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西井科技COO章嶸:港口無人化是AI技術落地良機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港為城用,城以港興。

2019年全球貨櫃吞吐量排名前20的港口中,上海位列第一。世界上35個國際化大都市中,有31個通過「以港興市」之路發展起來。

全球約90%的貿易由海運業承載,作業效率對於港口至關重要。在「新基建」、「工業4.0」、「網際網路++」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港口也在進行智能化轉型升級,智能「無人碼頭」正逐漸成為現實。

西井科技作為國內較早一批創立的人工智慧科技企業,在港口智能理貨系統、無人駕駛智能跨運車、港口無人集卡等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客戶擴展至歐洲和東南亞。今年3月,西井科技助力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無人駕駛智能跨運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碼頭正式交付,是疫情發生後上海人工智慧大型裝備的首個出海項目;4月,西井科技的6輛無人駕駛電動重卡Q-Truck抵達泰國港口,助力中國智造走出國門。

西井科技COO章嶸畢業於法國裡昂國家應用科學學院,先後就職於美國摩託羅拉公司、法國奧克西蘭集團、美國陶氏化學等跨國企業。加入西井科技以來,他致力於西井科技整體運營能力的提升,加快其人工智慧產品在各垂直應用領域的落地。

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之際,億歐科創專程訪談章嶸先生,試圖探究:西井科技為何能迅速實現人工智慧技術在港口行業的落地?在全球港口智能化升級的趨勢中,西井科技如何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無人碼頭」大勢所趨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在疫情防控壓力下,大部分企業對無人生產、遠程操作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認識。談到疫情對西井科技的影響,章嶸先生表示:「雖然部分無人駕駛項目落地會有一些延後,但從長遠來看,我認為它是危機中的『機』」。

疫情一開始,在上海、寧波等港口,都曾出現80%至90%的駕駛員無法回來復工復產,大量貨櫃在港內滯留,港口無人化改造需求加速。此外,全球碼頭運營商對於「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遠程化、精益化」管理的強烈需求,也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凸顯,為西井科技的國際化之路帶來新的契機。

從長期來看,駕駛員勞動力短缺、港口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生產是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加速的三大直接原因:

我國港口內集卡司機勞動力短缺的日益凸顯。中國道路運輸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港口內集卡司機以40-50歲的中年男性為主,缺口總量佔行業總需求20%。由於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艱苦,當下「90後」、「95後」青年從事卡車運輸工作的意願不強,可以預見不久後將出現卡車駕駛員「青黃不接」的斷層跡象。

由於在碼頭駕駛集卡拖掛車需要A駕照,按照國內的交通法規,一名司機想要從C增駕到A,至少需要五六年。培養一名優秀的港口駕駛員時間周期長,投入成本高。

近年來,各港口貨櫃吞吐量不斷上升,造成眾多碼頭運能不足。如何降本增效成為各港口管理面臨的首要難題。

根據《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數據,2014-2019年中國港口貨櫃吞吐量逐年上升。全國港口完成貨櫃吞吐量2.61億TEU,比上年增長4.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31億TEU,增長3.9%;內河港口完成3015萬TEU,增長8.5%。

與此同時,84%的卡車司機每日駕駛時間超過8小時,其中40%超過12小時。卡車司機疲於高強度滿負荷工作的矛盾凸顯,直接影響物流運輸效率。

一個貨櫃年吞吐量200萬TEU的中等碼頭司機人力成本就高達7200萬元,而機器只要維護得當,可以24小時作業,且駕駛質量標準、穩定高效。以自動化運輸方式替代人力是港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由於涉及到高空作業和疲勞駕駛,傳統港口屬於安全事故高發場所。基於安全生產需要,港口無人化轉型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AI落地,場景是關鍵

西井科技在成立之初,以AI晶片和算法起步,這一點與許多自動駕駛公司類似。提及與它們的區別時,章嶸表示:「對於西井來說,做無人駕駛的初衷就是解決港口內的貨櫃水平運輸問題;而其他廠商可能是先以實現自動化駕駛能力為目標,再尋找落地場景,港口只是眾多場景之一。因此,從一開始我們的出發點就不同。」

