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 定是你看到的——世界名畫背後的奇趣故事

2020-11-30 騰訊網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沒有真切的看到,一切都是道聽途說,這話誠然有幾分道理,但是面對藝術品,眼見卻不一定為實。觀看一幅油畫,可以看出它的色彩明暗,結構布局,技法的精湛,甚至還可以窺測到藝術家創作時的心緒,但畫面中蘊含的故事,乃至真實的意圖,往往需要透過畫布往藝術更深處探尋。

一時任性毀一生——《夜巡」》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倫勃朗創作的的《夜巡》和委拉斯凱茲的《宮娥》以及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公認為世界三大名畫。荷蘭畫家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創作於1642年的《夜巡》更是當仁不讓的成為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一幅群像畫作,《夜巡》的構圖讓每個人都出現在畫面上,不僅安排得錯落有致,而且明暗對比強烈,層次豐富,呈現出如同舞臺畫面的戲劇性效果。也正是這種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畫家的畫風,為《夜巡》增光添彩,使其成為世界級的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幅畫創作之前,畫家已經是荷蘭知名的僱傭畫師了,並且年紀輕輕就已經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這件備受讚譽的作品,從誕生之日起完全扭轉了畫家的命運,自此倫勃朗的命運蒙上了一層不可逆轉的悲劇色彩。

17世紀的荷蘭一番太平盛世景象,由於無仗可打,軍隊變成了富裕市民的社交俱樂部,他們熱衷於請畫家給自己畫像,以此來炫耀攀比。自衛隊的軍人們以AA制的形式,每人出資100荷蘭盾聘請了倫勃朗前來作畫,他們希望畫家創作一幅近似於大合照的群像,即使畫面有主次,也要雨露均沾,好讓自己的形象被親人朋友一眼認出。

然而,等到這幅畫亮相時,人們並沒有驚豔於他高超的技法和構圖,畫面上只有隊長、他的副官還有小女孩全身沐浴在光線中,成為全體隊員中最為突出的人物,其他大都數人在暗色調的背景裡露出一張臉,甚至有人沒有臉,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軍人們全都氣炸了,先是對倫勃朗進行強烈譴責,然後上法院起訴,還在媒體上大肆講他的壞話。

因為畫作表現的不公平,軍人們自然不把它當回事,畫幅太大,無法掛在展廊的門廳裡面,隊員們就自行把周邊裁掉,根本不顧及作品原有的平衡。而且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時間久了,炭灰一層又一層的堆積在畫面上,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暗淡,以至於到了18世紀,人們把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誤以為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這幅畫取名為《夜巡》。

圖片來源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官網

畫家的一時任性沒能一直爽下去,不僅名譽一落千丈,隨後妻兒的不幸死亡,更是讓他一蹶不振,從畫壇寵兒變成了人間棄嬰。時間帶走人們對他一時的喜愛,卻把他永遠留在神壇,活著時被世人無情的拋棄,過世後又被人們追捧到至高的巔峰,倫勃朗的一生可謂是成也夜巡,敗也夜巡。

狂風巨浪洗不盡的人性之惡——《梅薩杜之伐》泰奧多爾·傑裡柯

如果說倫勃朗的遭遇只是天才的個人悲劇,那麼《梅薩杜之伐》背後的故事則會讓每一個凡人都如臨其境,毛骨悚然。

最初看到傑裡柯所畫的《梅杜薩之伐》是在初中的美術課本上,紙張和印刷雖然粗糙,但整個畫面呈現出的慘烈故事依然透過色感偏差的印刷品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收藏在羅浮宮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品——《梅杜薩之伐》所表現的痛苦悲慘的場景來自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滿載400多名官兵及少數貴族前往聖·路易斯港。由於無能船長的胡亂指揮,船隻途經西非海岸時不幸觸礁,苟且的船長連同貴族逃跑了,拋下150多人在一隻狹小的木筏上,聽任汪洋大海的無情擺布。

圖片來源於羅浮宮官網

數日無盡的漂泊,加之饑渴酷熱挑戰著人們的生存底線,有人投海自盡,有人哀號求救,有人偷飲最後的救命水......好在這些行為還是為了自保,更有貪生者為了生存砍斷纜繩,試圖讓所有人同歸於盡;陰謀者為了減輕木舟負重手刃同伴,把他人推進大海;卑微者為了苟活下去,舔食死者的屍體充飢......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在腥臭的木筏上綻放出血豔欲滴的罪惡,染紅了怒浪滔天的藍色海洋。 逃跑的,淹死的,自殺的,被殺的......最終只剩10個人活了下來。傑裡柯聽聞了這個特大慘劇,對10個人進行了詳細的採訪,然後結合自己的繪畫天才,創作出了這幅寫實的巨作。陰沉的色彩,動搖的結構,絕望的動作和表情,無論誰看到這幅畫都會試圖去探究背後的故事。

