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Tomoyuki Yokouchi
通訊作者:Tomoyuki Yokouchi,Yoshinori Tokura
第一單位: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
DOI:10.1038/s41586-020-2775-x
電感器(inductor)是現代電子設備中最基本的電路元件之一,它能夠將電能轉化為磁能存儲起來。可應用於模擬電路、信息處理、變壓器、濾波器以及諧振器等領域。常規的電感器通常由螺旋線圈組成,並遵循著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壓作為對穿透線圈的時變磁通量的抵消。然而,這種常規的電感器件的電感與電感線圈的體積成正比,極大的阻礙了電感器的微型化。在本期Nature中,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報導了螺旋自旋磁體中的新興電磁感應,基於量子力學的方法可以克服了電感器微型化的問題。同期,Nature以「電感器進入量子力學世界「為題對該工作進行了點評!
1、 作者在微米級磁體Gd3Ru4Al12中觀察到了與商用電感器相當的電感(約400納亨),但是體積僅為商用電感器的百萬分之一。
2、 觀察到的器件電感因電流的非線性而增強,且顯示出非單調的頻率依賴性。
3、 與傳統的電感器不同,器件的電感大小隨著橫截面的減小而迅速增加,且結構簡單,不需要線圈或是鐵芯。
4、 該研究證明了量子力學中貝裡相位的實際應用,在量子力學和現代電子學之間架起了橋梁。
▲圖1 層展電磁(emergent inductance)的概念
1、 層展磁性(bi)是在一種叫做斯格明子(skyrmion)的自旋結構中發現的,其自旋方向剛好將單位球體包裹一次(圖1a)。因此結構中產生了層展磁場,導致了拓撲霍爾效應。
2、 螺旋和鐵磁疇壁等非共線自旋結構,由於被n(與自旋方向平行的單位矢量)覆蓋的立體角度為0,無法產生bi。
3、 當非共線自旋結構在運動時,n(t)所掃過的立體角不再為0,由此產生了層展電場ei。
4、 圖1e顯示去除背景後復阻抗的虛部(Im ΔZ1f)由感抗主導,在0到10 kHz下與頻率成線性相關。
▲圖2 Gd3Ru4Al12中的層展電感
1、 扇形結構中的復阻抗的虛部Im Z1f明顯小於螺杆和橫向錐形結構的Im Z1f(圖2a-c)。這是因為扇形結構中自旋方向並不是圓周旋轉(圖2e-j),因此在電流驅動下,n(t)所掃過的立體角明顯小於螺杆和橫向錐形結構,導致了較小的層展電場。
2、 當多疇壁Q態轉變為單Q-錐形態時,Im Z1f達到了最大值(圖2k)。
3、 當磁場H在單Q-錐形態的ab平面內自旋時,Im Z1f在Q//I(θ = 90°)出達到最大(圖2l)。
4、 與傳統的電感器相反,隨著截面積的減小,器件的電感反而增大(圖2m)。
▲圖3 層展電感的非線性
1、 Im ΔZ1f與電流密度密切相關,由於層展電場與角度ϕ的時間導數∂tϕ成正比,因此這種非線性可以歸因於電流角度ϕ的非線性(圖3a)。
2、 在非共線相中,三階諧波復阻抗的虛部(Im Z3f)增強,但是在轉變溫度之上卻消失了,進一步證明了系統的非線性特性(圖3b,c)。
▲圖4 層展電感的頻率依賴性
1、 為了研究層展電感的頻率依賴性,作者假設了一個與頻率有關的復電感L~(ω)= L′(ω) + iL″(ω)。
2、 在10 kHz以下,採用LCR測試儀測出的L~(ω)與採用鎖定檢測(lock-in)放大器測出的數值幾乎相同(圖4a)。L″影響極小,且不依賴於頻率。
3、 在10 kHz以上,伴隨著L″峰的出現,L′明顯下降(圖4b)。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7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