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強國,第二也不是中國!

2020-11-29 騰訊網

作者:年勇

美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強國,

第二也不是中國!

9月9日,以「新製造時代」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製造峰會」在廈門召開。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原司長年勇表示,美國一直以來沒有放棄製造業。去年美國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81%,但其中60%以上都是為製造業服務的。目前中國製造業仍然顯現出較多的不足。

以下為年勇的演講速記,中制智庫整理——

智能製造是一個特別大的題目,我講點自己的認識,跟大家分享。按理說,今天要講製造業,有人跟我說不太理解,說你還講製造業,題目和內容都有點LOW。我說講什麼不LOW呢?講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不LOW,但是我說你理解錯了,我們這個社會目前最大的誤導就是製造業不行了,製造業落後了要講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之類,才跟得上形勢,才與時俱進。這是當前社會最大的問題。

美國從來沒有放棄製造業

要談製造業是因為當前製造業還是我們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我們科學技術的基本載體,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體現在哪裡?唯一的標誌就是製造業發不發達。這個是我們現在沒人說的,不想說,不願意說,我總結,人類的發展進步就是製造業的發展進步。人家會說我偏激,我說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在於人可以製造工具。現在有一個說法叫做美國是服務經濟了,後工業社會,不搞製造業了,而中國製造業很發達。你知道美國的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可能不一定對,大家共同交流。

去年美國服務業的比重是81%,以此證明美國是後工業經濟,是不要製造業的經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國服務業的81%裡頭,美國製造業去年是2.36萬億,佔經濟總量的11%,服務業是81%。大家不知道81%背後的東西,背後是什麼?美國的服務業裡頭60%以上都是為製造業服務的,大體這些年佔美國經濟總量48%、49%、50%。什麼意思?美國為製造業服務的生產性佔一半,就是說美國經濟全部總量裡有一半是為製造業服務。加上製造業本身就超過了60%。換句話說,可以說美國製造業佔美國經濟總量超過60%。那美國其是一個製造業國家,還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美國從來沒有放棄製造業,直到今天。前天川普還說,美國要成為世界製造業的超級大國。中心意思是講要擺脫中國的依賴,美國要成為世界製造業的超級大國。總之,如果我們中國對這個認識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計中國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智能製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一,昨天。人類歷史就是科學技術不斷為製造業賦能的歷史,我們不斷發明新的科學技術,不斷的應用在製造業上,促進位造業的發展進步。

今天之所以叫它智能製造,智能製造提出的時間不長,是1988年美國的懷特教授出的一本書《智能製造》,這裡面首次提出來,提出來以後到現在也就32年,時間很短。實際上說起智能製造,往前追溯,應該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那個時候是1776年,瓦特發明蒸汽機,那個時候製造業開始比較快的進步。為什麼工業革命是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動力的進步,不用人去拉,人就可以解放出來,是機械化時代,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了製造業的現代化進程。

又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以1821年法拉第發明電動機為標誌,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電氣化時代又上了一個臺階。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1946年發明電子計算開始,我們進入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時代還在持續,至於持續多長時間不知道。

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經歷了自動化或者叫數位化,後來經歷了網絡化,近幾年由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等新技術的出現,包括人工智慧的技術,第三次工業革命就認為是智能化時代。在過去200多年當中,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放棄過製造業,而且始終處在製造業的領先地位。近年來,推進位造業的能力水平及各方面,發達國家從國家層面提出的很多的戰略,也提出很多的支持措施,包括資金支持。他們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在推進位造業智能化方面有很多的戰略舉措。

從國內來看,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緊跟發達國家的步伐,向他們學習,抓住全球產業大勢,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的製造技術有機融合,這方面還是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取得了很多成就,這些成就就不一一列舉。為什麼有這個成就?一個原因是我們積極向別人學習借鑑,一個是我們自己不斷努力的結果。

第二,今天。儘管過去30年我們在製造業取得很大成就,發展成世界第一大製造體系(總規模),製造業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距離發達國家差距還非常巨大,儘管塊頭不小,但是從技術、工藝、材料、水平能力上各個方面,比較高端這部分差距還是非常巨大。

當然,但是真正走工業化的時間還是比較短,實際上也就這40年,換句話說,現在我們取得成就實際上是我們用三四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近300年的工業化道路。走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百年,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百年,又走過了第三次工業前三四十年,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急速的追趕,勢必肯定缺失了很多東西,少了很多環節。

