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澳門、蒙特卡洛、拉斯維加斯,大家都知道是賭博之城。
作家嚴歌苓為此還寫過小說《媽閣是座城》,後來被拍成了電影,為了寫這本小說,她親自數次下場「體驗生活」,輸了四萬多。《圓桌派》節目有一期就講了為什麼愛賭這個話題。
易生一直有一種感覺,中國人特別喜歡賭。小到日常怡情的賭,大到專業賭場大賭。
愛賭的人們撐起了剛去世的「賭王」何鴻燊先生的大事業。
然而讓易生沒有想到的是,日本才是那個最愛賭的國家。
日本人最愛的賭博娛樂項目也是很多的,遊戲機(包括柏青哥,又叫彈珠機,和柏青嫂,又叫老虎機)、競馬、競輪……
今天主要講人見人愛的柏青哥,日本的柏青哥可是世界最大的賭博產業。
日本第一家柏青哥開設於1930年,在二戰期間短暫的停止了一段時間後,日本人又重新沉迷於此。
據統計,日本在1994年有2930萬人玩遊戲機,從大趨勢看玩的人數一直在減少,偶爾有增加,整體體量還是不少的。2018年仍然有950萬人在玩。
2014年日本患賭博依存症的有500萬,佔總人口的5%,而別的國家最多才1%左右。平均每人每月在賭博上能花6000人民幣。
在日本各地,街頭隨處可見柏青哥,特別是車站、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都有不少燈火輝煌的建築,裡面聚集著一堆人,聚精會神的在玩著……
據說有的地方就是沒有便利店,都會有柏青哥。有人甚至直接把柏青哥搬回了家練習,並表示,有這個我能擼一年。
人見人愛的柏青哥到底怎麼玩?
先用現金買彈珠。
然後坐在遊戲機前,通過操作手柄,控制發射力度和方向,努力把彈珠送到機器的小孔裡。
當彈珠進入小孔,就會出現開始抽獎,中獎後機器會額外開啟中獎洞,在中獎的時候,繼續打進去的彈珠,每進去1個就會吐出十幾個彈珠,直到差不多3分鐘的中獎時間結束。
中一次獎大概可以額外獲得2000個彈珠,折合人民幣420元左右。
相當於一天的工資哦,難怪讓人如此上癮!
遊戲結束後,拿著小彈珠去店裡兌換相應的獎品或者黃金幣。
然後出門左拐,進入另外一家兌換店,就可以把黃金幣直接換成錢了。
因為日本禁止用錢賭博,所以他們想出了這麼多店交換的方法。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離不開柏青哥?
民族性格
眾所周知,日本是資源緊張的國家,一窮二白的,為了生存和發展,日本人一向容易鋌而走險。
所以日本的歷史也是起起伏伏的,賭贏了就國家昌盛,賭輸了的樣子就是二戰失敗的時候那個樣子。
可以說,賭性是根植於日本人的性格的。
精神滿足
大多數上班族辛苦了一天,不願意回家,玩上了柏青哥。偶爾難得的贏錢會讓人多巴胺亢奮,很有滿足感。
遊戲機廳裡金碧輝煌,讓人進去了就不想出來,裡面大家都神情專注的盯著機器,好像沒有白天和黑夜。
據統計,日本有12000多家柏青哥,成為日本上班族下班後的主要娛樂之一。而平成年代出生的孩子也因為上癮被稱為「無為一代」。
動漫大ip、明星加持
為了增加趣味性,遊戲機商家還和動漫IP、明星聯合,推出相關主題機器,增加了玩家粘性。2017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在遊戲機方面銷售金額達2687億日元,也算是共贏了。
據說酒井法子有一段時間被指靠著柏青哥廣告生活,沒出席一次柏青哥活動,可以賺7萬多人民幣。
拉動經濟
據說柏青哥拉動了戰後日本的經濟。當各國紛紛出臺限制柏青哥時,但日本人毫不為所動。
據日本相關統計,2005年,日本遊戲機總營業額為34.9萬億日元,
2018年的營業額為20.7萬億日元。
順便說一句,投資阿里的日本人孫正義的父母就是靠開柏青哥店發家致富的。
幾十年來,一直是日本的灰產,並沒有被禁止,反而有點欣欣向榮,並且日趨合法。
前兩年,日本索性廢除了賭場禁令,通過了以賭場為中心的綜合度假區(IR)建設法案,並發放三塊賭場牌照。
有報導稱,日本多年來十分羨慕大量金錢流入澳門和新加坡的華麗賭場,更眼紅那些中國消費者。不僅要靠中國人來「買買買」,還希望他們來「玩玩玩」。
當然有不少日本人也對此表示疑慮,現在已經數百萬人沉迷於賭博了,這樣合法化後,豈不是會進一步惡化。
為了避免日本人染上賭癮,當局計劃限制日本人每周只能到賭場三次、或每月10次,每次停留時間不超過24小時,還會向他們收取6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60元)的入場費。
這是鐵了心要賺旅遊人士的錢啊!
但是真的可以只坑別人,不害自己嗎?對於日本政府想賭博賺大錢,日本網友表示深深地質疑。
這不,今年就就打臉了,在被有關部門,點名批評,不允許聚眾以後,人家依然火爆營業。一大早,就有一兩百人排起了長龍。這可都是日本本國人嗷。
網友認為「這將為國民生活的未來留下禍根。讓謊言及糊弄蔓延而導致道德風險的產生,將被歷史定罪。」
作為國家政策,如果要靠賭博來拉動經濟,這個國家的未來難以期待。
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