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體化改革「不等式」: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山港實踐

2021-01-18 齊魯壹點

大眾日報社記者 趙洪傑 趙豐 肖芳

編者按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建設海洋強國,港口是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大刀闊斧推進港口一體化改革。在前期整合的基礎上,2019年8月掛牌成立吞吐量全球最大的山東省港口集團,實現了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4大港口的集團化管理、一體化運營、協同化發展,掀開了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一年來,山東省港口集團按照「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改革發展『一條心』」的一體化發展思路,握指成拳、布局長遠、提升發展能級,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成效不斷顯現,建設世界一流港口邁出堅實步伐。如何以改革破解難題、開拓新局?如何在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本報今起推出兩篇調研報導,解析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山港實踐。

7月13日,隨著「尼克斯」輪緩緩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到中東的又一條快線正式開通。

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港口集團以一個「現象級」成績單,受到廣泛關注——

在疫情衝擊、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中,港口業務普遍遭受重創,山東港口卻實現了逆勢「三增長」:在全港6萬員工「零感染」的前提下,完成貨物吞吐量超7億噸,同比增長7.1%;完成貨櫃量147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5%;實現利潤34.6億元,同比增長14%。

數字裡面有乾坤。總結山港當前的發展局面,可用一個不等式來比擬:1+1+1+1>4。在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看來,不等式「解法」就蘊藏在大刀闊斧的一體化改革之中。

握指成拳形成強大合力

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為鮮明目標導向,深刻研判山東港口在全國開放大局中的使命與擔當,形成一體化發展與國家戰略的深度互動

解讀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概括殊為恰當。

港口整合不是新鮮事,多個沿海省份已經先行一步。但相對而言,山東港口的整合是最難的:全國前10名的港口,山東有3個,各港口之間競爭異常激烈;涉及7個市的市管企業,與地方存在利益糾葛;各港口之間基礎差距大、發展不均衡。

起先,港口整合消息傳來,不免有人心存疑慮,認為權重難以擺布、利益難以平衡,甚至不少合作夥伴也不看好。

可到了今年4月,在全球港航業遭受疫情嚴重衝擊、各船運公司宣布停航已達435個航次的形勢下,全球知名船公司HMM卻把全球最大貨櫃班輪的首航放在了山東港口。首航儀式上,HMM(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柱明說:「我們對『一帶一路』倡議和山東市場有信心,對山東港口的優質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持有信心。」國內最大船公司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表示:「沒想到山東港口整合力度這麼大,成效這麼好。」

從不理解、質疑到充滿信心,恰恰反映了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的最大亮點:以總書記對「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為鮮明目標導向,深刻研判山東港口在全國開放大局中的使命與擔當,形成一體化發展與國家戰略的互動,從而開闊港口發展的視野與格局。

「對港口一體化改革,省委、省政府站位高、決心大、措施硬,又為港口集團搭建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如果沒有這些,港口整合就是痴人說夢。」霍高原這樣總結。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必然要推動全省港口向集約化、協同化轉變,實現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改革發展「一條心」。改革前,省委、省政府對全國港口整合作了大量調研,最終立足山東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又利於長遠發展的改革方案:跳出現有港口集團,省級和省屬國企出資169億元,組建省級平臺作為整合的實施主體;分三步穩步推進,先將東營港、濰坊港、濱州港整合成渤海灣港口集團,然後以青島港為平臺整合威海港,形成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集團的格局,最後再組建省港口集團,統籌全省港口發展。

省港口集團成立後,確定了涵蓋發展願景、定位、理念、目標、路徑等「十位一體」的發展戰略體系。比如,提出「港通四海、陸聯八方,口碑天下、輝映全球」的發展願景;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為努力方向,明確了在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產城融合港、金融貿易港、郵輪文旅港等方面實現「五個國際領先」的發展定位。

七個港口融為一體、握指成拳,如同榫卯之遇,與國家戰略持續賦能相得益彰。霍高原認為,在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山東的位置十分重要,處在「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此疊加。在山東發展的這盤大棋中,作為基礎性、樞紐性設施的港口是一個關鍵落子。

