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贏 !"11 月 20 日,在廣州芳村的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東廣播電視臺各廣播頻率在此舉行 " 大愛有聲 · 奔康,我們在一起 " 現場大型主題活動。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擔任指導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主辦。
據了解,廣東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涵蓋了桂川黔滇四省區、14 個市(州)、93 個貧困縣,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全方位的扶貧協作,東西部協作發展到經濟合作、產業對接、互利雙贏的新階段。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正是推動脫貧攻堅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效銜接的其中一個重點工程。
當天,多位優秀的扶貧協作幹部,與來自四省(區)的群眾代表來到活動現場,分享他們在脫貧奔康路上的豐富收穫。
飛行員一家四口到貧困區支教
傅斌是一家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有 13 年的從業經歷,其妻子劉婧有著多年的美術教育的工作經歷,一家四口生活在深圳市南山區,兩夫妻在工作之外還是一名志願者。
廣西百色市田陽區由深圳市南山區對口幫扶,2019 年 8 月, 傅斌和劉婧以個人自發方式到田陽區那滿鎮中心小學開展支教志願服務,五歲和八歲的女兒也在那滿鎮中心小學隨班就讀,是兩地教育對口幫扶中的首例。
" 我教體育和英語,我愛人教美術和音樂。" 在活動現場,傅斌告訴記者,當時和妻子商量一下之後,決定自發前往支教," 我們把小孩也帶上到那跟班就讀,從小磨練一下小孩,對孩子很有意義,對大人都是一個難得經歷。"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那滿鎮中心小學的學生,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負責教學英語的傅斌剛開始也遇到難題,學生的隨堂測試交白卷的不在少數,為此傅斌主動把英語課加到每周四節,自費購買動畫課程,每天帶孩子們大聲讀,開口說。第一個期末考便有 12 個同學成績在 90 分以上,平均分躍升到那滿鎮各鄉村小學第一位。
而其妻子劉婧也遇到難題,她發現該小學非常缺老師," 沒有專職副科老師,美術書、音樂書是幾個小孩共用。"
傅斌、劉婧的到來,也打開了那滿鎮中心小學的學生的視野,以及對夢想的追求。因為傅斌老師的教學,學生黃宇明愛上了英語,在得知傅斌是一名飛行員,他當時覺得太震撼了," 老師教我們要敢於夢想敢於追夢,我會好好努力的。"
教育幫扶,帶來的影響是長久的,對當地小孩的成長也是有著很大的鼓勵。" 我希望更多熱心市民,自發踴躍去幫助貧困地區的小孩,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婧說。
建生態農業園區帶動就業 教當地人學技術
同樣用 " 智慧 " 扶貧的,還有深圳扶貧協作幹部黃斌。
2018 年 5 月,黃斌作為扶貧協作幹部奔赴四川甘孜州石渠縣,擔任石渠縣委常委、副縣長,打開了當地產業扶貧路徑。
剛到四川甘孜州,劇烈的高原反應,吃不慣的川味飲食,高寒乾燥的氣候,這是黃斌面臨的困難,不過很快他逐漸適應了工作生活環境,可以操著一口半生不熟的四川話和藏語和當地幹部群眾交流。
在黃斌和廣東省援川前方工作組的積極籌措和支持下,鄧瑪觀光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應運而生,以發展現代高科技農業為突破口,建立起 "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貧困戶 " 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挑上了 " 金扁擔 "。
成立以來,生態科技園迅速成長為當地脫貧致富的一艘 " 航空母艦 "。100 棟冬暖式大棚和 100 畝露天蔬菜種植園初現雛形,在康巴高原上也能種出水靈靈的西紅柿、草莓、辣椒等各種有機蔬果。
2019 年,該園區總產值 4046.32 萬元,42 個貧困村入股分紅 126 萬元;先後共解決 870 多人就業,人均工資收入 3000-4500 元 / 月。
" 我之前都在外面打工,自己負擔生活費,收入也不穩定。現在我在這邊工作,離家很近,騎摩託車只要 5 分鐘, 4000 多元的工資每個月準時打進我的卡裡。" 當地一名貧困戶次仁線波在黃斌的介紹下,來到該園區當上一名分揀工人,也學到了技術。
產業帶動就業,進而帶動貧困戶脫貧,這正是黃斌重點關注的方向。黃斌在生態園裡專門建起了 23 個大棚,給有意願、有能力和悟性的農牧民,免費提供種苗、化肥、農藥,手把手教他們技術,帶他們跑周邊玉樹、昌都、成都的市場,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懂市場的 " 致富帶頭人 ",從而達到帶動一片,致富一片的目的。
黃斌認為,要想長久地促進當地發展,不止要紮根第一產業,還要發展生態旅遊,吸引更多人來到美麗的 " 太陽部落 "。
採寫:新快報記者何生廷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