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需要藉助物質的流動嗎?

2020-10-11 潛在的思考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人們首先要糾正對原子結構的錯誤認知,其次是深刻理解能量的產生的根源,才能徹底解釋清楚。

過去人們把原子的存在形式理解為由原子核和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我認為這樣理解原子的存在形式,使人們對電磁場和能量的產生和傳導都產生了誤解,為什麼這樣說呢?

由於人們對事物認知方法上的錯誤,使得人們只能看到現象,而看不到本質。我認為事物的穩定狀態是一種平衡狀態,也就是中性的。無論組成事物內部的各種元素怎樣的運動,表現在事物這個層面上都必須是平衡的,也就是中性的。否則這個事物就不會穩定。而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由組成事物相對穩定的最小單元的本能所決定的,而且事物的穩定狀態是分層級的,外層級的穩定狀態是由內層級的組成它的相對穩定的最小單元的本能的交互作用所決定的。

用以上對事物的認知作為基礎,去分析原子的存在形式,我們可以看到,原子是一個穩定的層面,那麼組成原子最小單元的相對穩定的層面又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中子是個相對穩定的單元。單獨的看電子和質子,它們都不是穩定的單元,而事實是它的外部表現原子卻是穩定的。那麼我們就只有一種可以理解原子這種現象的通道,就是把質子和電子放在一起,相互作用,把單獨的看質子和電子的不穩定性相互抵消,表現在原子層面就成了穩定狀態。

原來人們理解的原子是由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而形成的,而質子是存在於原子核之中的,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

我的理解是,既然外層的表象,也就是原子是由內層組成它的相對穩定的最小單元的本能所決定的。那麼組成原子相對穩定的最小單元就只有中子,中子的本能決定了原子的形態。這樣來看電子和質子存在的形態,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另外一種中子的存在形態,也可以說質子和電子是中子分解成的又一種存在形式,它們共同組成了原子。

過去人們總是習慣於把事物的兩方面單獨的一方面拿出來去思考,實際上這樣思考問題的方法是非常錯誤的。事物的表現形式都是由事物的兩方面共同產的,沒有正,哪有反,沒有上,哪有下,沒有反怎麼用正去解釋正,沒有正怎麼用反去解釋反?所以說,我們不能把質子和電子分開去解釋,那樣是永遠解釋不清楚的。我們對原子存在形態的錯誤認知就是這樣來的。因此,為了讓原子保持穩定,我們就可以理解為電子和質子是共生共滅的,無論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單獨的存在。由於電子和質子相吸引的本能,要想在原子層面表現出中性,它們就必須圍繞著同一圓心做高速運動產生離心力,外部原子的表象才會是穩定的。由於電子和質子具有正反兩方面的性質,它們的高速運轉產生了最基礎的場,也就是人們所理解的所謂的電磁場,也就是能量。我的理解是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電場和磁場之分,這也是人們對事物的錯誤認知,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陷入迷茫的原因。

下面我解釋一下,我對能量的產生和傳導的理解。我認為能量的產生來自於物質結構的變化,能量藉助於物質的傳導,也來自於物質結構的變化,只是傳導的物質性質沒有改變而已,改變的只是原子當中質子和電子所形成的場的排列方向而已,但要清楚改變排列方向是需要能量的。事物都有趨於穩定的本能,這種本能才是傳導物質不遭到破壞,而能傳遞能量的本質。

我的理解是能量是個場,它的傳導過程沒有物質的交換,有的只是物質結構的變化。比如說有線能量的傳播是依靠導線內部結構的變化,但導線的性質不變化,傳播過能量以後還能恢復成原來的結構。而無線能量的傳播,比如說雷射大到一定程度直接可以讓被擊中的物體產生結構的變化,變成別的物質。但無論是有線也好,無線也好,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都沒有物質的流動。

我們理解了人們以前所為的電磁場的來源,本質上都是由產生電磁場最小單元的本能的交互作用而產生的。那麼找到這個最小單元,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對形成電磁場最小單元的交互作用進行控制,以實現人們對電磁場強弱變化的控制。

我認為形成電磁場的最小單元就是一對做同心圓高速運轉的質子和電子,它是組成電磁場的最小的電磁體。對它的運轉方向的有效控制,我們就可以實現對電磁場強弱的有序控制,理解了它,對我們現實中科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讀者認為我的這篇文章還有意義,希望你把他推薦給所有你能推薦的人,在這裡我深深的表示感謝!