一體化改革後,山東港口穩定貨源、開闢航線、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大幅躍升,議價能力、融資能力、談判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吸引力、影響力、話語權與日俱增。

有這樣一個數據格外讓人印象深刻——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以來,已累計新增貨櫃航線43條,新增東南亞、中東等遠洋國際航線10條,航線總數近300條,其中「一帶一路」航線佔了絕對「大頭」,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網絡的航線優勢日益彰顯。

「改」出新空間、新境界

沿著規模化、協同化、專業化的路子開闢出發展新空間,板塊與港口協同發力,形成了「港口支持板塊、板塊服務港口」的局面

港口主業作為戰略支點,做精做強勢在必行。但長期以來,山東沿海各港口由於腹地交叉、業務重合,同質化發展、無序競爭、重複建設等問題突出,大大制約了港口功能升級。

一體化改革後,山東港口確立了「以青島港為龍頭,以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以渤海灣港為延展,以眾多內陸無水港為依託」的一體化發展格局。為杜絕重複建設,去年10月,山東省港口集團對各港口擬建設項目進行綜合論證,確定11個項目暫不實施,總投資達到108.6億元。

業務協同還體現在航線布局上。山東省港口集團總工程師、貨櫃業務部部長張慶財說,山東港口加速構建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布局的幹支線網絡配套發展格局,目前已開通連接省內港口的一體化內支線10條,其中今年上半年新開6條,青島—威海、青島—煙臺、青島—日照已發展為「天天班」網絡運行。

全省港口一盤棋,不僅帶動了港口業務上量,也為港口客戶和腹地企業帶來了便利。「過去魯西南腹地的外貿貨物,一般走公路運輸到青島港或連雲港,現在可以直接就近運輸到日照港裝艙,通過內貿線海運到青島港,最終轉到青島港的國際航線幹線。這樣每個貨櫃可節省四五百元的物流成本。」青島中遠海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船代部經理劉方峰說。

吞吐量穩步增長固然值得欣喜,但著眼長遠的頂層設計更為重要。倫敦港的發展脈絡給了山港啟示:雖然年吞吐量只有幾千萬噸,早已被中國港口甩在身後,但因航運服務業發達,尤其是航運金融和海事專業服務方面在全球獨佔鰲頭,其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一直難以撼動。

看似是港口「副業」,實則是核心競爭力。為此,按照「人財物統管」「業務專營」「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原則,山港先後組建了金控、產城融合、物流、郵輪文旅等十個業務板塊,構建了集團總部、四大港口集團、十大業務板塊以及職教集團、醫養集團「1+4+10+2」的架構。今年6月30日,山東港口各大板塊全部完成整合。

山東省港口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蔡中堂,長期在港口工作,對板塊專業化運營感觸頗深:「原本,山東各港口也有相關服務業務,但規模小、市場小,發展不起來,還要承擔風險。板塊整合專業化運營有利於把市場、專業人才、技術力量整合到一起,做大做強,為港口未來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板塊的「生力軍」作用已經凸顯,與港口協同發展,形成了「港口支持板塊,板塊服務港口」的局面。以旗下金控集團為例,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18%、利潤同比增長29.8%,為成員單位節省結算及融資費用1600餘萬元,為大項目建設提供信貸支持44億元。各港口集團與板塊合力開拓市場,以「碼頭+物流+金融+貿易+航運」一體化服務優勢增加了客戶黏性,促進了業務增長。

從物理整合走向「化學反應」

「一家人」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各港口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局面已經形成,正從整合向融合、耦合升級,從物理整合走向「化學反應」

7月6日下午,青島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啟用,標誌著青島進入國內為數不多的「雙港口口岸」城市行列。煤炭等大宗散貨將可由此直接進出,僅煤炭進口一項每年就可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上億元。

