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脈衝讓運算速度提升百萬倍 室溫量子計算有望

2020-12-05 網易科技

(原標題:Lasers Could Make Computers 1 Million Times Faster)

網易科技訊 5月16日消息,每秒十億次的運算速度已經落伍,全新雷射脈衝技術或帶來超快運算速度,最快可達每秒一千萬億次!而且該技術有可能讓量子計算機實現室溫運行。

來自德國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演示了如何藉助紅外雷射脈衝讓半導體中的電子在兩種不同狀態間轉換,也就是經典的1和0狀態。

這是一項全新的計算機技術,這項技術藉助雷射脈衝創建計算的基本單位原型,也就是1比特,它能夠在開、關或者0、1狀態間轉換。它的運算速度是每秒10^15次,運算速度大約是現代計算機的一百萬倍。

包含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內的所傳統計算機所進行的運算,比如說解決數學難題或者運行遊戲世界,依靠的都是記錄非常詳細的1或0、是或否進行運算。

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稱,在這一實驗中,研究人員將紅外線脈衝發射到鎢和硒製成的蜂巢形晶格上,讓半導體晶片就像正常計算機處理器一樣從1轉換到0狀態,只是轉換速度提升了一百萬倍。

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教授Mackillo Kira稱:「傳統電子學處於千兆赫範圍,也就是每秒運算10億次。這種方法將速度提升了一百萬倍。」這項實驗是在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完成的。

研究人員也提出一種可能性,他們的技術也能夠用於室溫下的量子運算。目前量子運算需要研究人員首先將量子比特降溫到接近絕對零度。

量子計算技術能夠解決傳統計算機耗費太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說人工智慧、天氣預報和藥物設計等。量子計算技術藉助的是量子比特,而不僅僅是0或者1,而且有可能出現0和1的疊加狀態。

研究的首席作者,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物理學教授Rupert Huber在一份聲明中稱:「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們看到了量子信息設備運算速度超過光波單次振蕩的機會。」

然而研究人員並未以這種方式真正運算任何量子運算,因此室溫量子計算機的想法完全是理論上的。而且事實上,這種半導體晶格仍然未用於進行任何運算,因此研究人員仍然需要證實這項技術能夠應用於現實的計算機中。