所以說,歸納起來比較突出有三個方面:

第一,產業基礎十分薄弱。現在產業基礎包括研究的基礎、產業化的基礎、應用的基礎等等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對後面的應用至關重要。因為前面工業化時間很短這個客觀現實,好多基礎研究沒有跟上,包括大學研究機構包括大企業的基礎研究都很差。基礎研究如果上不去,一百多年前美國有一個物理學家叫做亨利羅蘭,他有一個演講,他說為了應用科學,科學本身必須成功,假如我們停止科學的進步而只留意科學的應用,很快就會退化成中國人那樣。多少代人以來他們都沒有什麼進步,因為他只滿足科學應用,卻從來沒有追問過他們所做事情的原理,這些原理就構成了科學。到了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改的怎麼樣了?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看到的現實是我們重大的基礎理論,重大的原創核心技術幾乎是空白。到今天4G的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核心基礎零部件等都嚴重依賴於國外。

目前我國高端的晶片,智能的工業機器人等等這些硬體我們幾乎不能生產,我們原創的作業系統等這些關鍵軟體也要依靠進口。打個比方說驅動電機,生產驅動電機一個小部件國內生產規模很大,全世界沒有人可比,但是製造這個電機所需的高速精密軸承,耐電的材料,高精度的位置和溫度的傳感器,裡面的電子開關IGBT等等這些東西我們沒有一件能生產。由於基礎的研究差,導致了底層的硬體、底層的軟體都要依賴別人,這是我們發達國家和美國最根本、最大的差距。就是因為我們基礎研究差的原因。

第二個短板是產業生態上不去。製造業的整個產業鏈不完整,這個問題非常突出,有的環節是空白的。而且我們為智能製造服務的這些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還差得很遠,比如說這兩天討論的工業網際網路、5G,包括數據資源的體系、人才資源體系幾乎沒有什麼健全。

第三,產業環境亟待提升。我歸納有三個偏差,一個偏差是不重視製造過程、製造經驗的結果。這個積累非常重要,就是好大喜功,沒有認識到工業1.0、2.0、3.0到4.0要一步一步走,為什麼?因為工業化的進程可以縮短,不可以省略。省略了任何一個環節將來都要付出沉痛的代價,而且早晚還要補上。你想跳過,將來都要付出代價,而且這個代價非常沉痛。所以第一個偏差是認知偏差。第二,引導偏差,很多引導策略不系統、不完整,碎片化,沒有辦法執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差,重點也不突出。這種情況下怎麼形成共識、形成合力。第三個偏差就是執行偏差,在推進位造業智能化或者推進智能製造過程中,沒有看見主導力量,各自為政,一片散沙,而且資本、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浪費掉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形勢,就是這麼嚴峻。

第三,明天。明天面臨什麼?實際上很清楚,今天面臨什麼短板、瓶頸,那就是我們明天要努力的方向。這樣說的話,

第一,是要夯實基礎。當然有大學問題、研究機構問題、企業的問題,這些基礎都要夯實,沒有這個基礎想飛是不可能。意思是,必須全社會有這個意識。大學在基礎研究中承擔至關重要的角色,美國的經濟起飛有兩個引擎,一個是美國西部在加州的舊金山灣區,一個在美國的東部,在美國麻省的波斯頓,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個特別活躍,創新成果層出不窮。西部有加州大學,有史丹福大學這樣一系列的著名大學。東部地區有哈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這些大學有雄厚的研究力量,有長期的積累,有源源不斷的學生進來和出來,就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美國這兩個地方圍繞著大學形成相當發育的產業,大學裡頭的發明創造提供產業化的一系列製造業。還有為製造業系統提供金融支持。

同時,這一套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體系和發達的金融業體系就確保了美國從大學的基礎研究出來的成果能夠小試、中試、產業化,然後放大,最後就是很大的產業。工廠可以不放在美國,可以放在中國、歐洲。但是,它的原創成果在他的大學裡,而且這些教授、實驗室主任領著老師學生圍繞著某一個細分領域,一個小領域持續研究。而且從前幾代的實驗室主任接過來這個接力棒。

曾經有一個中國小孩在那工作,我就問他,你是幹什麼的,他就做研究,來了半天。我說我想知道你半年你的學習、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他說我的半年全部在實驗室,早上起床吃點東西就到實驗室,到晚上十一二點回去。他說也不是老師要求他這樣子,從實驗室主任到一幫的年輕老師到學生都是這樣的狀態,而且全是自願的,每天的狀態都非常激昂,覺得有意義。我說這就是美國強大的唯一原因,誰能做到一點誰就是最大最強的。

