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1000倍!未來計算「加速度」

2021-01-09 騰訊網

■記者 計紅梅

作為一種小型鳥類,玄鳳鸚鵡的大腦僅有2克重,能耗僅50毫瓦,飛行速度卻可達每小時22英裡。相比之下,無人機的板載處理器重量是它的20倍,能耗是它的350倍,充電一次卻只能飛行10到20分鐘。

雖然傳統計算架構在過去70年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現有的計算性能相比,大腦仍然是最無敵的計算設備。現實和未來的距離如何拉近?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在近日以線上形式舉行的2020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活動上,英特爾研究院院長Rich Uhlig援引科幻小說家William Gibson的話如此作答。

當天,該研究院集成光電、神經擬態計算、量子計算、保密計算和機器編程等前沿領域的負責人悉數到場,揭秘了他們計劃開啟未來計算、致力於1000倍性能提升的諸多顛覆性研究。

拐點已至

2004年,英特爾提出了一個宏大的目標,讓光作為連接技術的基礎。當時,他們看到,隨著計算帶寬需求不斷增長,電氣輸入/輸出(I/O)的規模無法保持同步增長,從而形成了「I/O功耗牆」,限制了計算運行的可用能源,由此開始將目光轉向光通信和矽光子技術。

十多年後,在此次活動上,英特爾研究院PHY研究實驗室主任James Jaussi斷言:「光互連和電氣互連這兩種連接方式之間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拐點。」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我們正快速接近電氣性能的物理極限。如果不進行根本性的創新,高能效電路設計將存在諸多限制。其次則是由於「I/O 功耗牆」面臨與日俱增的挑戰。

為此,他首度提出了「集成光電」的概念,即通過協同集成將CMOS電路與光子技術整合起來。他認為,此舉「能夠系統性地消除成本、能源和尺寸限制方面的障礙,為伺服器封裝賦予光互連的變革性能力」。

開放日上,作為英特爾在關鍵技術構建模塊方面的重大進展之一,他們最新研發的比傳統組件小1000倍的微型環調製器首次亮相。「傳統的晶片調製器佔用面積太大,並且IC封裝的成本很高。而此次開發的微型環調製器,將調製器尺寸縮小到原來的1/1000的大小,從而可以消除將矽光子集成到計算封裝中的主要障礙。」Jaussi說。

近一年多來,量子計算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作為英特爾研究院量子應用與架構總監,Anne Matsuura在開放日上宣布,該公司第二代低溫控制晶片Horse Ridge II已準備就緒。這標誌著英特爾在突破量子計算可擴展性方面又取得一個裡程碑式成果。

可擴展性是量子計算的最大難點之一。據介紹,在2019年推出的第一代Horse Ridge控制器的創新基礎上,Horse Ridge II支持增強的功能和更高集成度,以實現對量子系統的有效控制。新功能包括操縱和讀取量子位狀態的能力,以及多個量子位糾纏所需的多個量子門的控制能力。

「我們正在逐步實現商用級量子計算的願景。」Matsuura說。不過,她坦言,目前僅有100個量子位,甚至數千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系統,無法實現商用化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開發包含數百萬個量子位的全棧商用級量子計算系統,才能達到實用性的目標。」

釋放數據潛力,安全性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英特爾一直在推動保密計算的發展。英特爾研究院安全智能化項目組首席工程師Jason Martin介紹了其最新的軟體保護擴展技術。它可以將保密性、完整性和認證功能整合在一起,以確保使用中的數據安全無虞。不過,這一技術只能保護單臺計算機上的數據。而為了支持更多機構在協作中安全地使用敏感數據,英特爾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正在合作探索採用聯邦學習技術,消除不同數據所有者在整合數據時所遇到的障礙,在獲得洞察的同時確保數據隱私,以追求計算性能1000倍的提升。

此外,Martin透露,他們還在研究一種不需要解密數據的方法,即同態加密技術。它允許應用在不暴露數據的情況下,直接對加密數據執行計算操作。然而,這一技術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數據處理的成本會隨著數據的增加而劇增,使得同態加密未能得到廣泛使用。「我們希望未來普及這項技術。為此,我們正在研究新的軟硬體方法,並與合作夥伴和標準機構展開合作。」Martin說。

冰山一角

在展望第三代人工智慧發展路徑時,「類腦」是學術界提出的重要思路之一。2017年,英特爾推出首款神經擬態研究晶片Loihi,在神經擬態硬體的開發上邁出重要一步。

時隔幾年,英特爾研究院神經擬態計算實驗室主任Mike Davies宣布,該項研究很快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即攜手生態系統合作夥伴一同探索實際應用,擴大該技術的適用範圍。