由此可見,西井科技能夠快速實現自動駕駛產品量產,除了抓住港口智能化升級的迫切需求外,也是看到了「找準場景」在AI技術落地上的關鍵性作用。

「人工智慧的晶片技術和算力平臺,都要和產品做結合才能真正發揮效用。」章嶸強調晶片和算法效力在特定場景中進行驗證的重要性。

選擇港口這一專業應用場景,「自產自用」的西井科技在技術驗證上具有獨特優勢:西井科技可以直接把產品需求反饋給研發團隊,以保證晶片研發和算法及時更新。

那麼,在諸多擁有大量智能化升級需求的場景中,如物流園、工業園區、礦山等,西井科技為何會選擇從港口切入?港口是否具備一定特殊性,為人工智慧落地帶來便利?

「我認為,港口是AI落地的絕佳場景,因為它總體來說是一個標準化的場景,各個港口在操作流程上80%是一致的。這為我們提供了量產化落地的基礎。」章嶸先生對此給出了答案。

這種標準化場景有其歷史原因。從中國港口建設進程來看,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深水泊位僅有96個,到2005年就達到800個,可見我國港口建設主要集中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最近二十餘年;同時,國內新建港口大量吸取了海外建設經驗,這也為西井科技產品在全球範圍推廣提供了可能。

人工智慧產品一旦每個項目都進行定製,則很難實現規模量產。西井科技堅持深耕港口人工智慧,正是抓住了國內外大部分港口在貨櫃、作業流程、布局上都高度標準化的特點,其技術和產品積累和迭代的速率要超越同行。

因此,AI技術落地的關鍵在於找準應用場景。西井科技的底層技術與智慧港口應用場景相互驗證,從而推動其產品落地快速實現。就發展目標而言,西井科技表示希望在港口領域做到行業第一。

領跑全球智慧港口賽道

「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我認為中國人應該有自信,目前階段我們不落後於別人,在某些領域我們可能走得更快。」章嶸先生對我國的智慧港口建設十分自信。西井科技創下多個「第一」,在全球智慧港口競爭賽道中處於領先地位。

首先,針對自動駕駛技術,西井科技於2018年9月自主研發出全球首款真正意義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 Q-Truck。其獨創性在於:迥異於載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Q-truck採用無駕駛室設計,實現了真正的「無人」駕駛。

在性能上,Q-Truck可提供80噸最大載重,續航裡程最高可到200公裡,卻僅需一小時充電,極大提升了港口運輸效率。

將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到港口中,西井科技不僅實現了單車無人駕駛,更較早進入自動駕駛的下一階段:車路協同。車隊與閘口、堆場等識別系統互相配合,上層調度和碼頭作業系統全方位對接,西井科技由此打造出一個全場景的系統工程。

在全局化的港口解決方案上,西井科技同樣是行業內的領軍者。目前,市場上的智慧港口方案供應商多集中在岸橋識別、理貨系統或單車自動駕駛等單點專項領域,像西井科技一樣提供人工智慧港口整體方案的競爭對手並不多。全球範圍內,國外企業在單一領域專注度更強,產能和交付能力也落後於西井。

由於覆蓋港口應用場景的方方面面,西井科技已經形成模塊化產品,便於其客戶依據自身需求和預算組合搭配使用。如國際化大型港口和內河港口,可選擇不同配置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客戶也可以單獨使用西井科技的閘口、岸橋、堆場產品。各模塊產品既能獨立使用又相互賦能,為西井科技快速佔領市場,提升復購率帶來很大幫助。

由於在港口智能化升級領域開始積累一定口碑,西井科技如今考慮從打通碼頭各生產節點出發,參與大物流行業生態鏈建設。

「只有單車能力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並不能滿足碼頭的實際需求,真正能夠幫助到客戶的是從上層調度管理和中臺系統去實現車隊級別的無人貨櫃水平運輸。我們的產品方案覆蓋之廣,正是為了實現場景中多套用戶設備與無人系統之間的聯合打通,最終實現一個真正的無人智能碼頭。」章嶸認為。

如今,西井科技的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齊頭並進。2019年,西井科技海外業務迅速增長,2020年3月,8臺無人駕駛智能跨運車抵達瑞典斯德哥爾摩碼頭;2020年4月27日,6輛Q-Truck抵達「一帶一路」節點泰國碼頭;全球範圍內,其產品已經遍布50餘個碼頭,其中國內的沿海港口均有布局覆蓋。

