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恐艾症都是無知造成的
□記者 蔡建華 實習生 肖霄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有過一次婚外性行為,或做過一次手術,或輸過一次血,或者到牙科治療過牙病,牙齒出了一點血,之後,就懷疑自己有了「愛滋病高危行為」,直至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拼命捕捉自己身上的愛滋病「症狀」,終日誠惶誠恐,杯弓蛇影,吃不好睡不著,精神萎靡,反覆諮詢反覆檢測,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他們,就是恐艾症一族。
即使當時感染了愛滋病,也要等4周、6周,甚至3個月後才能檢測出來(檢測出來之前這段時間醫生稱之為「窗口期」)。而對於恐艾的人來說,他們就像殺了人等待法院判決的罪犯,隨時等待著死刑判決書,在等待判決的時間裡,他們度日如年,既料到了被「執行槍決」的結果,又懷有一絲生的希望,內心極其痛苦。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河南省傳染病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孫燕,負責該院愛滋病諮詢門診(諮詢、檢測均免費)的工作,經常接觸恐艾症的人,她發現一個規律:越是恐艾的人,越是自己嚇自己,檢測後絕大多數人沒事。相反,個人平常大大咧咧心裡沒有愛滋病概念的人,偶爾的一次檢測,卻被診斷為愛滋病患者。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在大家都在關心愛滋病患者時,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恐艾症這個群體,他們,同樣需要社會的關懷、鼓勵和幫助。
1.他們都有恐艾症,又都不是愛滋病患者
●從愛滋病病房出來,他發現手破口了
今年3月,記者小宗頻繁出入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採訪,這家醫院是我省收治愛滋病患者的定點醫院,小宗到這家醫院採訪,必須去愛滋病病房,並和愛滋病患者接觸。
因為事先知道要和愛滋病患者打交道,小宗每次去醫院前,都要檢查面部和雙手有無傷口,確定無風險後才進入醫院。一次,在醫院愛滋病病房、愛滋病諮詢門診和愛滋病患者面對面交流後,他出醫院大門時突然發現左手無名指有傷口,而且還流了血。小宗心裡咯噔一下,有一定醫學常識的他並不害怕和愛滋病患者接觸,因為他知道僅僅是面對面交流是不可能感染愛滋病的。但是,他聯想到一些愛滋病患者為了報復社會,故意在商場、電梯等擁擠的場所,用帶有愛滋病病毒的銳利刀具扎行人的場景,開始擔心起來。
從醫院出來的第三天,他和幾個朋友聚餐喝了點酒,席間朋友們聊天,談到某酒店的總經理被檢出愛滋病的話題,小宗恐艾心理更重了。第二天,小宗開始拉肚子,雖然小宗平時喝酒後也拉肚子,但他感覺,這次拉肚子的症狀更重些。此時,小宗開始懷疑自己真的得了愛滋病。
小宗開始在網上查閱資料,不少資料中說,腹瀉是愛滋病眾多症狀中較典型的一個。又過了兩天,小宗的頭有點痛,還伴有低燒。
經過自我判斷,小宗認為自己真的患上了愛滋病,他趕快諮詢專家,想做愛滋病的檢測。專家告訴他,從感染愛滋病病毒到確診,需要4周、6周甚至更長時間,現在檢查,即使被感染上了,也查不出來。聽了專家的話,小宗的心情更沉重了。
接下來,小宗的生活和工作完全被打亂了。
●警報剛解除,新一輪的恐艾又來了
前段時間,小邢沒有把控住,和洗浴中心的坐檯小姐發生了性關係。當時,他是戴了安全套的,做愛過程中,小姐吸了小邢的乳頭,當時小邢感覺乳頭有點痛,可能是小姐用力比較猛,或者牙齒有剮蹭。
當時,小邢並沒在意,事後第二天,他突然想到小姐用力吸他的乳頭時,會不會吸破了,要不怎麼會那麼疼呢?要是真的破了,恰巧小姐此時口腔裡有潰瘍,不就造成傷口接觸血液傳染愛滋病了嗎?