10個人的性命雖然得救了,但心靈的救贖卻隨著那一葉殘舟越飄越遠,親歷了人吃人的海難,人性大惡觸手可及,還有誰能恢復內心的寧靜,一如既往的生活?10個人是受害者,或許也是施害者,多年後,他們無不在自責內疚的精神折磨中相繼死去。極端絕望的籠罩下,瘋狂一觸即發,也許沒有人理應被責備,人性本善只因生逢盛世。

置身「政治」中的無黨派人士——《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他的浪漫主義巔峰之作,在創作上他深受傑裡柯的影響。

德拉克洛瓦畫中的女神化身自由的象徵,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中,手持紅旗,引領著男人們衝脫枷鎖,奔向自由。有人說徵服世界是男人的工作,女人則只需要徵服男人,但在這幅畫裡女人不僅徵服了男人,而且要帶領男人們徵服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意思的是,畫家本人恰恰是跟隨在女神身後一起徵戰的男人之一。女神身後,高戴禮帽,手握火槍,著裝時尚的男人正是畫家自己。他把自己描繪成七月革命中英勇無畏,敢於獻身的一員,然而實際生活中他從未加入過任何黨派,也沒參與過什麼戰爭,立場不明確,對政治漠不關心,反倒是把一腔「政治熱情」全然澆灌在藝術中了。

人間老大我如是——《拿破崙加冕》雅克·路易·大衛

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法國推翻復闢的波旁王朝,擁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建立起七月王朝,這次革命行動史稱七月革命。所以,提到七月革命,不能不想到拿破崙的滑鐵盧慘敗。

雖然滑鐵盧戰役葬送了他一世英名,但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無可匹敵,從羅浮宮的館藏珍寶裡能夠略窺一二。諾大的羅浮宮,文物珍寶應有盡有,而在架上繪畫藝術中有兩大題材表現的特別多——聖經故事和拿破崙畫像。

拿破崙的御用畫師——雅克·路易·大衛 一生為他創作了無數肖像,最富盛名的莫過於對加冕大典的再現。這幅寬近10米,高6米,面積達60平方米的巨幅油畫,畫了190多個人,可見加冕典禮的大手筆!

加冕大典在巴黎聖母院舉行,按照傳統,當教皇把王冠放在皇帝頭上的那一刻即為加冕禮成。誰知心急如焚的拿破崙並不把老祖宗的規矩當一回事,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從教皇手裡搶過王冠戴在自己頭上,緊接著馬上為皇后加冕。

這一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當成擺設的教皇敢怒不敢言。雖然耶穌是全民老大,可是在侍奉耶穌的教皇面前,拿破崙才是活生生的權利化身,天上的耶穌也只能眼瞅可憐的教皇,無奈的笑笑。

立體主義背後的無聲控訴——《格爾尼卡》畢卡索

法國的現代藝術藏品十分豐富,尤數羅浮宮之盛,同時也盛產現代藝術大師,畢卡索是首當其衝的一位。由於畢卡索成名在法國,作品遺留在法國的也非常多,導致許多人以為他就是法國人。其實,他是法國人的鄰居。

1937年德軍法西斯的一場空襲把西班牙的一座小鎮——格爾尼卡夷為平地。畢卡索在自己的故鄉親歷慘案,憤怒至極,此時恰逢巴黎世博會邀其作畫,他便以這場空難為題創作了《格爾尼卡》。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幅畫乍看起來參差凌亂,不知所云,但是細心觀察會發現,整個版面分成了左中右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用抽象的構圖隱喻了戰爭的慘烈和恐怖。扭曲的牛頭,嘶叫的馬匹,母親懷中的死嬰,光芒四射的頂燈照射下來的依舊是黑暗一片。凌亂表象的背後是科學嚴整的構思和精密動感的推敲,更是對法西斯的滔天罪行的無聲控訴。

許多人初看畢卡索的中後期作品感覺摸不著頭腦,可就是憑藉在不斷質疑中的堅持,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立體主義風格。畢卡索名聲遠播後,引得歐洲各國人趨之若鶩,前來追捧。有一次,一隊德國士兵來到美術館參觀這幅畫,畢卡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格爾尼卡》的複製品,軍人們像迷弟見到偶像一樣興高採烈追著要籤名,卻不知小小的卡片上滿是他們罄竹難書的罪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個小插曲是在畢卡索創作《格爾尼卡》過程中,他的情人瑪麗突然闖上門,當時他的另一個情人朵拉剛好陪在他身邊,諷刺的是男人正畫著抗議戰爭暴行的《格爾尼卡》,他的一雙情人卻在畫室裡大打出手。

