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我國採用無人化施工修建高速公路,全靠這項尖端技術

2020-12-03 國策

強大的基建實力令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而中國也的確一直在為之努力,一次又一次實現突破。有媒體公開了一段中國攀大高速公路施工現場的視頻,畫面顯示一臺又一臺壓路機穩健的向前移動著,鋪設了一段段均勻的瀝青路面,但人們注意到這些壓路機上沒有工作人員。

事實上,正在進行施工的是智能無人壓路機,攀大高速也因此成為了全世界第一條應用無人機群施工的高速路段。攀大高速由攀枝花通往大理,是我國智慧交通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該高速的橋梁隧道佔比超過81%,對於全人工而言有著極大的壓力和風險,為此建築部門考慮在其中應用更多的新科技,這不僅有利於減少人員事故,還能提升質量和效率以及節約成本。2018年,四川鐵路產業投資集團、徐工集團與清華大學籤署了戰略協議,要用新科技來進行建造,這才是真正的與時俱進。

關於智能無人壓路機的工作,如同軍事中的無人機群一樣,它們也需要後臺控制。遠程監控數據中心首先依據參數設置,規劃出了一條最優的作業路徑,然後向各個機載控制系統輸出控制指令,進而操縱著壓路機開始工作,實現全部無人作業。這些設備均配備有安全防護系統,在作業時各個機械會監測施工情況,具備緊急停車、自動規避障礙以及預警警報等功能。事後的檢驗數據顯示,這些無人壓路機全部實現了在複雜情況下的作業,且施工軌跡精確控制在2到3釐米之間,不比人工的差,但卻節省了作業時間和成本。

