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2020-12-04 科學信仰

人類總是希望能夠去往更遠的地方,探索更多的秘密。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夠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不過這種夢想對於現代人來說,只要你肯去做,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人類也不再滿足於此,而是希望能夠去往真正遙遠的地方,外星球。去往外星球,到外星球定居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人類的目標。不過受制於光速的限制,人類要想衝出太陽系還非常的遙遠,所以去往外星球定居的計劃只能夠在太陽系之內進行,不過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地球附近並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所以就誕生了行星改造計劃。

既然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我們就自己動手,將周邊的星球改造一下,讓它變成一顆宜居星球不就可以了嗎。說到改造,最合適的莫過於火星了。首先,火星離地球很近,火星和地球間的距離是變化的,最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裡,而最遠的時候也才不過4億公裡而已,而它們之間的距離變化周期為十五年,這有利於未來外星殖民計劃的實施,要知道過遠距離的大量星際移民就目前的科學發展速度來說很難以實現。其次,火星是一顆和地球有著很多相似地方的行星。比如地球的一天是二十四個小時,而火星上的一天只比地球多了不到40分鐘。

並且火星的軌道面和赤道面的夾角也和地球非常相近,這就使得火星上有著與地球極為相近的四季,有了這些共同點,也就有了人類定居火星的基礎所在。而且,在很早很早以前,火星本來也是一顆宜居的星球,有著大面積的海洋和大氣,之所以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是因為火星和地球的一點微小差別,那就是火星的個頭比地球小。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地球上海洋與大氣之間的循環作用,海水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會因為海底的火山活動而重新被釋放到大氣之中,這與水、水蒸氣、雨的循環是類似的。地球上如此,火星也是如此。

可遺憾的是火星的個頭比地球小,所以火星的內核冷卻速度也就比地球快,隨著火星上火山活動的消失,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不再能夠回到大氣之中,失去了大氣層的保護,火星上的海洋也開始消失,最終火星變成了今時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樣子,它不再適合任何生命的居住。既然如此,人類如何才能夠改造火星,讓他重新成為一個宜居的星球呢?從根本上來講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要重建火星的大氣層,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可惜的是從理論上來講是可以做到的,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兩極被冰雪所覆蓋。

而火星的兩極同樣存在著永久凍土,這些永久凍土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就是由火星上的海洋和二氧化碳所組成,既然如此,理論上只要我們能夠融化火星上的永久凍土,也許就能夠重建火星上的大氣層,讓它重新變為一顆宜居星球,如果這個設想能夠實現,那將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畫面,試想未來的人類可以乘坐行星際飛船往返於地球和火星之間,心中就滿是歡喜和羨慕。而且如果人類能夠成功改造火星,未來還可能會改造更多的類地行星,以後人類在宇宙中就會有很多的居所。你認為未來人類是否能成功改造火星呢?