從長遠願景來看,章嶸先生認為西井科技社會價值在於為港口賦能的同時,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最終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在全球智慧港口加速落地的浪潮中,西井科技正代表著「中國智造」搶佔先機。

目前,港口無人化、智能化升級已經成大勢所趨,市場需求空間廣闊。西井科技以人工智慧晶片和算法起步,抓住了應用場景對AI技術落地的重要性,深耕智慧港口領域,在自動駕駛技術、港口全局化方案和全球市場開拓上領跑。西井科技表示,自身產品技術與客戶需求相得益彰,西井將朝著行業第一的目標穩健推進。

(文章來源:億歐)

相關焦點

  • 西井科技COO章嶸:人工智慧,賦能港口變革
    論壇期間,明略科技聯合創始人姜平,虎博科技創始人兼CEO陳燁,深圳雲天勵飛副總裁 鄭文先,西井科技COO章嶸,科達科技首席科學家章勇,天堂矽谷管理合伙人蔡曉非,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以及億歐公司副總裁由天宇等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龍頭企業、標杆初創企業與投資人嘉賓蒞臨大會發表主題演講。
  • 西井科技COO章嶸確認參加2020WAIC雲端峰會·未來城市論壇
    智慧城市將運用信息通信技術,全面分析整合處理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各類信息,實現各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以及時對城市運營管理中的各類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決策支持,優化城市資源調度,提升城市運行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對於未來城市來說,智慧城市必將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7月9日-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將主辦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
  • C輪融資過億元後,西井科技向我們曬了這張成績單
    近日,西井科技宣布在疫情期間正式完成了過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本輪投資人包括安信證券投資,國內氫能源龍頭之一的雄韜股份,山東浪潮投資,東凌鈺達資本,同時,既有股東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合力投資、和高資本在本輪持續加持。西井科技COO章嶸告訴雷鋒網,新一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港區自動駕駛產品的持續研發和商業化,同時也會增加在一些新場景應用上的研發投入。
  • 一顆類腦晶片作為起點,AI企業西井科技完成新一輪過億元融資
    集微網消息(文/依然)近日,西井科技完成新一輪過億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安信證券、雄韜科技股份、浪潮投資、東凌鈺達資本、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合力投資、和高資本。西井科技是一家具備全棧式開發能力的人工智慧公司,成立於2015年,總部在上海。
  • 致力引領無人駕駛新標準,全棧式AI創企西井科技再獲億元融資
    【獵雲網北京】5月6日報導獵雲網獲悉,近日,國內全棧式人工智慧明星公司西井科技westwell,正式完成了過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本輪投資人包括安信證券投資、雄韜股份、山東浪潮投資、東凌鈺達資本,現有股東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合力投資、和高資本跟投。
  • 雄韜股份:公司有參與西井科技本輪融資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15日訊,有投資者向雄韜股份提問, 西井科技完成過億元C輪融資來源: 投資界04-13 10:32 4月13日消息,類腦強人工智慧商業公司WestWellLab西井科技完成過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合力投資、浪潮資本、雄韜股份、安信乾宏-安信證券、和高資本(和凱創投)、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
  • 西井科技全時無人駕駛重卡亮相上交會「雲上」展
    周健報導 9月23日-25日,上海人工智慧科創企業——西井科技,亮相由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本屆是雲展會,以「打造數字新基建,擁抱線上新經濟」為主題,面向全球交易市場,輻射3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10萬買家。
  • 2020年內第二輪,西井科技完成數億元C3輪融資
    1月8日晚間,億歐獲悉,國內全棧式人工智慧創新公司西井科技已於2020年內完成C3輪融資。本輪投資方包括中國航運央企中遠海運、上海國資平臺科創投集團和深圳鵬瑞資本、山東政府背景的創研中祥資本,老股東和高資本以聯合領投方參與本輪。這已經是西井科技2020年完成的第二輪融資。
