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新方法或升級量子計算

2020-11-28 中國網財經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光晶格中超冷原子自旋比特糾纏態的產生、操控和探測,向基於超冷原子的可擴展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日前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報導了這項重要研究成果。

  近十幾年來,已有很多實驗演示了操控多個量子比特進行信息處理的可行性。但迄今這些實驗中所能操控的糾纏態的比特數僅在十個左右,而未來實用化的量子計算體系需要同時操控幾十乃至上百個量子比特。

  隨著近年來超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的發展,囚禁在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成為解決這個關鍵問題的理想體系之一。中科大研究團隊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合作,首先把超冷銣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裝載到三維光晶格中的一層,進一步蒸發冷卻原子到低於10納開(比零下273.15攝氏度高1億分之一攝氏度)的超低溫,並實現了這層二維晶格中的超流態到莫特絕緣態的量子相變,從而獲得了每個格點上只有一個原子的人工晶體。他們創造性地開發出具有自旋依賴特性的超晶格系統,形成了一系列並行的原子對,並且在原子對所在的格點間用光場產生有效磁場梯度,結合微波場,實現了對超晶格中左右格點及兩種原子自旋等自由度的高保真度量子調控。他們還開發了光學分辨約為1微米的超冷原子顯微鏡,對這層晶格中的原子進行高分辨原位成像。

  通過以上關鍵實驗技術的突破,光晶格中超冷原子量子調控能力獲得大幅提升,研究團隊首次在光晶格中並行製備並測控了約600對超冷原子比特糾纏對,邁出了面向可升級量子計算的重要一步。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團隊在半導體量子比特耦合...
    原標題: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團隊在半導體量子比特耦合與擴展方面取得進展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中科大教授獲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記者10月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陸朝陽教授近日被美國物理學會授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以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發布瀚海20超級計算系統:讓科研「鯤鵬展翅」
    「瀚海20超級計算系統」在HC期間的發布儀式「瀚海」建成:性能更強、更節能中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網絡信息中心主任、超級計算中心主任李京在HC分享「瀚海20超級計算系統」建設經驗眾所周知,中科大在量子信息、化學與材料、物理、微尺度物質科學、核科學等學科領域,位居國內科研前沿,此類學科對於計算量需求巨大
  • 中科大教授獲美國量子計算獎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頒給陸朝陽,獎勵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同年,陸朝陽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實現了量子大數分解算法。2008年,陸朝陽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在三年之內完成了博士論文和答辯,同時成為了入選比例不到1%的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Fellow。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自旋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
  • 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探索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聯合研究團隊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聯合研究團隊在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的基礎上,開發新型譜學方法系統表徵了兩量子比特間耦合模式的演化。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80後科學家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LandauerandCharlesH.BennettAwardinQuantum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頒給陸朝陽,獎勵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
  • 捷報: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量子計算獎
    中科大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量子計算獎@國際街拍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自旋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陸朝陽畢業後回國,加入潘建偉帶領的中科大量子信息「夢之隊」,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光子操控等方向上獲得突破。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有望實現多量子比特...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產綜合性旗艦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 中科大在量子通信等尖端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2001年,潘建偉回到中科大組建量子通信實驗室,在不到20年時間裡,他和團隊取得累累碩果,研究成果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量子科技世界前沿的突破,只是中科大誓攀創新之巔的一個側影。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中科大新增臨床醫學、人工智慧、量子科技三個博士點
    為了更好服務國家重大發展需求,始終緊跟國際前沿科學步伐,中科大近年來也推陳出新著力發掘新的學科增長點,進行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研究方向戰略布局。新工科和新醫學建設深入推進科大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世界領先優勢,中科大人工智慧領域校友企業在中國AI獨角獸企業中佔據半壁江山,科大訊飛、商湯科技、寒武紀等一大批人工智慧校友企業已經成長為語音智能、智能交互、AI晶片等領域的核心企業。
  • 中科大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量子計算時代更近了
    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   在位於中國科技大學東區理化大樓中編號為「01003」的實驗室內,密布著錯綜複雜的管線及各類光學和電子設備,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不斷攻關,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
  • 【大公文匯新聞】中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新突破
    【大公文匯新聞】中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新突破 規範場理論描述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湮滅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布模式來模擬(中科大供圖)(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趙臣 合肥報道)記者今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專家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中科大破格晉升的最年輕教授段路明197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市,1990年畢業於桐城中學,因化學競賽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中科大,師從時任中科大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開放實驗室主任郭光燦。1998年,段路明因在讀博期間就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2篇論文,提前一年畢業,留校任教。
  • 中科大80後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設立的量子計算獎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頒給陸朝陽,獎勵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自旋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回國後,陸朝陽加入潘建偉帶領的中科大量子信息「夢之隊」,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光子操控等方向上獲得突破。
  • 中科大團隊實現量子計算的時間最優控制 Phys. Rev. Lett. 論文推薦
    撰文 Michael Schirber編譯 彭曉晗審校 金莊維中科大杜江峰團隊的最新研究實現了兩位量子邏輯門的時間最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