相關焦點

  • 第64章 傳輸的過程其實是能量的傳遞而非物質,信息也是一種能量
    這個也使得衍射現象才能進行,也就是一個大粒子帶著更多的小粒子在運動的過程遇見障礙物的時候,周圍的能量帶動小粒子會像水一樣繞過障礙物後重新匯聚。我們也才會在物質運動的時候發現波長,波長其實也是大粒子在運動過程中,能量帶著小粒子在後面形成小尾巴一樣,其長度就能理解為波長。波長越到後面物質和能量越稀薄。就像彗星一樣。
  • 能量的傳遞途徑有哪些
    我們說各種「氣感」和「內觀」現象都是能量傳遞的表現形式,沒有「轉化」就談不上感覺和感知;「轉化」可以理解為轉移、轉換、運動和變化。已知能量的傳遞途徑有三種形式:1,傳導:類似於熱、電等從固態物質(實體物質)的一部分傳導到另一部分或另一種物質的現象;人體中神經生物電、肌電、皮膚靜電、體液(細胞液中)的離子傳導,等等都是如此,有時候觸摸一下對方,就有電麻、走竄的得氣感;傳導需要藉助實體接觸(通道),實現能量(電子)轉移(交換)的現象。
  • 生活中哪些現象是熱量傳遞過程引起的?能量守恆定律還適用嗎?
    熱量傳遞的研究就是研究有溫度差異引起的熱能或能量傳遞規律的一門學科,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凡事有溫差存在的地方,就有熱能自發的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在這傳遞過程中轉移的熱能常常被稱為熱量。在自然界中和各種生產技術領域裡到處都存在著溫差,所以熱能傳遞就成為自然界和生產技術領域中極普遍的物理現象。
  • 高中生物說課稿:《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1、基礎知識複習由於本節知識相對較簡單,內容明了,在課前教師又布置了複習的作業,所以在複習的過程中採用了提問和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分別複習了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首先學生回答了能量流動的概念並從概念推出了能量流動的過程。
  • 如何理解保壓流動、保壓力傳遞?
    想和其他做注塑工藝的小夥伴們聊聊嗎?趕快加入我們吧!溫馨提示:按照騰訊規則,微信群滿100人後需要好友拉入,所以請加小編 6683014 為好友!在保壓過程中,由於模腔中已經填滿塑料,背壓較高。在保壓壓實過程中,注塑機螺杆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動,塑料的流動速度也較為緩慢,這時的流動稱作保壓流動。由於在保壓階段,塑料受模壁冷卻固化加快,熔體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內的阻力很大。在保壓的後期,材料密度持續增大,塑件也逐漸成型,保壓階段要一直持續到澆口固化封口為止,此時保壓階段的模腔壓力達到最高值。
  • 溫室效應產生的猜想,能量的傳遞
    水的三態的形成為生命體獲得自然中的能量和物質提供了基礎。我們都知道,鋼鐵在夏季陽光照射下溫度可以達到80度,遠遠高於室外溫度範圍,說明鋼鐵在不斷的吸收熱量,但是其散發傳導出去的熱量小於吸收的熱量才造成其溫度遠遠高於外界溫度。吸熱的過程不光是轉化為核外電子的運動,還有內部質子和中子之間的能量儲存。
  • 2013成考生態學基礎複習: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3.生態系統次級生產過程的一般模式圖解及該過程的能量公式。  4.概述出生態系統次級生產量過程的一般模式,寫出次級生產能量公式。能量流動的主渠道一般為(碎屑食物鏈)食物鏈。  1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流動都是單方向的。(×)  12、所有次級生產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初級生產。(√)  13、凡是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都可能成為初級生產量的限制因素。(√)  14、由於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遵循能量守恆定律,所以能量在流動的過程中總是保持不變的。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能量流動指生態系統中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喪失的過程。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在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間的密切聯繫,可以通過能量流動來實現。
  • 人類的科技難題: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那能量能轉化成物質嗎?
    人類的科技難題: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那能量能轉化成物質嗎?相信我們大家都聽說過物質轉化為能量的這個說法,例如我們生活中所經歷的蠟燭現象,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蠟燭原本是一個物質的狀態,但是將它燃燒殆盡,它會轉化為光和熱甚至是煙霧,這就是一個物質轉化為能量的過程。但是物質轉換能量的現象我們經常看到,不過能量轉化物質的過程我們確實見得很少。
  • 宇宙中能量傳遞的紐帶:引力彈弓,幫地球去流浪
    由於木星也在繞太陽公轉,在天體的互相影響中,最後地球會被木星像拋球一般拋出去,從而達到脫離太陽系所需要的速度。 來源:科普中國 引力彈弓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大質量天體的引力為太空飛行器加速。
  • 為什麼說宇宙中的物質的任何存在狀態都是一種能量的存在狀態?
    原子不同的性質是由原子中的中子和電子、質子對的數量和電子、質子對的相互作用的平衡形式所決定的。能量的產生來源於原子結構的變化,過去人們把能量的傳遞理解為物質流的傳遞,其實這是錯誤的。實際上能量的產生和傳遞都是由改變原子中的電子、質子對的運轉方式來實現的,能量的傳遞和產生也是在改變電子、質子對的運轉方式的情況下而實現的。
