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疫情蔓延對中國未來發展影響

2020-12-04 騰訊網

已經可以預見到的是,2020年世界經濟發展將會迎來一次沉重的打擊。我國在疫情爆發之時採取果斷行動,調集全國人員物資展開防控,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可能才剛剛開始。好在我國已經逐步實現復工復產,昨日我國表示還將對日韓防疫提供支援。但是歐洲與中東的疫情也已爆發。

因此,如果把疫情防控比作一場戰爭的話,無疑將是一場世界大戰,而對於我國而言,這場戰爭已經進入尾聲,未來可能會進入國外進行「防疫之戰」而我國相對「和平」的局面。此時我國可作為防疫物資的供給國,於是諸君可以回想一下二戰初期美國所處的地位,這也許對我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之前有種觀點,說的是此次疫情將重創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但是現在看來不僅不會重創,反而會強化這一地位。

原因也很簡單,放眼全球,除了中國一個能打的國家都沒有。

但是疫情影響下,我們置身於經濟全球化下,別國被疫情影響,我們的發展也會受阻,特別是一些與我們友好的國家和一些與我們經濟合作比較密切的國家深陷疫情泥潭,我們也不會感到好過。

我們不需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發展結果。

從疫情對中美經濟影響的角度答一下。本次新冠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是「供給衝擊」導致的,美國降息釋放流動性提振股市應對的是「需求衝擊」,方向性錯誤。

面臨同樣的疫情,顯然產業布局在中國,風險是最低的。退一步講,中國要是都搞不定,那基本上全世界都要涼涼。

所以雖然西方媒體不停黑中國疫情,但是但凡理性的企業都看在眼裡,產業放在中國最安全。

另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府為啥如此消極應對疫情,甚至事實上隱瞞疫情?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應對不來。

別看西方有些人對中國遭災幸災樂禍,拿著那點由所謂自由民主帶來的可憐的優越感來指責中國,那是因為當時他們還沒遭災。

一旦疫情在他們國家全面擴散,將會對齊精神和肉體造成全面打擊,徹底摧毀那點可憐的優越感。

這一天真來的時候,看著一批一批患者不治身亡,你們猜西方民眾對西方體制會有啥想法?尤其在中國的強烈對比之下。

中國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無疑已經進一步增強了,反倒是西方國家一地雞毛,制度優勢破滅殆盡。

壞的方面

那就是全世界爆發疫情,一方面會嚴重拖累世界市場需求,哪怕中國全面復產,也會少一大塊市場。

再一個,世界範圍內失控,會讓中國面臨嚴重的病毒輸入風險。

經濟學家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從先前預估的3%下滑至2.4%,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

可以看到這兩天各國針對經濟變化公布的應對措施:德國、俄羅斯等領導人都在表態,如果疫情引爆全球經濟危機,國家有能力應對,並將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計劃。這些新聞傳遞的信息再明顯不過了:各國都在預判全球的經濟衰退的到來。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上一場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雖然有著各種複雜的細節,但最終的原因卻十分明顯和簡單:美國和歐洲都出現了龐大的房地產和債務泡沫,泡沫破滅後,拖垮了世界經濟。

當時,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使得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

但今天不同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逆流而動。

現在,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遠遠大於2003年遭受SARS疫情時期(那時我國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僅有4.3%,而今天則已高達16%)。

所以說,新冠病毒疫情是否會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或者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崩盤,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中國戰勝疫情的速度能有多快。

第二,其它國家受疫情的影響會有多嚴重,以及這些國家如何應對。

在今天全球化的進程中,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對我們國家來說,最好的結果或許是自力更生,還談不上是件好事。

如果你是說「相對的發展」,因為世界疫情蔓延其它國家受到的影響很大,而我國防疫情況良好影響沒有那麼大而發生了國家地位相對的發展和超越,我覺得概率很大。確實其它國家防疫時動作遲緩、決心不足,這些會讓疫情感染人數增多、擴散時間加長,會導致更大的醫療、經濟、政治風險。而我國同時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開始逐步復工復產,在其它國家生產陷入停滯時可能可以彎道超車。

