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2020-12-04 半月談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題: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焦點一:為何一定要靠人實地測量?

攀登珠峰是具有風險的任務,高程測量為什麼不能通過測繪技術和高科技設備,必須要靠人來完成?相關測繪專家表示,目前的技術手段尚無法確保測量型無人機或機器人在峰頂作業。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副隊長張慶濤說,早期的珠峰測繪多在無人登頂的情況下進行,傳統的交會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有可能出現偏差。

張慶濤說,珠峰峰頂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20多平方米的平面。從山腳下的各觀測點瞄準峰頂測量,目標點難以一致。因此,「必須由人將覘標帶上峰頂。有了覘標,我們在山腳下布設的觀測點就能更精確地照準峰頂的測量目標,從而測得精確的角度和距離。」他說。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表示,目前,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測量峰頂高程的精度,遠低於大地測量方法,而且只能測出雪頂的高程。珠峰高程測量將綜合運用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等多種技術。其中,GNSS接收機、雪深雷達、氣象測量和覘標等儀器都需要人攜帶至頂峰。

黨亞民說,珠峰峰頂大風多,氣流不穩定,氣溫低,測量型無人機目前尚無法在峰頂惡劣環境飛行。此外,目前為止還沒有使用機器人操作精密測量儀器的先例,峰頂作業更無可能。

焦點二:專業人員如何開展測繪?

此次測量有望實現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這將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說服力。

據了解,登頂後,測量隊員將首先啟動冰雪探測雷達開始觀測,待雷達測量結束後豎立測量覘標,在覘標頂部安裝GNSS天線進行靜態觀測,同時從地面6個交會點對峰頂覘標進行觀測,測量水平角、垂直角和距離,初步計算珠峰高程,後期將結合重力、天文等數據對珠峰高程數據進行修正,從而得到精確的峰頂巖石面高程。

「專業測繪人員對GNSS接收機、雪深雷達、氣象測量和覘標等設備更熟悉,獲得的數據更可靠、嚴謹。」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另外,珠峰頂峰缺氧、氣溫低,人若長時間停留容易發生危險。專業測繪人員操作儀器更熟練,可減少人員在頂峰停留時間。」

焦點三:將運用哪些測量裝備?

此次珠峰測高,將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

「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我們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鬥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並且會以北鬥的數據為主。」李國鵬說。

李國鵬表示,這是北鬥系統在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首次應用。登頂測量時,頂峰的GNSS接收機依託北鬥系統和珠峰地區以及外圍的GNSS監測網聯機同步觀測,同時還可監測相關地區的地殼運動。

「此次測量任務中,大量裝備國產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質的提高。」李國鵬說。

2005年,我國首先測得了珠峰頂峰的巖面高程和雪深數據,當時使用的雪深雷達為進口設備。今年珠峰高程測量將使用國產雪深雷達,該設備能同時獲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數據,兼具衛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的功能,而且輕便、易攜。

此外,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均為國產儀器。我國最新的測繪基準體系建設成果也應用於此次測量。同時,也將運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提升測量精度。

焦點四:登頂成功後就能公布測量結果嗎?

是否登頂成功後就能迅速公布測量結果,了解珠峰「身高」變化?專家表示否定。因為登頂測量成功只意味著取得了一手的測量數據,但並沒有得到珠峰的精確高程。

珠峰高程測量是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過程,涉及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最終公布的海拔高度,是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

「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黨亞民說。

此外,溫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測量產生影響,科學家需要通過複雜的計算消除誤差,得到精確的珠峰高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最後還要經過一定的審核程序,才會得出珠峰的確切「身高」。

焦點五:測量結果有啥用?

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目標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測量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黨亞民介紹,GNSS測量、水準測量、重力測量的成果結合早期相關資料,不僅可以準確地分析目前地殼運動變化影響情況,同時也可為後續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提供精確可靠的數據支持。精確的地面重力測量和航空重力測量成果可用於珠峰區域地球重力場模型的建立,以及地質調查、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

「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李國鵬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珠峰高程測量經歷了從傳統大地測量技術到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的轉變。每次珠峰測量,都體現了我國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彰顯了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

李國鵬說,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測量珠峰,以及對珠峰高程的多次測量,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並成為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誌。

