頂的草甸,說這裡有一種植物,「民間毛尖茶」,茶給我的印象都是在南方生長的茶樹,難道北方也有?
帶著疑問,在隊友的指引下,在一片野草中找到了原來是一種很不起眼的植物,那時正好是7月份左右,它開著藍紫色的唇形花冠,葉子有點像丹參的葉子,不難判斷,是唇形植物的特點。
巖青蘭藍紫色的花冠
我對它開始感起興趣來,回來便查閱關於它的資料,這種植物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巖青蘭,也有個俗氣的名字叫毛建草,這個名字可能和它全身披著密密的絨毛有關吧。
它分布於我國的遼寧及華北、西北,生於海拔650~2400米的高山草甸、草坡或疏林下向陽處。基本生長在土壤含水量較低, 說明巖青蘭屬耐旱植物。
巖石縫中尚未開花的巖青蘭
巖青蘭,全草藥用具有清熱消炎、涼血止血的作用, 主治外感風熱, 頭痛寒熱喉痛咳嗽, 黃疸性肝炎, 吐血衄血, 痢疾。
也許在古代交通並不發達的條件下,南方茶葉也難以在貧困的北方山區品嘗到。所以當時北方民間常以此植物蒸後代茶飲,。加工而成的茶葉來飲用, 當地俗稱「民間毛尖茶」, 亦叫「毛建茶」。
自古以來這種茶尤其在山西北部一帶山區飲用最多,現在當地也仍舊在喝。當地老百姓一直保留這種採摘、熬製、飲用該茶的習慣。如現在當地有名的古交巖香蘭茶、寧武毛健茶等。
巖青蘭植物標本
巖青蘭,雖然耐寒、耐旱,適應性比較強,但現在一直沒有發展人工種植,一直以採集野生資源為主。希望能珍惜野生資源,但願能看到引種栽培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