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美國靠數據,中國靠什麼?

2020-11-29 中華標準件網

新一輪工業革命席捲全球,德國提出了工業4.0,美國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雖然提法不一樣,但本質上沒有區別。可以看出,以工業4.0為主體的全球經濟改革勢在必行。付諸改革中,德國製造業知識的載體是裝備,日本是人,美國是數據,中國靠什麼呢?

仔細觀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行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這次工業革命中在過去近200年的工業積累中,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強國都形成了非常鮮明的特點:

1、德國:通過設備和生產系統的不斷升級,將知識固化在設備上

德國的先進設備和自動化的生產線是舉世聞名的,可以說在裝備製造業的實力上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格。因為產品優秀的質量和可靠性,使得德國製造擁有非常好的品牌口碑。

德國製造業的長處就是擅長把各種創新融合到各種零件、裝置和設備上去。德國通過設備和生產系統的不斷升級,將知識固化在設備上。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節,這些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節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因此,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終產品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產環節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響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行的。

「德國製造」之所以能夠迄今長盛不衰,並在全球化時代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主要得益於德國製造業科技創新、標準化建立的體系保障。從科技創新上來講:德國歷屆政府十分重視製造業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著力建立集科研開發、成果轉化、知識傳播和人力培訓為一體的科研創新體系。德國企業對研發投入毫不吝嗇,研發經費約佔國民生產總值3%,位居世界前列。從標準化和質量認證體系上來講:德國長期以來實行嚴謹的工業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為德國製造業確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德國除了在生產現場追求問題的自動解決之外,在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方面也能夠看到其盡力減少人為影響因素的努力。比如最好的企業資源管理(ERP)、生產執行系統(MES)、自動排程系統(APS)等軟體供應商都來自德國,通過軟體自動完成儘量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另外由於德國生產線的高度自動化和集成化,使得其整體設備效率(0EE)非常穩定,利用數據進行優化的空間也較小。

除此之外,德國「學徒制」和一貫理性嚴謹的名族特徵在德國製造業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德國還是一個福利社會,德國的產業結構、薪酬結構決定了一線的工程師、工人有可能被說服老老實實堅持搞工程技術。

然而德國對數據的採集缺少積累,缺乏設備預診與健康管理(PHM)和虛擬測量等質量預測性分析。於是,德國提出了工業4.0計劃,整個框架的核心要素就是「整合」,包括縱向的整合、橫向的整合和端到端的整合。所以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德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知識進一步提升其工業產品出口的競爭力,並產生直接的經濟回報。

總之,德國工業4.0戰略是開始轉向銷售智能服務。將知識以軟體或者工具包的形式提供給客戶。

圖1 德國的製造哲學

2、日本:通過組織文化和人的訓練不斷改善,在知識的承載和傳承上非常依賴人

日本製造的匠人精神、職人精神,日本製造的終身僱傭制,日本製造的精益生產、6S管理,日本製造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經營之聖,這些文化的因素都在影響著日本製造業的穩定經營、持續經營。

日本公司內部培訓時,「公司文化」、「三級組織」和「人才訓練」被反覆強調。最典型的體現就是日本在1970年代提出的以「全生產系統維護(TPM)」為核心的生產管理體系。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三全」來概括:全效率、全系統和全員參與。以及日本的「僱員終身制文化」,將僱員與企業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使得人的經驗和知識能夠在企業內部積累、運用和傳承。

日本企業之間還有獨特的「企業金字塔梯隊」文化,即以一個巨型企業(通常是產業鏈最下遊,直接面對最終客戶),如豐田、三菱等為核心,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上的企業集群,企業之間保持長期的合作,並且互相幫助對方進行改善和提升。這樣能夠保證知識在一個更大的體系中不斷地積累、流通和傳承。日本製造業之所以能夠幫助日本從去泡沫的過程中扛過來,與日本企業之間的互幫互助的強連結關係分不開,與日本財團的企業群捆綁模式分不開。

因此,對於日本企業而言,員工是最重要的價值,對人的信任遠遠勝於對設備、數據和系統的信任,所有的自動化或是信息化建設也都是圍繞著幫助人去工作為目的,所以日本企業從來不會談機器換人或是無人工廠。如果中國想要學習工匠精神,那麼最應該借鑑的是日本孕育工匠的組織文化和制度。

