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拉松的比賽裡,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跑到多少公裡的時候會吃飽

2020-12-05 奇怪烏託邦

在一場馬拉松的比賽裡,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跑到多少公裡的時候會吃飽。

沿途補給站的每一道硬菜都在提醒參賽者,跑馬拉松分明是一條成為美食家的速成之路。

這項運動曾一度是最受城市中產人群青睞的業餘愛好,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教人學會堅持。

參賽者都明白,克服畏難情緒,跨過終點線的瞬間感受多巴胺分泌,這將給你帶來實質性升華。

但成功路上總是充滿誘惑,抓住了這種精髓的人,跑完之後連中午飯都吃不下了。

馬拉松作為一種極限運動,賽道旁都會設置補給站來滿足選手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補給品。

幾天前剛結束的成都馬拉松,在賽道40公裡處的補給站為選手準備了甜水麵、缽缽雞、火鍋粉和豆腐腦等特色食品,以實際行動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示天府之國的富庶。

根據菜品的豐富程度來看,跑完可以順利實現增重五公斤。

體貼的成都人民怕選手在寒風裡吃飯容易拉稀,還專門準備了兩萬份薑湯

與其說是馬拉松比賽,不如說是馬拉松主題的自助餐,也有人稱它為比賽成績的剎車片。

據說有成馬選手賽後反饋,此次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在補給站花了太多時間。

是繼續跑還是繼續吃,這是個問題。

「志願者太熱情了,一場跑下來我吃撐了」

沒人知道有多少人是專門為了吃東西來參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國民環保意識確實提高了,現場有人直接就掏出了自帶的筷子。

「當時有選手問有沒有毛肚和鴨腸,志願者說去前面那個攤位。」

成都馬拉松對參賽者的技術要求很高,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串串扎破嘴。

同樣你也能看出主辦方的良苦用心,在跑不動的時候選手可以激勵自己,前面就有缽缽雞了。

但這種做法顯然已經引起了部分樂山人的質疑:

這位朋友應該並不知道,樂山這座以美食聞名的城市,早已掌握了這種營銷智慧。

參加樂山馬拉松,不管比賽進程有多緊張,你都有機會抽空啃個蒜蓉鳳爪。

有網友表示自己第一次認識到樂山的美味,就是在馬拉松比賽上。

「我依然記得去年跑樂山馬拉松的途中吃到了一小塊甜皮鴨,就像甘霖拯救了精疲力竭的我,一輩子忘不了的美味。」

眾所周知,川渝地區是美食重鎮,即便在體育比賽中也保持著一貫水準。

外地來的參賽選手並不用特意做個美食攻略,它們都被放在補給站裡了。

「第一次看到這些補給站裡的食物,我才明白這似乎是一桌流水席。」

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都有機會變成美食家,這是馬拉松愛好者之間流傳的公開秘密。

你要是有機會跑一場武漢馬拉松的話,就會理解為什麼沒有一隻小龍蝦可以遊過長江。

2017年武漢馬拉松為參賽者們提供了熱乾麵,豆皮,鴨脖和小龍蝦,但跑得慢的人只能吃上幾口辣椒

在這種場面之下,不管當地選手的比賽成績如何,你都能確定他們吃小龍蝦的技術水平將常年保持在全國第一梯隊。

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就去跑當地的馬拉松。

比如你很容易就能在南京馬拉松比賽上完成了「嚼著蘿蔔皮,喝著鴨血湯,穿過中華門,眺望中山像」的特別成就。

有位朋友曾對我說,他自己去其他城市跑馬拉松的時候,從來不買當地特產。

尤其是在感受過蓬萊馬拉松全程葡萄酒補給之後,足以讓他堅信在補給站裡獲得的體驗遠超打卡式的拍照。

「不來跑一次你就不知道山東人有多實在,一路上都在跟你喝酒,剛給你倒上一杯,馬上又端來一盆海鮮。」

跑蓬萊的馬拉松門檻主要在酒量和飯量,實在吃不了可以裝起來帶走,這讓來自衣索比亞的尼克也感受到了家長式關懷。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跑這麼遠其實是來進貨的。