第二,健全生態。一個是健全智能製造產業鏈,把短板補上。一個是推進智能製造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工業網際網路、5G。一個是人才體系的建設,沒有人什麼都幹不成。

第三,完善環境。第一,提升認知水平。第二,加強引導,要破除引導策略的碎片化。我曾經牽頭制定了一個《增強制造業核心技術三年行動計劃》,每三年一次,為什麼要制定這個?就是想集中少數重點領域,把各種資源、資金、人才都集中到這個領域,使這個領域儘快有所突破。現在已經執行到第二輪,支持了一大批項目,效果非常好。第三,推動實施。我們講智能製造核其他重心還是製造,你不能想像你的製造不行,上面再加計算機,加個軟體就行了,不是這樣的,製造業需要積累,需要摸索,它有很多隱性知識,不是三天兩天就學得來的。如果不熟悉製造過程、製造程序、製造工藝、製造經驗,那後邊的再多的數據都沒有用,你根本不知道數據背後是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講智能製造的推進可能需要一個製造業巨頭來引領來主導,沒有的話,這個事情就很難做。製造巨頭才了解製造業,才明白製造工藝、製造的程序和掌握製造的核心技術,不掌握這個,你想引領也引領不了。國際上最典型就是GE,上百年的製造業製造經驗,它對製造工藝、製造領域的理解比任何其他企業都深刻。同時又有巨大的實力來提升信息技術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技術的關鍵,這樣,兩方結合才可能引領智能製造的發展。意思是製造業大企業要成起歷史責任。

不忘初心,傳播正能量!