Davies表示,通過對神經擬態系統上的應用進行持續開發、原型設計和測試,該公司和合作夥伴已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並顯示在各種工作負載中神經擬態計算都能帶來性能的一致性提升。例如,埃森哲測試了在Loihi晶片上識別語音命令的能力和在標準圖形處理單元(GPU)上識別語音命令的能力,發現Loihi不僅達到了和GPU類似的精度,而且能效提高1000倍以上、響應速度快200毫秒。

他坦言,短期內,由於成本問題,神經擬態計算只適用於邊緣設備、傳感器等小規模設備,或是對成本不敏感的應用,如衛星、專用機器人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預計內存技術的創新將降低成本,讓神經擬態解決方案擴大適用範圍,運用於各種需要實時處理數據但受限於體積、重量、功耗等因素的智能設備。」Davies說。

和神經擬態計算一樣,機器編程是此次開放日上英特爾展示的重點之一。當天,英特爾研究院機器編程研究主任及創始人Justin Gottschlich宣布,該公司推出了機器編程研究系統ControlFlag,它可以自主檢測程序代碼中的錯誤。「雖然仍處於早期階段,這個新穎的自我監督系統有望成為一個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幫助軟體開發者進行耗時費力的Debug。在初步測試中,ControlFlag利用超過10億行未標記的產品級別的代碼進行了訓練並學習了新的缺陷。」

展望未來,我們是否可以設想一個人人都能創建高質量軟體的未來?Gottschlich的回答是肯定的。通過構建機器編程的三大支柱,即意圖、創造和適應,他們希望未來能夠實現這一藍圖:人類向機器表達他們的意圖,機器就會自動創建並完成該意圖所需要的所有軟體。