相關焦點

  • 珠峰高程測量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原標題: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
  • 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題: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
  • 珠峰為啥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焦點一:為何一定要靠人實地測量?
  • 珠峰多高 為何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
    5月12日受天氣影響,至珠峰峰頂攀登路線未修通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本次登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 珠峰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巴桑塔曲攝5月28日20時45分,全體隊員安全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標誌著此次測量的登頂測量階段圓滿結束。登頂測量任務完成了,那珠峰的「身高」數據啥時公布?實際上,登頂測量任務完成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登頂成功!有關2020珠峰高程測量,你還要知道這些
    今年是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5月27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他們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小浙:「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給珠峰重新測「身高」嗎?」
  • 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對歷史心懷溫情敬意「姓氏基因」乏科學性  近日,一項歷時兩年的調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爐,即招致「意義何在」的質疑,不少學者指稱其淡薄空洞意義不大,而此次調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裡蘊涵著遺傳密碼的說法」,更是引來無數反對之聲……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在萬千期待中,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上午11時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的「身高」即將迎來歷史性更新,其意義非凡。  這次珠峰測量登山活動究竟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從專業隊員、科研人員到登山愛好者,想要完成登頂的壯舉又將面對何種考驗?讓我們一探究竟——
  • 給珠峰量「身高」具有什麼意義? 為啥從黃海測起
    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根據天氣狀況,近期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12名隊員將對珠峰的峰頂發起衝擊,有望實現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這將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說服力。值得注意的是,在60年前,即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開創了人類登山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攀登珠峰是勇敢者的挑戰,測量珠峰更是難上加難。
  • 給珠峰量「身高」具有什麼意義?為啥從黃海測起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現在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身高」到底是多少?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
  • 登頂珠峰!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權威解讀來了
    這次測量與以往的最大區別是什麼?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央視記者視頻採訪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來看專家的解答。總臺央視記者朱瑞君:登山隊員為什麼會選擇凌晨這個時間登頂?夜裡爬山會不會有一些什麼危險呢?
  • 珠峰登頂測量前:有人在海拔6000米追星星
    高海拔地區溫度低、氧氣稀薄,惡劣的環境會削弱人的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他和隊友們要用熟練度來彌補。作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交會組的成員,李科不需要登頂,而是和隊友們在珠峰腳下的六處測量點上進行三角高程和峰頂交會測量。這是珠峰高程測量中最關鍵的一環。他們和登頂隊員的配合如下:登山隊最終登頂珠峰時,會在峰頂豎起一根2米多高的覘標。
  • 我們為什麼要測量珠峰?
    為啥要在今年測量珠峰?「同時,它將用於研究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相互作用,對今後地震預報和防災減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圖/圖蟲·創意由於珠峰地區海拔過高,氧氣稀薄,人在這裡行走都困難,更別提攜帶測量儀器了。就算帶著儀器登頂,狹窄的峰頂也很難設立測量標誌。再者說,珠峰峰頂常年積雪,怎麼區分冰層最高點與巖基最高點呢?在低氧、低溫的環境下,就算藉助精細設備,分辨起來也要耗費好些體力。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 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攻頂組登頂珠峰,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當日上午11時許,測量登山隊第三次衝頂珠峰成功,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8人組成攻頂組,將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雪深雷達、氣象測量和測量覘標等儀器帶至珠峰頂峰。
  • 人類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之際,中國再次測量珠穆朗瑪峰,測出新高
    在2020年,距離我國首次精準測量珠穆朗瑪峰高程並向世界公布的第45周年的時候,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測量。而王少勇,作為中國自然資源報社的首席記者,也跟隨著測量登山隊在珠穆朗瑪峰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時間。於是便有了現在眼前的這本《珠穆朗瑪日記》。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提出要「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繪製珠峰地區地形圖」,並將其列入新中國最有科學價值和國際意義的「填空」項目之一。迄今為止,我國已對珠峰進行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工作。1966年和1968年,國家測繪總局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兩次組隊首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這兩次測量未在峰頂樹立測量覘標,也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程未公布。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為什麼再測珠峰曾經,很多人對於珠峰高度的記憶是8848米。2005年,我國對珠峰的測量顯示珠峰高度是8844.43米。 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再測珠峰?為測量一座山峰如此大動幹戈,值得嗎?要知道,此次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是第三次攻頂,此前兩次皆因天氣原因撤回。
  • 珠峰測量是以山東這間小屋為起點;曾有兩位淄博人登頂!
    020珠峰高程測量,世界第一高峰是長高了?還是變矮了?登頂!測高!5月27日11時整,8名測量登山隊員登頂珠峰,立起覘標。不過,珠峰精確新數據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才能公布。我們一起期待謎底揭曉吧!「在這裡我要通過媒體呼籲一下,咱們國家對測量標誌保護立了法,測量標誌保護極其重要,一旦損壞往往是不可彌補的。」青島市測量標誌除了這六個點以外,在各個山頭上都有和水準原點相關的測量標誌,市民可以注意一下山頂上的三腳架鋼標,那就是測量標誌。由於城市的快速發展,測量標誌保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一定要加強測量標誌保護,這是青島的一種榮譽,也是公民的一種責任。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G見證珠峰新高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5月27日11:00,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新華社、央視關於登山隊登頂測量的高清視頻畫面,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與全世界實時共享這一喜訊,並讓所有人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見證攀登者登頂和高程測量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