但運動時飲酒有害健康,還是不值得提倡。

對此潮汕人更有發言權,要知道真正的體育精神永遠是比賽第二,一杯工夫茶即可消解競技的緊張感,肯定比喝酒養生。

三人成品,從他們身上可以更好理解什麼是休閒

在這裡經常能見到運動員在潮汕牛肉丸的補給站前排隊,邊跑邊吃也不耽誤讚嘆口感夠勁道。

「我第一次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是在汕頭馬拉松上,就是排隊時間有點長。」

可以說各地補給站的特色都不同,你甚至有理由懷疑這些城市之間正在比拼自家補給站的豐盛程度。

2019年哈爾濱馬拉松曾在補給站裡擺了8口大鍋,每鍋能煮500個餃子,共計20個檔口開放,基本達到了流水線速度。

除此之外還提供哈爾濱紅腸、馬迭爾冰棍一類的爆款單品,同時附帶窩窩頭供參賽選手憶苦思甜。

現場曾有人腿抽筋了拿馬迭爾冰棍冷敷

我朋友跑哈爾濱馬拉松的時候,看到有紅腸格瓦斯馬迭爾都不管什麼成績不成績了,他說上次有這種感覺還是在瀋陽的興順夜市。

不同的是,他這次臨走時從補給站給他爸拿回去了一盒新蓋中蓋。

有史以來最豪華的補給站可能在麗江,提供的食物包括但不限於米灌腸、雞豆涼粉、酥油茶、臘排骨。

在這裡參加一次比賽,你就會深切明白為什麼到了麗江的人都會慢下來,他們連馬拉松賽道上都有三個烤乳豬攤位。

難免也就有人開始懷疑這些可能都是主辦方戰術性誘惑外地選手的手段。

畢竟像西藏馬拉松補給站這樣除了必要的規定補給,還提供剛需的地方不太多。

現在一些馬拉松比賽官方發放的參賽包裡都自帶牙籤了。

甚至有的地方由於補給站提供的東西過於誘人,還發生過偷補給事件。

著名的西昌馬拉松偷能量膠事件,這位選手成功將馬拉松進階為負重跑

有人說馬拉松已經成為一種用體育營銷城市的方式,順便加入特色美食順理成章。

誰都知道跑在最前面的專業選手是不會停下來吃的,但對於重在參與的人來說,這更像一個體育派對,主要是為了增加體驗感。

就像一位微博網友說的:「畢竟只有少數人能拿到成績,大多數人只是參與者。」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選擇這種靠美食增加曝光量的方法,清遠馬拉松的主辦方只用一塊外國香皂就解決了問題。

他們成功讓選手以為自己領到了一塊葡萄味麵包,當時賽道邊的草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咬了一口的香皂。

這種鬼才操作也讓比賽收穫了足夠的知名度。

全程馬拉松有42.195公裡長,上萬人來到這條賽道上一起穿越城市。

觀眾們也是熱情高漲,選手一路上跟路邊的朋友擊掌,跑完基本手都拍腫了。

可以說馬拉松比賽除了競技性,也像是個城市風貌的展銷會。

廣東的馬拉松是能吃到牛雜的

每到馬拉松比賽的旺季,補給站裡的美食都會以各種方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經常比冠軍的熱度還高。