但如果你是說「絕對的發展」,因為世界疫情蔓延導致中國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變得更高,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世界疫情蔓延對於產業鏈的供給和需求端都會產生嚴重打擊,當產能不足卻又因為疫情影響無法擴張產能時只能通過削減需求解決問題,帶來的必然是必需品物價的上漲以及生活水平的降低。雖然中國目前防疫情況漸漸好轉,但在如今產業全球化的浪潮下除非中國與世界高度脫鉤,否則世界疫情蔓延帶來的經濟問題必然會連帶到中國經濟。就好比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只要還在那條繩子上肯定會受到波及。

在我看來,世界疫情蔓延對中國未來發展毫無疑問是不好的。因為我認同的發展不是比爛,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真正的國家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興廢,在此一疫╮( ̄▽ ̄)╭

相關焦點

  • 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與未來預測
    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並將長期持續;2.16個國家的證券市場熔斷,實際上是資金避難,逃離市場。川普可能因為處理疫情不當而被選下去,也可能因為需要與疫情防控及全國緊急狀態下,選民不想換領導人而連任;14. 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用「灰犀牛」或"黑天鵝"相互補足的概念來解讀顯然沒有說服力。黑天鵝事件(英文:Black swan event)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
  • 新冠疫情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
    目前新冠病毒還在全球繼續蔓延,所以很難有效預測疫情對世界經濟的長期影響以及未來的格局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和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一、全球製造業格局將會發生變化。由於作為全球製造業核心區域的經濟大國均已爆發疫情,停產、停工,各國為控制疫情擴散而封鎖邊境,導致經濟活動趨於停止。
  • 未來十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如何影響人類及世界?
    但比起歷史回顧,更重要的是認識到歷史不會簡單重演,即將到來的未來歸根到底仍把握在現代人的手中。因此,相比「疫情如何影響十年後的世界」,我們或許需要換一個方式提問:「你希望十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有關疫情對未來十年的影響,我個人認為,疫情對人類基本的適應策略的影響並不大,其主要影響應該反映在政治層面上——不同國家在處理疫情上的措施與效率不同,必將影響人們對於不同社會狀況的評估。
  • 疫情肆虐,對世界格局有影響嗎?
    美國一直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但是隨著當今世界多元化、多極化、多層次發展,霸權主義顯然是有違時代潮流的。據專業報導,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極盛一時的美國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無疑是深遠且持久的,也可以說是造成世界力量轉移的一個開始。
  • 疫情蔓延,現天價口罩!國際防護工具供不應求,世界在等著中國!
    此外,口罩告急的情況正在各國蔓延:其中韓國口罩需求增長高達7650%,政府宣布對出口口罩進行監管;義大利開始限購口罩,日本加速擴展擴招產能。世衛組織表示,全球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暴增超100倍!口罩告急的情況正在世界各國蔓延。由於疫情擴散,韓國防疫物資出現緊缺。
  • 畢馬威: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和未來發展趨勢(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和未來發展趨勢】即可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對當前中國經濟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 看來,在後疫情時代,飛機製造商會更加依賴中國
    文丨龍傑審丨 清絮自從新冠疫情在全球大規模蔓延之後,世界各國的很多行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不少西方國家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相比之下,中國在短時間內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因此,中國才能夠迅速發展自身的經濟。
  • 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2021年仍然充滿期待,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能源化工產業仍大有可為,應當積極優化能源需求結構、強化能源科技實力、加大能源保障力度,努力邁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會議認為,當今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產業布局正處於一個大變革、大調整、大衝突的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全球供應鏈以及我國經濟貿易和產業布局的改變。
  • 疫情將如何影響多國科研經費支出 生物科學或蓬勃發展
    疫情將如何影響多國科研經費支出  國際戰「疫」行動  本報記者 劉 霞  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隨之而來也會影響各國科研經費支出。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指出,一些專家擔心疫情給科學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會持續數十年,導致成千上萬名研究人員失業,並迫使各國削減科研資助。
  • 好未來為世界貢獻教育公益中國經驗
