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硬碟」誕生 存儲體積縮小1000倍

2020-11-29 中關村在線

  在筆者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換算過單位存儲空間的價格降低速度驚人。比如,在8寸軟盤剛剛出現時候,一個8寸軟盤驅動器的價格,比一臺微型計算機整機還貴。再比如世界上第一款容量超過1GB的硬碟(約2.52GB),在今天看來價格更可謂是天價:8-14萬美元,平均每GB價格為4萬美元,相當於我們今天購買硬碟價格(2TB硬碟600元)的930000餘倍。


  按照這樣的存儲更新速度,相信如今影視(比如Green Arow)中出現的在小小U盤中承載1PB大小資料也將更容易達成。因為IBM已經可以在單個原子上存儲1比特數據,這意味著存儲數據的硬碟可以因此而縮小1000倍。


  所謂的「未來存儲」其實更多是對存儲介質的改變,相比目前的硬碟技術每存儲1bit的數據需要10萬粒原子的技術水平,IBM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技術利用在氧化鎂表層附著一粒一粒磁化的鈥原子(Holmium),同時可以使原子磁極保持穩定,不會受到其他磁場幹擾。表現在磁碟上就是1粒原子代表一個「1」,另1粒磁性相反的原子就是「0」(兩個原子之間距離為1毫微米)。而讀寫數據的磁頭則屬於顯微級別的,只能在顯微鏡下可見。