換個角度想,也許有人參賽的目的,就是為了吃遍全國的特色補給站。

一旦進入了這種語境,任何一個補給站都可以變成終點。

相關焦點

  •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
    導語:和短跑比賽不同,馬拉松是一個漫長的長跑過程,你需要更好的體質,更強的耐力,才能支撐你跑完全程的馬拉松。馬拉松有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那麼,一般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呢?根據標準,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一起來了解。
  • 【比賽】七種馬拉松完賽方式,你是哪一種?
    與其說是跑完馬拉松,不如說是走完馬拉松。 前10公裡興奮,跑的飛快,意氣風發,在跑馬的道路上,浪裡個浪。 20公裡之內,還能維持跑,但是已經少了氣焰,開始降速。 30公裡之內,跑跑走走,遇到每個水站都要歇上好半天。
  • 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種什麼體驗?
    馬拉松是所有熱愛跑步行業的跑者的崇高追求,更是推動邁開腳步的主要源泉,可以毫不避諱的說,小編對於馬拉松的熱愛可以比上最愛的零食,在零食麵前馬拉松永遠排NO.1,對於各地的馬拉松賽事也會密切關注,奈何小編能力不佳,至今都沒有能力參與馬拉松比賽。
  • 跑步專家分享比賽金法則:馬拉松就是頭腦風暴
    但是絕大多數時候,人們都關注於身體訓練,卻忽視了對於大腦的保護,實際上,跑步對於腿、肺和大腦的訓練效果並無二致。  美國一家營養機構的神經學家、醫療主任貝斯-麥克昆斯通表示:「就像身上的肌肉必須通過鍛鍊而保持一樣,我們也必須在精神上訓練自己的大腦。我們需要自己的肌肉和大腦一起工作。」
  • 12年跑步4萬多公裡,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多!濱海青年李衛民在德國參加柏林馬拉松比賽
    過去的12年裡,李衛民參加了50多場馬拉松比賽,共跑了4萬多公裡,路程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多。  談起與馬拉松比賽、與長跑運動結緣,老家在界牌鎮的李衛民向記者講述了一段曲折的經歷。他告訴記者,小時候身體狀態不好,體質弱,工作以後,由於生活沒規律,應酬多,身體就更差了。
  • 上馬開跑 他們用「愛」傳遞馬拉松精神
    「馬拉松是一種精神,你在跑前20到30公裡,30到最後12公裡,每個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每次跑到35、36公裡的時候,你說我怎麼這麼傻,下次再也不跑了,我不想再跑了,結果一完賽,馬上查下一場比賽什麼時候開始。
  • 半馬多少公裡 半馬是多少公裡
    半馬相當於全馬的一半路程,所以更加適合大部人參與,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完全馬的,半馬的參與度會更高一點。半馬是目前國際上從眾增長最快的賽跑項目。半程馬拉松的程長很有挑戰性,對跑步者的要求不像全程馬拉松那麼嚴苛。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跑半馬吧。
  • 2020廣州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公裡)
    2020廣州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公裡)?  比賽日期:2020年12月13日  比賽時間:7:30  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42.195公裡)  參賽規模:20000人(含300個公益、慈善名額,其中公益名額
  • 防疫保障科技護航,今年杭州馬拉松賽道會說話
    ,可謂真正的「湖光水色」,真正展現了「跑過風景跑過你」最美賽道。檢錄處,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綠碼檢查、體溫測量四項檢查植入同一臺行動裝置,既確保防疫檢查,也不影響入場速度;在終點處,一度因防疫要求考慮取消的更衣室最終被保留了下來,但頂棚敞開的細節設計滿足了防疫的通風要求;選手們在開跑前和跑到終點呼吸恢復正常後,戴著口罩相互問好致意的畫面,註定將2020年的杭馬定格成一段獨特影像......
  • 現代奧運會常識: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出現過哪些怪事?