  • 不同質量恆星能量釋放、物質密度、壓強是不一樣的
    ,物質在進行能量傳輸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輻射、傳導和對流這三種方式進行的。,這同樣會使得恆星會偏離熱平衡狀態,那些原來熱的區域就會變得更熱,原來冷的區域因為得不到能量的傳輸會變得更冷,而這種溫度的差異就會造成對流的現象,因此就是指冷熱區域裡面大規模物質循環的流動,所以說「輻射
  • 物質可轉化為能量,那麼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嗎?
    如果您認可宇宙暴漲論的話,那麼恭喜您,我們的宇宙最早就是由一團緻密的能量所轉換來的!我們整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由暴漲後形成的物質所演化而成的,一直到現在仍然在不斷的進程中!暴漲初期的物質形成過程!從這一個角度上來看似乎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也太遙遠了,而且這個奇點的條件似乎難以企及,那麼我們人類能將能量轉換成物質嗎?其實也可以,只不過這個代價實在有點大!
  • 熱傳遞的本質是什麼,是否真的無物質傳播?
    一.熱傳遞的本質是分子的運動兩個溫度不同的物體接觸,溫度高的物體分子運動快,能量高,會經過接觸將能量傳給運動慢的物體,導致低溫物體分子運動加快,溫度升高.熱的傳導是什麼狀態我們常說的導熱好不好,實際上就是指的熱傳導。那為什麼不叫冷傳導呢?原來熱量的產生是分子的運動速度加快了,分子活躍了;活躍的分子總是向著不活躍的分子運動,熱量就是這樣被傳到過去了。
  • 傳熱學中熱能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及研究方法
    由於自然界和生產過程中幾乎到處存在溫度差,所以熱量傳遞就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物理現象。傳熱學就是研究由溫差引起的熱能傳遞規律的科學,其作用是利用可以預測能量傳遞速率的一些定律來補充熱力學分析。傳熱學與空氣動力學有著緊密的關係,了解傳熱學的相關知識有助於解決汽車空氣動力學中發動機冷卻、新能源汽車熱管理以及駕駛室空調性能優化等問題。下面分別介紹熱能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和傳熱學的研究方法。
  • 2020年高考生物最全面的計算公式:種群數量、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
    2020年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對於高中生物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熟悉複習資料的積累要隨時整理。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生物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1.種群數量的計算  ①標誌重捕法:種群數量[N]=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捕獲數中的標誌數  ②J型曲線種群增長率計算:設種群起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保持不變),t年後該種群數量為Nt,則種群數量Nt=N0λt。S型曲線的最大增長率計算:種群最大容量為K,則種  群最大增長率為K/2。
  • 為什麼物質轉化能量容易,而能量轉化物質卻非常難?
    大家已經非常習慣了,認為物質轉化能量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物質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也就是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同樣能量也可以轉化物質。如果能量也可以轉化物質,我們就可以用能量造出煤炭,木頭,黃金,鑽石等物質,可以說只要是物體,都可以通過能量來轉化。
  • 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是「經典物理」無法描述的!
    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是「經典物理」無法描述的!小行星俯衝、撞擊的過程中,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成金屬氫,金屬氫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伴生電磁波——能量。教科書試圖用物體在大氣層中摩擦產生燃燒解釋流星划過天際,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熱核反應的本質!
  • 第四種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熱在真空環境下很難被傳遞,這是經典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在中學物理課上,我們學習了熱量的3種傳遞方式:熱傳導、熱對流,以及熱輻射。其中,除了熱輻射,前兩種熱傳遞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進行。現在,第四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 「瞬導體」遠比「超導體」更加優秀的能量傳遞材料……
    根據對「黑洞」的推斷可以得出一種極為優秀的能量傳導材料,這種材料我稱其為「瞬導體」之所以將其取這樣的名字還要從它的性能說起,因為用「瞬導體」作為導線不管多遠的距離都能將能量在瞬間從起始點傳遞到終點,這裡的瞬間指的是「零時間」所以這也是一種製作計算機晶片的絕佳材料,但是這種材料在傳遞大量的能量時會散發出極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