此前,董家口港區只能臨時開放審批,癥結出在沒有大船錨地。大船錨地是稀缺資源,一旦得到,各大港口都視為「看家寶貝」,絕少會共享使用。董家口港口岸開放「不期而至」,正是因為日照港將大船錨地拿出來與青島港共享。

圍繞一體化改革,山東港口提出整合、融合、耦合「三合」發展理念。如今,整合的任務圓滿完成,正向「融合」「耦合」升級,越來越多共享「看家寶貝」的故事提示整合重組正在發生「化學反應」。

融合、耦合的關鍵是人合。山東港口國際貿易集團總經理劉晉說,整合前出去談合作經常遇到省內其他港口的業務人員,「都知道對方是誰,但幾乎不怎麼交流,更不會交談業務」。

打破這種格局,人首先要流動起來,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動起來,實現「五湖四海用人才」。今年1月起,山東港口對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領導班子作出調整,拉開了人員流動的大幕。其中,各港口主要領導全部實現跨地域交流任職,領導班子交流調整比例達到31%,各港口與集團總部、各板塊之間流動近600人。

人員交流帶去的是先進經驗。青島港前港公司去年開始承接來自幾內亞的鋁礬土新業務,這些鋁土雜質較多、黏度大,接卸時設備易受損、起塵嚴重,作業效率不高。考慮到煙臺港是全國進口鋁礬土第一港,鋁礬土接卸工藝成熟完善,前港公司立即派出8人現場「取經」,而煙臺港礦石公司也毫無保留、傾囊相授。很快,8名員工便帶回了針對性強、操作效果好的新流程新工藝,作業效率不斷攀升。

各港口之間對標學習、互促共贏。2019年,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分別實現了10.9%和9.7%的增長。其中,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吞吐量分別突破6億噸、4億噸和3億噸,渤海灣港自山東港口組建以來吞吐量增幅更是達到了33%。

為了增強向心力,去年11月,山東港口開展了「我是山東港口人,我為集團建言獻策活動」,收集了3.5萬多條建議,目前這項活動已常態化開展。改革發展紅利讓所有員工共享,今年上半年,得益於飄紅的業績,6萬山港員工工資實現普漲。

「一家人在一起,手足情過日子,兄同心利斷金,心相印蒸蒸上,銘使命勇擔當,加油幹鑄輝煌。」山東省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說,今年山東港口組織各港口觀摩,所到之處,各港口一線員工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