    現代奧運會常識: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出現過哪些怪事?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出現過哪些怪事?馬拉松比賽向來是奧運比賽中最有趣的一項,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馬拉松賽和前幾屆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天氣異常炎熱,以至於嚴重破壞了比賽。
  • 馬拉松的運動適合那些跑著,你又知道哪些關於馬拉松的場地,快看
    馬拉松的運動方式,是長久以來讓自己放鬆可以得到釋放的運動!我們平時都應該快樂生活,樂活主義的讓自己快樂起來!這樣就可以全情投入自己生活和工作了!不是麼?1910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十六日),《時報》發出了一份比賽預告:「各報館鑑:長距離競走會從鎮江金山頂起,至南京勸業會紀念塔止。十七(日)發足,十九(日)達會場」。清末民初,「競走」是人們對於跑步比賽的通稱。
  •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
  • 世界上最難跑的馬拉松 撒哈拉"地獄"馬拉松登頂
    「在這裡你不會感覺到汗水滴落,因為滾燙的空氣會加速它的蒸發;這裡什麼都沒有,眼前只有無休止的沙丘;每一次呼吸都會讓你的肺和喉嚨感到針刺一樣的煎熬;你的大腦在尖叫,來這裡你絕對是瘋了……」這不是個例,而是所有參賽選手賽後的共同感受。從沒有人質疑和否認過,經歷MDS是一項終身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 特寫:馬拉松、輪椅和斑鳩
    這是11月8日西安馬拉松賽場上的一幕。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但人們為他吶喊:「A16560,加油!」  順著這個編號,記者輾轉聯繫到他。這場馬拉松比賽,他的淨計時成績達到3小時17分21秒。「出發靠後有些影響,大坡很多、大體重真難,但我拼了!」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第二天,他如往常一般開始每天15公裡的訓練。
  • 最詳細的馬拉松運動負荷解答!
    為什麼,我一直在講要注重日常訓練,要注重有氧訓練,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進行比賽和適當地進行無氧訓練,是因為目前很多業餘跑者在跑完全程馬拉松後,腦海裡都會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認識:「30km後,開始掉速了」,總結原因:「速度不行,回去要好好練間隙跑、練速度」。
  • 馬拉松後半程掉速?其實你可以有效提速的!
    對於大多跑馬手來說,掉速主要由以下6個原因造成: 跑量不足 專業選手每個月800公裡,而大多數跑者平時也就三四百公裡甚至更少,那麼後馬拉松半程出現掉速的情況也不足為奇。
  • 馬拉松訓練中需要避免的九種錯誤,看你踩中了幾條?
    跑步堅持一段時間後,如果還沒有參加過馬拉松比賽,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腦海裡湧起這樣的念頭:『要不要挑戰一下呢?我應該可以!』一旦有了想法,就很難再打消。每一次報名網站被刷宕機的時候,每一次組委會限制名額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有那麼多的跑步愛好者有著和自己一樣的決心。
  • 跑步圈裡,7分鐘跑1公裡是什麼水平?
    那麼,跑步如果以7分鐘去跑1公裡是什麼樣的水平呢?根據相關研究,人在慢跑的時候一般心率會控制在180減去年齡,否則就會容易產生運動過度。但是心率也不能保持的太低,不然就達不到跑步運動的效果,依據正常人在慢跑的時候,速度是在每小時9千米,按照換算下來的話,就是差不多7分鐘一公裡。所以從某一方面來說,跑步一公裡的用時是在7分鐘,就是多數一般人的一個正常水平,當然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那自然速度也就不一樣,只要你在慢跑中不是很喘,可以邊跑邊說話的話那就是最佳的一個狀態了。
  • 只能死撐10公裡,非要挑戰馬拉松?跑者不一定非要跑馬啊……
    於是大部分跑者,跑到一定程度就會去參加馬拉松比賽。 似乎如果不去參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跑者。 但其實跑馬拉松並不簡單,42.195公裡數字意義上的都讓人覺得累,更何況實際上的馬拉松需要很久的準備。
  • 跑者|在馬拉松比賽終點求婚的那個人,是我……
    編者按對於你來說,馬拉松意味著什麼?對於絕大多數跑者來說,馬拉松就是生活。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位在馬拉松比賽終點求婚成功的跑者,六年來,馬拉松陪伴他走過了人生多個重要階段。在馬拉松比賽終點求婚的那個人,是我……那是15年太馬的終點,是我人生的第二個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