有時候,你所看到的並不是你所看到的。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拍照,看到照片後,老師都忍不住笑了
    01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拍照,看到照片後,老師都忍不住笑了特殊時期,老師們也絞盡腦汁給孩子布置不一樣的作業。最近,湖南北師大株洲附校、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甘肅蘭州市東崗小學等多所小學的美術老師,給學生布置模仿「世界名畫」的作業刷爆網絡,老師們看到交上來的成品也忍不住笑出聲。學生們對這份作業十分上心,紛紛腦洞大開,玩得不亦樂乎。學生們模仿「世界名畫」時,特別注重顏色一致和眼神到位,模仿《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時,不惜用毛巾當做頭巾,但眼神和表情頗有畫中人物的風採。
  • 二十一個奇趣的化學元素故事,隱喻了生命、痛苦、愛情。
    義大利作家普裡莫·萊維的《元素周期表》,不要因為它生硬的書名而錯過,因為隱藏在它大巧不工書名的背後,是詩一樣優美的文字和思考上的深沉。二十一個恬靜、夢幻、感慨、悲痛、奇趣的化學元素故事,隱喻了生命、痛苦、愛情、死亡,從氬到碳,都有著詩人的人生象徵。在萊維文學的世界裡,科學與文學不再是割裂的兩個境界。
  • Google Earth帶你欣賞超高清世界名畫
    Google Earth今天又增加了一個新層,讓用戶能在其中以超高解析度盡情欣賞14張世界級名畫。點擊出現的3D建築模型,就能看到14張名畫,點擊任意一張還會彈出詳細介紹,諸如作者、繪畫類型、尺寸、完成日期、陳列地點等等。最奇妙的是,再選擇以超高解析度瀏覽,即可步入博物館內部,品味名作細節。
  • 一個畫面就會讓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但相信這些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就會讓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可別擔心它們太過學術,這些紀錄片在拍攝上花的心思不比綜藝節目少,過去看不懂的名畫,現在都有演員來表演,常常讓人刷到停不下來。欣賞藝術遠沒有那麼多門檻,縱使美術館打烊,影視效果也掩蓋不住它們的光芒,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用眼睛先看起來就對了。 (關注視頻號少年數學家,呈現最直觀的數學!)
  • 解讀世界名畫:浪子回頭
    麥子藝術課——《世界名畫遨遊之旅》本期主題:倫勃朗播出時間:小朋友們,平安~歡迎來到麥子的故事時間,我是Lainey姐姐,很開心我們又在周六相聚啦~今天的世界名畫遨遊之旅我們要去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博物館(State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 動漫崩壞的「世界名畫」:作畫崩壞的背後,卻是業界心酸,有些還被全...
    因為主角四人的集體崩壞等「世界名畫」,讓素晴聲名大噪,也因此在製作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憑藉瘋狂的玩梗和搞笑吸引了一大批的觀眾,連續兩季成為當季銷量冠軍。整個動畫的製作水平雖然不高,但單單一個捲心菜崩壞,就讓這個畫面成為了「世界名畫」,以至於後來者競相模仿,甚至製作崩壞的動畫都不敢望其項背。 3.妹非妹 妹系輕改中,問哪部動畫最好,相信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答案。但說起哪部動畫最差,相信很多觀眾會選擇妹非妹。
  • 奇葩美術館的名畫和貓:遠處與近處的哭聲,你聽見了哪個?
    小編也不是楊超越的粉絲,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到「楊超越」錄了「奇葩說」之後,這兩個原本都不感興趣的東西加在一起,就變成了感興趣的東西。在看的時候,彈幕裡總是有人說,楊超越說話太沒水平了,果然學歷低,沒文化修養。我對這種看法不敢苟同,因為修養不等同於學歷,身邊那些高學歷低素質的人比比皆是。再者,我感覺楊超越的表現非常真實,聽不懂就明確表達聽不懂,沒有不懂裝懂,這是一種坦誠。
  • 十幅名畫為何變成了大猩猩?
    安東尼·布朗名畫系列背後到底有多少秘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名叫威利(Willy)的可愛小猩猩,它經常感到自卑,但依然有腦洞很大的幻想世界。在「威利名畫系列」中,安東尼就讓威利豐富的幻想走入了名畫中,用詼諧幽默的方式重新詮釋了藝術史上的名家作品。
  • 想成為世界名畫的主角嗎?AI輕鬆幫你實現,P圖大神:壓力很大
    現在網上的P圖大神可不少,這些人不僅能夠把你P進圖裡,更厲害的是還能做到風格一致,毫不違和,乍一看,你還真的看不出來P圖的痕跡。不過再厲害的大神,P圖速度再快也快不到哪裡去,畢竟P圖也是一個費時間的活,要是想做好,就需要花時間一點點的修改細節,這樣才不會穿幫。
  • 在太陽下山後才能看到的 / 這些宇宙圖好美