科技立命戰略也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的一個因素。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開始從「貿易立國」轉向「技術立國」,從強調應用研究,逐步轉向注重基礎研究,政府從政策、計劃、財政、金融等方面,對發展應用技術、基礎研究,尤其是對高技術大力引導和支持。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三個指標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在技術教育方面,日本的普通學前和學校教育,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卻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對技術鑽研的興趣。此外,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在社會中較高的地位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的原因之一。在日本,藍領工人甚至超過白領工人的收入,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生,這也使藍領工人有著不斷鑽研的動力。擁有傳統手工藝技術的非物質文化傳人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尊重,而且經常見諸媒體。另外,日本的中小私企中CEO與一線工作人員薪資差異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

但是這樣的文化在近幾年遇到了一個十分巨大的挑戰,就是日本的老齡化和製造業年輕一代大量短缺的問題,使得沒有人能夠去傳承這些知識。可以說日本的轉型戰略是應對其人口結構問題和社會矛盾的無奈之舉,核心是要解決替代人的知識獲取和傳承方式。日本在轉型過程中同樣面臨著許多挑戰,首先是數據積累的缺失,使得知識和經驗在轉移過程中缺少了依據和判斷標準。其次是日本工業企業保守的文化造成軟體和IT技術人才的缺失。和歐美的企業相比,日企不擅長軟體、硬體、內容、應用的一體融合,並且不重視軟體內容,這導致其在向智能化轉型和網絡化轉型中全面落後了。

圖2 日本的製造哲學

3、美國:從數據和移民中獲得新的知識,並擅長顛覆和重新定義問題

美國依靠數據獲得新的知識,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中最注重數據的作用,無論是客戶的需求分析、客戶的關係管理、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都是大量依靠數據進行。因此美國產生了許多先進位造的軟體和網絡。

與日本和德國相比,美國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中最注重數據的作用,無論是客戶的需求分析、客戶關係管理、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設備的健康管理、供應鏈管理、產品的服役期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都大量地依靠數據進行。這也造成了1990年代後美國與日本選擇了兩種不同的製造系統改善方式,美國企業普遍選擇了非常依賴數據的6-sigma體系,而日本選擇了非常依賴人和制度的精益管理體系。

圖3 美國製造業創新的哲學

中國的製造企業在2000年以後的質量和管理改革大多選擇了精益體系這條道路,一方面因為中國與日本文化的相似性,更多的還是因為中國企業普遍缺乏數據的積累和信息化基礎,這個問題到現在也依然沒有解決。除了從生產系統中獲取數據以外,美國還在21世紀初提出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概念,核心是對所有與產品相關的數據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進行管理,管理的對象即為產品的數據,目的是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和實現到設計端的數據閉環(closed-loop design)。

數據也是美國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不僅僅是對數據積累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對數據分析的重視,以及企業決策從數據所反映出來的事實出發的管理文化。除了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以外,美國也非常擅長利用知識進行顛覆式創新,從而對問題進行重新定義。例如美國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業,降低發動機的油耗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大多數企業會從設計、材料、工藝、控制優化等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然而通用電氣公司(GE)發現飛機的油耗與飛行員的駕駛習慣以及發動機的保養情況非常相關,於是就從製造端跳出來轉向運維端去解決這個問題,收到的效果比從製造端的改善還要明顯。這也就是GE在推廣工業網際網路時所提出的「1%的力量」 (Powerof1%)的依據和信心來源,其實與製造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所以美國在智能製造革命中的關鍵詞依然是「顛覆」,這一點從其新的戰略布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利用工業網際網路顛覆製造業的價值體系,利用數位化、新材料和新的生產方式(3D列印等)去顛覆製造業的生產方式。

200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

但是,200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美國製造業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製造業的發展有很多要素,但歸根結底是要人去做。美國模式的問題是技術演進會失活,創新的基石如果是數據,那麼人對於創新的幹預就會變少,而創新關鍵卻在於人。

4、中國製造業靠什麼呢?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計劃用十年時間步入製造強國行列,就像《中國製造2025》開始的第一句:「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基本思路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計劃在2020年著力形成15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第二,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式創新越來越受到全球各界的關注。30年前,中國培育了海爾、長虹、瀋陽工具機等一大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今天,整合了社交、購物、理財、出行、繳費等多種功能的微信已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社交工具,擁有強大5G技術的華為也正領跑全球市場,中國高鐵也成為中國名片……這些巨大的成就讓「中國式創新」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認為中國式創新整體仍處於漸進式追趕過程當中,跟跑、並跑、領跑並存,在少數領域處於領跑狀態。德、美、日等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從引進模仿到自主創新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升級,實現趕超必經的過程,很難逾越。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製造業的發展與創新還面臨著許多重要的挑戰。

展望未來,由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是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趕超德美日不是不可能,尚需繼續努力!