小邢查看了乳頭,發現並沒有明顯的傷口結痂的痕跡。他接著又想,會不會破損比較小,當時沒發現,隔一天已經痊癒了呢?
又過了幾天,小邢的嘴巴裡長了兩個小紅點,智齒邊上長了一塊白色的肉。
到了第三周,小邢的身體有點發燒,37.2℃的體溫持續了好幾天。小邢更堅信,這些都是愛滋病的症狀。
終於挨到了第六周,小邢迫不及待地到疾防部門做了檢查,結果顯示陰性,專家說,如果這時檢測不出愛滋病,危險性幾乎就可以排除了。
沒想到的是,警報剛解除,小邢的新問題又來了。回到家的小邢開始回憶在疾控中心抽血的場景。當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採血時戴的不是一次性橡皮手套,小邢看她採完血後,用酒精棉球按壓針眼的時候,皮手套碰到了針眼,針眼處還在出血。小邢又開始擔心了,去疾控中心做檢測的人難免有一些愛滋病患者,萬一手套上有病毒,不就感染上愛滋病了嗎?無論專家如何解釋,小邢仍然感覺有可能被傳染,並決定過段時間再做一次愛滋病檢測。
●做完口腔檢查擔心被傳染愛滋病,他一個月瘦了8斤
小陸自己也沒想到,做一次普通的口腔檢查,他竟然懷疑自己被傳染上了愛滋病。
兩個月前,小陸到醫院耳鼻喉科看嗓子,排在他前面的是一名20多歲打扮時髦的女性患者,醫生給她做檢查時,她還不斷給男醫生拋媚眼,檢查完了,還不忘向醫生發嗲。女人走後,小陸開始做檢查,他發現男大夫給他用的口鏡,和上個女患者用的是同一個,而口鏡僅僅在酒精裡泡了1分鐘。
當晚回到家,小陸看了一檔電視節目,正好播的是醫院消毒器械消毒不徹底、患者感染愛滋病的故事。小陸心裡開始發毛,想到醫生給他做治療時,會不會消毒也不符合規範呢?而且,他想像著排在他前面的那個女患者,咋看咋像坐檯小姐,如果她有愛滋病,肯定會傳染的。
第三周時,小陸開始低燒,體溫是37.3℃,後來燒到39.3℃,輸液治療後體溫稍微下去點,但是身上開始發紅,還長出了蕁麻疹。接下來,開始出現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眼眶疼痛等症狀。一個月內,小陸體重少了8斤。
事後兩個月,小陸鼓足勇氣到醫院做了檢測,結果是陰性,小陸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2.性格偏執和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最容易患上恐艾症
愛滋病恐懼症俗稱恐艾症,是一種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等多種心理症狀的心理障礙。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清霞說,有兩類人群容易患上恐艾症,一種是性格偏執的人,一種是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恐艾症患者不僅僅是由於對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了解不夠,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性格問題導致的,也就是說,恐艾症患者可以是有過高危行為的人,也可以沒有過高危行為,恐懼完全來自自己的主觀想像和聯想。比如以上的兩個病例。
還有一些人,看到「愛滋病」三個字,即出現緊張不安和煩躁,擔心自己感染愛滋病,又不敢去醫院做檢測,以致生活、工作大亂套。這些人,並不一定有過高危行為,但他們屬於偏執性格,一旦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就會執著地這樣認為。
當然,更多恐艾症患者,是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他們和網友、情人,甚至是洗浴中心的坐檯小姐,做愛時沒有戴安全套,或者戴了安全套,但做愛過程中有接吻、口交等行為,事後越想越害怕,如果此時有類似愛滋病的症狀,更對自己得了愛滋病深信不疑。因此,這些人反覆檢測,四處求醫,即使經過多次檢查,已經完全排除得愛滋病的可能,仍然不能消除恐懼。