  如果這項技術走向普通民眾,那麼存下蘋果蘋果音樂2600萬首歌曲僅需要一枚硬幣大小的面積。不過,IBM該項目的研究員克裡斯-魯茨(Chris Lutz)表示,因為IBM研究團隊這一成果的實驗環境是:液氮冷卻+真空環境。所以這項技術實用化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IBM研發原子硬碟:體積縮小1000倍,銀行卡大小能存3500萬首歌
    本周三,IBM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明文章,宣布他們發明了「原子硬碟」,只用一粒原子就能存儲1bit數據,這意味著存儲數據的硬碟可以因此而縮小1000倍。
  • 拒絕同質化 企業首選HGST氦氣硬碟優勢
    2全封閉盤體+氦氣充填式技術    2006年誕生垂直磁記錄技術至今已有7年,期間硬碟容量增長8倍、性能增長4倍,遺憾的是它難以為繼。)    硬碟廠家將磁記錄單元垂直排列,通過一個新增的軟磁底層以加大相鄰粒子的磁耦合,從而有助於在保證記錄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存儲密度,垂直磁記錄技術就此誕生。
  • 存儲的過去與未來 分析存儲I/O與物理定律
    這是2002年性能的8倍。自2002年以來性能提升了30倍,這相當差;但截至今天,還沒有哪家存儲廠商生產出16通道的SAS/SATA /光纖通道卡。16通道插槽一般用於圖形卡,而不是用於存儲設備。目前市面上速度最快的存儲卡只是8通道,這相當於性能只提升了4倍。這不是相當差,而是非常差。
  • 記憶等於多大硬碟?探人腦存儲的奧秘
    電腦可以計算,人腦可以思考,電腦可以儲存數據,人腦可以存儲記憶。所以,自從電腦誕生後,人類就不斷的試圖將腦子裡的所有數據都輸入電腦。但如今,隨著數據量的逐漸增長,電腦的存儲空間已經遇到了瓶頸。那麼人類是否可以利用電腦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呢?
  • 東芝存儲RC100 240GB評測:短小精悍的NVMe硬碟是怎麼煉成的
    【PConline 評測】目前的SSD市場上,主流用戶會選擇SATA 6Gbps接口的硬碟,價格便宜量又足,注重性能的玩家則會首選M.2硬碟,NVMe美滋滋。在眾多M.2硬碟,尤以M.2 2280規格最為常見,東芝存儲前不久推出了一款M,2 2242規格的NVMe硬碟,它的優勢不僅是體積小巧,相比其他M.2硬碟,它也是非常有特點的。
  • 全球首款蠶絲硬碟誕生:可植入人體,可存儲DNA
    近日消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一個蠶絲製成的硬碟。以普通人的想像力,實在難以理解蠶絲硬碟該如何進行存儲。好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劉夢昆教授在媒體中解答了我的疑惑,他介紹說:「我們通過納米針尖將紅外光聚焦在極小的尺度下,對蠶絲蛋白進行改性從而達到信息存儲和讀取的目的。
  • 中國科學家發明「蠶絲硬碟」,或將開啟晶片存儲新紀元
    近日,上海科學家推出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將半導體材料與生物介質融合,發明出一種可以同時記錄數字信息和生物信息的新科技存儲硬碟。5000年的古老生物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如今成為數據的存儲介質,在未來科技裡重獲新生。
  • 突破:晶片存儲容量提高1000倍
    由UNIST能源與化學工程學院的李俊熙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的物理現象,該現象有望將指甲大小的存儲晶片的存儲容量提高1,000倍。研究小組認為,這將為直接集成到矽技術中的最終緻密的逐單元鐵電開關設備提供意想不到的機會。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FeRAM或FRAM)通過極化現象來存儲信息,其中電偶極子(如鐵電內部的NS磁場)被外部電場對準。
  • 單原子存儲和單分子邏輯開關技術獲突破
    >     新聞來源:科技日報    納米技術取得兩項重大進展單     IBM稱是邁向建造分子級計算機的重大跨越     美國IBM公司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份研究報告,公布了其在單原子存儲技術和單分子邏輯開關研究方面取得的技術突破
  • 硬碟發展的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溫徹斯特」硬碟,也稱溫盤。溫盤,碟片開始塗磁性材料,並且在同一個軸上裝了幾片碟片。這使得HDD的體積也得到了減小。溫盤是現代HDD的雛形。19世紀80年代初,硬碟的體積又縮小了,但是硬碟的容量並沒有提升。1980年,3.5寸,5M容量的HDD出現。3.5寸HDD成本高昂,容量較小,不被重視。直到90年代,3.5寸HDD走向輝煌,取代了5.25英寸HDD,成為臺式計算機硬碟主流,這就是我們今天用的500GB到幾個T的3.5寸機械硬碟。
  • 《財經》:巨磁電阻效應GMR引發的「硬碟革命」
    Jim Wilson/NYT 巨磁電阻效應帶來的硬碟革命還未終結,而新的技術革命已經迫近,未來我們的"存儲生活"將會迎來怎樣的改變?【財經網絡版專稿】對於那些MP3、IPOD音樂播放器,或者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不離身邊的年輕人而言,可能很少會意識到硬碟中到底蘊藏著什麼樣的奇蹟。
  • 諾貝爾獎相中硬碟之父
    當以電磁方式存儲的信息須轉換成電流時,這種系統便是從硬碟上讀取數據的一種完美的工具。  這一發現解決了製造大容量小硬碟最棘手的問題:當硬碟體積不斷變小,容量卻不斷變大時,勢必要求磁碟上每一個被劃分出來的獨立區域越來越小,這些區域所記錄的磁信號也就越來越弱。利用MR(磁阻)技術,每平方英寸至多能夠存儲3.3 GB數據,而使用GMR技術能夠每平方英寸能夠存儲進10 GB。
  • 單盤20TB容量蛻變 揭秘硬碟性能大提速
    硬碟廠家在悄聲無息之間完成技術革命,打破瓶頸限制,擴大硬碟容量。本文將為網友們揭開20TB硬碟的來龍去脈,存儲廠商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它們遇到的問題。希捷(中國)的兩座硬碟工廠佔據90%產能    垂直磁記錄技術在硬碟歷史上最為成功,它誕生於2006
  • 三星T7移動固態硬碟評測:移動存儲新王登基
    時間回撥到2010年,三星品牌存儲攜全新技術和突破性產品,進軍中國市場,十年來,不斷在存儲領域進行技術、產品和理念更新迭代,固態存儲行業的TOP地位從此開始建立;正當人們還在回味和習慣三星品牌存儲,在內置存儲行業的霸主地位時,2015年,三星品牌存儲攜T系列移動固態硬碟,如同平地一驚雷般的,震撼行業,帶來跨時代般的T1可攜式移動固態硬碟,為移動存儲行業重新定義了發展新未來,從此移動固態硬碟時代,來臨了
  • 如何計算視頻監控工程需要多大硬碟及提高存儲時長
    1、監控工程的監控錄像佔用硬碟容量的計算方法2、降低監控工程的監控錄像佔用硬碟容量的幾種方式3、推薦幾款安防計算器,省去你手動計算的麻煩一、監控錄像佔用硬碟容量的計算方法硬碟能存多長時間的監控視頻?一個攝像頭一天佔用多少存儲?
  • 科學家從「銀原子束」實驗看見「角動量量子化」,大幅提升硬碟讀取...
    「自旋」長久以來是一個神秘又難解的概念,它與物理學的旋轉概念、角動量的量子化、狹義相對論,都有很深的關聯,然而它無法以古典物理來解釋,同時也是促成近代「量子力學」誕生的原因之一,究竟它對現代電磁學產生什麼影響,又為計算機硬碟的技術發展造成什麼利基呢?
  • 書生雲王東臨:快閃記憶體將取代硬碟 帶來存儲「蒸汽機革命」
    與過去單純的數據存儲不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日臻成熟,讓數據分析變得日趨重要。企業也越來越傾向於通過應用快閃記憶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成本的下降,以應對數據的爆發。如果說過去快閃記憶體的應用還只是存儲領域的新潮流,現在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Gartner預測,2020年,有一半的傳統存儲將被SSA(固態陣列)所代替。如今,幾乎所有的獨立和非獨立存儲廠商都認為,未來的數據中心將是全快閃記憶體的。
  • 1公斤DNA就能存儲全球數據!未來人體就是行走的超級「硬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數據單位從小到大分別為KB、MB、GB、TB、PB、EB再到ZB,如果將1ZB文件加載到1TB硬碟中,則需要轉換大約10億個1TB硬碟。如果它是連接的,那麼繞地球旋轉兩次都足夠了!然而目前的存儲技術卻完全滿足不了未來的需求。正是在新一輪數字洪流噴薄而出的背景下,DNA存儲數據這一思路被提出來。
  • 提升1000倍!未來計算「加速度」
    相比之下,無人機的板載處理器重量是它的20倍,能耗是它的350倍,充電一次卻只能飛行10到20分鐘。 雖然傳統計算架構在過去70年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現有的計算性能相比,大腦仍然是最無敵的計算設備。現實和未來的距離如何拉近?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
  • 小巧便攜大容量存儲,高速快傳移動硬碟選購指南
    而這種情況下,一款移動硬碟顯得非常關鍵了。移動硬碟,顧名思義,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儲存產品,大容量、快速傳輸、便攜是它的諸多優勢。所以它的存在,能夠保證數據安全。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小巧表現,高速快傳的大容量移動硬碟,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需求的款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