相關焦點

  • 新加坡人均GDP超日本,主要靠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如今,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裡面最成功一個了,人均GDP突破了6萬美元,「秒殺」中國香港,是中國臺灣的3倍,韓國的2倍。不要說這三條「小龍」了,就是日本也望塵莫及了。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既沒有聽說新加坡有什麼資源,也沒有聽說新加坡掌握著什麼高科技,那它是靠什麼賺錢的呢?很多人都知道,跟韓國、日本一樣,新加坡的經濟屬於「外向型」經濟,因此新加坡是靠進出口貿易賺錢的。
  • 人口僅中國的1/30,卻是全球最發達7國之一,加拿大靠什麼賺錢?
    來源:金十數據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說到傳統發達國家的經濟優勢,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的高科技、德國和日本的製造業、英國的金融業等等,但唯獨談到加拿大,大夥的腦海裡往往沒有想法。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貢人靠恐龍?
    先是兒童劇《東方龍》的熱播讓「恐龍專家」在小學生「未來理想工作排行榜」上名列前茅;80年代中期,美國動畫片《丹佛,最後一隻恐龍》以科普的方式讓中國孩子對恐龍的興趣又一次加深;而到了80年代末,陝西電視臺譯製引進的《恐龍特急克塞號》讓「80後」的童年徹底與恐龍綁在了一起。
  • 靠一顆「酸檸檬」過上「甜日子」
    作為「中國檸檬之都」,安嶽靠著這一顆「酸檸檬」過上了「甜日子」。小康靠什麼?6月上旬,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來到四川,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眾人的回答都指向一個——產業支撐!在資陽,無中生有打造起「中國牙谷」;在安嶽,科技支撐讓檸檬「升級換代」;在廣安,產業鏈發展讓柚子全身都成了寶。產業支撐起了「小康夢」,也讓小康之路越走越寬!
  •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沒有蘇聯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能贏嗎?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之中,我軍的裝備和美軍相比,極其落後。期間,蘇聯對我們進行了援助,美軍也知道了這一點。不過心知肚明的美國人,卻是秘而不宣,因為他們很多人都不想把戰爭擴大化,當然,麥克阿瑟等好戰分子除外。
  • 他偶得領主系統,手下全靠造,裝備全靠打!
    他偶得領主系統,手下全靠造,裝備全靠打!各位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4本末世爽文類型的小說,偶得領主系統,手下全靠造,裝備全靠打!書荒和感興趣的的小夥伴們千萬不要錯過哦!第一本:《終焉領主 》作者:隱語者簡介:真正重要的是,現在柳牧得到的特殊能力,如果用相當遊戲化的方式來說明的話,現在的柳牧就有著一個「領主系統」。
  • 美國旅行者號靠什麼給地球傳回照片?
    來源 | 鎂客網 微信ID:im2maker美國旅行者號已經飛離地球200多億公裡,快要飛出太陽系,靠什麼給地球傳回照片
  • 60%靠進口,日本糧食憑什麼比中國安全?
    就拿日本來說,人多地少,糧食自給率低於50%,面臨巨大的缺口。但在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中,日本的糧食安全排名卻遠高於中國。日本的秘訣,是海外囤地。1. 布局海外,日本屯地1200萬公頃對不差錢的發達國家來說,海外屯田是基本操作。
  • 十大全球排名靠前的機器人製造公司,一起來了解下這些神奇的機器人吧
    工業機器人大家可能不陌生,但是對於全球十大工業機器人品牌,能全部說上來的人真不多。下文整理了十大全球排名靠前的機器人製造公司,一起來了解下這些神奇的機器人吧。 第十名:新松新松以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為核心,致力於數位化裝備製造的高技術企業,在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自動化成套裝備、潔淨裝備、雷射技術裝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能源裝備、特種裝備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呈產業群組化發展。現已成為中國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