「我們剛剛介紹的這五項正在進行的顛覆性研究項目,只是冰山一角。在追求1000倍性能提升目標的路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成果和大家分享。」Uhlig最後說。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提升模擬計算速度,成本降低1000倍
    看到這兒也大概能猜到,這樣的模擬計算肯定代價不菲,而且通常需要在大規模的超級算計算機上離線運行。但是,若是提升模擬計算速度,將其與機器學習組件整合到統一框架內,會有什麼不同呢?這便是新的N體宇宙模擬代碼FlowPM在做的。
  • 樓蓋振動加速度計算公式引發的吐槽
    這裡面有個分布寬度的參數B,你會發現,這個寬度和實際寬度沒關係,它等於梁跨度的1.0倍或者2.0倍。 最終計算出的豎向振動加速度為0.003~0.005m/s2,遠小於限值0.15m/2。這麼小的加速度,與經驗偏離較大。 回想整個計算過程,B按2.0L來取(分別為38.4m、47.1m、36.2m),遠大於實際寬度2.0m。連廊的實際重量遠沒有計算得大,即使B按1.0L取,也是遠大於實際。
  • 中子星表面重力是地球的1000億倍,掉進去的物體能超過光速嗎?
    可能在下決心計算下中子星的重力加速度之前,誰都沒確定這個比例對不對,當然這也不難,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即可。將上述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後得884486466666.67米/秒^2,大約是911億倍,跟1000億倍差的也不是太大,也算是大致正確。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面對數位化、雲化的未來世界,底層的計算平臺正發生變革,全球科技巨頭們都爭相布局下一個十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英特爾在2020年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公布了集成光電、神經擬態計算、量子計算、保密計算、機器編程等前沿計算技術的最新進展並進行解析。近日英特爾首席架構師Raja Koduri談道,英特爾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百億億次級計算。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面對數位化、雲化的未來世界,底層的計算平臺正發生變革,全球科技巨頭們都爭相布局下一個十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英特爾在2020年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公布了集成光電、神經擬態計算、量子計算、保密計算、機器編程等前沿計算技術的最新進展並進行解析。
  • 中國發現新型太陽帆材料 推力可提高1000倍
    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飛抵4光年外的比鄰星所使用的巨大宇宙飛船採用了16平方公裡的巨大太陽帆作為動力,最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型材料或許能將這個面積降低1000倍。據悉,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永勝、田建國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的一種石墨烯材料具備「光動」飛行能力,單位面積材料產生的推力是傳統光壓推動的1000倍。
  • Intel把它們縮小了1000倍
    傳統半導體都是基於矽、電子構建的,但進一步提升性能的限制和難度越來越大,而量子計算、光子計算這些看似科幻的前沿科技,也正在一步步被突破。  隨著計算帶寬需求的不斷增長,電氣I/O的規模已經無法保持同步增長,從而形成了所謂的「I/O功耗牆」,限制了計算運行的可用能源。  而通過在伺服器和封裝中直接引入光互連I/O,Intel打破了這一限制。
  • 英特爾發布AI晶片系統,比傳統CPU快1000倍
    在DARPA 2019 年電子復興計劃峰會上,英特爾發布了「 Pohoiki Beach 」神經擬態系統,該系統主要由64 顆 Loihi 神經擬態晶片構成,集成了 1320 億個電晶體,總面積 3840 平方毫米,可處理深度學習任務,速度比CPU快1000倍,效率高10000倍,耗電量小100倍。
  • 20.剛體的平面運動(加速度的計算)
    平面內任一點的加速度可用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平面內任一點的加速度等於基點的加速度與該點隨圖形繞基點轉動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 重大技術突破,中科院傳來又一個好消息,新材料性能提升1000倍
    圖為石墨烯材料近日,中科院傳來一個天大喜訊,又一項重大技術取得突破,它就是新型石墨烯材料,據專家介紹這種新材料的性能可以將電磁延遲時間縮短1000倍,用這種材料製成的雷達可以瞬間讓隱身戰機失效,就算美軍的F35戰機見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在聽到這一好消息後,有網友表示,看來在石墨烯領域裡,中國已遠超美國。
  • 中科院迎來重大突破,性能提升1000倍,美:還有什麼中國做不到?
    石墨烯材料是一種運用十分廣泛的材料,並且是很有可能在未來會發展中成為萬能超導體材料。據悉,這種石墨烯能將電池延遲的時間縮短到大約1000倍,這也預示著很有可能未來石墨烯也可以發展成為晶片的重要材料。也就是說如果可以在原來基礎上縮短1000倍,也就相當於性能提升了1000倍。美方在了解到這些消息後表示:「還有什麼是中國做不到的?」
  • 中科院迎來重大突破,性能提升1000倍,美:還有什麼中國做不到
    石墨烯材料是一種運用十分廣泛的材料,並且是很有可能在未來會發展中成為萬能超導體材料。據悉,這種石墨烯能將電池延遲的時間縮短到大約1000倍,這也預示著很有可能未來石墨烯也可以發展成為晶片的重要材料。也就是說如果可以在原來基礎上縮短1000倍,也就相當於性能提升了1000倍。美方在了解到這些消息後表示:「還有什麼是中國做不到的?」
  • 未來計算的形式會是怎樣的?
    倍以上、響應速度快 200 毫秒。他們發現,在保持相同精度水平的情況下,Loihi 生成圖像特徵向量的效率比傳統的中央處理單元(CPU)和 GPU 解決方案提升三倍多。優化和搜索:英特爾及其合作夥伴發現,Loihi 解決優化和搜索問題的效率比傳統 CPU 高 1000 倍、速度快 100 倍。
  • 加速度計算技巧
    運動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單位是m/s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體速度變化(量)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擴展資料:加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質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 遊樂設施狂呼乘人加速度計算及束縛裝置選型
    本文以狂呼為例,給出了乘人加速度理論計算方法;並利用Workbench仿真軟體,進行狂呼動力學仿真分析,提取狂呼乘人加速度時間歷程曲線,與理論計算分析比較,仿真結果和理論計算結果非常接近,表明仿真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和正確性。通過對乘人加速度的計算,確定設計加速度的分區,指導乘人束縛裝置的選型。
  • 未來超級人類:智商1000
    簡而言之,智商達到1000的數量級,如果傳統的智商評定到這個分值下依舊有意義的話。鑑於有數千個潛在的正向基因突變,這其中的預示相當清晰:如果某個人通過人為改造,獲得了每一個可能的正向突變,那麼他們的認知能力將超出平均水平大約100倍標準差,對應於超過1000的IQ值。對家畜和作物的育種對某些物種的改變足有30倍標準差之大——今天的肉雞重量就比1957年的品種增長了四倍。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李彎彎)隨著AI晶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晶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 與電子晶片相比,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是其的1000倍,而且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
  • 1000倍光速也無法跨越銀河系?物理學博士怒批不懂裝懂
    ​在網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人類被限制住了,即使達到光速的1000倍,也無法穿越銀河系。這些文章從理論上探討了銀河系的直徑和光速的關係,認為要靠1000倍光速穿越銀河系的時間已經超出人類的壽命了。他們還認為事實上人類無法超光速,因此就更不可能穿越銀河系了。但是,物理學博士郭先生對此怒批:「不懂裝懂,連物理都沒入門。理論上,我們是有方法可以不超光速穿越銀河系的。」這到底是怎麼實現的呢?
  • 雷射脈衝讓運算速度提升百萬倍 室溫量子計算有望
    這是一項全新的計算機技術,這項技術藉助雷射脈衝創建計算的基本單位原型,也就是1比特,它能夠在開、關或者0、1狀態間轉換。它的運算速度是每秒10^15次,運算速度大約是現代計算機的一百萬倍。包含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內的所傳統計算機所進行的運算,比如說解決數學難題或者運行遊戲世界,依靠的都是記錄非常詳細的1或0、是或否進行運算。
  • 技術突破,我國石墨烯性能提升,時間縮短1000倍
    石墨烯被許多科學家稱為引領未來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其次,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碳納米材料,石墨烯的光學、力學、電學特徵都特別突出,美國、英國以及其他大國為在未來世界中奪得先機,更是爭相建立了國家級石墨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