而在這背後是尖端技術的支持,也就是以5G為支撐的智能無人化技術。據柏林技術大學和德國智慧財產權研究公司(Iplytics)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5G專利數量排行榜的前三名中,中國就獨佔兩席。其中,華為以3147項5G專利,位列世界第一,而中興則以2561項居於第三位,中國企業在5G方面的實力可見一斑!在信息飛速發展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誰控制了5G「標準必要專利」,誰就有更大的機率開發新一代科技產業,在VR、AR、人工智慧(AI)等競賽中拔得頭籌。「基建狂魔」與科技強國本身就是存在緊密聯繫的,我們期待無人施工技術的產業化,加速中國乃至世界智慧交通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一條高速公路眼看著鋪了出來,卻沒有一個人施工!我國已首先試驗
    有時候某一種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會讓人瞠目結舌,比如在6月1日,《中國公路》雜誌社等媒體發表的一篇網文顯示,在攀大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壓路機等施工車輛來來往往,然而這些車輛中卻空無一人,說明道路等建築的無人化智能施工時代正悄然來臨。
  • 全球最長的雙洞公路隧道,歷時五年修建,創下六個之最就在中國
    全球最長的雙洞公路隧道,歷時五年修建,創下六個之最就在中國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遼闊。有很多連綿不到的山,也正因為這麼多山的存在,也導致來我們出行的不便,很多地方都被山隔開了,要繞很遠的路才能到達目的地,為了縮短這一個距離,我國也因此打了很多的隧道。
  • 有人機「無人化」正席捲全球
    也因此,我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正在開展將戰鬥機改裝為無人機的項目。「六爺」化身靶機中國2013年,央視軍事頻道曾曝光我國開始使用殲6戰鬥機改裝的無人靶機。同時,讓成千架退役殲6變廢為寶,成為超聲速無人機,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積累了大量經驗,為中國研製新一代大型尖端高速無人機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為一線作戰部隊提供模擬真實超聲速狀態下的作戰對手。
  • GPS授時技術在高速公路誘導燈全路段同步閃爍上的應用
    編者按:利用GPS高精度授時技術實現高速公路誘導燈全路段同步閃爍,本文通過硬體電路和軟體流程描述了該技術的同步原理。本文採用型號為NEO-6M的GPS模塊對誘導燈控制電路的時鐘信號進行校準,達到所有誘導燈在同一個時鐘節拍下閃爍,從而實現全路段所有誘導燈同步閃爍。
  • 隆百高速採用橡膠瀝青路面施工工藝 為我國首例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李沛 黃勇科 門守波 編輯:黃偉 廣西新聞網南寧訊(記者李沛 通訊員黃勇科 門守波)記者從廣西交通運輸廳了解到,近日我國第一條全程大規模採用橡膠瀝青路面施工工藝的高速公路
  • 震驚全球的幾大3D列印尖端技術突破
    編者按:在全球3D列印技術的舞臺上,閃耀著一顆又一顆耀眼的「科技之星」。而這些尖端技術的相繼問世,也不斷改變了整個3D列印產業整體結構,令3D列印技術成就了更多的「可能」。
  • 湖南省懷新高速公路:牽手湘黔入「滬昆」
    2003年12月26日,這項拉動湖南西部經濟、造福懷化侗鄉人民的千秋宏偉工程舉行隆重的開工典禮。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徐憲平為懷新高速公路揮鏟奠基,並殷切寄語,一定要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修好這條高速公路。
  •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世界領先,投資70億建全球最尖端實驗室
    所幸的是,在量子技術的研發上,我國沒有落後於世界,而且領先於全球。2004年,《自然》雜誌發表了潘建偉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一科研成果,並稱讚為:這種新穎的量子態隱形傳輸是量子糾錯和分布式量子信息處理所需要的關鍵技術。據網上的資料顯示,2020年6月份,工業巨頭霍尼韋爾宣稱,已研製出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量子計算機。
  • 科技創新在廣連高速公路上「遍地開花」
    央廣網廣州11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高何杰、黃飛、王曉光、董宸羊)11月24日,以「創新發展,智造廣連」為主題的技術創新交流活動在廣連高速TJ09標段舉辦。全國高速路首創無人機巡航值守、國內首次全機械化隧道施工……記者在該活動上了解到,科技創新在將於2021年底通車的廣連高速公路上「遍地開花」。
  • 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施工隧道順利貫通
    央廣網西安1月2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許國 許乃見 許偉)1月26日,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機在中鐵四局集團蒙華鐵路白城隧道順利實現出洞,標誌著異形盾構工法首次在我國黃土隧道得到成功應用。刀盤採用九個小刀盤共同組成一個馬蹄形斷面的創新組合方式,進行切削掘進。這一全球首創的隧道開挖方式較圓形截面減少10%—15%的開挖面積,能夠極大地提高隧道空間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縮短施工工期。
  • 專訪西井科技COO章嶸:港口無人化是AI技術落地良機
