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廈門馬拉松賽
一場全程馬拉松賽
在開賽前總需要經過精確的測量
42.195公裡的距離
究竟是怎樣測量出來的?
2020廈門馬拉松賽
將於明年1月5日開跑
按照正常的籌備進度
在賽前進行了賽道測量
小編帶大家一同到幕後探究一番
凌晨1點的騎行者
凌晨1點,在環島路上,警燈閃爍,兩三輛汽車緩緩行駛,幾個扛著儀器的人走走停停,當中的核心卻是一輛自行車。
這個看似奇怪的組合,就是在為一年一度的廈門馬拉松丈量賽道。為什麼選擇在深夜?這是為了避免測量時影響交通,也避免車流對測量工作的幹擾。
廈馬組委會、中國田協以及廈門市測繪與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相關技術人員完成了這項工作。
您瞧,丈量賽道的核心工具,是這輛安裝有「瓊斯測量儀」的自行車。原理就是:車輪的周長乘以瓊斯測量儀所計的車輪轉動圈數,就能得到途經的總長度。
自行車上的瓊斯測量儀
這輛自行車的騎法也很講究。比如遇到道路拐彎,丈量員不是沿著彎道騎行,而要沿著內彎的切線方向騎,確保所測量的是距離最短的路線。
紅線為丈量員騎行路線
精確到釐米的測量
除了使用瓊斯測量儀,在2020建發廈馬的賽道丈量上,測繪信息中心還發揮技術優勢,通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RTK(實時動態差分技術),精確獲取整公裡點的平面坐標及高程數據。普通GPS的定位精度為米或者分米級,而GPS-RTK的定位精度達到了釐米級。
技術人員進行RTK測量
在測量過程中,丈量員騎行到瓊斯測量儀所顯示的每個公裡點後,要在馬路上用油漆做標記,還要記錄這個公裡點附近的標誌物,比如燈杆等。
技術人員基於「天地圖·廈門」平臺,通過手機移動端進行定位,同時採集路燈杆編號與定位數據結合,準確標識整公裡點。
當丈量員騎完全程路線後,還要進行「測後標定」,並且綜合「測前標定」的數據,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為跑友們「較真」到每一米。
經過深夜裡3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2020廈門馬拉松的賽道初步測量工作順利完成。而這只是整項工作的第一步。在完成賽道初步測量之後,測繪信息中心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已採集的公裡點坐標數據進行內業整理與校驗。
同時,為了確保數據的精確性及方便後期設施站點的布設,還會對局部地段進行補測。
在外業補測工作完成後,技術人員將提取各公裡點的坐標和高程數據,通過專業軟體的分析處理,製作出賽道的高程曲線圖,並測算累積爬升海拔高程,從而更加直觀地展示整條賽道的坡度情況,為後期賽道的微調及運動員參賽提供有力的參考指標。
去年測量的賽道高程曲線圖
在完成新賽道的微調修訂後,測繪信息中心還將根據新賽道的測量情況,製作馬拉松賽事地圖,同時完成整條賽道沿線計時點、飲用水站點、醫療點等設施站點的坐標採集,為賽道線路圖的製作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