相關焦點

  • 全球五大軍事強國榜單公布,美國這次不是第一?中國排名很意外
    最近兩年,中國迅速崛起,不僅拿下了五代機、高超音速飛彈,甚至還將航母數量擴增到了兩艘。也正是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過快,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中國加以重視,甚至經常會列出軍事排名以此來估測中國目前的實力。五大軍事強國排名公布,美國不再是第一?
  • 全球十大工業強國,美日德依然穩居前三,中國排名第幾?
    除此之外,每個發達國家幾乎都掌握著幾項傲視全球的獨門工業技術。那麼當今世界上工業最強的十個國家分別是誰?中國在不在其中呢?首先,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我們中國目前並未入選世界十大工業強國,因為前十位國家的工業技術實在是太強大了。
  • 日版世界強國排名出爐,美國仍是世界第一,中國排名讓人意外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最近日本版世界強國排名出爐,在這份榜單中,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但俄羅斯卻不是世界第二,而中國的排名卻讓人很意外,原來這次中國排在了美國後面,成為新的世界第二,對於日媒給出的新世界強國排名
  • 美國製造業衰落(一):百年通用跌落神壇,美國製造出現空心化?
    這兩年,美國製造業的衰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美國政府和一些大公司的舉動也更加耐人尋味。曾經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通用汽車是怎樣跌落神壇的?特斯拉為什麼不遠萬裡來中國生產汽車?中國的福耀玻璃又為何跑去美國投資建廠?本期,金十數據和大家一起探究美國製造業的前世今生,並解讀通用汽車、特斯拉等製造業巨頭的背後的故事。
  • 以市值估算,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汽車工業強國
    有史以來,我們第一次與汽車工業強國地位這麼近新能源熱引發造車新勢力狂飆,以市值排名,全球車企市值前20名中有7家中國車企,分別是比亞迪、蔚來、上汽、小鵬、理想、長城和吉利,7家公司總市值3152億美元。其中前5家都可以歸類為立足電動汽車的造車新勢力。
  • 製造業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美國靠數據,中國靠什麼?
    新一輪工業革命席捲全球,德國提出了工業4.0,美國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雖然提法不一樣,但本質上沒有區別。可以看出,以工業4.0為主體的全球經濟改革勢在必行。付諸改革中,德國製造業知識的載體是裝備,日本是人,美國是數據,中國靠什麼呢?
  • 亞洲唯一的製造業強國,20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 外網盤點全球最先進的科技強國,我國光榮入榜,但美國不是第一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英國人眼中科技最先進的國家排名,我國光榮入榜,排名第11位,美國領先,卻不是第一。日本蟬聯榜首,大家看看這份榜單是不是靠譜吧。12. 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中國是最早使用火藥和指南針的國家。
  • 30年後有哪些國家可以成為世界強國?美國退居第二,印度榜上有名
    01.從獨立到成就世界霸主,美國崛起是因為什麼?二戰結束後,美國如願登上世界頭號強國的寶座,經過與蘇聯展開的一系列競賽,各領域均獲得迅猛發展,以至於野心膨脹,時至今日依舊覬覦世界霸主之位,那麼,美國的崛起真的就是因為一場戰爭嗎?當然不是。
  • 全球最強制造業前三名,花落誰家,我國無緣上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製造工業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中國製造享譽全球,我們製造的產品出口海外各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製造大國。雖然已經是大國了,但是在全球製造業劃分的梯隊裡,我們只能排在第三梯隊,和那些第一第二梯隊的國家比,我們的製造業和科技水平還是有差距的,比如說晶片、傳感器等關鍵組件我們還是受制於人,要想成為製造業強國,還需要繼續努力。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排名第一,他在全球十大頂尖科技公司裡佔據了80%的位置,他有8家向英特爾和微軟這樣科技雄厚的知名企業。
  • 中國「獨角獸」全球最多,距離科技強國還有多遠?
    其中有超過80%來自只佔全球GDP的一半和人口的四分之一的中國和美國。而佔有全球四分之三人口的非中美國家,只有全球17%的獨角獸企業。(註:來源《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讓人意外的是,今年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以206家領先於美國的203家。
  • 中國經濟和科技同時超過美國,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嗎?
    那麼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中國經濟科技都超過美國,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嗎?    首先簡單了解下,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情況。首先經濟上,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可謂是突飛猛進,不僅建立了全產業鏈體系,還積累了強大的規模優勢,儼然成為了一個「經濟巨人」。
  • 中國製造業有多發達?張召忠一句話閃爆全球: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
    :按照中國現有的製造水平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對此有網友表示,大國重器都能隨便造,中國製造業到底有多發達?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製造業步入到什麼階段了呢? 自進入21世紀中國海軍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發展,光是在2019年下水的艦艇總噸位就高達24萬噸,這裡面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國產航母山東艦和055萬噸大驅南昌艦,除此之外,還有準備下水服役的075兩棲攻擊艦,這種造軍艦如同下餃子的速度在各國海軍歷史上僅出現過一次,即身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
  • 福建製造業第一梯隊都長什麼樣
    2020福建製造業企業100強特徵分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的目標 近年來,福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 中國「獨角獸」數量全球最多 離科技強國仍任重道遠
    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出行居全球估值前三大獨角獸。無論是獨角獸企業數量,還是估值,中國都走在前世界前列,然而,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距離科技強國還有一段距離。中國「獨角獸數量」首登全球第一根據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今年全球獨角獸榜單,目前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24個國家的118個城市。讓人意外的是,今年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以206家領先於美國的203家。
  • 2100年全球人口預測出爐 中國跌至第三 但將成本世紀第一強國
    聯合國預測廿一世紀全球人口將持續增長,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97億的巔峰,之後因婦女生育率下滑而開始減少。到2100年時,全球人口估計約88億,屆時中國內地人口將只有7.3億,各國國力排名將因人口消長而重新洗牌。目前全球人口為77.95億。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實際上,比如「十二五」規劃就提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此制定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國已經是世界人才資源最多的國家,但還不是人才強國,需要人才素質大幅度提高,人才比較競爭優勢明顯增強,人才使用效能明顯提高。
  • 美國公布全球強國排名,亞洲大國令人心服口服,印度排名十分尷尬
    隨著科技與經濟不斷發展,今天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大環境,很多國家的實力不斷上升,唯一不變的只有美國,畢竟如今美國的綜合實力位居全球第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除了美國之外其餘很多國家也在不斷的追趕美國的步伐,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超越美國,問鼎全球強國寶座。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公布了2019全球強國排名表,其中美國排在第一,第二名引起了爭議,按照美國公布的數據,俄羅斯排在第二位,亞洲大國中國排在第三。
  •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曝光!中國的排名和令人意外!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1、美國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
  • 2020中國製造業將迎來哪些變化?
    與此同時,貿易戰的新聞這兩年也一直穩坐頭把」黑色交椅」,即便,在周末傳來了中美貿易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在2020,這也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持久的貿易戰令全球製造業漸失活力,但是從2019年前三季度可以看出,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2.9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在全球貿易顯著放緩之時,中國的表現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