    疫情一開始,在上海、寧波等港口,都曾出現80%至90%的駕駛員無法回來復工復產,大量貨櫃在港內滯留,港口無人化改造需求加速。此外,全球碼頭運營商對於「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遠程化、精益化」管理的強烈需求,也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凸顯,為西井科技的國際化之路帶來新的契機。
  • 美媒:已達世界尖端水平
    就連美國媒體都稱中國無人機處於尖端水平:正成為世界領頭羊之一!進入新世紀以來,高新技術突飛猛進,引發了軍事領域一系列的變革,各種新型的武器裝備可謂是層出不窮。多個國家開始向無人化裝備發展,各種類型的無人化裝備大量被應用於軍事,無人化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畢竟未來的戰爭將會是無人化戰爭,這些無人化武器裝備有無人機、無人坦克、無人艦艇等。
  • 西南石油大學壓裂酸化教學科研團隊:為地下油氣修「高速公路」的鐵軍
    西南石油大學有一個科研團隊專門解決這個難題——在地下修建油氣流動的「高速公路」,專業詞彙叫「壓裂酸化工程技術」,是快速提高油氣產量的核心技術。   中國85%、全球約96%的油氣資源開發都需要這項技術,在油氣開採領域,這項技術相當於足球場上的臨門一腳,不可或缺!
  • 秦始皇不僅為打仗修建「高速公路」,還為長生不老修建「立交橋」
    提起秦始皇修建「高速公路」,您一定會想到「秦直道」。公元前212年,有人上奏因道路不通,戰事所需糧草無法及時運抵。秦始皇急命蒙恬修建雲陽到達九郡的大道。其後,秦始皇死了,秦二世繼續修建。直到秦朝滅亡,也沒能完全建成。後來歷代都有進行修補,究竟何時建成無從考證。全長七百多公裡,供軍隊運輸糧草之用,一直到清朝還在使用。被稱做秦代的高速公路。秦始皇不僅修過「高速公路」,其實,他還修建過「立交橋」。眾所周知秦始皇一心想長生不老,所以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尋找神仙,求得仙藥。但他一直也沒找到仙藥。
  • 中國建高速公路,雅西高速公路跨越12個地震斷裂帶,耗資206億
    ,雅西高速公路跨越12個地震斷裂帶,耗資206億,相反,中國則在高速公路上行駛13.1萬公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無疑是一件讓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和自豪的事情,在我國的四川省,自古以來就因為山多且高,導致交通不便,古代的四川人想要出川或者是入川的話,都是非常的不方便的,很多四川人都因為險峻的地形從而死在路上,李白的一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更是道出了無數四川人的心聲。
  • 衝擊碾壓採用什麼機械?衝擊壓路機衝擊碾壓施工技術規範怎麼說?
    衝擊碾壓採用什麼機械?太多首次接觸衝擊碾壓施工工藝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不奇怪,衝擊碾壓採用的機械衝擊壓路機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一種壓實機械,許多幹了一輩子工程的人都沒使用過甚至未曾見過。衝擊碾壓設備衝擊壓路機衝擊碾壓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開始投入生產使用,我國90年代末引進使用,直到21世紀初才實現國產化
  • AC-13SMA瀝青混凝土路面在柯鼎高速公路試驗段順利施工
    AC-13SMA瀝青混凝土路面試驗段施工現場柯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項目,技術難度小於橋隧施工控制。所以在工地上,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項目管理層負責人的他,面對我國高等級路面發展設計施工新的發展動態異常敏銳。每天工作再忙,他都要抽出時間去工地試驗室和施工現場,盡最大可能去學習了解。
  • 中國有沒有什麼尖端高科技是以絕對優勢領先於全世界的?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世界上的尖端科技都被歐美國家把握住了命脈,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在近年來的科技發展也非常喜人,中國人制定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產品標準,以絕對的優勢領先於全球。我們目前有非常多拿得出手的高科技,那究竟有哪些呢?
  • 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了解整個過程後,簡直刷新我的三觀!
    其中隧道修建技術,也是位居世界前列,隧道是埋置於地層內的工程建築物,是人類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形式。除了人們熟知的地下通道、交通隧道及地鐵等,隨著我國建築水平的日益精進,海底隧道的建造也早早地被提上了日程。與跨海大橋相比,海底隧道的最大優勢莫過於建造在大海底部,不僅不會受到各種惡劣天氣影響,也不會影響海上運輸。
  • 莆炎高速公路永泰梧桐至尤溪中仙段(三明市境)A1標段
    自進場後,項目部就成立了綠色公路品質工程實施領導小組,以項目經理、總工程師為組長,各部室負責人為組員,對施工全過程進行部署,在臨建工程、施工便道以及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確定總體目標,確保高效完成。三集中場地的選擇和建設關乎整個項目施工全過程。項目部充分考慮現場施工的需求和避免對環境產生的破壞,將三集中場地的選址定在距離後亭溪大橋右側200米處的原向莆鐵路棄碴場。通過改造,棄碴場變身為一塊平整開闊的場地。工程結束後,這塊地將移交給當地村委,可被規劃為居住用地。「為了方便管理、節約土地,項目駐地是用租來的村民房屋改造的,離後亭溪大橋只有500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