    熱愛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 你誕生的地方已一去不復返;你心中嚮往的地方實際並不存在,而你現在所呆的地方也不是什麼樂土,除非你能離它而去。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牛津大學教授,著名科普作家)就此說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 《三十而已》中被錯認的名畫《睡蓮》,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比如,劇中有一幕是顧佳在王太太家中,看到了王太太買來的世界名畫,見多識廣的顧佳都驚掉了下巴。王太太沾沾自喜地向顧佳介紹:這是她在拍賣會上拍下的梵谷的《睡蓮》。梵谷的《睡蓮》?原來這個土豪王太太,豪是真的豪,土也是真的土。就像顧佳後來對她說的那樣:梵谷畫的最出名的是向日葵,那幅《睡蓮》是莫奈的作品。
  • 浙大團隊原創專欄「每日中華名畫」上線學習強國
    想足不出戶飽覽中華名畫風採?想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想探索古畫背後的逸聞趣事?現在,你的這些夢想或許都能一鍵實現!別著急,關注「每日中華名畫」欄目,每天了解一點名畫鑑賞小知識!中國歷代繪畫因其悠久的歷史、成熟的審美體系以及獨特的媒材與筆墨技法,在世界藝術史上獨樹一幟。
  • 看完這13部高分紀錄片,我仿佛逛遍了世界頂級博物館(點開即看)
    你會發現,故宮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寶貝,每一個擺設、每一件物品、每一處設計背後都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無論你是已經帶著孩子欣賞過故宮,或者還沒有來得及帶孩子去故宮,你都可以從這部紀錄片中感受到故宮的另一番風採,聆聽故宮背後的故事。
  • 你看到的世界一定是假的!科學理論刷新人類的認知極限
    人一睜開眼,就看見了陽光,你觸摸著手機,你聞著花香,一起顯得都那麼真實!只要你的意識是清醒的,你就無時無刻地和客觀世界發生著關係,因為你用眼睛,鼻子,舌頭,皮膚,耳朵這五大器官真真切切體驗著世界!太陽發射出來的光那麼地明亮,街頭孩童的吶喊聲那麼地清脆,所以你就篤定這個世界絕對是真實存在著。
  • 奇趣漫畫:月亮遮住太陽產生日食,可兔子卻看到他們在抽菸
    奇趣漫畫:月亮遮住太陽產生日食,可兔子卻看到它們在抽菸。
  • 你能讀懂這些特殊符號嗎?名畫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這裡!
    相信對於喜歡看展、逛畫廊的U粉兒來說,每每看到精美的畫作,除了欣賞它們外在的美,更希望透過這些畫作了解其背後的內涵。不知道大家在欣賞世界名畫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最後的晚餐》中為什麼餐桌上擺放著魚?
  • 昨夜你看到了超級藍血月,而我看到了別的
    帶來了一次朋友圈美圖大賞,大自然帶來的這次震撼,是否也觸動到了你呢?這顆超級藍血月超越了人類社會的尺度。孩子們顯然是不能錯過的,因為這樣的景象會在他未來的某些時刻,成為逃脫的繩索。也許這是他們第一次明白月亮還可以是月球。自張衡、亞里斯多德第一次看到月食開始,人類對這顆地球唯一的衛星的探索就從未止步。
  • 你所看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實的世界?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38期量子物理是非常神奇的理論,在宏觀的牛頓定律之外,我們還有微觀世界其中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埃弗雷特曾經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世界根據事件發生的概率可「分裂」出其他宇宙來,這就是多世界解釋。根據這個理論,我們的宇宙所發生的每一個事件都會衍生出無數個可能性宇宙,比如另一個世界的你可能是富翁,雖然你們都存在於平行宇宙中,但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
  • 達文西畫了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你知道嗎?
    蒙娜麗莎是我們最熟悉的世界名畫之一,也是達文西最喜歡的一幅作品,但很多人說,蒙娜麗莎其實看起來似笑非笑,細看甚至還有點詭秘,在世界上蒙娜麗莎也有很多未解之謎,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下這幅世界名畫背後所不為人所知的秘密和故事吧~首先很多人不明白歷史上確有蒙娜麗莎這個人嗎
  • 你看到的,只代表你能夠看到的
    你看到的,只能代表你能夠看到的「倖存者偏差」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邏輯謬誤,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如果直接解釋這個詞的含義,可能大家會覺得比較抽象,無法很好地去理解。那麼大家不妨先聽一下下面的這個故事,也是曾經出現在某年某省的高考語文作文題中的材料:二戰中,一群科學家在維修戰爭中返航的飛機,看到飛機的身上布滿了彈痕。其中機翼附近地方的彈痕比較多,而機身上的彈痕比較少。