  • 飛機出故障,靠運氣不如靠機長
    1994年12月11日,由宿霧前往日本航段突然發生炸彈爆炸,炸死了一名日籍乘客,但機上其餘292人則生還。,所以座位26K比油箱稍靠前2排,沒有引起飛機爆炸。美國全美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由紐約市拉瓜迪亞機場前往華盛頓州西塔科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由空客A320—214飛機執飛。
  • 「大數據殺熟」是正極,「靠關係吃飯」是負極
    [178]「大數據殺熟」是正極,「靠關係吃飯」是負極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就是平臺對你比較熟悉,知道你有錢,買了好車好房,連個手機都要買最新的,不管多貴都買;平臺針對你這樣的人,同樣的商品,賣別人500塊錢,賣給你800塊。
  • 高通量測序公司靠什麼賺錢?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但是縱觀國內公司和美國公司,一個很顯著的差別就是做什麼:國內公司拼的是硬體,你有一臺測序儀,我有一百臺,於是就有了規模,有了品牌,有了市場;而在美國的一些公司,比如Sequenom,Sequenta,Foundation Medicine等等臨床測序公司,他們的特點不是靠硬體投入來獲取市場發言權,而是靠做內容,提供獨特的臨床價值。Sequenom靠無創產前診斷盈利。
  • 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焦點一:為何一定要靠人實地測量? 攀登珠峰是具有風險的任務,高程測量為什麼不能通過測繪技術和高科技設備,必須要靠人來完成?相關測繪專家表示,目前的技術手段尚無法確保測量型無人機或機器人在峰頂作業。
  • 珠峰為啥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焦點一:為何一定要靠人實地測量?攀登珠峰是具有風險的任務,高程測量為什麼不能通過測繪技術和高科技設備,必須要靠人來完成?
  • 打造中國的西雅圖!杭州錢塘新區瞄向航空航天的雄心靠什麼?
    會上還傳來消息,杭州將對標美國西雅圖、法國土魯斯等「航空城」,在錢塘新區打造有競爭力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力爭成為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主平臺。 錢塘新區成立僅一年有餘,支撐「飛天夢」背後的雄心,靠的是什麼?我們不妨看看關於它的昨天、今天、明天,究竟是什麼。
  • 物質的記憶靠什麼?靠運動,那麼宇宙會不會失憶?
    人類的原始記憶靠物質,那個草繩打個結,就算是記憶的起源。物質的記憶靠什麼?靠運動,跑和沒跑,跑得多快,都是記憶的表現。宇宙的記憶靠什麼?其實是最本質的,已經和人腦完全相同,就是依靠信息系統本身的狀態。這一點,學過狀態機的人,是很了解很了解的。人有失憶的時候,因為人腦的信息系統容量不夠大,不能無限記憶。宇宙會不會失憶?其實也會,宇宙的信息系統容量也不是無限,失憶是必然的。
  • 鬥羅大陸:天使神靠太陽,海神靠海洋,最強的修羅神靠什麼縱橫?
    鬥羅大陸:天使神靠太陽,海神靠海洋,最強的修羅神靠什麼縱橫? 在《鬥羅大陸》中。神是高高在上的,他們可以掌控天地法則,可以擁有無限的壽命,所以對於大多數魂師來說,成神都是他們終極的夢想。
  • 美國人能僅靠印地安人當上世界老大嗎?
    當然,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也需要進口零部件。畢竟全球化,沒有什麼公司能吃下一整條生產鏈。但是美國波音飛機進口的零部件都不是核心的,發動機用的是本國通用電氣的,美國的工業公司實在是太強大了。以至於讓不少人認為,我們中國也應該讓民企涉足軍工,相互競爭以更快地發展。
  • 千萬日本人愛玩遊戲機柏青哥,靠賭拉動日本經濟,眼紅國人買買買
    然而讓易生沒有想到的是,日本才是那個最愛賭的國家。日本人最愛的賭博娛樂項目也是很多的,遊戲機(包括柏青哥,又叫彈珠機,和柏青嫂,又叫老虎機)、競馬、競輪……今天主要講人見人愛的柏青哥,日本的柏青哥可是世界最大的賭博產業。日本第一家柏青哥開設於1930年,在二戰期間短暫的停止了一段時間後,日本人又重新沉迷於此。
  • 泰羅:靠黑化客串《泰迦劇場版》,新生代:靠借力,他:靠變身器!
    泰迦奧特曼劇場版也就在最近上映與觀眾見面了,作為圓谷首部令和時期的奧特曼劇場版作品,自然是費了很大心思,可以說是將目前圓谷能拿得出手的資源都給了這一部劇場,當然在這部劇中並不只是有泰迦三人組,還有著很多奧特曼來客串,那麼他們都是依靠神秘來客串的呢?泰羅靠黑化,新生代靠被借力量,他:靠變身器,一起來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