    2020年年末,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向全世界發出「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重大宣告,中國的扶貧成就舉世矚目。回顧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進程,科技教育企業作為社會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好未來集團身為其中一員,積極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努力彌補欠發達地區教育資源稀缺現狀,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世界貢獻了教育公益的中國經驗。12月22日,在教育部舉行的第六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表示,好未來集團等機構通過與教科文組織合作,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做出了貢獻,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反響。
  • 中國駐埃及大使: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百年難得的機遇
    廖力強表示,當前形勢下,峰會對加強全球抗疫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廖力強表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不可能逆轉。四場會議有三個「特殊性」。 特殊背景。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然而若考慮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長期性和複雜性的大背景下,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壓力較大。 (三)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的籤署為國際貿易增長帶來積極預期 近年來,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是影響國際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
  • 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當下形態、未來趨勢與戰略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一論斷,蘊含著中國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如何處理對外依存與戰略自主關係等一系列重大命題的新思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大體適宜的外部環境。而塑造和維護這種環境,需要因勢利導,積極作為。近年來,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新現象,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和新趨勢?
  • 疫情下的中國製造:「世界工廠」 還好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領域都受到影響。中國製造也經歷了不少波動。  一邊是大量企業迅速轉產、復工復產的「硬核」操作,一邊也有部分企業難以達產,存在訂單交付的風險。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製造企業感到壓力。  疫情之下,「世界工廠」還好嗎?
  • 交大教授費一文:疫情與行情,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3大因素
    費一文教授認為,疫情之後,中國資本市場會受到三大因素影響:局部地區與行業走勢變化、政策空間和節奏變化、投資人風險偏好變化。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使經濟基本面短期內遭受嚴重衝擊:人民幣匯率階段性承壓,資本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多國股市暴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黃金美元上漲……疫情之後,中國資本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該如何助力新經濟的發展?
  • 疫情後的世界發展格局觀察
    疫情引發的問題、分歧、矛盾或衝突,是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再次嚴重衝擊了二戰之後形成的世界發展格局和全球經濟秩序。從全球治理體系、投資貿易體系、發展模式、科技顛覆、地緣政治等諸多方面看,世界已處於劇烈動蕩的大變局中。面對當前局勢,中國審時度勢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思路。發展離不開更為穩定與友善的國際環境。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疫情在美國州際蔓延,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等成為新的重災區。美國疫情發展令人擔憂。疫情波浪式的持續發展整體拉長了世界疫情蔓延的時長,跨過夏季延續到秋冬兩季,加之確診病例居高不下,成為第二波疫情反彈的溫床。 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急劇下跌,很快接近衝破現有就業、財政和社會穩定的邊界,經濟壓力日益增加。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來源:恆大研究院來源:恆大研究院 任澤平 羅志恆 賀晨 馬家進 孫婉瑩,佔爍對本文有貢獻  導讀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
  • 疫情蔓延已經威脅到哪些航天發射?
    一貫患有拖延症的阿麗亞娜太空公司遇到這次全球大流行疫情,難逃龜速之咒。目前歐洲已是蔓延最快的地區,成為新冠疫情大爆發的新中心。感染人數激增,義大利死亡病例3405人已超過中國。法國累計確診人數破萬,英國關閉數十個倫敦地鐵站,學校從本周五起停課……疫情蔓延原本歐洲只是隔岸觀火,現在卻是城池滅火。
  • 疫情後的全球化與中國對策
    普遍認為,全世界從全球化受益最大的就是中國,在過去40多年裡,中國通過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排在世界前列的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大國。可以說,沒有全球化和中國的開放,就不會有現在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