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獲悉,國家光電產品光輻射安全質檢中心(簡稱國家光電中心)自籌建以來,按照邊建設、邊服務的思路,充分發揮國家級質檢中心「六大平臺」的作用,服務光電產業發展。
一是發揮檢驗檢測平臺作用。以產業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為企業制定專門的技術服務方案,高效提供檢驗檢測服務,為企業減負。其中對全市路燈節能改造驗收、普利斯通的廠區照明節能改造驗收創造社會效益8000餘萬元,與仲愷高新區政府搭建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完成仲愷高新區企業EMC測試時間1200餘小時、安全與性能測試企業210餘家產品800餘批次、國際認證13宗,「三個一點」的合作模式(政府補助一點、檢測機構優惠一點、企業自己出一點)為企業節約費用1500餘萬元。
二是發揮產品中試平臺作用。瞄準光電產品出口的實際需求,加強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研究,開展檢測實驗室國際互認,幫助企業更快更有效地獲得國際認證,降低成本,搶佔國際市場先機,增強競爭力。已完成VCCI、IC、FCC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註冊,獲得Nemko、TUV、UL、FCC、VCCI、歐陸檢測等國際認證機構認可和授權,並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能夠為廣大LED企業提供電磁兼容、電器安全等方面的測試、整改、場地出租以及國內和國際認證服務,有效解決了該市企業產品研發中試面臨的測試難問題。已為企業開展國際認證20餘宗、國內認證10餘宗,為企業節約成本400餘萬元。
三是發揮標準制修訂平臺作用。充分發揮全國光輻射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國家LED產品質檢中心技術聯盟單位、國家照明電器產品質檢中心技術聯盟單位、廣東省照明學會理事單位的作用,積極參與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起草1項、省級地方標準制修訂5項、企業標準制修訂4項。其中GB/T30117.2-2013《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 第2部分正式發布實施,規範了LED輻射安全相關的製造要求,對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規範促進作用。
四是發揮檢驗技術研究平臺作用。申報或參與科研項目14項,包括國家質檢總局課題1項、省科技項目4項、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3項、惠州市科技項目6項;以國家中心為平臺,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設備優勢,積極參與各級科研項目和開展檢驗技術研究工作,不斷提升中心的綜合實力,為光電產業發展起到了更好的技術支撐作用。
五是發揮人才匯聚平臺作用。先後成功舉辦了「綠色光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惠州市LED技術論壇」、「國際光輻射安全技術論壇及測量技術研討會」、「2015年度國家LED質檢中心技術聯盟年會」等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會,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深入了解LED產業前沿信息提供了平臺;7次邀請國際認證機構的資深工程師專家與惠州企業進行面對面的探討,為企業詳細解讀國際市場準入制度和關鍵技術法規要求,幫助企業更有效地獲得國際認證,降低認證成本,贏得市場先機,為企業節省專家諮詢費用100餘萬元。
六是發揮人員培訓平臺作用。為雷士光電、光子科技、華陽光電等10餘家企業的技術人員提供300餘人次的技術培訓,幫助其提高檢測水平,為企業節省培訓費用數十萬元;與偉志照明和西頓照明等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為其提供國內外檢測認證、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技術支持。 (黃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