3.恐艾症的症狀多數是嚇出來的,不會有事的。恰恰相反,真正的愛滋病早期,90%的人沒有任何症狀
如果讓你回答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是什麼,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是愛滋病。因為愛滋病不能徹底治癒,患者最終會死亡。
趙清霞說,正是愛滋病的可怕,很多人才擔心得這種病,認為一次高危行為就會得上愛滋病,把自身出現的情況,拼命往愛滋病的症狀上靠。
一名發生過「一夜情」的中年男子,做愛後出現咳嗽症狀,而且伴有發熱、腹瀉,上網一查,發現愛滋病的症狀和他的症狀一樣,心理防線一下子垮掉了。中年男子一直咳嗽了兩個多月,正當他確信自己真的患上愛滋病的時候,他到醫院做了檢測,醫生告訴他不是愛滋病。他到呼吸內科,大夫說他得的是氣管炎,氣管炎的病程可以持續2個月。
還有一些人,高危行為後出現腹瀉,或者口腔有了潰瘍,便認為是愛滋病。其實,腹瀉和口腔潰瘍,在生活中很常見。得恐艾症的人,處於焦慮狀態,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出現拉肚子或口腔潰瘍的現象。真的感染了愛滋病,90%的感染者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把腹瀉、口腔潰瘍當成愛滋病症狀,是受了一些新聞報導的影響,比如,新聞經常有這樣的報導:一個人腹瀉或口腔潰瘍久治不愈,最後一查是愛滋病。其實,愛滋病患者如果出現腹瀉或口腔潰瘍的症狀,多數是到了晚期,而剛感染愛滋病的時候,是不會有這些症狀的。
孫燕說,到愛滋病諮詢門診諮詢的人,即使是因為婚外性行為出現的恐慌,也不願意對醫生說,常把恐慌的原因歸結為去公共浴池洗澡、在賓館的衛生間蹲了坐便器等。
另外,大家對醫生所說的高危性行為不了解,認為只要發生婚外性行為,不管戴還是不戴安全套,都是高危性行為。其實,所謂高危性行為,是指和愛滋病患者或愛滋病病毒攜帶者發生性關係或體液接觸,如果對方沒有愛滋病,即使不戴安全套,也不屬於高危性行為。
趙清霞主任醫師說,愛滋病也不是那麼好得的,很多恐艾的人,過了窗口期(6周時檢測,可以排除99.99%,3個月時檢測,可以100%排除)後檢測為陰性,仍然不放心,反覆去檢測,其實根本沒必要。
醫生是和愛滋病接觸較密切的職業,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出現因為給愛滋病診療而感染愛滋病的醫生,何況不和愛滋病患者經常接觸的普通人呢。趙清霞曾經就有過一次職業暴露,那次,她給一名愛滋病患者拔針,針頭在空中劃了個弧線,正好刺到她的胳膊,還流了血,6周和3個月後做檢測,最終排除了愛滋病感染。
還有一個,愛滋病並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的例證,是今年8月21日,徐天(化名)在北京坐計程車時,被車上雜物夾內的針頭扎傷,後經疾控部門檢測,針管內有愛滋病病毒。徐天經歷「針頭扎傷」事件後,女朋友和他果斷分手,正當很多人認為他必感染愛滋病無疑時,11月22日,徐天正式排除了感染愛滋病的可能。
趙清霞說,流傳已久的「愛滋針頭說」看似合理,卻不可信。因為,愛滋病病毒只能在液體中存在,在乾燥環境中,病毒10分鐘就會死亡,在56℃的環境中30分鐘滅活(即病毒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針頭上的血液含量很少,含的病毒量更少,而人體體內至少需要進入200個病毒才會造成感染。
廣大的恐艾一族,當你們看了以上這些有驚無險的例子,你們還會恐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