  • 未來機器人柔性物流無人化方案,助力家具企業啟動無人化升級
    作為視覺導航物流無人化方案提供商,未來機器人正加速對製造業倉儲物流無人化的落地部署,案例中的客戶是一家以家居倉配裝一體化服務為特色服務的企業,在全面提升家居流通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上有著豐富經驗。
  • 歐陽應斌博士:賽業生物科技技術副總裁專訪
    參展企業也紛紛攜新品亮相本次盛會,其中賽業生物科技展示的VectorBuilder在線載體構建工具,吸引了眾多目光。生物探索有幸在第四屆DNA和基因組活動周上採訪到專訪賽業生物技術副總裁歐陽應斌博士,了解VectorBuilder在線載體構建工具的功能。
  • 西雅圖港——美國西海岸第二大貨櫃港口
    西雅圖港1911年建立以來,經過100年的發展,西雅圖港已經成為美國西海岸第二大貨櫃港口,全美第五大貨運港。西雅圖觀光郵輪業的發展可追溯至1999年,當時只有6艘郵輪加入運行,而今天西雅圖港已經名列全美國前10大郵輪碼頭之列,服務的旅客流量1999年的僅6千人增長到2010年的223船次總計約100萬人旅遊觀光者從西雅圖港登船前往阿拉斯加旅遊。
  • 2019煤炭科技十大新聞
    2煤炭港口無人化作業的世界性難題被攻克2019年6月,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公司宣布,黃驊港裝船機遠程作業系統全面投入使用,打通了煤炭港口無人化作業的最後一個環節,成為全國首個全流程實現遠程作業的散雜貨港口。
  • 【獨家】AI賦能智慧港口——澳洲自動化碼頭
    自動化堆場通過接收遠程控制設備的指令來完成堆場的無人化作業;在自動化設備軟體方面,碼頭公司投資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新,引進人工智慧、現代通訊和網絡新技術等,提高了碼頭的作業效率。碼頭運營商是派屈克貨櫃碼頭公司,該碼頭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一個研究港口自動化技術的碼頭運營商。1997-2007,帕特裡特公司成功研發並在貨櫃碼頭實施了「AutoStradTM」技術。在現有的跨運車基礎上,派屈克公司採用卡爾瑪跨運車自動化技術對其改造。2007年碼頭正式啟用。派屈克碼頭的啟用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自動化跨運車碼頭的建成。
  • 【獨家】AI賦能智慧港口——美國的自動化碼頭
    由於美國碼頭工人擔心自動化貨櫃碼頭會減少工作機會,碼頭工會對港口使用或推廣自動化技術強烈牴觸,這也是美國自動化貨櫃碼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碼頭工會代表與太平洋協會籤署勞資合同,在不影響就業機會的前提下允許碼頭使用先進技術。美國自動化貨櫃碼頭建設進程由此開啟。
  • 港城融合,山東港口日照港與城市發展共描一幅畫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山東港口日照港大力推廣物聯網、雲計算和碼頭自動化技術等前沿科技,加快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山東港口日照港正以「智慧綠色」為底色,與城市發展同描一幅「高質量港城深度融合發展」的大畫卷。
  • 全球首次,我國採用無人化施工修建高速公路,全靠這項尖端技術
    而在這背後是尖端技術的支持,也就是以5G為支撐的智能無人化技術。據柏林技術大學和德國智慧財產權研究公司(Iplytics)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5G專利數量排行榜的前三名中,中國就獨佔兩席。其中,華為以3147項5G專利,位列世界第一,而中興則以2561項居於第三位,中國企業在5G方面的實力可見一斑!
  •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自2016年alphago在圍棋系列賽中戰勝職業棋手以來,ai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中取得進展,並且在某些問題上實現了突破。在最近的新聞中,谷歌發布的兩張miranda照片不僅僅是事實,還再次為我們揭開了ai正在開始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新面貌。
  • 專訪上海雅各來農產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有成
    上海雅各來農產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有成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5月21日訊(記者 申基崗 陳曦霞 袁嫦靜)由中國烹飪協會與上海眾美聯集團聯合主辦會議期間,上海雅各來農產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有成做客中國網位於展會現場的「新聞會客廳」訪談間。許總監談到,中式餐飲工業化生產新型的產業鏈模式,從原料到產品、從產品到餐桌,改變了目前物流的運營模式。讓原料直接變成產品進入餐飲行業,餐飲與加工做了一個切分,直接在產地進行加工,節省物流時間。餐飲與食品工業的分工,讓雙方的責任更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