然而,這項實驗仍然能夠為超快的傳統運算甚至是量子運算打開大門,當然那種運算狀態還是目前我們無法達到的。(過客)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Nature:雷射可讓電腦提速百萬倍,有室溫下用於量子計算可能性
    新智元編譯 來源:livescience作者:小潘【新智元導讀】使用雷射脈衝來製作計算的基本單元,可以以1千兆次/秒的速度在開啟和關閉狀態之間進行切換,這比現代計算機中的位數快大約這是對新型計算技術的一種承諾,它使用雷射脈衝來製作計算的基本單元,也就是1比特,它可以以1千兆次/秒的速度在開啟和關閉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或著說,在「1」和「0」的狀態之間切換。 這比現代計算機中的位數快大約100萬倍。常規計算機,包括計算器、用於閱讀本文的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所有設備,都以1s和0s為單位進行運作。
  • 後量子密碼硬體加速:計算速度提升2.5倍,ATP減小4.9倍
    為應對該類挑戰,學術界和工業界早已開始著手研究能抵禦量子計算攻擊的後量子密碼算法。但問題在於,後量子密碼算法的運算量通常非常巨大,想要真正應用和推廣,就對專用後量子密碼晶片提出了高要求:必須要依靠高效的硬體架構,從而能以較低資源開銷獲得滿足應用需求的執行速度。
  • 後量子密碼硬體加速:計算速度提升2.5倍,ATP減小4.9倍
    為應對該類挑戰,學術界和工業界早已開始著手研究能抵禦量子計算攻擊的後量子密碼算法。實驗結果表明,與最先進的方法相比,該設計在計算速度上快了2.5倍以上,同時面積延時積(ATP)減小了4.9倍。如下圖所示,已有面向格密碼的數論轉換架構效率不高的癥結在於其正變換和逆變換分別需要預處理與後處理,而預處理與後處理的計算量巨大,正是制約處理速度提升的瓶頸。
  • 速度超谷歌百億倍!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圖片1:「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光路系統原理圖 :左上方雷射系統產生高峰值功率飛秒脈衝;左方25個光源通過參量下轉換過程產生50路單模壓縮態輸入到右方100模式光量子幹涉網絡;
  • 中科院研製量子計算機,比現有計算機運算速度快百萬倍
    最近中國科學院再次立下大功,針對美國的晶片禁運手段,中科院推出了量子計算機,此舉令美國方面緊張不已,難道美國最後的底牌已經失效了嗎?這款計算機的出世,標誌著晶片劣勢終於被扭轉了,而中科院不但打破了美國的晶片霸權,同時還讓國產超級計算機的速度比美國快上一百萬倍,看來接下來輪到中國開始技術封鎖了。
  • 將量子計算的速度提升200倍!矽基原子級兩比特量子門問世
    近日,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宣布了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新進展,使基於矽的磷原子可擴展量子計算從原理上得到實現,是構建原子級量子計算機的重要裡程碑。 撰文 | 魯婧涵 日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量子物理學教授米歇爾·西蒙斯領導的團隊取得了量子計算領域的新突破。 量子計算機是利用量子相干疊加原理進行高速運算、存儲和處理信息,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和模擬能力的計算機。它將信息存儲在量子比特中。量子比特門是量子計算機的邏輯門。
  • 可於室溫操作的量子點單光子源問世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氮化鎵(GaN)量子點(quantum dot, QD)可在室溫下發出單一光子。此發現證明這些具有寬能隙的三族氮化物半導體能作為室溫單光子源,該結構非常適合應用於未來量子信息處理器中的晶片通訊(on-chip communication)。
  • 中國科學家實現 量子霸權!計算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
    >快一百萬億倍(「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等效地其速度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左上方雷射系統產生高峰值功率飛秒脈衝;左方25個光源通過參量下轉換過程產生50路單模壓縮態輸入到右方100模式光量子幹涉網絡; 最後利用100個高效率超導單光子探測器
  • 我國科學家實現室溫固態可編程量子處理器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基於固態自旋體系的可編程量子處理器。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NPJ量子信息》上。量子計算利用量子疊加性,能夠有效處理經典計算科學中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但目前絕大多數量子計算實驗僅僅被設計來運行特定的量子算法,如果要執行新的量子算法,往往需要重新配置量子計算的硬體。可編程量子計算概念的提出就是用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它能夠在不改變硬體的前提下,僅需要配置這些量子處理器的若干參數就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量子算法。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網上出現很多晶片的名稱,例如碳基晶片、光子晶片、量子晶片。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它可以用光來傳輸數據,速度比過去的晶片大幅提升,能耗也大大減少。晶片每平方毫米處理數據的速度達到300Gbps,比現有的標準處理器快10倍甚至50倍。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保密教育| 中國科學家製備全球最大規模的光量子計算晶片,量子計算再掀高潮!
    2017年底,IBM宣布成功研製一款50量子位處理器原型,並與三星、摩根大通等公司建立量子計算合作,有望在2021年前推出首個在金融領域的量子計算應用。而量子計算的另一領先者——谷歌正在開發有49個量子位的機器,此外,英特爾和微軟在該領域也持續加大投入。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談量子計算商用:需要至少數百萬個量子位,面臨4大挑戰量子計算是用量子比特相互糾纏實現性能的指數級提升,可以實現並行的大量計算。這也讓量子計算可以解決很多經典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開發加速製藥研發、設計新型材料等。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具體來看,她提到的四大挑戰之一是提升量子位的質量和並測試時間,「擴展量子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批量生產高質量量子位。目前我們看到的小型量子計算系統中所使用的量子位,其質量對於商用級量子系統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壽命足夠長、相互之間連接性足夠強的量子位,以便擴展至包含數百萬量子位的商用級量子計算機,能夠在實際的應用領域執行有效的量子程序或量子算法。」
  • 水母螢光蛋白能「發出」新型雷射
    一個由英德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將水母體內的螢光蛋白基因插入大腸桿菌基因組,利用轉基因大腸桿菌產出了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eGFP)並用來產生雷射。
  • 在室溫下將量子信息保留超過一秒
    一組科學家在室溫下成功地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鑽石晶體中超過一秒,幾乎提高了近千倍,並且相信量子比特的壽命最多可以增加36小時。完全防欺詐的信用卡和不能偽造的護照:量子物理學可以使這兩種方式成為可能。這可以通過以下事實來解釋:沒有專門的可能使用卡的授權用戶才能獲得附加信息,例如粒子的原子原子核的量子力學狀態既不能正確複製也不能正確讀出。
  • 快100億倍,算力全球領先,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等效地,其速度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 深入探究:性能超谷歌百萬倍的中國量子計算機
    實驗測試表明,此次發明的光量子計算機進行「玻色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之前類似的所有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同時,通過和經典算法比較,其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ENIAC)和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TRADIC)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 未來暢想:如何實現100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
    對量子計算機,麻煩在於,要想求解有實用價值的問題,這個能容忍的閥值實在太低,大概在百萬分之一。這個閥值低到有多恐怖呢,拿超導量子比特來說,對它的操控是通過10納秒級微波脈衝實現的,這意味著要在一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實現百萬分之一精度的控制!
  • 未來暢想:如何實現100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
    對量子計算機,麻煩在於,要想求解有實用價值的問題,這個能容忍的閾值實在太低,大概在百萬分之一。這個閾值低到有多恐怖呢,拿超導量子比特來說,對它的操控是通過10納秒級微波脈衝實現的,這意味著要在一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實現百萬分之一精度的控制!
  • 光子、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運算速度超乎想像,並將投入商用
    這個研發方向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雷射技術,科學家們將提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容量寄託於光子計算機,根據多年的研究光用於儲存數據的表現確實不俗,還有基宇光子技術的彩色雷射複印和全息圖像。日本佳能公司研發的彩色雷射複印機在德國漢諾瓦博覽會上大放異彩,為當場的遊客複印美元以及身份證,其逼真程度讓在場所有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