相關焦點

  • ...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發力港產城融合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
    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港口集團吞吐量、貨櫃量、效益卻「逆勢三增長」,領跑全國沿海港口,發展勢頭強勁。對組建成立剛滿一年的山東港口來說,著實不易。過去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為班長的山東省港口集團領導班子帶領下,謀求轉型的山港,大刀闊斧實施一體化改革,發力港產城深度融合,對標倫敦港等全球先進港口,劍指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 新時代山東港口的前進方向——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住魯代表熱議的話題。
  • 趙豪志: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趙豪志到山東省港口集團走訪時強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2日訊 今天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率有關區市、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走訪山東省港口集團。
  • 「人員庫」轉化「人才庫」,平安知鳥助力山東港口數位化培訓升級
    但是由於港口的傳統屬性以及歷史和人員構成較為複雜,港航業整體的數位化培訓普及率並不高。  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是山東港口人的重要使命。要想完成這個使命,不僅需要一流的人才隊伍,更需要一流的人才培養舉措。為了壯大人才隊伍,提高人才素質,山東港口與平安智慧城市旗下智能線上培訓一體化平臺——平安知鳥,協同打造數位化培訓體系。
  • 山東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山東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富集,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海洋產業基礎好、潛力大。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
  •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印發,主要內容有這些
    ,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以改革、創新、開放為動力,以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重點,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教育引領區、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國家海洋經濟競爭力核心區、國家海洋開放合作先導區、國家軍民深度融合先行區,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浙江海洋大學、浙大海洋學院建設...
    全球經濟重心加速東移,新一輪產業技術變革深入推進,海洋強國、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全省「四大」建設等戰略持續推進,舟山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放優勢更加彰顯,建設「四個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具備良好的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科技創新動力不足,人才人力比較緊缺,發展空間約束趨緊,民生領域仍存短板。
  •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新要求,這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發展的使命責任和根本目標。要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 聚焦日照兩會丨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 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加強與省港口集團戰略合作。啟動海龍灣片區規劃開發。加快日照港貨櫃碼頭改造三期等工程建設,推進港口布局調整優化。抓好嵐山港疏港高速和疏港鐵路、220省道疏港路西延、嵐山公共油氣管廊等工程。推動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與日照大商中心合作開展油氣品種交易,推進LNG接收站、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三期等重點項目,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搭建高能級開放平臺。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省政協委員楊戍標建議:加快推進甬舟一體化
    1月12日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環節,省政協委員楊戍標建議,加快推進甬舟一體化。楊戍標委員認為,當前寧波和舟山的發展各有特色、各有優勢,也各有各的短板和弱項。未來的區域競爭,是城市群的競爭,只有抱團取暖,才能變得更強、走得更遠。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智慧大鵬」建設為依託加快打造「數字政府」,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進一步加強海防打私工作,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決勝戰,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建設高質量「平安大鵬」。
  • 日照港:向海圖強,對標世界一流海洋強港
    從荒灘到「日照最靚麗的名片」日照港(攝影 董傳龍)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照港從荒灘上拔地而起,1978年選址規劃,1982年開工建設,1986年開港開放。海洋是經濟的「藍色動脈」,面對經略海洋的新使命,日照港推動港口轉型升級,在鞏固大宗幹散貨運輸優勢的基礎上,做優做強貨櫃運輸、現代物流和現代海洋工程裝備業務,先後在中西部地區開設9個物流園區,著力打造成中西部城市便捷的出海口。
  • 浙江「十四五」規劃: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大力推動寧波舟山港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打造世界級港口群,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構建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推進海鐵、海河聯運。加快千萬級機場四大都市區全覆蓋,推進貨運機場建設和國際航空貨運發展。推動「義新歐」中歐班列提質增效和鐵路貨運發展。強化信息港功能,推進設施聯通、標準聯接、信息聯網、企業聯盟、多式聯運。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對山東海洋事業發展寄予厚望。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港城融合,山東港口日照港與城市發展共描一幅畫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加強與省港口集團戰略合作。啟動海龍灣片區規劃開發。加快日照港貨櫃碼頭改造三期等工程建設,推進港口布局調整優化。抓好嵐山港疏港高速和疏港鐵路、220省道疏港路西延、嵐山公共油氣管廊等工程。推動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與日照大商中心合作開展油氣品種交易,推進LNG接收站、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三期等重點項目,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
  • 書寫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港口發展紀實
    在浙江任職時,習近平把港口作為全省發展海洋經濟的引擎,緊緊抓住這一「牛鼻子」。2002年,習近平調任浙江擔任省委書記,他把目光投向相當於全省陸地面積2.6倍的藍色海域,多次深入舟山群島調研。他指出,「新世紀新階段浙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天地在哪裡?在海上!」他要求浙江要「爭取發展成為海洋經濟強省」。習近平力主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舟山連島工程,加快浙江省港口資源整合。
  • 防治海洋環境汙染 推動綠色港口建設
    本報訊(記者宋平 見習記者劉洋)《河北省防治船舶汙染海洋環境管理辦法》於5月1日實施,我省將從船舶汙染物的排放與接收、船舶有關作業活動的汙染防治、船舶汙染事故應急處置三方面加強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推動綠色港口建設。
  • 特色立校 科學發展 樹人立新 謀海濟國——中國海洋大學改革發展...
    進入21世紀,學校全力促成國家教育部門、山東省政府部門、國家海洋部門和青島市政府部門共同重點建設,並由此躋身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行列。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圍繞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學校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寫好一流大學建設「奮進之筆」。
  • 浙江有一個新區,人口114萬,未來將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城市
    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島新區正式寫入全國十二五規劃,規劃瞄準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成為中國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後又一個國家級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