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實現室溫固態可編程量子處理器

2020-12-03 央廣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基於固態自旋體系的可編程量子處理器。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NPJ量子信息》上。

量子計算利用量子疊加性,能夠有效處理經典計算科學中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但目前絕大多數量子計算實驗僅僅被設計來運行特定的量子算法,如果要執行新的量子算法,往往需要重新配置量子計算的硬體。可編程量子計算概念的提出就是用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它能夠在不改變硬體的前提下,僅需要配置這些量子處理器的若干參數就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量子算法。

由於室溫固態體系中的量子比特通常面臨嘈雜的噪聲,其量子相干性非常容易受到破壞,因此在室溫固態體系中開展可編程量子計算演示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電子自旋與核自旋作為兩量子比特體系,首次實現了室溫固態自旋可編程量子處理器。研究人員利用綠色雷射脈衝實現該量子處理器的初始化和讀出功能,並利用一系列高精度的微波與射頻脈衝序列來執行量子算法。他們設計了一類普適量子線路,將一系列量子算法的執行轉化成為相應的微波和射頻脈衝的幅度和相位參數。對於用戶而言,僅需要對這一系列參數進行有效配置,就可以完成多種量子算法,避免了繁瑣而且昂貴的硬體重新配置。

該工作展示了可編程量子處理器的靈活性,向構築室溫固態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記者 吳長鋒)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新華社合肥4月2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近期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向建造室溫固態量子計算機邁進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科學網—中科大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大杜江峰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
  • 中國科大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訊 記者佘惠敏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大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科大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大杜江峰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
  • 中國科大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驗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 IBM 的量子計算機一鳴驚人,國內量子技術技術有多強?
    然而,目前大多數量子計算實驗都是為運行特定的量子算法而設計的。如果要執行新的量子算法,通常需要重新配置量子計算的硬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可編程量子計算的概念。它可以在不改變硬體的情況下實現各種量子算法,只需要配置這些量子處理器的一些參數。近年來,可編程量子計算在離子阱、超導系統和矽量子點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由於室溫固體系統中的量子位元通常面臨噪聲幹擾,其量子相干性很容易被破壞。
  • 固態量子計算平臺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量子計算機迎來最新突破 量子處理器將成計算之王
    性能優異的處理器則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而人們在傳統的處理器研發方面,也正在趨於研製的極限,不管是理論上的極限,還是物理條件下的極限,那麼應該怎麼突破處理器的發展困擾呢?量子計算機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雖然現在的量子計算機還只是相當於初代的傳統計算機,但是,在這個方面人類所獲取到的進步已經讓很多人開始認識到這絕對是未來計算世界的計算之王!而現在人類在固態量子計算平臺上又獲得了新的進展,為人們製造更大更靈活的處理器鋪平了道路,這個進展就是:一種可編程的二量子比特處理器,它可以執行兩種不同的量子算法!
  • 中國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或建量子計算機
    據新華社4月28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近期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向建造室溫固態量子計算機邁進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基於2D半導體可逆固態摻雜的可編程器件
    該值太低而無法在合理的溫度下(由於較大的激活能量)來提供足夠的可編程性,或者太高而無法確保已編程的功能在室溫下穩定運行(圖1a)。與離子液體不同,超離子固體可對2D材料進行摻雜的局部控制,這對於固體電子學中的多種設計至關重要。在眾多超離子固體中,AgI因其獨特的超離子相變行為而備受歡迎。室溫下,它為β-多晶型物(β-AgI)形式,並具有絕緣電介質的作用。
  • 我國成功研製24個超導量子比特處理器,「量子之父」再建奇功!
    他如今更是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擔任教育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前沿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如今他在量子通訊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鵬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理論小組,在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一個集成了24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處理器上,通過對超過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想幹調控,實現了Bose-Hubbard 梯子模型多體量子系統的模擬。
  • 可於室溫操作的量子點單光子源問世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氮化鎵(GaN)量子點(quantum dot, QD)可在室溫下發出單一光子。此發現證明這些具有寬能隙的三族氮化物半導體能作為室溫單光子源,該結構非常適合應用於未來量子信息處理器中的晶片通訊(on-chip communication)。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它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所依賴的量子效應。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星、戴興良、濮超丹。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大為不同。
  • 我國科學家實現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分子
    利用有噪量子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將成為現實,並且成為今後持續的研究熱點和應用方向。2020年能夠應用於材料合成與生物製藥的量子化學模擬,是近期最有可能在應用層面實現量子優勢的領域。經典計算中的化學模擬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隨著電子軌道數目呈指數級增長,經典計算機無法精確計算。量子計算機則可使用多項式量級的計算複雜度實現大分子的模擬。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使得我國成功達到量子計算研究的首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為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技術基礎
  • 科學家實現短時室溫超導
    科學家實現短時室溫超導 2014-12-06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字體:大 中 小】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4日報導,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員安德烈·卡弗拉裡與來自法國、瑞士等國家的科學家合作,發現用紅外雷射脈衝照射一種叫做釔鋇銅氧化物(YBCO)的晶體時,它在室溫下(300K)短暫地顯出了超導性。他們認為,是雷射脈衝使晶格中的原子出現了暫時改變,從而提高了材料的超導性。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實現按需讀取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
    安徽日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的按需式讀取。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對於實現大容量量子存儲、構建量子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朱曉波:60量子比特處理器仍研發迭代 實現量子優越性尚需時日
    --從性能的角度來說,每個比特已經可以滿足可擴展,即容錯量的計算,超過量子糾錯九十九點幾的門檻。據介紹,該系統的核心為processor,即量子處理器,它在一個極低噪音和極低溫的平臺裡面工作。對於對每一個比特施加的控制方法,我們稱之為電子學室溫,這真正做起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其需要極高的精度才可以完成。
  • 中國科大朱曉波:60 量子比特處理器仍在研發迭代,實現量子優越性尚...
    朱曉波表示,超導量子計算領域已經進入了一個階段 -- 從性能的角度來說,每個比特已經可以滿足可擴展,即容錯量的計算,超過量子糾錯九十九點幾的門檻。控制多比特需要開發一個專門的軟體系統。針對這一探討,中國科大在這方面做的第一步是處理器,它可以說是核心所在。中國科大建立了專門的加工車間,主要針對兩個問題:隨著比特規模的擴大,每一個器件的參數總是不那麼容易穩定;同時隨著處理器越來越複雜,其迭代周期越來越長。據介紹,一路走來,中國科大現已發表的結果中最好的一個是已經做了一個 24 量子比特的處理器,T1 大概已經達到 40 微秒。
  • 量子計算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實現
    9月12日發布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便是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KF C6-130,保真度、相干時間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一臺能夠脫離實驗室環境穩定運行的超導量子計算系統,也是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