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隋忠偉
聚焦內外聯動抓融合、增優勢,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港城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加強與省港口集團戰略合作。啟動海龍灣片區規劃開發。加快日照港貨櫃碼頭改造三期等工程建設,推進港口布局調整優化。抓好嵐山港疏港高速和疏港鐵路、220省道疏港路西延、嵐山公共油氣管廊等工程。推動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與日照大商中心合作開展油氣品種交易,推進LNG接收站、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三期等重點項目,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
—— 摘自2020年6月22日在日照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從貨櫃自動化堆場、木材智能理貨到皮帶機智能巡視,再到智慧綠色新石臼規劃建設,「苦累髒險」的碼頭藍領,變成看著屏幕、動動滑鼠的白領,正逐漸成為山東港口日照港司空見慣的日常圖景。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山東港口日照港大力推廣物聯網、雲計算和碼頭自動化技術等前沿科技,加快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
山東港口日照港正以「智慧綠色」為底色,與城市發展同描一幅「高質量港城深度融合發展」的大畫卷。
1小標,「多重優勢」深度融合帶來臨港產業產值的3個80%
山東港口日照港是日照「最核心的戰略資源、最重要的發展平臺、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2020年4月,日照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港城融合發展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規劃、產業、平臺融合為重點,推動新一輪港城融合發展。
6月22日,「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寫入日照市《政府工作報告》,「抓好嵐山港疏港高速和疏港鐵路」「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等被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兩個月兩大全市戰略為山東港口日照港聚焦陸海聯動和重點項目攻堅注入澎湃動能。
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提出的以「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係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更加深入、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為內容的「三個更加」,在更高的站位上明確了港城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向。
7月25日,日照市與山東省港口集團港城融合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這是山東港口產業延展、供應鏈體系服務平臺和日照市土地規劃等政策支持的「多重優勢」疊加,是「港城融合」的最新成果——
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日照)分撥中心,是日照打造精緻城市、精緻生活的「高端定製」;中儲糧日照糧油加工物流倉儲項目,是助力日照千億級糧油產業集群的「超級航母」;日照港國際物流園區項目,是世界500強企業晉煤集團與日照港共同打造的區港聯動、物流「巨輪」;日照中谷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區項目,是國內最大民營貨櫃航運企業投資的全物流鏈項目,蘊含著中谷海運對日照港未來的無限信心……
一年來,山東港口日照港帶動了全市鋼鐵、汽車及零部件、漿紙等產業發展,全市臨港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利潤、利稅的比重都在80%以上。其中,鋼鐵產能佔山東省一半以上,糧油加工能力佔全省的 1/4,木漿產能佔全國的 1/5。
2小標,綠色港口帶來港區PM10濃度同比改善25%
港城深度融合,融合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還有擔當,還有對日照這座年輕海濱城市未來的考量。
如今行走在日照的海岸線,萬平口南邊的海龍灣隨手一拍都是爆棚的「港口藍」,這裡也將是未來日照的「黃金風景線」。
而這一切,都緣於山東港口日照港的「東煤南移」,緣於山東港口日照港新一屆領導班子「『東煤南移』工程投資規模從35億元提升到50億元以上,確保『15年領先30年不落後』」的決策。
從令人卻步的煤堆場到遊客流連忘返的城市「金腰帶」,東煤南移和海龍灣工程的實施,為日照港重新找回海天一色的「清新藍」,走出了一條港口轉型升級的嶄新之路。
通過實施國內首例退港還海工程、東煤南移、礦石南遷和疏港鐵路工程建設,將煤炭、礦石作業產能轉移到10公裡外的南作業區。未來,騰退的2000多畝陸域,將形成休閒度假、金融貿易、國際郵輪、人文居住「四大片區」,推進城市景觀岸線與港口生產岸線協調發展。
2個市控點13個自控點實時發布PM10監測數據,並加大考核、問責力度。同時,深度開展港口環境治理,組織升級短倒車輛、散貨作業的抑塵設備,做到汽運疏港全封閉、散貨作業全抑塵。
今年,山東港口日照港計劃投資2億元,分期建設總長度近1.2萬米的擋風抑塵牆並引進了山東港口首臺智能高炮複合作業抑塵車。
1-10月,日照港港界PM10濃度同比改善25%,超額完成了日照市下達的PM10同比改善18%攻堅任務和每月考核限值,港區總綠化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
3小標,「新發展格局」上的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名片更精彩
港城深度融合,不僅是與當地城市發展的融合,而是通過多層優勢疊加的深度融合,推進「新發展格局」上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步伐,進而把世界引進日照,把日照引向世界。
按照山東港口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啟動石臼港區南區大宗散貨流程化改造工作,計劃到2022年,全部實現南區517萬平方米 陸域散貨作業流程化、無人化、智能化,年作業能力將達1億噸。
不僅如此,「智慧綠色」升級版與國際接軌,即將在石臼港區南區建設的智能控制中心,通過整個南區數據採集、分析優化和管理決策,打造管控一體化平臺和生產智能調度系統;利用「AI+機器視覺+物聯網」等,實現裝卸工藝設備無人化和自動化。
立足內貿貨櫃的現實狀況和業務特點,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處理、5G等先進技術,建成代表「經濟版自動化」的平行岸線布置的雙懸臂自動化堆場。
一年多來,自動化堆場與傳統堆場融合共用,外集卡在港停時不到傳統堆場的1/3,單人單班操作量是傳統堆場單人作業量的5倍,人員節省70%,投入產出比超出預期,運營效益亮眼。從今年8月份開始,第三期總共16臺自動化軌道吊和岸橋將陸續進入安裝環節,該項目投產後,不僅提高智能化作業工作效率,也將大幅優化員工工作環境。
新開通鐵路班列7條,推動鐵礦石、鋁礬土、焦炭、散糧等貨物通過鐵路敞頂箱發運,「散改集」箱量同比大幅增長。其自主研發的高科牌LED燈具,推進港區照明系統節能改造,一年來累計安裝使用LED燈具1300餘盞,節約用電量78萬千瓦時。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