相關焦點

  • 增加宜居星球來拓展生存空間,哪些星球適合改造,如何改造?
    人類文明的發展使得地球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地球所能夠承受的壓力也是有極限的,所以為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也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在未來,人類很可能需要拓展更多的生存空間。有哪些星球適合改造?所謂拓展新的生存空間,就是通過改造來增加更多的宜居星球,以此來分流地球人口,同時,新的宜居星球也能夠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多更為豐富的資源和能源。那麼,有哪些星球可以作為改造的標的呢?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其實在太陽系之中,具有改造價值的星球很多,比如位於小行星帶之中的穀神星就是其中的一個,而在具有改造價值的星球中,火星也不是條件最為有利的,但火星勝在了離地球足夠近,畢竟星際遷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火星是地球的鄰居,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只有5500萬公裡左右。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5500萬公裡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很近很近的,但以人類的航行能力來看,其實還是頗為遙遠的,所以人類不宜去太遠的地方開闢新的家園,從這個角度來看,火星無疑就是最佳的選擇。那麼如何才能把毫無生機的火星改造成為一顆宜居行星呢?其實火星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毫無生機,人們對火星人的想像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人類有可能將月球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那麼有沒有可能我們將它改造成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呢?宜居星球起碼要具備的特點如果從碳基生命的形成,以及維持生命體能夠正常開展生物活動和保障生存繁衍的需要出發,一個星球要實現宜居的目的,至少要具備如下幾個特點:有適宜的溫度區間。
  • 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太陽系內改造一顆星球並進行移民?
    不是有沒有可能發現,而是已經發現,而且發現了不止一顆可以改造的宜居星球,都有哪些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火星。火星體積相對地球比較小,不過與地球一樣同樣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不過沒有地球的位置完美!
  • 除火星外,太陽系內還有一顆宜居星球,科學家稱或有流淌的湖水
    文/行走天涯除火星之外,太陽系內還有一顆宜居星球,科學家稱或有流淌的湖水一直以來人類都很想找到一個可以替代地球的星球,因為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隨著人類在地球上不斷的開採資源,使得地球已經逐漸的變成了一顆可能在未來就不太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了,那如果人類不早也不未雨綢繆的話
  • 太陽系這顆星球比火星更優秀,可能更適合人類未來移民居住
    科學家們尋找人類未來可移民的外星球,除了因為地球資源枯竭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惡化,慢慢將不適宜人類的生存,為了文明的延續,也將不得不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的星球上。當然,宇宙浩瀚廣闊,一個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就達數千億個,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在銀河系更是多到無法估計。
  • 再造一顆地球,可能嗎?人類未來的星際移民或是這樣的
    到那個時候,地球上將沒有火山活動,沒有板塊運動,也沒有強烈的地震,地球會慢慢冷卻,最終變成一顆死寂的星球。在此之前,人類能否在宇宙中找到另外一個安全的棲息地呢?眾多的科學家們都在為尋找人類新的棲息地而努力著。
  • 人類有沒有可能將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改造成一個宜居星球?
    我們的太陽系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大行星有八個,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地球擁有一顆天然衛星,那就是月球,火星擁有兩個個頭比較小的衛星,分別是火衛一和火衛二。
  • 科學家模擬出火星曾經的環境,竟然也是一顆藍色的星球?
    人類在古時代就已經知道火星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直到19世紀末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在望遠鏡裡首次看到了火星表面乾涸的河床,認為這顆星球在遠古時期曾出現過智慧生命,而表面那些縱橫交錯的河床就是人工開鑿的運河,那麼這顆紅色星球在那個時候並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表面不僅有河流甚至還有大面積的海洋存在
  • 如何讓火星上充滿水,從而成為宜居星球?
    美國NASA曾經提出過一個火星改造計劃,並且得到了政府認可,現在大概在可行性報告的繼續完善階段吧。這個計劃如果真真的付諸實施,將會是人類以來最偉大的工程項目,整個工程建設時間將歷時至少數百年乃至數萬年。
  • 火星或有過「宜居時代」
    人類探索火星的意義是什麼?未來人類能否改造火星,並在火星上生存?近日,本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孔大力,他做了相關回答。廣州日報:人類探索火星有哪些意義?孔大力:地球是一顆行星,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生命搖籃。而在地球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它們各具特點,彼此不同。作為一顆典型的「類地行星」,火星和地球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火星比地球小,距離太陽更遠。
  • 人類移民火星真的可行?究竟有什麼辦法,火星能改造成宜居星球?
    important}人類移民火星的討論,一直以來都不絕於耳。有人可能認為,火星大氣稀薄,沒有氧氣和足夠的水源,溫度也太低,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移民火星還太遙遠。科學界以及一些官方機構對於火星以及移民火星的研究早就在路上了,而民間的科技團體和公司也躍躍欲試,比如,科學怪咖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公司。可見,移民火星應該有其可行性,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官方機構和民間組織投身其中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火星移民計劃如何才能實現。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今年夏天,人類航天領域將會出現多次「大動作」,美國、中國、以色列瞄準了火星將要運行與地球最近距離的時機,以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7月17日,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順利運到了發射區,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也成功發射。於是人們也開始對火星的未來充滿了遐想,未來中國能否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基地?移民基地裡是否需要發展農業?可以說,大家都對火星充滿了憧憬和想像。
  • 有沒有可能對月球大氣進行改造,使其變成一個宜居的星球?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也是地球自然環境演化的產物,所以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最適應的就是地球現在,或者說是新生代末期的地球環境。其中,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包括大氣、溫度和液態水等條件,我們在太陽系外尋找宜居星球時,主要也是通過該行星和恆星之間的距離,來推測行星的表面溫度是否適宜,從而推斷是否宜居,很多超級地球就是這麼判斷的。
  • 讓木衛二與火星合併,再給火星一顆衛星,火星也許就可以居住了
    其實在太陽系之中,具有改造價值的星球很多,比如位於小行星帶之中的穀神星就是其中的一個,而在具有改造價值的星球中,火星也不是條件最為有利的,但火星勝在了離地球足夠近,畢竟星際遷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火星是地球的鄰居,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只有5500萬公裡左右。
  • 科學家指出造成金星環境改變的2個猜測,曾經也是一顆宜居行星
    是由生命代謝才會產生的氣體,這也意味著金星在過去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宜居星球,而並非現在如同地獄般的極端環境,然而最近國外媒體報導NASA在1978年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些物質,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對外公布這個發現。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僅在太陽系,就有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和地球一樣位於宜居帶,但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且進化出了人類。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 火星被人類改造成為宜居星球需要分幾步
    首先以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展開,作為一家私人科技企業,SpaceX公司2015年發射獵鷹9號火箭,完成發射任務之後成功的垂直降落回指定落點,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成功回收運載火箭,到今天有5年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